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7)
2023(8854)
2022(8037)
2021(7673)
2020(6420)
2019(14899)
2018(15000)
2017(28823)
2016(16047)
2015(18012)
2014(17945)
2013(17744)
2012(16127)
2011(14484)
2010(14125)
2009(12713)
2008(12129)
2007(10317)
2006(8773)
2005(7376)
作者
(47553)
(39133)
(38967)
(36916)
(25053)
(18941)
(17679)
(15692)
(14966)
(13907)
(13579)
(13036)
(12308)
(12204)
(12143)
(12124)
(11970)
(11668)
(11214)
(11077)
(9910)
(9568)
(9537)
(8832)
(8821)
(8768)
(8731)
(8609)
(7937)
(7932)
学科
(58655)
经济(58591)
管理(44097)
(41679)
(35387)
企业(35387)
方法(29791)
数学(25768)
数学方法(25480)
(15470)
(15046)
中国(14158)
(14142)
业经(13044)
地方(12098)
理论(10560)
(10308)
农业(10113)
(10069)
贸易(10065)
技术(9809)
环境(9765)
(9757)
(9523)
财务(9466)
财务管理(9451)
(9079)
企业财务(8967)
教育(8705)
(8481)
机构
大学(223676)
学院(221414)
管理(90067)
(79809)
理学(79411)
理学院(78473)
经济(77922)
管理学(76984)
管理学院(76614)
研究(72860)
中国(50665)
科学(50109)
(47448)
(40440)
业大(38211)
(37261)
(34762)
研究所(34660)
中心(32354)
农业(31964)
(30429)
北京(29560)
(29046)
财经(28928)
师范(28700)
(26597)
(26374)
(25235)
技术(25047)
师范大学(23274)
基金
项目(162514)
科学(125924)
基金(116752)
研究(114918)
(102819)
国家(101971)
科学基金(87033)
社会(69069)
社会科(65312)
社会科学(65293)
(64802)
基金项目(63305)
自然(59714)
自然科(58291)
自然科学(58273)
自然科学基金(57198)
(54442)
教育(52407)
资助(48236)
编号(46928)
成果(37439)
重点(36122)
(34627)
(33954)
(33918)
课题(32029)
科研(31725)
创新(31636)
计划(31040)
大学(29978)
期刊
(82548)
经济(82548)
研究(60639)
学报(42010)
中国(36955)
科学(36424)
(36326)
管理(31472)
大学(30630)
学学(29018)
农业(25903)
(24482)
教育(24253)
技术(18387)
(14112)
金融(14112)
业经(13996)
图书(13093)
财经(13042)
(12629)
经济研究(12614)
科技(12490)
理论(11713)
业大(11694)
(11224)
实践(11100)
(11100)
(10870)
问题(10725)
林业(10388)
共检索到302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君阳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浸膏,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达到100%,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抑菌活性较强的氯仿相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2种单体化合物,鉴定为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苏秀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采用甲醇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cucumerin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vasinfectum等15种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0 g.L-1时,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等4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除玉米小斑病菌Bipol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良进  林君阳  李桥  张立钦  陈安良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以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菌核病菌等5种病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氯仿相进行初步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乔松酮,黄卡瓦胡椒素,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烷酮,乔松素,β-谷甾醇,均为首次从山核桃中分离得到,它们对玉米大斑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良进  吴美卿  苏秀  陈安良  张立钦  
利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进行了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1000g·mL-1的干样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灰霉病菌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5.40%和36.72%;对小麦白粉病菌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00%和66.67%;室内盆栽黄瓜苗白粉病预防效果达到62.96%,治疗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琼霞  殷舒  申屠垠  高欣  孙益  胡军祥  
观察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提取液对小鼠Mus musculus经γ射线辐照所致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辐射组和3种不同剂量提取液给药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实验动物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至照射后第5天,处死实验动物,分别测定体质量、血象、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单纯辐射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不同剂量的提取液给药组相应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单纯辐射组血清和肝组织MDA浓度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英姿  王平  袁园  韦熹苑  裴刚  何桂霞  
Effects of bacteriostasis of the Neutral Lipophilic Components in Zanthoxylum dissitum were studied. The neutral lipophilic extract was fractionated through SiO_2 column and th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1H-NMR,~ 13 C-NMR and 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 exhibited strong bacteriostas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波华  马英姿  杨蕾  张慧  宋荣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花精油,分别采用平板菌落法和滤纸片法检测精油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并运用GC/MS法分析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含笑花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总状毛霉抑制效果较佳,抑菌率分别达70.36%、60.24%和65.5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米根霉无抑制效果;从含笑花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中脂肪族化合物14种、萜烯类化合物16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君  陈铁  李梦雪  李会珍  张志军  
【目的】研究紫苏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分离自山西太原健康紫苏茎秆的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和现代光谱学技术,对其液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菌丝速率法,测试了分离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紫苏茎秆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4,6,8,22-四烯-3-酮、9(11)-去氢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君  陈铁  李梦雪  李会珍  张志军  
【目的】研究紫苏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分离自山西太原健康紫苏茎秆的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和现代光谱学技术,对其液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菌丝速率法,测试了分离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紫苏茎秆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4,6,8,22-四烯-3-酮、9(11)-去氢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琪  张宏  黄春萍  张晓喻  刘刚  
研究枇杷花[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运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枇杷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MTT法进行体外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熊果酸(3)、3β,19α-二羟基-4-醛基-乌索-12-烯-28-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2α-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艳芳  叶睿超  郭彩霞  周媛  王丽  
【目的】探究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挥发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合理推广、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枝香柏挥发油,并用GC-MS对垂枝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和平板涂布法测定垂枝香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等4种细菌和白色念球菌、玉米纹枯病菌等2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性,以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衡量挥发油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垂枝香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3个成分,鉴定成分占总组分的96.63%,其中平均相对含量大于5%的有桧烯(Sabinene)、α-可巴烯-11-醇(alpha-Copaen-11-ol)...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彬  邓樱花  苏明伟  张洪权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聂小妮  梁宗锁  段琦梅  兰晓继  
【目的】研究陕西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15个临床消毒常见菌株的抗菌性能,为土荆芥天然消毒杀菌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土荆芥挥发油,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分别用连续2倍梯度液体稀释法、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陕西土荆芥挥发油中共检测到16种化学成分,并鉴定出了其中的15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p-伞花烃(29.95%)、驱蛔素(22.97%)、冰片烯(20.74%)、α-松油烯(17.67%);在临床消毒常见的15种菌种中,土荆芥挥发油除对绿脓假单胞菌CMCC10211株无抑制作用外,对炭疽芽胞杆菌CMCC6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李琦  杨健  孙迪安  况燚  丁刚  
【目的】对人参Panax ginseng红皮病菌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活性化合物,并为后期人参红皮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大米固体发酵方式获得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对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反向硅胶柱层析(ODS)、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再基于质谱、核磁共振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9种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中的6种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植物毒活性评价。【结果】从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其中3种甾醇类:化学物1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化合物2为过氧化麦角甾醇(5,8-epidioxy-5α,8α-ergosta-6,9,22E-tien-3β-ol)、化合物3为5,8-表二氧麦角甾醇-6,9(11),22-三烯-3-醇(5,8-epidioxy-5α,8α-ergosta-6,22E-dien-3β-ol);6种聚酮类:化合物4为核桃酮(regiolone)、化合物5为4,6,8-三羟基-3,4-二氢-1(2H)-萘酮(4,6,8-tr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化合物6为2,5-二甲基-7-羟基色酮(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化合物7为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酮(2-methyl-5-carboxymenthyl-7-hydroxychromone)、化合物8为(+)-citreoisocoumarin、化合物9为de-O-methyldiaporthin。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9无抗氧化活性,化合物4~9对人参根部未表现出致病性。【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人参红皮病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该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数据库。其中化合物4~9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但在植物毒活性评价中未能使离体人参根部致病。图4表1参2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尉芹  马希汉  徐明霞  
对干馏法制取、不同温度段采集到的杨树木醋液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并对高温度段的化学成分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300℃温度段木醋液除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差于对照庆大霉素外,对其他细菌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抗菌素;300~510℃温度段木醋液抑菌效果均好于对照庆大霉素,说明高温度段的木醋液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300~510℃收集的木醋液约含有41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酚类、酮类、醇类、醛类和酯类等。在所有化合物中,乙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7.10%,其次为苯酚,含量为11.36%。初步分析确定其抑菌活性成分为乙酸和酚类物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