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0)
2023(11028)
2022(9832)
2021(9286)
2020(7707)
2019(17951)
2018(17899)
2017(34647)
2016(18908)
2015(21005)
2014(21036)
2013(20957)
2012(19256)
2011(17235)
2010(16919)
2009(15303)
2008(14715)
2007(12709)
2006(10820)
2005(9344)
作者
(55752)
(46474)
(46009)
(43768)
(29265)
(22360)
(20789)
(18401)
(17429)
(16459)
(15767)
(15536)
(14520)
(14514)
(14310)
(14245)
(14074)
(13755)
(13047)
(13038)
(11563)
(11229)
(11177)
(10427)
(10403)
(10307)
(10210)
(10137)
(9438)
(9278)
学科
(73136)
经济(73056)
管理(51935)
(50365)
(41522)
企业(41522)
方法(35286)
数学(30702)
数学方法(30354)
(19489)
中国(18063)
(17861)
(17338)
地方(17034)
业经(15776)
农业(13327)
理论(12362)
(12263)
贸易(12258)
(12142)
(11870)
技术(11857)
(11756)
(11688)
财务(11629)
财务管理(11610)
环境(11288)
企业财务(11069)
(10614)
银行(10566)
机构
大学(265535)
学院(264091)
管理(105728)
(99564)
经济(97293)
理学(92717)
理学院(91607)
管理学(89916)
研究(89596)
管理学院(89443)
中国(63602)
科学(59360)
(56693)
(47461)
(45847)
(44569)
业大(43526)
研究所(42416)
中心(40246)
农业(37646)
财经(36610)
(36350)
北京(35444)
(35220)
师范(34867)
(33425)
(32294)
(30550)
经济学(29027)
师范大学(28314)
基金
项目(190736)
科学(148980)
基金(138138)
研究(136024)
(122466)
国家(121496)
科学基金(103114)
社会(83661)
社会科(79217)
社会科学(79195)
(74696)
基金项目(74437)
自然(69548)
自然科(67915)
自然科学(67896)
自然科学基金(66665)
(63684)
教育(61821)
资助(56733)
编号(54940)
成果(44110)
重点(42715)
(41547)
(40509)
(39724)
课题(37576)
创新(37042)
科研(36983)
计划(35969)
教育部(35061)
期刊
(103916)
经济(103916)
研究(74419)
学报(47923)
中国(46035)
(43211)
科学(42474)
管理(37020)
大学(34717)
学学(32887)
(32008)
农业(30300)
教育(28412)
技术(21526)
(20060)
金融(20060)
财经(17092)
业经(16920)
经济研究(16301)
(15843)
(14442)
图书(14320)
科技(13862)
问题(13817)
理论(13399)
(12798)
业大(12698)
实践(12540)
(12540)
技术经济(12191)
共检索到368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封清明  刘润堂  张翠香  
采用Eberhart模式和方法分析了1988~1989年山西省中部地区旱地组区试中6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地点效应是影响小麦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因素。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产品种也是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没有相关性。晋麦34号(84-16r)是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稳产品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凤云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高志宏  杨明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 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 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 C868>05V11>黔杂J9001> WB203>川杂09NH014> 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祥祯  王玉珍  
1979~1987年,以朝鲜地一号(粳)为母本,印度杰雅(籼)为父本杂交后,用其F_1与垦77-9复交,经6代培育成晚品-28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三要素搭配合理、抽穗早灌浆期相对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佳等优良经济性状。产量高而稳,一般亩产550~600kg,高产地块达750~800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15%。目前已在河北省大面积种植,在天津、北京和山东等省市大面试种成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跃伟  郎胜勇  王志红  张吉顺  曹廷冒  邱萍  
为客观评价烤烟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品种生态布局,为贵州烤烟新品种(系)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将GGE方法引入烤烟区域试验分析中,同时采用GGE双表图及AMMI模型,对2011年度贵州省烤烟区域试验8个生态区域、13个烤烟新品种(系)的产量和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均能客观评价烤烟新品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GGE双标图方法能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各品系的最佳适应区域。新品系YQ-1的产量和产值均表现最好,GY1007、A18和2010A4具有特殊适应性,GY1007和A18在德江地区有推广价值,而2010A4在道真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丽明  周燕芝  谭义青  吴自明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目的】探明双季机械直播早稻品种的丰产和稳产特征,筛选出一批适宜在江西双季稻区机械直播的早籼稻品种,为南方双季机械直播稻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早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江西省3个不同生态区(赣北、赣中、赣南)进行人工模拟机械直播种植,通过聚类分析、联合方差分析和GGE双标图等方法,对双季机械直播早籼稻品种的丰产稳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各品种的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影响显著。各生态区供试品种的产量聚类分析显示,赣北、赣中与赣南高产类型品种分别占总数的38.10%、19.05%与23.81%,其中,潭两优83产量最高且稳定性最好,五丰优286及株两优171品种次之,永3优华占产量最低,而两优287丰产性好但稳产性差。与中、低产类型品种相比,高产类型品种有效穗、每穗粒数与总颖花量显著增加,且千粒重与日产量具有显著优势;呈现较好的早生快发能力,分蘖增长率、高峰苗数与成穗率显著提高,且分蘖下降率显著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均最高且高产类型品种在干物质输出率、表观转换率和表观转化率具有显著的增加优势。【结论】机直播条件下,丰产稳产早籼稻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分蘖成穗率高、总颖花量大、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大、干物质输出与转运效率高、日产量高等特点。综合来看,潭两优83、五丰优286、株两优171、永优9380丰产性和稳定性好,熟期也适中,适合在江西双季稻区作早稻直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慧珍  崔润之  李卫东  卢为国  许景菊  黄绍华  乜宝来  李玉珍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1~1992年河南省区试10个大豆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大豆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代勇  周正邦  朱文华  李向勇  王代谷  
对4个果蔗新品种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和贵引07-04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上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区试中4个品种(系)的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74%~48.15%、宿根蔗比对照增产14.84%~34.32%,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个品种(系)的标准差(49.21~92.04kg)和变异系数(0.56%~1.11%)2项指标值都较低,高稳系数(96%(HSCi(134%)较高。综合说明4个品种(系)的丰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琨  杨和仙  李绍祥  田玉仙  杨木军  顾坚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珍   云岚   王恬   任晓敏   贾晓娣   吕玉茹  
【目的】评价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在不同试点、不同年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新麦草种质,为新麦草种质的鉴定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份新麦草种质各自建立的2个克隆群体为材料,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和GGE模型,对2个试验点连续2年的8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试验点鉴别力和代表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不同年份,21份新麦草种质的种子产量性状均表现出较大变异,其中单株种子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72.41%,且连续2年在包头试验点种子产量性状均高于呼和浩特试验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枝数、穗宽、穗节数、千粒质量、单穗种子质量和单株种子产量,在年份、环境(试验点)和基因型(新麦草种质)及其互作效应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环境和年份效应对新麦草的种子产量性状影响占主导因素。综合新麦草8个种子产量性状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在呼和浩特生态区适应性较强的种质是PI 549118、PI 502573、PI 531827、PI 598610、PI 565052和CF 005043;在包头生态区适应性较强的种质是PI549118、PI 619565、PI 502577、PI 598610、PI 531827和PI 578854。高产性和稳产性结果显示,新麦草种子产量性状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好的种质为PI 549118和PI 502572。试点间相关性结果显示,2个试验点之间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鉴别力和适应性,比较理想的试验点是包头。【结论】综合新麦草种子产量性状的GGE双标图,筛选出在内蒙古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的新麦草种质为PI 549118、PI 502572和PI 598610,具有代表性和适应性的理想试验点为包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连富  董朋飞  李鸿萍  李潮海  
【目的】为了加快高产稳产广适性玉米杂交种的筛选鉴定。【方法】在河南郑州-海南三亚设置6种鉴定试验环境,于2011—2012年对11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2011年河南9个试验点鉴定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两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两地三季玉米主要性状的生态稳定性和相关性。【结果】河南-海南两地生态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与河南相比,玉米生长期间海南一期和海南二期光照时数较河南分别增加2.69%和11.17%,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39%和11.02%,降雨量分别减少15.49%和8.15%。两地的能量来源河南以短波辐射为主,海南一期、海南二期以长波辐射为主。11个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