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
- 2023(91)
- 2022(93)
- 2021(95)
- 2020(72)
- 2019(189)
- 2018(167)
- 2017(267)
- 2016(184)
- 2015(184)
- 2014(173)
- 2013(155)
- 2012(163)
- 2011(143)
- 2010(147)
- 2009(124)
- 2008(128)
- 2007(99)
- 2006(113)
- 2005(80)
- 学科
- 环境(594)
- 防(556)
- 治(548)
- 防治(548)
- 及其(527)
- 虫(482)
- 管理(462)
- 济(394)
- 经济(394)
- 染(381)
- 污染(369)
- 害(344)
- 学(319)
- 划(306)
- 虫害(299)
- 规划(298)
- 环境规划(292)
- 病虫(239)
- 病虫害(239)
- 方法(235)
- 数学(208)
- 数学方法(204)
- 业(187)
- 羊(164)
- 物(159)
- 区域(146)
- 域(146)
- 区域环境(145)
- 体(138)
- 企(123)
- 机构
- 大学(2693)
- 学院(2601)
- 研究(1306)
- 农(1296)
- 科学(1190)
- 农业(1050)
- 业大(938)
- 所(914)
- 研究所(870)
- 中国(778)
- 济(763)
- 经济(742)
- 农业大学(732)
- 京(726)
- 管理(686)
- 理学(607)
- 理学院(600)
- 室(581)
- 管理学(576)
- 管理学院(576)
- 省(566)
- 实验(550)
- 实验室(535)
- 重点(508)
- 业(493)
- 院(489)
- 科学院(486)
- 中心(444)
- 研究院(417)
- 林(416)
共检索到3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亚斌 符敖齐 陶建平 陶红 刘梅 陈宗椿 陈应江 孙大明 王军 王伯高 谢龙
对山羊球虫 Eimeria ninakohlyakimovae 感染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 E.ninakohlyakimovae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h 内,定期扑杀,对 E.ninakohlyakimovae 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表明:E.ninakohlyakimovae 主要侵害小肠后部、盲肠及结肠中前部的肠腺及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坏死,上皮坏死脱落及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寄生.在感染16h 后的山羊胆汁中发现了E.ninak...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辉 杨月静 向梦斌 叶华 郑曙明 王晓清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80尾齐口裂腹鱼平均分成6组(4、24和48 h对照组;4、24和48 h感染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0.65%的无菌生理盐水,感染组腹腔注射0.2 mL 2.5×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液。分别测定4、24和48 h对照组和感染组齐口裂腹鱼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对肾脏、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斐 吕梦园 许梓荣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入梅 王云滨 李瑞军 董建臻 李静 王瑞晓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薛英 程国富 周诗其 熊道焕
对试验感染I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接毒后 1 2h ,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 ;接毒后 2 4h ,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 ;接毒后 72h及 1 6 8h ,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组织病理变化 雏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雅心
通过对艾维茵肉仔鸡群发生腹水综合症合并组织滴虫感染病例进行临床调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病鸡肝、心、肺、肾以及免疫系统等器官均有实质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肝脏组织内淋巴循环障碍、淋巴运输的代偿功能不全、组织滴虫所致肝脏损伤是腹水形成的病理学基础;支气管、气囊病变对腹水的形成起到了促发作用;腹水为肝淋巴渗出。
关键词:
肉鸡 腹水综合症 病理学 组织滴虫 淋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晓津 徐斌 王军 苏永全 张之文 陈心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海燕 香咏瑜
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大钩关睾虫(Heteronchocleidus magnihamatusZhang et Ji)和小钩关睾虫(H.buschkieliBychowsky)病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关睾虫寄生于叉尾斗鱼的初级鳃丝及鳃小片,轻度感染时,病变不明显,导致部分鳃丝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中度感染时,鳃丝组织增生、融合,有大量黏液细胞浸润,鳃小片与窦状隙分离,形成空隙;重度感染时,鳃丝组织细胞解离、空泡化,呼吸上皮与毛细血管分离严重,形成空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景松 郭亚男 王健霖 王建东 张正刚 刘红燕 李继东
【目的】对宁夏某规模化绵羊场大肠杆菌和艾美耳球虫混合感染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靶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病原分离,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寄生虫检测;采用大肠杆菌16S rRNA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使用DNA 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MEGA 7.0软件中的邻接法,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系统发育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靶器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中观察到金属光泽的黑色单一菌落,在血平板中有溶血环的灰色圆形单一菌落,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分离得到3株菌株;麦克马斯特法检测显示,粪便中有卵圆形,表面光滑的孢子化艾美尔球虫卵囊,其平均OPG为2200,属于轻度感染;对3株菌株16S rRNA扩增片段与阳性对照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组织黏膜层绒毛溶解坏死、黏膜上皮结构丢失;回肠固有层内有球虫虫体,呈嗜酸性圆形;空肠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有镰刀状球虫裂殖体;结肠局部黏膜有溃疡灶,并有大量弱嗜碱性短杆状物质沉积。【结论】结合病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分析表明,该例绵羊群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和艾美尔球虫共同感染所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林 张俊娥 贺璞慧中 王笑连 田呈明
【目的】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杨树叶片上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该菌的致病机制和杨树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胶孢炭疽菌菌株BH12-2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杨树叶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和杨树叶片的防卫反应。【结果】接种4 h后,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8 h时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12 h时成熟的附着胞中央形成侵染钉;24 h时,孢子另一端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48 h后芽管不断分枝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接种3 d时,附着胞基部的侵染钉穿透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斌 刘建枝 朱传刚 刘金明 夏晨阳 李浩 陆珂 唐文强 边吉 索朗曲珍 白玛珠莎 次珍
【目的】研究西藏尼木县自然感染东毕吸虫山羊,虫卵在脏器中的分布与病理变化情况。【方法】解剖自然放牧的东毕吸虫阳性山羊,采集脏器(十二指肠、小肠上段、小肠中段、小肠下段、盲肠、结肠、直肠)显微镜下虫卵计数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山羊自然感染东毕吸虫数量为1435±231.5,在脏器中,小肠中段的EPG最高,其次为盲肠和十二指肠,东毕吸虫虫卵在各脏器中的分布百分比是:十二指肠(3.50%)、小肠上段(12.57%)、小肠中段(56.41%)、小肠下段(0.52%)、盲肠(18.83%)、结肠(0.00%)、直
关键词:
西藏 山羊 东毕吸虫 虫卵分布 病理切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吉风 徐福南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关键词:
幼兔 兔出血症病毒 病理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王凡 陈丽雯 史开志 刘旭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人工感染 病理学,家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蕾 王印庚 张晓君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迟钝爱德华氏菌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心脏、肠和鳃等多个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以肾脏病理变化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造血组织局部坏死、单核巨噬细胞显著增生和肉芽肿形成。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血窦扩张充满单核巨噬细胞,严重者发生局部坏死;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显著,脾实质出现多处局部坏死;心肌纤维变性,肌纤维间有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形成局部坏死灶。此外,在病鱼的肠和鳃内也发现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现象。研...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徐汉祥
近年,浙江省舟山市暂养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连续暴发“乳化病”,发病蟹均分离到一种酵母菌。本实验以该株酵母菌通过肌肉注射方式,对三疣梭子蟹、红星棱子蟹、日本鲟3 个品种的健康蟹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以验证其致病性。结果发现,该菌株能感染试验蟹类,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蟹类似的症状。从感染蟹的体液、肝胰腺、心脏等部位分离到了酵母菌,但未分离到细菌,也未发现寄生虫。酵母菌在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中大量侵袭,并引起这些组织发生以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碎裂或崩解。初步确认该酵母菌是引发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