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2)
- 2023(12242)
- 2022(11052)
- 2021(10455)
- 2020(9036)
- 2019(21307)
- 2018(21422)
- 2017(41949)
- 2016(23199)
- 2015(26461)
- 2014(26900)
- 2013(26923)
- 2012(24838)
- 2011(22476)
- 2010(22387)
- 2009(20555)
- 2008(20310)
- 2007(18013)
- 2006(15271)
- 2005(13220)
- 学科
- 济(93415)
- 经济(93320)
- 管理(64189)
- 业(62132)
- 企(50882)
- 企业(50882)
- 方法(48180)
- 数学(42394)
- 数学方法(41964)
- 农(25294)
- 财(22964)
- 学(22671)
- 中国(22040)
- 业经(19241)
- 地方(18849)
- 贸(17457)
- 贸易(17453)
- 易(16904)
- 农业(16838)
- 和(15300)
- 制(15201)
- 理论(15010)
- 务(14902)
- 财务(14832)
- 财务管理(14798)
- 环境(14273)
- 企业财务(13953)
- 技术(13754)
- 银(12658)
- 银行(12594)
- 机构
- 大学(336656)
- 学院(334557)
- 管理(133326)
- 济(128652)
- 经济(125690)
- 理学(116181)
- 理学院(114881)
- 管理学(112817)
- 管理学院(112240)
- 研究(110127)
- 中国(79575)
- 科学(73117)
- 京(71675)
- 农(60962)
- 所(57118)
- 财(56648)
- 业大(55747)
- 研究所(52642)
- 中心(50124)
- 农业(48307)
- 江(48052)
- 财经(46362)
- 北京(45200)
- 范(43813)
- 师范(43380)
- 经(41998)
- 院(39574)
- 州(39259)
- 经济学(37737)
- 技术(36062)
- 基金
- 项目(232541)
- 科学(179830)
- 基金(166306)
- 研究(165785)
- 家(145869)
- 国家(144677)
- 科学基金(122539)
- 社会(100453)
- 社会科(94988)
- 社会科学(94959)
- 省(92174)
- 基金项目(89859)
- 自然(82494)
- 自然科(80460)
- 自然科学(80436)
- 自然科学基金(78966)
- 划(77557)
- 教育(76163)
- 资助(69332)
- 编号(68733)
- 成果(55237)
- 重点(52151)
- 部(50733)
- 发(49230)
- 创(47598)
- 课题(46755)
- 科研(45252)
- 创新(44433)
- 计划(43742)
- 大学(43002)
- 期刊
- 济(135547)
- 经济(135547)
- 研究(92088)
- 学报(59108)
- 中国(56653)
- 农(54514)
- 科学(52182)
- 管理(44454)
- 大学(43261)
- 财(42548)
- 学学(40854)
- 农业(37775)
- 教育(34125)
- 技术(28686)
- 融(23941)
- 金融(23941)
- 业经(23096)
- 财经(21617)
- 经济研究(21091)
- 业(19736)
- 图书(18496)
- 问题(18424)
- 经(18222)
- 技术经济(16886)
- 科技(16821)
- 版(16787)
- 理论(16777)
- 实践(15617)
- 践(15617)
- 资源(15258)
共检索到467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白罗 谭晓风 漆龙霖 贺晶 胡芳名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关键词:
山茶属 红山茶组 分类系统 RAPD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琴娅 漆龙霖 方晰 杨志林
对山茶属植物五个物种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间光合速率差异明显,4月份,最高和最低的相差达16倍;7月份,各物种光合速率普遍升高,物种间差距缩小,最高和最低相差2.5倍。各物种光合日变化曲线总的趋势一致,并具有明显的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光合年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当叶片成熟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无明显相关。当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后,气孔并不完全关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志玲 李纪元 范正琪
By crossing experiments of some camellia species and C.japonica cultivars from 2002 to 200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oss-compatibility among some camellia species crossing C.japonica cultiva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among some camellia species crossing species. While crossing among camellia speci...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建生 张彦雄 陈菊艳 田茂娟 谢正华 陈晓鸣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贵州、云南两省12种山茶属植物物种及类型花的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37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的99.58%。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萜烯类、烷烃类、酸类及其他类等8类化合物。以怒江山茶花的挥发物种类最多(88种),离蕊金花茶最少(41种)。有51种化合物为12个物种及类型中的多数植物所共有。其中,100%共有的5种;90%共有的8种;80%共有的10种;70%共有的10种;50%共有的18种;50%以下共有的100种。有86种化合物为各物种所独有。归类分析表明,醇类比例最高,达29.87%;萜烯类次之,...
关键词:
山茶属 植物 花 挥发性物质 化合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建生 杨再华 刘童童 许杰 谢正华 陈晓鸣
鸟类是植物传粉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有关鸟类传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特别重要的传粉鸟类群[蜂鸟科(Trochilidae)、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和吸蜜鸟科(Meliphagidae)]上[1]。相比之下,由于缺乏特化的鸟和花的协同进化关系,欧亚大陆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鸟类传粉现象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2]。尽管欧洲发现了最早的传粉鸟化石,但在欧洲和亚洲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几乎没有鸟类传粉的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山茶 传粉 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邵锋 陆佳 陈永忠
以11个山茶属植物为试材,测定其叶片稳定碳氮同位素比率(δ13C和δ15N)、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C、N、P和K元素含量等指标,分析叶片δ13C和δ15N与光合参数、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山茶属植物δ13C值在-26.38‰~-29.44‰之间,其中多齿红山茶显著高于其它10个物种;δ15N在-3.01‰~4.27‰之间,其中以攸县油茶最高,石果红山茶最低;普通油茶净光合速率最高,是其它10个茶属植物种的124%~496%;11个山茶属植物叶片C含量在47.72%~53.07%之间,叶片N、P含量分别以攸县油茶和普通油茶...
关键词:
山茶 同位素分馏 光合参数 养分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江英 范正琪 殷恒福 李辛雷 吴斌 李纪元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杜鹃红山茶CaaPX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在模式植物烟草中所起的抗寒、耐热作用,为今后山茶花抗逆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山茶花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和3’,5’-RaCE技术,从杜鹃红山茶嫩叶组织中克隆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命名为CaaPX,基因全长1 097 bP,开放阅读框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杜鹃红山茶7种组织和温度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aaPX基因在杜鹃红山茶7种组织中均得到表达,但表达水平不一,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未成熟果实>嫩叶>花苞>叶芽>种胚>花瓣>花芽,其中,未成熟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兆兆 谢云 孟辉 关玉梅 吴窈窈
依据花瓣颜色筛选出3种类型的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白花型,浅红花型和深红花型),通过形态观察和测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不同类型间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其演化及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极面观为三裂正三角形或近圆形,花粉大小为(43.6~60.2)μm×(18.8~41.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在1.7以上,属于大类型花粉。萌发沟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皱沟状或皱沟-颗粒状。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在类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浙江红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芹 李纪元 李绍翠 范正琪 殷恒福 何丽波
【目的】开发基于山茶转录组的EST-SSR分子标记,并应用该标记进行山茶种质的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山茶叶片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50 518条Unigenes为背景数据,利用MISA软件搜索SSR标记,设计并筛选SSR多态性引物,对8份山茶种质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共检索到13 197个SSR位点,SSR的发生频率和分布频率分别为19.52%、26.12%,平均分布距离为4.33 kb;在6种SSR重复类型中,以单、二、三核苷酸这3种重复类型为主,分别占48.420%、34.917%和15.473%;出现频率高的基序类型为A/T、AG/CT和AT/TA,占总SSR位点的79.61%;三核苷酸中以AAG/CTT、ACC/GGT、AAT/ATT类型居多;在设计出的10 974对引物中,随机选用其中90对引物进行多态筛选,73对引物扩增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有效扩增率为81.11%,29对引物存在扩增多态性,占39.73%。扩增得到7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达到3.264;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208和0.638,引物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496;8份山茶种质在相似系数为0.58时,可以分为4类:山茶原种为Ⅰ类,‘黑蛋石’、‘红叶黑魔法’和‘黑骑士’为Ⅱ类,‘黑魔法’和‘金华美女’分别为Ⅲ类和Ⅳ类。【结论】山茶转录组测序的Unigenes信息可作为SSR标记开发的有效来源,为山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亲缘关系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山茶 转录组 SSR 标记 亲缘关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 李清源 向琮琳 陈宝林 傅劭 杜克兵 张冬林 许林
花香是观赏植物的重要园艺性状,目前关于茶花香气的研究较少.该文以茶花川萼连蕊茶和单体红山茶为试材,定性定量分析两种供试茶花在4个开花时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和花器官(雄蕊、花瓣)的挥发性成分释放规律及动态变化.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供试种类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利用内标法和保留指数法,使用Xcalibur软件将峰图匹配至NIST标准谱图库,分析花香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供试茶花的四个开花时期花朵中分别共检测到50和29种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于盛花期到达顶峰,且雄蕊均为释放香气的主要器官.其中,川萼连蕊茶盛花期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23种(16.06μg·g~(-1)),雄蕊的挥发性成分有35种(42.78μg·g~(-1));而单体红山茶盛花期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13种(2.73μg·g~(-1)),雄蕊的挥发性成分有20种(16.00μg·g~(-1)).两种供试茶花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苯环类/苯丙素类、醛类、萜类、醇类、酮类、烃类和酯类等7类化合物.其中川萼连蕊茶花朵总挥发性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苯乙醇和α-罗勒烯是其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感观评价呈现为草香、花香、甜香的混合香气;而单体红山茶则以萜类、醇类、酯类化合物为主,顺-3-壬烯-1-醇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类)是其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感官评价为花香,但由于释放量低而几近于无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李纪元 范正琪
以杜鹃红山茶花瓣为材料,对其花色色素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20%的乙醇、料液比1∶5、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1h;杜鹃红山茶花色色素具光、热不稳定性,在低pH时稳定,微酸近中性时变色;色素抗氧化、还原能力差,对螯合剂、苯甲酸钠敏感;葡萄糖、蔗糖对色素无明显影响,食盐、柠檬酸、维生素C具增色作用;金属离子Co2+,Cu2+,Mg2+,Ca2+,Zn2+,Mn2+,K+,A13+,Sn2+等具增色作用,Fe2+,Fe3+,Pb2+影响色素稳定性。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花色色素 提取 理化性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云 李纪元 潘文英 王业中 李朝栋
为了查明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濒危状况和威胁因素等现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走访专家、技术人员和老农,结合查阅文献和标本,初步掌握了浙江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现状。野生浙江红山茶集中分布在武夷山系和怀玉山系,水平分布于25°50′~31°00′N,113°52′~121°02′E,垂直分布介于海拔360~1 600 m。浙江红山茶资源处于衰老和退化状态,受到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因山体开发和用于薪材而被砍和被烧,因园林用途而被挖以及断枝采果等因素,已致使浙江红山茶野生资源接近濒危,其分布范围和资源总量逐年锐减,必须采取原地保存、迁地保护、...
关键词:
园林学 浙江红山茶 种质资源 保护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孙振元 李纪元 范正琪 殷恒福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
关键词:
杜鹃红山茶 花芽 分化 代谢物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欣 谢云 茹华莎 洪双华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以当年采收的浙江红山茶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的形态结构、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特性、生活力等,分析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吸水特性采用完整种子、去除种壳种子和用小刀划破种壳种子等3种类型进行测定;生活力采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萌发特性采用始温25~65℃的6种不同温水浸种24 h。结果表明:去除种壳种子的吸水性能优于完整种子和用小刀划破种壳的种子。种子千粒质量为1 177 g,平均含水量为41.30%,种子生活力为85.00%。种子形态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种皮茶褐色且角质坚硬,...
关键词:
植物学 浙江红山茶 种子萌发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先民 李春牛 卜朝阳 蒋月喜
为探索不同处理对杜鹃红山茶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1年生杜鹃红山茶枝条作为扦插材料,分别探讨基质种类、IBA和NAA的应用、来自枝条不同部位的插穗及插穗留叶片数等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杜鹃红山茶扦插的生根率、愈伤率、根长和生根数等各扦插指标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300 mg/L IBA+300 mg/L NAA处理3 h后,扦插于混合基质(V_(珍珠岩)∶V_(椰糠)=1∶1)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76.67%;采用IBA作为促根剂其浓度与处理插穗的时间对插穗的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N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