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4)
- 2023(7135)
- 2022(5947)
- 2021(5161)
- 2020(4148)
- 2019(9050)
- 2018(8949)
- 2017(16328)
- 2016(8708)
- 2015(9860)
- 2014(9918)
- 2013(10005)
- 2012(9875)
- 2011(9103)
- 2010(9408)
- 2009(8590)
- 2008(8437)
- 2007(7814)
- 2006(7212)
- 2005(6976)
- 学科
- 济(44646)
- 经济(44615)
- 业(26681)
- 管理(25507)
- 企(19523)
- 企业(19523)
- 地方(16693)
- 中国(16150)
- 技术(14199)
- 农(13681)
- 业经(11457)
- 方法(10679)
- 农业(9941)
- 地方经济(9614)
- 融(9238)
- 金融(9238)
- 发(9212)
- 银(8812)
- 银行(8795)
- 数学(8712)
- 行(8655)
- 数学方法(8653)
- 学(7984)
- 贸(7908)
- 贸易(7897)
- 技术管理(7825)
- 制(7693)
- 环境(7600)
- 易(7574)
- 发展(6860)
- 机构
- 学院(133480)
- 大学(129406)
- 济(54988)
- 经济(53677)
- 研究(53366)
- 管理(45740)
- 中国(40738)
- 理学(37382)
- 理学院(36870)
- 管理学(36259)
- 管理学院(35999)
- 科学(33188)
- 京(29733)
- 所(28975)
- 农(26984)
- 研究所(25830)
- 中心(23850)
- 财(23739)
- 江(23006)
- 农业(20786)
- 业大(20389)
- 北京(19597)
- 省(19416)
- 院(19246)
- 范(19224)
- 师范(19006)
- 州(18810)
- 财经(17702)
- 技术(17646)
- 科学院(16710)
- 基金
- 项目(82930)
- 科学(63891)
- 研究(62061)
- 基金(55994)
- 家(49474)
- 国家(49004)
- 科学基金(40512)
- 社会(38357)
- 社会科(36424)
- 社会科学(36420)
- 省(35258)
- 基金项目(29041)
- 划(28678)
- 教育(27097)
- 编号(25303)
- 发(25053)
- 自然(24276)
- 自然科(23665)
- 自然科学(23655)
- 自然科学基金(23196)
- 资助(22492)
- 成果(20739)
- 发展(20156)
- 展(19794)
- 重点(19308)
- 课题(19160)
- 创(18225)
- 创新(17201)
- 部(17052)
- 国家社会(15636)
共检索到226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贞 丁立忠 楼君芳 张秋月 吴继来 胡国良
山核桃干腐病Macrophoma caryae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的一种新病害。研究发现,该病每年3月下旬始发,至11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选择14种药剂对它们开展单稀释倍数抑菌试验,并将抑菌效果好的3种药剂进行8种梯度稀释倍数试验,再按筛选出的最佳防治药剂及其稀释倍数进行实地防治试验,获得最佳防治药剂和方法。结果表明:当4-5月山核桃干腐病的病原菌孢子发生盛期,在病株上喷洒体积分数为80%402抗菌剂乳油1∶100~1∶2 5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100~1∶2 500倍液和95%硫酸铜晶体1∶100~1∶500倍液的可选配比溶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璐 贾桂民 叶建丰 马良进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影响山核桃树体生长发育、造成果实减产的最主要病害,在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产区发生普遍。为了控制病害的发展,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对临安市山核桃主产区的山核桃林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定株观察。研究发现:该病每年3月下旬始发,至11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山核桃干腐病的发生与树龄、郁闭度、结实情况、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因子有关。10~30年生的树木发病最严重,树木郁闭度高,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高的地方发病较轻。图1表4参10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山核桃 干腐病 发生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素轩 曹越 张宁 郑青
对毛竹基腐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寄主的感病期很短,只在基部笋箨稍张开,而表皮未木质化之际才能受病菌侵染;(2)不低于16℃的气温和4mm以上的降雨是病害发生的必需条件,雨量大、持续降雨时间长、气温低,病害将严重,反之则轻;(3)根据该发病规律,结合苏南的气候条件而制定的以物候为基础、气象预报为依据的短期测报技术方案,经1992~1994年的实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璇 马良进 吕全 孟娴静 张星耀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关键词:
柿 炭疽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药剂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建武 刘碧荣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一种灌木果树,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很高的经济、观赏价值。近年来,在陕西省汉中、商洛地区大面积人工栽培刺梨,在栽培区普遍发生白粉病(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Lev),危害新梢、蕾、花和幼果,造成减产,严重时新梢枯死。目前,国内外对此病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于1988~1990年对该病的危害和病原菌的形态、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刺梨 白粉病 侵染 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关键词:
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沈振明 徐秋芳 刘卜榕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洪文 宋凤斌 童淑媛
以东北黑土区主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农大364为研究材料,对大田条件下玉米雄穗形态变化、保护酶体系及细胞膜透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雄穗形态指标均呈"S"型曲线变化,且其生长发育和播后天数之间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雄穗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在成熟期达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散粉期达到最高峰,随后不断下降,其中POD活性降幅不大,说明在散粉期后雄穗主要负责清除活性氧任务的是POD。
关键词:
玉米 雄穗 形态 保护酶 膜透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良 程益鹏 楼君芳 王国杜 夏国华 陈建刚 章祖平
山核桃花蕾蛆Contariniasp.在浙江临安1年发生1代,4月上旬起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5月上中旬落地越夏越冬。在2005年危害期,选用喷雾和树干打孔滴药2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喷雾选用400 g.kg-1毒丝本乳油,300 g.kg-1乙酰甲胺磷乳油,300 g.kg-1吡虫啉乳油和500 g.kg-1潜蝇灵粉剂,分别以1∶500,1∶800,1∶1000等3种比例进行试验,每个比例6个重复;树干上打孔滴药选用300 g.kg-1乙酰甲胺磷乳油和300 g.kg-1吡虫啉乳油,分别以1∶0,1∶1和1∶2等3种比例进行试验,每个比例6个重复。2种防治方法的试验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炜 唐春生 刘新民 高家樟 黄守行 罗学义 曹国平 肖青 张益民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 ,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 ,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 ,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 ,稻曲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可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 ;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对感病组合药剂防治施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 ;以推广抗病组合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防治效果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楚楚 娄钧翼 郭明 王冰璇 卢闻君
【目的】核桃干腐病可降低10%~50%核桃产量,其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态感染树皮细胞,并通过孢子大量繁殖,产生对寄主细胞有毒害作用的代谢物,使树体出现病斑,引起树木溃疡病。为了提高核桃干腐病的防治效果,设计反应路线,合成新型生物基材料,进而制备微纳米胶囊,包载干腐病抑菌剂,以便获得良好缓释性能和抑菌效果的新型纳米生物基农药缓释胶囊。【方法】采用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原料,通过DCC和DMAP活化法分别与胆固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新型生物基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分子结构。采用相分离法将新型生物基材料制备为微纳米胶囊,包载戊唑醇(Teb),形成载药微纳米胶囊。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测定载药微纳米胶囊的粒径。通过紫外光谱测试其包封率和缓释性能。利用培养基法探究其抑菌效果,并初步进行防效试验。【结果】成功获得3种新型纳米生物基载戊唑醇微纳米胶囊,粒径为200~300 nm,包封率分别为72.5%、69.7%和71.1%,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累积释药率分别为85.5%、75.2%和51.6%(戊唑醇乙酸乙酯溶液空白对照累积释药率为100%),其释药规律符合Peppas动力学方程,干腐菌抑菌率分别为32.4%、28.8%和23.8%(戊唑醇乙酸乙酯溶液抑菌率为0%),与98%戊唑醇的防治效果相比,3种载药纳米胶囊对核桃干腐菌具有较好的长期防治效果。【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新型纳米生物基农药缓释胶囊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能够延长抑菌剂防治核桃干腐病的有效期,达到改善传统防效的目的。有关结果不仅为核桃干腐病病原的防治提供新技术,而且制备的纳米材料可为防病药物提供新的包载材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朝红 王跃进 李琰
对渭北地区酥梨缺铁黄化症年周期发生规律和自流式树干注射防治缺铁黄化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梢速生期为黄化症迅速发生期 ,新梢完全停长期为缺铁黄化症的发病高峰期 ;在年周期内 ,防治时间愈早 ,防治效果越好 ;在试验注射量下 ,Fe SO4 以 5 g/ L的浓度为好 ,既能复绿又可避免药害 ;在不同含铁化合物中 ,有机铁、Fe2 +和 Fe3+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以 Fe2 +最为理想 ;不同 p H注射液 ,其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梨 缺铁黄化 年周期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凤丽
朱顶兰红斑病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Berk)Sacc.〕在患病组织内越冬,于3月上旬开始初次侵染,而后病菌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发生期为3~11月,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在诸因子中以与雨日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朱顶兰的被害程度不但与品种有关,而且与栽培环境有关。根据室内抑菌测定和圃地防治试验,ZHB(自己混合配制药剂),四氯苯酞、百菌清、三环唑等杀菌剂,对该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更佳。
关键词:
朱顶兰 赤斑病 病理规律 药剂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解红恩 黄有军 薛霞铭 许长寿 刘力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 3(P<0.01),与可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