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0)
- 2023(9727)
- 2022(8719)
- 2021(8316)
- 2020(6982)
- 2019(16291)
- 2018(16342)
- 2017(30846)
- 2016(17511)
- 2015(19898)
- 2014(19868)
- 2013(19361)
- 2012(17663)
- 2011(15821)
- 2010(15521)
- 2009(13740)
- 2008(13156)
- 2007(11177)
- 2006(9534)
- 2005(7915)
- 学科
- 济(59812)
- 经济(59742)
- 管理(46422)
- 业(43485)
- 企(36476)
- 企业(36476)
- 方法(30235)
- 数学(25989)
- 数学方法(25661)
- 学(16902)
- 农(16287)
- 中国(15425)
- 财(14773)
- 业经(13436)
- 理论(13072)
- 地方(12457)
- 环境(11164)
- 农业(10856)
- 教育(10756)
- 和(10659)
- 技术(10395)
- 贸(10289)
- 贸易(10282)
- 易(9970)
- 务(9957)
- 财务(9900)
- 财务管理(9884)
- 划(9516)
- 制(9478)
- 企业财务(9391)
- 机构
- 大学(239353)
- 学院(238415)
- 管理(93235)
- 济(83063)
- 理学(81869)
- 经济(81000)
- 理学院(80885)
- 管理学(79300)
- 研究(79141)
- 管理学院(78913)
- 科学(55451)
- 中国(54544)
- 京(51249)
- 农(45789)
- 业大(41858)
- 所(41071)
- 研究所(38180)
- 农业(36482)
- 财(36463)
- 中心(35275)
- 江(33741)
- 范(32456)
- 师范(32033)
- 北京(31793)
- 财经(30080)
- 技术(29870)
- 院(28778)
- 州(27755)
- 经(27406)
- 师范大学(25676)
- 基金
- 项目(173712)
- 科学(134714)
- 基金(123908)
- 研究(123528)
- 家(109483)
- 国家(108565)
- 科学基金(92342)
- 社会(72531)
- 省(70633)
- 社会科(68505)
- 社会科学(68484)
- 基金项目(67122)
- 自然(63837)
- 自然科(62312)
- 自然科学(62298)
- 自然科学基金(61138)
- 划(59582)
- 教育(58024)
- 编号(51043)
- 资助(50699)
- 成果(41010)
- 重点(39125)
- 部(36887)
- 创(36698)
- 发(36395)
- 课题(35846)
- 创新(34150)
- 科研(34016)
- 计划(33947)
- 大学(32259)
共检索到330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大勇 杨学义 窦忠英
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对山羊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离,对分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对其进行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得到山羊表皮干细胞,其中组织块培养法简单易行,组织块可重复利用,但原代细胞脱出时间较长,平均为8 d,且培养季节对细胞脱出时间、原代传代时间、传代数有显著影响;酶消化法周期短,8 d左右即可传代,不同培养季节对细胞克隆形成时间、细胞传代时间和传代数无显著影响,但处理过程繁琐。EGFP基因在转染表皮干细胞24 h后大量表达,转染率达20%~30%,72 h时转染强度最大,荧光可持续5周;转染使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山羊 表皮干细胞 转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雅婷 杨学义 徐小明 史明艳 窦忠英
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小鼠、奶山羊、奶牛和家猪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表明:酶消化法适于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所获得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在维持了两代之后自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奶山羊和奶牛不论用酶消化法还是组织块法都可以获得大量活力相对较好、表皮干细胞特性维持较久的细胞,奶山羊表皮细胞采用型胶原分选,用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为表皮干细胞,可持续传至少9代,随着代数增高,细胞活力减弱。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分离 培养 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丽 许丹 庞训胜 万永杰 王子玉 孟立 宋辉 王锋
为获得转基因克隆羊的供体细胞,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得到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FFs),绘制了生长曲线,鉴定了胎儿细胞性别及核型特征,并且研究了脂质体量、质粒量和转染时间对gFFs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培养体系可以支持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生长,其细胞形态为梭形,高度汇合后呈火焰状,增殖特性以及核型特征均为正常,性别鉴定显示该奶山羊胎儿细胞为雌性,符合体细胞转基因克隆的基本要求。24孔板中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4.0μL、质粒DNA 1.2μg,转染6 h可以获得最佳的转染效果,转染效率达4.2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芬 詹康 张响英 陶勇 杨晓志 顾文婕
为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调控及其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采用组织块接种来获得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来克隆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细胞形态学以及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肌间线蛋白和细胞生长曲线来鉴定山羊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组织块接种能够分离纯化得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至大约10代;2)RT-PCR检测发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不能够表达波形蛋白和肌间线蛋白;3)在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能够产生细胞角蛋白18绿色荧光。研究发现,培养至第8代的山羊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明艳 杨学义 赵清梅 韩雅婷 窦忠英
采用组织块法从表皮和真皮中分离山羊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等方法检测两种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从表皮和真皮中均能分离得到皮肤干细胞;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1代,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体外可传17代;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1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0±1.62)%,(37.5±2.12)%,(19.4±1.77)%,而真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分别为(29.2±3.12)%,(33.0±1.12)%,(16.6±2.60)%;表皮来源的皮肤干细胞第3代K 19和in te-grin-β1阳性细胞率及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睢梦华 郑琪 吴昊 丁建平 刘勇 李文雍 储明星 张子军 凌英会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安淮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肌诱导分化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山羊肌肉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本试验选取山羊胎儿背最长肌肌肉组织,用眼科剪剪成肉糜后,用0.1%的Ⅰ型胶原酶消化40 min,然后利用0.25%的胰酶消化15 min。分离得到的细胞用生长培养基(20%FBS+80%DMEM/F12+青链霉素)培养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h后采用差速贴壁技术对细胞进行纯化,又2h后,重复纯化一次。待细胞生长至70%左右密度时可进行传代培养。每次传代培养均采用差速贴壁30min的方法进一步纯化肌肉干细胞,共纯化至第6代。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第6代细胞中肌肉干细胞标记基因Pax7、Myo D1的蛋白表达情况,从而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鉴定。当肌肉干细胞生长至70%左右密度时,将生长培养基更换为分化培养基(2%FBS+98%DMEM/F12+青链霉素),诱导细胞向成肌方向分化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细胞诱导分化1d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肌肉干细胞的分化标记基因Myog的蛋白表达情况。另外,分别提取诱导0、1、3、5、7d后的细胞的总RNA,通过反转录试剂盒反转成c DNA后,利用q PCR测定Myo D1和Myog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分离得到的细胞呈贴壁生长,其形态趋于稳定后主要呈长梭形或纺锤形。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的第6代细胞中Pax7和Myo D1蛋白均为阳性表达。采用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分化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细胞开始分化、相互融合成肌管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Myog蛋白呈明显的阳性表达。另外,q PCR结果显示,标志基因Myo D1和Myog均有表达,且Myo D1的相对表达量在分化的第1天相比于0天显著升高并维持到第3天,第5、7天开始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增殖期。Myog在分化不同天数的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类似的趋向。【结论】分离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安淮山羊胎儿肌肉干细胞,且诱导后展现出较好的成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肌肉干细胞成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材料来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裴沛 熊慧 崔鹏 关伟军 马月辉
为建立鸡小肠上皮干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stem cells,IECs)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取18日龄鸡胚,分离小肠获得IECs,在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并观察其形态。通过传代及生长曲线的绘制分析其增殖情况,并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对所得到的纯化后的鸡小肠上皮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鸡IE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目前传代至P11,纯化所得的鸡小肠上皮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RTPCR法鉴定为阳性,由此可得出结论:鸡小肠组织中可以分离出IECs,且能够在体外增殖培养。
关键词:
鸡 小肠上皮干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赟 窦忠英 乔海 赵婷 杨春荣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的胰腺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以便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研究提供丰富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细胞,利用仅含有5%的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低浓度的血清使得细胞大量死亡漂浮,只留下少数贴壁的小圆细胞。而后将血清浓度提高到15%以上继续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获得的细胞是否具有胰腺干细胞特征予以检测,并测定了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在血清浓度提高后每个小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形成一个克隆,经过这样增殖后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目前已传至60代。经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达PDX-1、GLUT-2、vimentin等胰腺干细胞的标志;细胞也表达Glucagon、insu...
关键词:
胎猪 胰岛 胰腺干细胞 糖尿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月茂 彭新荣 徐永平 石玉强 张涌
通过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获得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对这些细胞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发现,细胞可形成闭合型和开放型细胞群,闭合型细胞群边界清晰,细胞之间结合紧密;开放型细胞群边界不清,细胞相互分散存在于一局限的范围内。乳腺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混生时分区生长,界线明显;细胞之间形成许多腔状结构。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单细胞悬浮后传代,部分细胞形成岛屿状聚集,部分细胞以贴壁的自由单个细胞散在形式存在。上皮细胞增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呈乳头状(称之为乳球体);乳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并分泌乳汁,分泌到细胞外的乳汁流动形成网状结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大多数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紧密相靠...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细胞形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菊花 刘丹丹 刘琦 王佳明 董静 周杰 薛秀恒
为探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山羊睾丸支持细胞(GSCs)存在的氧化应激问题,采用2步酶消化法分离和纯化GSCs,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油红染色和流式细胞鉴定细胞活度和纯度,再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GSCs,研究GSCs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DNA指数(DI)的变化。结果表明:GSCs形态为多角形状;在培养至第5天时GSCs活性最强;油红O染色鉴定多数细胞胞质含有红色的脂滴;GATA4阳性细胞率达到88.27±3.29%;添加50μmol/L H2O2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各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山羊 支持细胞 分离和培养 氧化应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继建 葛秀国 窦忠英
选择受精后30~50d的关中奶山羊胎儿为材料,参照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得到了山羊的PGCs,将其分别培养在STO饲养层上,或与同源山羊成纤维细胞(GEF)及山羊睾丸支持细胞(GSCs)共培养。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获得类EG细胞。分离得到的类EG细胞在STO饲养层上仅传4代;培养在GEF上的效果最差,传至第3代时丢失;而在GSCs上培养的效果最好,可传6代。
关键词:
山羊 原生殖细胞 胚胎干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秀国 华进联 杨继建 徐小明 窦忠英
从46例山羊胎儿中分离培养原始生殖细胞,发现胎龄在25~38d的胎儿原代培养时都可获得大量的细胞集落,适合做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培养,最高传至6代。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EF)、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EF)为饲养层,在不添加细胞因子情况下,都可以培养出原代山羊的胚胎生殖细胞。传代结果表明,MEF的培养效果较好,但与GEF组差异不显著(P>0.05),BEF组培养效果较差(P0.05);而在传代过程中,以含LIF10ng/mL组培养效果最好,但与含...
关键词:
山羊 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干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庆侠 丰艳妮 楚元奎 吴瑞 崔贞亮 靳亚平
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Ⅰ型消化3~4 h效果最好;采用过滤—低速离心—沉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效果较好,所得细胞在培养后0.5 h开始贴壁,培养12 h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的细胞,3~4 d呈网状铺满皿底,有明显的重叠生长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说明采用本文所述的消化和分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关键词:
山羊 子宫内膜 基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秀柱 朱艳娇 杜丽娟 王立强 康孟阳 王淑辉
为探索提高精原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效率的技术方法,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动物精原干细胞培养体系,对动物精原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Spermatogonial stem cell,Isolation,Culture,Enrichment,in vitro"和"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为检索词,查阅精原干细胞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精原干细胞分离主要有机械分离法和酶消化法,纯化精原干细胞的方法有差速贴壁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流式细胞法等,目前大动物精原干细胞的富集常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丁平 陈静 谢璐娜 刘敏 陈玉林
以陕北白绒山羊毛囊生长期皮肤组织cDNA为模板,扩增出Lhx2基因的CDS区,成功构建了以KAP6.1为启动子表达Lhx2基因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IRES2-KAP-LHX-EGFP.并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经PCR检测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细胞基因中.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Lhx2基因对绒山羊毛囊发育的影响和转Lhx2基因绒山羊的生产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