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2)
- 2023(7187)
- 2022(6014)
- 2021(5253)
- 2020(4169)
- 2019(9494)
- 2018(9233)
- 2017(17030)
- 2016(9424)
- 2015(10636)
- 2014(10660)
- 2013(10581)
- 2012(10430)
- 2011(9798)
- 2010(9960)
- 2009(9145)
- 2008(8975)
- 2007(8286)
- 2006(7738)
- 2005(7340)
- 学科
- 济(45250)
- 经济(45206)
- 业(22462)
- 管理(21809)
- 地方(17281)
- 中国(16836)
- 企(15832)
- 企业(15832)
- 农(13967)
- 业经(11489)
- 方法(11214)
- 学(10089)
- 地方经济(9919)
- 农业(9756)
- 发(9526)
- 数学(9072)
- 数学方法(8964)
- 融(8914)
- 金融(8913)
- 银(8570)
- 银行(8534)
- 行(8426)
- 制(7828)
- 贸(7718)
- 贸易(7707)
- 环境(7445)
- 易(7355)
- 发展(7194)
- 财(7150)
- 展(7085)
- 机构
- 学院(140056)
- 大学(138095)
- 研究(59513)
- 济(55938)
- 经济(54618)
- 管理(45372)
- 中国(44440)
- 科学(38533)
- 理学(37204)
- 理学院(36638)
- 管理学(35863)
- 管理学院(35620)
- 所(32749)
- 京(32292)
- 农(32292)
- 研究所(29583)
- 中心(25712)
- 农业(25391)
- 财(25134)
- 江(24169)
- 业大(23348)
- 院(21642)
- 北京(21313)
- 省(21241)
- 范(21023)
- 师范(20693)
- 州(19592)
- 科学院(18695)
- 财经(18588)
- 技术(17994)
- 基金
- 项目(88426)
- 科学(67845)
- 研究(62921)
- 基金(60479)
- 家(55089)
- 国家(54546)
- 科学基金(44296)
- 社会(38028)
- 省(36941)
- 社会科(35874)
- 社会科学(35866)
- 划(31342)
- 基金项目(31008)
- 自然(28610)
- 教育(28216)
- 自然科(27876)
- 自然科学(27867)
- 自然科学基金(27363)
- 发(26411)
- 资助(25259)
- 编号(25137)
- 成果(21270)
- 重点(21038)
- 发展(20728)
- 展(20334)
- 课题(19969)
- 创(18427)
- 部(18175)
- 计划(17733)
- 创新(17262)
共检索到238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永平 张涌 郑月茂 卿素珠 赵慧英 蒲鹏
对山羊胚胎小脑皮质形成及其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羊胚胎小脑形成于第6周末,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分子层首先形成。(2)发育过程中,山羊胚胎小脑的外颗粒层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变化趋势:第7~10周外颗粒层达到一定厚度,第11~12周开始变薄,此后外颗粒层又开始变厚,直到第15~16周又变薄,17~18周再次增厚,此后再次变薄,直到出生前1周外颗粒层已经较薄,仅有4~5层细胞。(3)山羊胚胎的蒲肯野氏细胞可能在第8周以前就已聚集定位,第14周以后,蒲肯野氏细胞内部结构逐渐发育成熟,这说明蒲肯野氏细胞虽然发生较早,但其开始发育的时间较晚。
关键词:
小脑皮质 山羊胚胎 中枢神经 形态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涌 徐永平 郑月茂 卿素珠 赵慧英 曹贵方
对山羊胚胎脊髓灰质形成和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山羊脊髓神经管闭合以后 ,其组织发生持续近 2 0 d才形成完整的 3层同心圆结构 ;山羊脊髓神经管的组织发生和脊髓灰质的形成在时间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性 ;脊髓灰质各结构形成和发育的规律也不完全一致 ,有些结构发生早 ,而神经元分化较晚 ,如侧角、胶状质 ;有些结构发生虽然晚 ,但其中的神经元胞体分化和发育则较早 ,如 Clarke氏背核 ;有些结构发生早 ,神经元发育也早 ,如腹角运动神经元。
关键词:
组织发生 脊髓灰质 山羊胚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永平 郑月茂 赵慧英 张涌 蒲鹏 卿素珠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了第6周到出生前山羊小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1)出生前山羊小脑皮质内颗粒层细胞在第10周龄以前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第10周龄以后开始分化,但直到出生前山羊小脑皮质内颗粒层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缓慢。(2)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在第7周龄以前处于未分化状态;在第7周龄开始分化,第7~14周龄处于不成熟期;第15~18周龄浦肯野氏细胞处于发育成熟期,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均出现并充满整个胞体,细胞核膜趋于成熟,核内常染色质发达,中央核仁发育成熟;浦肯野氏细胞自第19周龄开始进入成熟期,细胞内尼氏小体开始形成并发育,但其体积较小,界限不明显,这表明浦肯野氏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鹏 郑月茂 卿素珠 徐永平 张涌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山羊胚胎期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山羊肝细胞在胚胎早期就有明暗之分。胆小管在胚胎早期已经形成 ,胆管由肝母细胞演化而来 ;窦状隙随机发生 ;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 ,且随胚胎的发育 ,造血功能逐渐降低。
关键词:
山羊 胚胎 肝脏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敬敬 胡亚强 黄勃 张懿丹 杨湘勤 袁超 俞小鹏
为探究水温和盐度对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影响,以人工驯化后的野生羊鲍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度、盐度单一和双因子组合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羊鲍孵化率和成活率受温度、盐度影响显著,28°C时,胚胎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最高,26°C时,幼虫发育时间最短,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适宜温度为24~28°C,最适温度为26~28°C。盐度为24时,羊鲍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时间最短,孵化率和成活率最低;盐度分别为30和32时,孵化率和成活率最高。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8~32,最适盐度为30~32。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羊鲍孵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响应曲面模型优化,得出温度为24.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方正 马荣 戎友俊 潘剑锋 王敏 牛舒冉 齐云鹏 李彦伯 李金泉 张燕军
为筛选绒山羊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microRNA(miRNA)及靶基因验证,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绒山羊胎儿期(45、55、65、75、95、115和135 d)皮肤组织miRNA表达谱的基础上,鉴定各比对组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根据毛囊形态发生规律筛选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miRNA,运用RNAhybrid、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筛选到的miRNA靶基因并与次级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取交集,所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毛囊发生发育重要通路中的关键基因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进而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关键miRNA-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到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miRNA 153个,共预测到32 978个靶基因;2)取交集后得到1 352个靶向的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基因,且显著富集在29条KEGG通路中,其中毛囊发生发育重要通路TGF-β同样显著富集;3)构建了chi-miR-26b-5p-SMAD1和chi-miR-495-3p-SMAD1等232对次级毛囊发生发育可能相关的miRNA-mRNA关系对,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一步验证了关键靶向关系。本研究为解析miRNA在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关键词:
绒山羊 次级毛囊 miRNA 靶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利 李静心 王婧 孟春花 朱前明 张俊 钱勇 曹少先
为进一步完善猪胚胎体外发育系统,以孤雌激活胚胎为研究对象,依次对胚胎培养液种类、培养期间血清添加方式、卵丘细胞共培养体系进行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的PZM3培养液相比,CR1aa并不适合猪胚胎的体外发育;猪胚胎在PZM3中培养4d后添加10%胎牛血清培养至第6天,体外发育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孵化率、囊胚细胞数分别达到95.1%、56.5%、27.3%、79.3;在此基础上,利用山羊卵丘细胞与猪胚胎进行共培养,将囊胚孵化率进一步提高至36.6%,初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稳定的猪胚胎体外发育系统。
关键词:
猪胚胎 体外发育 血清 共培养 凋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和田 赵云云 王景林 杨才
对小麦(TriticumaestivunL)和羊草(LeymuschinensisT.)杂交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羊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较好,花粉管能顺利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在检查过的310个子房中,17个(5.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2个(0.65%)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7个(2.26%)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小麦×羊草虽然受精率为8.41%,但最后结实率很低,若利用胚培养技术对杂种胚进行早期离体培养,可望提高杂种植株的获得率
关键词:
小麦,羊草,远缘杂交,胚胎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琪 睢梦华 朱露 吴昊 敬敬 储明星 刘勇 李文雍 张子军 张运海 凌英会
【目的】获得安徽白山羊出生前后不同时期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组织结构的发育特点,以补充山羊组织系统发育资料,丰富山羊胚胎学相关内容。【方法】安徽白山羊在同期发情及配种后,采集胚龄65 d(F65)、120 d(F120)、135 d(F135)以及出生24 h(B0)胎羊和规范饲喂90 d(B90)羔羊的骨骼肌、肾脏、肝脏及腿骨,进行石蜡切片及HE染色,运用常规电镜技术对安徽白山羊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除F135与B0外的其余时期,骨骼肌同一部位、不同发育阶段的肌纤维细胞直径以及所有时期肌纤维细胞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均差异显著(P<0.05);在F120时期,初级肌纤维已完全转变为次级肌纤维。肾脏质量在除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长度在所有发育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宽度则在除F120到F135以及F135到B0时期外的其他发育时期差异显著(P<0.05)。F65时期肾脏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F135时期具有较为清晰的肾小囊,于F65到B0时期完成了肾小体的发育。肝脏质量也在除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发育时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长度在F65到F120时期及B0到B90时期变化显著(P<0.05),厚度则是在除F65到F120时期和F120到F135时期外的其他时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F65时期肝脏合胞体较多,至F135肝小叶基本形成,B0时期巨核细胞基本消失,B90时期肝细胞呈颗粒及泡沫状。股骨质量与胫骨质量均以B90时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胫骨和股骨长度在每个发育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晓燕 杨梅 王正朝 汪立琴 陈童 郭志勤 王锋
分别利用孤雌激活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不同类型的体外胚胎,比较不同类型胚胎的体外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总数间的差异,研究季节、卵巢保存条件和培养液对孤雌激活胚(PAE)和体细胞核移植胚(SCNTE)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AE、SCNTE和体外受精胚(IVFE)的卵裂率没有显著差异;PAE的囊胚率(23.4%)显著高于SCNTE(18.2%);SCNTE的囊胚细胞数(120)显著多于PAE的囊胚细胞数(96),而与IVFE的囊胚细胞数(107)没有显著差异。繁殖季节卵巢PAE和SCNTE的发育率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卵巢在14~18℃保存15~17 h,没有影响PAE的体外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雷 饶开晴 董传豪 妥丽荣 徐亚欧 冯卫东 蒋忠荣 李平
[目的]糖皮质激素(GC)对禽类的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其生物活性主要受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代谢酶的调节。本研究比较了藏鸡和肉鸡种蛋内的皮质酮沉积水平以及胚胎卵黄膜、尿囊膜的皮质酮代谢酶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和20-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0-HSD)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藏鸡和肉鸡种蛋蛋黄、蛋清内的皮质酮含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4胚龄藏鸡和肉鸡鸡胚卵黄膜、尿囊膜11β-HSD1、11β-HSD2、20-HS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藏鸡蛋蛋黄内皮质酮含量极显著低于肉鸡蛋黄内含量(P<0.01),而两者间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威 胡青 高宇 汤蓉 迟巍 李大鹏
以购自武汉市白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的360尾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样本,测定了雌性、间性及雄性个体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血清T3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维持在同一水平,T4与T3的变化趋势一致;黄鳝从雌性过渡到间性时血清T显著下降,从间性过渡到雄性时则显著上升,而E2仅在黄鳝由间性过渡到雄性时才出现显著下降;雌性与间性黄鳝血清皮质醇处于同一水平,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血糖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也维持在同一水平。结果表明:血清E2与T水平分别与黄鳝卵巢及精巢的发育保持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诚乐 俞晓曲 潘东明 林昌
以锥栗品种黄榛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形成和胚、胚乳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锥栗为雌雄异花同株果树,多心皮复合雌蕊,中轴胎座,通常有8-10个子房室,每室倒生2枚胚珠;珠心组织中的一个孢原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形,其中靠近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发育成为成熟胚囊;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胚囊;双受精后,原胚经过球胚、心型胚、鱼雷胚和子叶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胚,胚乳呈核型,种子无胚乳.
关键词:
锥栗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胚胎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化 熊忠良 樊俊华 郑新民 华文君 魏庆信
对湖北白猪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发情后配种 ,手术采集胚胎并观察 ,实验发现 ,1 0IU/kg体重的PMSG能促进母猪的发情并显著提高青年母猪的排卵数 ,1 0IU/kg体重的PMSG对经产母猪的超排效果不明显。超数排卵影响胚胎的质量 ,自然发情母猪较超数排卵母猪排卵较快 ,且胚胎质量较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管敏 肖衎 胡美宏 刘勇 鲁雪报 倪勇 郭文韬 曲焕韬 李莎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精子的寿命为96.56–119.12 s、激烈运动时间为25.43–31.43 s。长鳍吻鮈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8个阶段,在水温为17.6–18.3℃流水孵化条件下,其受精卵历时56 h孵化出膜,在水温为18.5–22.0℃的条件下,长鳍吻鮈仔鱼的卵黄囊在5日龄...
关键词:
长鳍吻鮈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