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8)
2023(2405)
2022(2049)
2021(1897)
2020(1600)
2019(3519)
2018(3585)
2017(6676)
2016(3861)
2015(3790)
2014(3684)
2013(3703)
2012(3470)
2011(3134)
2010(3287)
2009(2972)
2008(2942)
2007(2608)
2006(2307)
2005(2118)
作者
(12221)
(10346)
(10225)
(9874)
(6328)
(5096)
(4544)
(3978)
(3911)
(3631)
(3622)
(3456)
(3351)
(3325)
(3313)
(3236)
(3187)
(2994)
(2983)
(2899)
(2700)
(2694)
(2529)
(2326)
(2320)
(2302)
(2207)
(2192)
(2153)
(2084)
学科
(15355)
经济(15349)
管理(10290)
(7675)
环境(7468)
(6078)
企业(6078)
(5981)
方法(5913)
生态(5623)
数学(5207)
数学方法(5161)
结构(4835)
(4747)
地方(4494)
产业(3948)
中国(3727)
(3726)
(3591)
资源(3483)
业经(3306)
(3201)
农业(3082)
(2975)
产业结构(2920)
(2861)
规划(2797)
环境规划(2754)
(2664)
地方经济(2508)
机构
学院(53969)
大学(53189)
研究(22035)
(20725)
经济(20344)
管理(17811)
科学(16270)
理学(15530)
理学院(15284)
中国(15156)
管理学(14848)
管理学院(14762)
(13274)
(12148)
(11958)
业大(11569)
研究所(11483)
农业(10350)
中心(9080)
(8658)
(8573)
(8463)
(7704)
北京(7666)
(7331)
科学院(7308)
师范(7222)
财经(7110)
农业大学(6930)
(6914)
基金
项目(41042)
科学(31531)
基金(29653)
(27712)
国家(27543)
研究(26277)
科学基金(22634)
(16788)
社会(16780)
社会科(16000)
社会科学(15996)
基金项目(15943)
自然(15539)
自然科(15004)
自然科学(14998)
自然科学基金(14732)
(13992)
资助(12074)
教育(11093)
重点(10120)
(9495)
编号(8845)
计划(8785)
科技(8570)
(8251)
(8054)
科研(8020)
创新(7667)
国家社会(7325)
发展(7074)
期刊
(24008)
经济(24008)
学报(14137)
研究(13620)
(11839)
科学(11669)
大学(10019)
学学(9826)
中国(8871)
农业(7961)
(6087)
林业(5684)
管理(5682)
资源(4291)
(4289)
业经(4252)
业大(4190)
(3703)
财经(3529)
经济研究(3513)
科技(3479)
生态(3389)
(3328)
金融(3328)
问题(3214)
(3101)
技术(3023)
农业大学(2907)
教育(2828)
自然(2589)
共检索到75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双德  彭晓英  谭斌  蒋道松  危兆安  周朴华  
对湖南省广泛分布的山莓实地踏察和生态习性观察表明,山莓系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有阳叶、阴叶之分,是湖南省植被的一个广布种.叶的解剖结构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二面叶,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叶柄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叶片显著特点为:第一,单细胞表皮毛的数量多于腺毛.腺毛头部大略为球形,多细胞柄部较长,由一行或两行细胞组成.第二,幼叶、阴叶栅栏组织呈“小丘”状,阳叶栅栏组织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孔隙度小,海绵组织疏松,气下室空腔大.第三,主脉、叶柄的厚角组织和薄壁细胞内多数有晶簇,成含晶异细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蕊  
对4个椰子品种的1年生幼苗叶片进行解剖观察和比较,并讨论抗寒、抗旱、抗虫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提出与抗性相关的叶片结构指标。比较了1年生实生苗与组培苗叶片的解剖结构,探讨了组培苗早期田间栽培中生长势较弱的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莲芳  黎章矩  钱永涛  高洪  
雀梅藤属植物是优良的药用和观赏植物。本文总结报道了浙江省4种雀梅植物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根系的解剖结构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建洲  刘进辉  刘自逵  文志强  
为了解东北虎肺组织结构特点 ,并进一步探讨这些结构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用光学显微镜对东北虎肺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东北虎肺胸壁膜较厚 ,胸膜下组织发达 ,胸膜主要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 ,结缔组织深入肺脏内部构成支架 .导气部有发达的气管腺 ,细支气管管壁较薄 .呼吸部肺泡数多 ,每支呼吸性细支气管分出 6 8支肺泡管 ,肺泡较小 ,处于半充容状态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传江  蒲德永  赵海鹏  张耀光  
对刚出膜至出膜60 d的大眼鳜(Siniperca kneri)仔鱼的摄食、游泳方式、趋避光性、洞穴隐蔽性、停留的水层、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及对黑白底质的选择性进行观察发现:水温21~24℃时出膜6 d后有部分仔鱼开始摄食,8 d后全部开始摄食,它们只摄食活的适口饵料,其间发生一次死亡高峰,仔鱼存在相互残食现象;仔鱼的游泳方式在前期(出膜后的前3 d)为逆时针螺旋运动,接着垂直向液面冲游及和液面平行的平行巡游,到后来转为较长时间停留于某一水层的相对静游;仔鱼的趋避光性则由前期对光亮度不敏感到趋光以及后期的避光性;停留水层也由刚出膜的贴缸底静卧转变为分布于水表层后停留于中层再转为下层;对外界刺激由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曾燕如  黎章矩  戴文圣  
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期变异、授粉习性、落花落果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①影响油茶花期因子有遗传因子和气候因子,前者决定花期类型,如早、中、晚花类型,性状稳定;气候因子主要是9月平均气温决定"入秋"早迟和花期早迟,进而影响授粉条件和次年产量。②油茶自花不孕,辅助授粉坐果率普遍高于自然授粉,随着花期推迟两者差距越大,说明开花授粉受花期气候和授粉媒介双重影响。不同单株间双列交配,出现一些平均坐果率高的母本、父本植株和坐果率高的特殊交配组合,说明单株间花粉活力和交配亲和力存在差异。③油茶花期长,在正常情况下,花后10d开始落花,高峰在花后30d内。早、中花类开花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朝婵  赵云龙  张冬林  巫华美  陈训  
以野生长蕊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KNAA和Hormodin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含量,对扦插不同时期插穗茎段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先快蘸液态KNAA(3 000mg·L-1),再迅速蘸取粉状Hormodin#1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插穗生根率达到了81.25%;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长蕊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消耗內源ZR,在不定根长出后自身合成ZR;通过对淀粉粒研究表明扦插期补充糖类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泽   马芳芳   张慧   骆承睿   刘烨瑶   米小琴   李乐生   舒含玉   谭晓风  
【目的】研究油桐芽苗砧嫁接繁育新技术,建立油桐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为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新途径。【方法】以千年桐和三年桐种子培育的芽苗为砧木,以‘华桐1号’家系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接穗,连续2年研究不同砧木物种、嫁接方法、嫁接膜类型、嫁接时期、苗床及移栽高度等因素对油桐芽苗砧嫁接成活的影响,并观察嫁接后伤口愈合的显微解剖结构。【结果】1)在其他外界因素较优的条件下,以三年桐和千年桐为砧木,油桐嫁接成活率均可达89.0%以上,前期生长无显著差异。以千年桐为砧木,采用劈接法用塑料膜绑扎的成活率比铝箔片高184.0%,差异显著(P <0.05);用塑料膜绑扎劈接的成活率比合接高58.7%,差异显著(P <0.05)。2)适宜油桐芽苗砧嫁接的接穗腋芽上、下部和叶柄长度分别为1.0、3.0和0.5 cm,适宜的砧木劈接切口长1.5 cm、移栽苗床高度15 cm、遮荫网透光率为25%、移栽时嫁接口高于地面。3)不同嫁接时期对油桐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影响显著,6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比5月中旬高51.5%,差异显著(P <0.05),且6月上旬嫁接的油桐苗后期长势较好。4)观察腋芽的生长过程及嫁接口的愈伤组织解剖结构发现,嫁接10天后伤口部分愈合,腋芽开始膨大,20天后腋芽萌发长出新叶,70天后接穗和砧木的伤口愈合度高,解开嫁接膜有利于后期嫁接苗生长。【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油桐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技术体系,6月大田大量育苗的嫁接成活率整体达70.0%以上,可为今后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日雯  孙晓梅  杨盼盼  陈志婧  麻永磊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刚荣  邢海涛  
对淮北相山杂灌丛和混交林中8个树种叶片的生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叶片解剖可塑性显著大于亚优势种。叶片厚度、维管束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木质部韧皮部厚度比、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S/P)等性状,在物种或生境之间的变异较大,称为关键解剖性状。与杂灌丛群落的阳生叶相比,混交林叶片表现出阴生特点表皮及角质层薄,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S/P较大,输导组织相对不发达。8个树种叶片对其生境表现出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大致可分为3类阳性旱生植物、耐荫性中生植物和阳性中生植物。演替早期植被中优势种多为阳性植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张唯  宫再欣  郑彩霞  
为了准确掌握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胚珠生长的解剖学特征,建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发育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在2013—2016年对北京地区油松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油松的花芽在第1年8月初分化,9月底大孢子叶球原基形成。原基在冬季休眠,至第2年春季继续发育。大孢子叶球在4月初从形态学上可辨,到4月10日左右,胚珠进行细胞分化,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5.0 mm。大孢子母细胞在4月20日左右形成,随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钟信  彭传华  
瓜绢野螟的生活史及习性观察汪钟信,彭传华(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湖北省植保总站武汉430070)关键词瓜绢野螟,生活史,习性OBSERVATIONSONTHELIFEHISTORYANDHABITSOFINDIANCABBAGEMO...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春  魏毓棠  王静  何明  唐萍  
为研究单性结实茄子与有性结实茄子果实发育过程,分别以两个单性结实品系D1、D2与两个非单性结实品系N1、N2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胚胎及果实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茄子的胚囊发育属于蓼型,4个品系在开花前均已形成发育正常的八核胚囊,但开花后,单性结实品系和非单性结实品系的胚胎和果实发育产生了明显差异。未授粉单性结实品系的茄子无双受精作用,胚囊内卵细胞、助细胞、极核等逐渐解体消失,胚珠萎缩,果肉细胞排列紧密、间隙小,果实无籽;而非单性结实品系则产生了受精的卵细胞与极核,胚囊内生成游离胚乳核,果肉细胞排列松散,胎座上着生许多种子。可见,单性结实子房增大不依赖于受精作用的刺激,解剖性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其全  孙莉  徐桂萍  王竹红  黄建  
应用常规内部解剖方法,对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卵巢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1个受精囊、交配囊、附腺、黏腺、外生殖片等;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1对储精管、1对输精管、射精管及1对附腺、弯管和阳基等;不同发育时期小黑瓢虫卵巢管数量均为8根;根据外部形态特点以及卵黄沉积的情况,将小黑瓢虫的卵巢发育分为未分化期、生长发育初期、生长发育中期、生长发育后期、成熟产卵前期、成熟产卵期等6个阶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孟庆繁  宗翔  高文韬  
作为探讨栗山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配偶定位等行为机制的一部分,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山天牛触角的形态、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山天牛触角上有锥形感受器7个亚型、刺形感受器4个亚型、毛形感受器2个亚型、齿形感受器2个亚型、芽形感受器1个亚型、钟形感受器1个亚型;锥形感受器Ⅳ、刺形感受器Ⅳ为雌虫特有的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Ⅴ、锥形感受器Ⅵ、锥形感受器Ⅶ、毛形感受器Ⅰ和钟形感受器为雄虫特有的感受器;触角感受器数量上雌虫多于雄虫,雌虫触角腹面感受器数量略多于背面,但都差异不显著。栗山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受器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的差异表明,雌雄虫可能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信息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