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1)
- 2023(2579)
- 2022(2203)
- 2021(1986)
- 2020(1820)
- 2019(4085)
- 2018(3949)
- 2017(7168)
- 2016(4322)
- 2015(4914)
- 2014(4757)
- 2013(4875)
- 2012(4812)
- 2011(4392)
- 2010(4410)
- 2009(3963)
- 2008(4107)
- 2007(3786)
- 2006(3395)
- 2005(3233)
- 学科
- 济(14809)
- 经济(14780)
- 管理(8778)
- 业(8526)
- 学(7842)
- 企(6586)
- 企业(6586)
- 方法(6462)
- 数学(5414)
- 数学方法(5294)
- 中国(3969)
- 农(3802)
- 财(3688)
- 水产(3467)
- 贸(3032)
- 贸易(3031)
- 制(3021)
- 易(2945)
- 业经(2851)
- 地方(2843)
- 动物(2822)
- 融(2747)
- 金融(2745)
- 和(2672)
- 农业(2589)
- 理论(2563)
- 教育(2393)
- 银(2360)
- 动物学(2330)
- 银行(2319)
- 机构
- 大学(67149)
- 学院(63844)
- 研究(31111)
- 科学(23164)
- 济(22351)
- 经济(21812)
- 中国(21707)
- 农(21092)
- 所(19001)
- 管理(18562)
- 研究所(17742)
- 农业(17382)
- 京(15946)
- 理学(15511)
- 理学院(15257)
- 业大(14949)
- 管理学(14771)
- 管理学院(14684)
- 中心(12584)
- 院(12011)
- 江(11505)
- 省(11500)
- 室(11467)
- 农业大学(10693)
- 实验(10571)
- 北京(10339)
- 实验室(10127)
- 业(10087)
- 研究院(10057)
- 财(9970)
- 基金
- 项目(45787)
- 科学(33186)
- 家(32083)
- 国家(31844)
- 基金(31716)
- 研究(26721)
- 科学基金(23892)
- 自然(18235)
- 省(17808)
- 自然科(17741)
- 自然科学(17728)
- 自然科学基金(17410)
- 划(16815)
- 基金项目(15958)
- 资助(14766)
- 社会(14624)
- 社会科(13648)
- 社会科学(13643)
- 计划(12084)
- 教育(11909)
- 科技(11818)
- 重点(11715)
- 发(10396)
- 科研(9861)
- 部(9769)
- 专项(9579)
- 农(9485)
- 业(9453)
- 创(9109)
- 编号(8990)
共检索到10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文彪 粱淡茹 肖智 方昆阳 刘顺元 林蠡 孟帆
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郑文彪@粱淡茹@肖智@方昆阳¥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顺元@林蠡@孟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资源环境管理处山瑞鳖与中华鳖的养殖生长和形态比较郑文彪粱淡茹肖智方昆阳(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1)刘顺元林蠡孟帆(广东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龙晓文 吴仁福 麻楠 李才平 吴旭干 成永旭
实验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分别简称"套养鳖"和"温室鳖")的生物学指数,肌肉和裙边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套养鳖裙边指数略高于温室鳖,而套养鳖肝体指数显著低于温室鳖。(2)套养鳖肌肉和裙边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而两种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均以温室鳖较高。(3)套养鳖肌肉和裙边中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温室鳖;除色氨酸外,温室鳖肌肉中的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分(EAAS)高于套养鳖,而裙边中的所有EAAS均以套养鳖较高。(4)套养鳖肌肉中的C16∶0、C18∶2n6、C18∶3n6、C20∶2n6和C20∶3n3含量显著低于温室鳖,而其C16∶1、C18∶3n3、C20∶3n6和C20∶4n6含量较高;套养鳖裙边中的C18∶3n6、C20∶2n6、C20∶3n6、C20∶4n6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而C18∶1n9、C18∶2n6、C18∶3n3、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均以温室鳖较高。结果表明,温室鳖肌肉和裙边的干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而套养鳖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更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晓文 吴仁福 麻楠 李才平 吴旭干 成永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李思发 刘至治 轩兴荣 朱津 顾忠明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的7个地方群体,在温室恒温(30℃)条件下,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法,进行了从稚鳖到成鳖、300余天的养殖性能的比较试验。主要结果:(1)7群体间个体日均增重差异极显著(F>0.01),日均增重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湖鳖>台湾鳖>崇明鳖>太湖鳖,黄河鳖极显著地优于其它群体(t>0.01)。(2)7群体间每平方米日均产量差异极显著(F>0.01),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台湾鳖>太湖鳖>崇明鳖,黄河鳖极显著地(t>0.01)或显著地(t>0.05)优于其它群体。(3)中华鳖个体生长差异,无论在同一群体内,或是7群体间,都很大。最大个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晓 王晓清 熊钢 王璐明 李学军
为分析不同日龄池塘养殖雌雄中华鳖体重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随机选取100及300日龄雌雄中华鳖各50只,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计算了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体高和体重的表型相关及不同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雌雄中华鳖背甲长、腹甲长及体高有显著差异(P<0.05)。各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1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对雌鳖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腹甲长对雄鳖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对雌雄个体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决定程度最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祎 高有领 王水涛 陈佩庄 施伟达 郭建林 王刚 钱国英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 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P<0.05),FO+PI组和TO组的肝体比显著低于FO组(P0.05)。投喂FO+PI显著下调了中华鳖脂类代谢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基因(THRSP)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基因(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microRNA-23b、microRNA-107、microRNA-1 22和microRNA-499的表达水平(P<0.05)。TO显著下调了中华鳖酰基辅酶A氧化酶1基因(ACOX1)的表达水平,上调microRNA-23b的表达水平(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本丽 黄龙 张烨 陈静 奚业文 何吉祥 吴仓仓 陈夏君
为优化稻鳖共作模式提供参考,本实验选择适宜稻鳖共作的籼稻丰两优香1号(FLY1)和粳稻香软粳2728 (XR2728),在穴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组不同行株距的稻鳖共作组和仅种植水稻的对照组,并监测当地常规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按照525 kg/hm~2养殖密度投放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监测各组水稻和中华鳖生长、形态和产量等指标,通过水稻和中华鳖形态特征值间的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行株距对中华鳖外观形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FLY1和XR2728水稻产量分别为7.04~8.66 t/hm~2和5.78~7.25 t/hm~2,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行株距为27.0 cm×16.7 cm和30.0 cm×13.3 cm。稻鳖共作组水稻产量均超过常规水稻单作组产量,水稻产量随行距减小有下降趋势。丰两优香1号组株高、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在各共作组间差异不显著;香软粳2728 30.0 cm×13.3 cm组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投放密度为525 kg/hm~2时,丰两优香1号和香软粳2728号稻田中华鳖产量分别为0.89~1.04 t/hm~2和0.84~0.99 t/hm~2。水稻行株距与中华鳖产量和形体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LY1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裙边宽/背甲长、尾长/背甲长值较大;XR2728较宽行距30.0 cm×13.3 cm和27cm×16.7 cm组腹甲宽/背甲长,裙边宽/背甲长和前肢长/背甲长值较大。采用宽行距可有效提高综合经济收益,每公顷效益可达60 000元以上。结果表明在水稻总穴数一致情况下,较宽行距有助于提高水稻和中华鳖产量效益、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及中华鳖裙边宽度等形态指标。水稻农艺性状与中华鳖形态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水稻行株距具有一定适应性。
关键词:
稻鳖共作 行株距 产量 效益 形态适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汪留全 胡王
研究了不同温度、恒温条件对中华鳖生长和日粮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温范围的变温组均比相应恒温组生长迅速。其中以29±3℃组增重最快,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最高。结果还揭示,有利促进中华鳖生长的昼夜变温幅度不宜太大,每24小时内的变幅以±3℃为宜。
关键词:
中华鳖,变温,恒温,增重,日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姚雁鸿 余来宁 方耀林 许映芳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按凝胶电泳对中华鳖、台湾鳖的肝、肾、眼、肌等几种组织中几种同工酶系统(LDH、EST)进行了研究 ,首次发现了爬行类中台湾鳖LDH由A、B、C三其因编码并构建了 2种鳖的 2种同工酶酶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世洲 雷思佳 胡先勤
在 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 (实验周期为 5 6d) ,设饥饿、 1%、 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 ,研究了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 (2 96 6 0~ 396 0 9)g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摄食水平对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 (P ...
关键词:
中华鳖幼鳖 摄食水平 生长 转化效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斌 周岩民 王荣根
本研究应用两种不同酶制剂添加于鳖饲料中进行养殖试验,试验共分A.B、C、D和E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和D组为酶制剂Ⅰ,添加量分别是0.1%、0.2%和0.3%。E组为酶制剂Ⅱ,添加量是0.2%。通过对71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B组、C组和E组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0.9%、29.6%和27.0%。而D组的日增重率反而比对照降低21.7%。结果还表明,酶制剂添加于鳖饲料能增强鳖的抗病能力,但会导致饲料效率降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伶俐 黄向荣 黄华伟 李小玲 何志刚 李传武
以中华鳖为试验对象,在养殖土壤中分别添加5、50和100 mg/kg的镉,以不加镉为对照,研究养殖环境中镉含量变化对中华鳖不同器官组织对镉的富集的影响,试验周期为75 d。结果表明:养殖水体、底泥及中华鳖器官组织中镉蓄积量以镉添加100 mg/kg的为最多,且与对照组及添加5 mg/kg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华鳖器官组织对镉富集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肠道、裙边、肌肉,可食肌肉、裙边的镉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限量卫生标准;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镉试验组及试验第0~30天在养殖环境及各组织间的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存在"时间–效应"关系,而养殖环境与被测组织的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甚至对照组的底泥和裙边与肝脏间、50 mg/kg组的水体与肝脏和肠道间、100 mg/kg组的水体与肝脏间均呈负相关;随着环境中镉的迁移转化及器官组织的消除代谢,试验第45天的水体和肠道分别与肌肉和裙边间,试验第60天的肠道与各养殖环境因素和各器官组织间、肌肉与水体和裙边及肝脏间,试验第75天的水体和裙边分别与肠道和肝脏间、肠道与底泥和肌肉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关键词:
中华鳖 镉 富集 迁移 转化 代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齐明 刘伟 周钦 陈则 王扬 马文君 杨珍 施文瑞 孟庆辉 郑天伦
清溪乌鳖(Qingxi black strain of Pelodiscus sinensis)是基于太湖花鳖(Taihu strain of P.sinensis)体色黑化个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为研究体色黑化对中华鳖群体分化的影响,通过测定太湖花鳖、清溪乌鳖的23项形态学指标、3项生物学指标及营养组成,对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种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1)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两者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部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太湖花鳖的可食净重占比显著高于清溪乌鳖;而背甲重占比,太湖花鳖显著低于清溪乌鳖。(3)太湖花鳖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18.15%,♀:18.08%)显著低于清溪乌鳖(♂:18.85%,♀:18.89%);而粗脂肪含量,太湖花鳖(♂:0.56%,♀:0.56%)显著高于清溪乌鳖(♂:0.43%,♀:0.45%)。(4)清溪乌鳖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的含量比值(♂:84.44%,♀:85.54%)和呈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38.65%,♀:38.35%)显著高于太湖花鳖(♂:80.59%,♀:81.82%)、(♂:37.88%,♀:37.36%);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太湖花鳖♂:50.46%,♀:50.70%;清溪乌鳖♂:51.01%,♀:51.4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太湖花鳖裙边中的羟脯氨酸含量(♂:16.08%,♀:16.12%)显著高于清溪乌鳖(♂:15.77%,♀:15.69%)。(5)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1.89%,♀:30.92%;清溪乌鳖♂:31.64%,♀:32.8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50%,♀:30.160%;清溪乌鳖♂:30.55%,♀:30.7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94%,♀:30.58%;清溪乌鳖♂:31.98%,♀:32.72%)和EPA+DHA的含量(太湖花鳖♂:12.63%,♀:12.39%;清溪乌鳖♂:12.98%,♀:12.82%)基本接近,仅在个别脂肪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