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6)
2023(4954)
2022(4507)
2021(4093)
2020(3777)
2019(9016)
2018(8940)
2017(17340)
2016(9786)
2015(11337)
2014(11654)
2013(11886)
2012(11345)
2011(10411)
2010(10584)
2009(9989)
2008(10067)
2007(9310)
2006(7853)
2005(7047)
作者
(31162)
(26364)
(26247)
(25150)
(16806)
(12822)
(12197)
(10395)
(9806)
(9453)
(8905)
(8773)
(8640)
(8382)
(8378)
(8335)
(8330)
(7726)
(7703)
(7666)
(6814)
(6540)
(6505)
(6108)
(6043)
(5984)
(5913)
(5900)
(5546)
(5440)
学科
(43243)
经济(43200)
(24804)
管理(24438)
方法(22530)
数学(20298)
数学方法(20143)
(19051)
企业(19051)
(11912)
(10715)
中国(10069)
(10010)
地方(8954)
(8648)
贸易(8647)
(8343)
农业(7775)
业经(7538)
(7315)
(6924)
(6410)
财务(6397)
财务管理(6376)
(6058)
银行(6012)
(5993)
金融(5988)
企业财务(5979)
理论(5685)
机构
大学(149612)
学院(147866)
(60550)
经济(59232)
管理(53599)
研究(52367)
理学(46015)
理学院(45427)
管理学(44565)
管理学院(44279)
中国(38074)
科学(34595)
(32548)
(31551)
(28559)
(26950)
研究所(26185)
农业(26169)
业大(25953)
中心(24277)
(23016)
财经(21545)
北京(19826)
(19477)
(19403)
经济学(19172)
师范(19163)
(18095)
(17893)
经济学院(17500)
基金
项目(96563)
科学(73219)
基金(67960)
研究(67196)
(60355)
国家(59870)
科学基金(49080)
社会(40658)
(38878)
社会科(38373)
社会科学(38354)
基金项目(36296)
(32731)
自然(32445)
自然科(31651)
自然科学(31636)
教育(31214)
自然科学基金(31048)
资助(28532)
编号(27648)
成果(23056)
重点(22204)
(21540)
(21127)
(19624)
科研(19219)
计划(19211)
课题(19109)
创新(18465)
大学(17970)
期刊
(64985)
经济(64985)
研究(40547)
(29393)
学报(29118)
中国(27040)
科学(23869)
(21814)
大学(20582)
农业(19622)
学学(19515)
管理(16978)
教育(13874)
技术(12393)
(12265)
金融(12265)
(11341)
财经(10737)
经济研究(10541)
业经(10338)
问题(9253)
(9205)
(8670)
技术经济(7918)
(7635)
统计(7498)
理论(7431)
业大(7229)
商业(7069)
图书(6993)
共检索到215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正琪  李纪元  田敏  李辛雷  
采用GCMS法从‘克瑞墨大牡丹’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37种,可分为醇类、烯醇氧化物类、醛类、酯类、烯类、酸类、烷烃类和菲类化合物等8类,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4.84%。香气的主体特征成分为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II、水杨酸甲酯、二十四烷、芳樟醇旋光异构体、α松油醇、壬醛等7种化合物,芳樟醇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39.9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怀生  粟本文  赵熙  郑红发  银霞  彭继光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富集香气,以葵酸乙酯为内标,采用气–质(GC/MS)联用分析法,分析保靖黄金茶的香气成分。共得到61个组分,其中,主要是醇类和酯类,而高沸点香气物质不多,3–甲氧基–1,2–丙二醇(含量155.25mL/L)、芳樟醇(含量86.00mL/L)、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含量76.50mL/L)、τ–杜松醇(含量93.00mL/L)、α–杜松醇(含量86.00mL/L)5个组分的含量较高,比内标高50.00mL/L;比较了黄金茶与福鼎大白茶香气成分的差异,黄金茶中含有α,α,4–三甲基苯甲醇、蒎烯、蛇床–6–烯–4–醇3种独特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伟  于晓南  
‘巧玲’和‘杨妃出浴’是杂交选育芳香型芍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为了弄清其不同花器官香气成分、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而为芍药花香相关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时空表达及芳香型芍药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典型芳香型芍药品种‘巧玲’与‘杨妃出浴’为试材,以淡香型芍药品种‘粉玉奴’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其花瓣、瓣化雄蕊、雌蕊、萼片4个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香叶醇(27.62%)、苯乙醇(18.00%)、3,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泰山  韩卫娟  杜改改  刁松锋  冯延芝  杨绍彬  岳华峰  李芳东  傅建敏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杏李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对杏李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味王’、‘恐龙蛋’、‘味厚’和‘风味皇后’的果实香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杏李各品种的香气值和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中共检测出6大类77种化合物,包括9种醇、16种醛、29种酯,9种内酯、4种萜和10种酮。6个杏李品种均含有己醇、甲基庚烯酮、苯乙酮、己醛、辛醛、5-羟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刘初生  杨春  赖兆荣  覃榆茏  张颖彬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香气物质种类都是55种,且3个季节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都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为45.83%、37.75%和42.39%;春茶和秋茶的主导香气成分以花香型的醇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各自主导香气成分64.50%、57.10%,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不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昌辉  齐桂年  黄烈平  
以无水乙醚作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高香绿茶香气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高香绿茶精油的60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56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9.36%,其主要成分为植醇、(E)-橙花叔醇、芳樟醇、吲哚,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华俏  郭紫明  易克  董道竹  练文柳  卢向阳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从卷烟主流烟气中萃取中性香气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为2h,水浴温度为60℃的条件下,同时蒸馏萃取法能提取和分离出主流烟气中多种主要中性香气成分.在提取得到的中性香气成分中,质谱鉴定出了72种,其中:烃类17种,醛类7种,酮类23种,醇类9种,酯类8种,醌类1种,含氧杂环类2种,含氮化合物5种.所测标样的回收率为70.9%~85.4%.提取的25种含量较高的中性香气成分中,除植醇外,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明  刘华  张启翔  陈华君  
研究地被菊的香气成分及其日变化规律。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TCT-GC/MS(热脱附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相结合,对东林瑞雪、玉龙和向阳3个地被菊品种花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用总离子流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香气成分在总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对东林瑞雪一天中3个不同时段花朵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林瑞雪花朵香气成分有13种,玉龙有6种,向阳有14种;樟脑,莰烯和-α蒎烯为3种地被菊共有的香气成分;樟脑在3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17%;其他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东林瑞雪主要香气成分中,莰烯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樟脑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丽飞  陈林波  蔡丽  王丽  韩丽  田易萍  梁名志  
采用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紫娟茶(紫娟鲜叶制的蒸青茶、晒青茶)和大叶茶(云抗10号鲜叶制的晒青茶、蒸青茶)的香气成分,GC-MS联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娟茶香气物质较大叶茶丰富,且成分差异较大,紫娟茶中分离出大叶茶未检出的化合物有21种,分别为隐品酮、β-甜橙醛、3-乙酰氧基环氧庚烷、乳酸叶醇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烷二烯-2-酮、反-9-甲基-十氢萘-1,8-二酮、橙花叔醇、2,6,10-三甲基-1,5,9-十一烷三烯、2-甲基碘代十一烷、异植醇、6-硝基-环十六烷-1,3-二酮、柠檬烯、甘油、十五烷、十六烷、环戊基乙酸、蒽、邻苯二甲酸-十一烷二酯、Z,Z-4,15-十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仁亮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以同一级别、同期制作的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为原料,依据湖南茯砖茶加工工艺制作成茯砖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对3个茯砖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从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压制的茯砖茶中分别检测出47、56、51种香气成分,均以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为主;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高火香的2-戊基-呋喃、四甲基吡嗪等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0.71%);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对茯砖茶"菌花香"有重要贡献的不饱和萜烯醇、烯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建华  张兰兰  边金霖  骆耀平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由乌牛早、鸠坑、福云6号3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绿茶的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43、51、42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茶样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次为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而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总量较低,未检测到酸类化合物.乌牛早的醇类化合物(57.6%)显著高于鸠坑(35.2%)和福云6号(22.5%),其中,乌牛早的芳樟醇含量极高,达38.94%.乌牛早的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分别为10.2%、10.1%,鸠坑分别为20.0%、23.3%,福云6号分别为23.3%、7.5%.乌牛早的主要香气成分为1-辛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α-金合欢烯,鸠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军  黄建安  李美凤  李银花  陈金华  林海燕  刘仲华  
以信阳、黄山、杭州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其中信阳的鲜叶由3个公司加工成3个信阳毛尖茶样,共5个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和GC–MS,分析3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特点及成分构成。结果表明:3个信阳毛尖茶样香气均表现为清香,黄山毛峰茶样香气馥郁带兰花香,西湖龙井茶样香气浓郁带高火香;5个茶样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4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24种,5个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信阳毛尖茶样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壬醛、环氧芳樟醇、反香叶醇、δ–杜松烯、反–橙花叔醇、棕榈酸、反式植醇;黄山毛峰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珊珊  赵晨辉  李红莲  张冰冰  梁英海  宋宏伟  
【目的】以东北地区10份李种质资源果实为供试材料,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及特异香气成分精准鉴定,明确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李果实特异香气成分,筛选东北地区富含香气的优异李资源,为李香气高效育种和分子水平基础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李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利用香气强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李果实中的特异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10份李种质资源果实共检测出香气成分63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有9种,分别为右旋柠檬烯、(E)-2-己烯醛、(E)-2-辛烯醛、(E)-2-壬烯醛、癸醛、2-壬酮、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2,4-二叔丁基苯酚、伞花烃。‘牡红甜李’‘绥棱红’‘跃进李’‘红干核’‘黄干核’‘幸运’‘大玫瑰’和‘四丰李’香气的主要种类为醛类,‘牛心李’和‘香蕉李’香气的主要种类为酯类。香气PCA结果表明,10份李资源可分为3类,‘牡红甜李’‘绥棱红’‘跃进李’‘红干核’‘黄干核’‘幸运’‘大玫瑰’和‘四丰李’为一类,‘香蕉李’和‘牛心李’各自为一类。香气OAV结果显示,10份李资源共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E)-2-己烯醛和2-壬酮,‘牛心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丁酸乙酯、癸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香蕉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乙酸丁酯和丙酸己酯,‘牡红甜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α-蒎烯,‘绥棱红’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是(E)-2-庚烯醛。【结论】β-紫罗酮是东北地区分布的‘牡红甜李’‘绥棱红’‘跃进李’‘红干核’‘黄干核’‘香蕉李’和‘四丰李’特有的特异香气成分。‘牡红甜李’‘牛心李’和‘香蕉李’特异香气成分丰富,为李优异香气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早柱  陈展  赵艳卓  牛帅科  魏建国  杨丽丽  
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琳燕  周子维  邓慧莉  罗婵玉  孙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