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8)
- 2023(15882)
- 2022(13746)
- 2021(12860)
- 2020(10805)
- 2019(24734)
- 2018(24606)
- 2017(46142)
- 2016(25633)
- 2015(28683)
- 2014(28823)
- 2013(28020)
- 2012(25761)
- 2011(22963)
- 2010(22846)
- 2009(20854)
- 2008(20067)
- 2007(17262)
- 2006(14960)
- 2005(12842)
- 学科
- 济(100103)
- 经济(99991)
- 管理(69896)
- 业(63704)
- 企(52327)
- 企业(52327)
- 方法(47023)
- 数学(40625)
- 数学方法(39986)
- 农(26653)
- 中国(25784)
- 学(23669)
- 地方(23657)
- 财(23011)
- 业经(21647)
- 理论(18337)
- 农业(18095)
- 制(17118)
- 贸(16907)
- 贸易(16890)
- 易(16332)
- 环境(15681)
- 和(15544)
- 技术(14560)
- 务(14390)
- 财务(14303)
- 财务管理(14271)
- 银(13667)
- 融(13636)
- 金融(13627)
- 机构
- 学院(352014)
- 大学(351098)
- 管理(137227)
- 济(130563)
- 经济(127477)
- 研究(119647)
- 理学(119271)
- 理学院(117825)
- 管理学(115253)
- 管理学院(114614)
- 中国(86762)
- 科学(78554)
- 京(75852)
- 农(60900)
- 所(60591)
- 财(58823)
- 研究所(55789)
- 业大(55770)
- 中心(53965)
- 江(52059)
- 范(49530)
- 师范(48996)
- 农业(47891)
- 北京(47734)
- 财经(47353)
- 院(44598)
- 经(42873)
- 州(42393)
- 技术(39631)
- 师范大学(39574)
- 基金
- 项目(248998)
- 科学(194330)
- 研究(178763)
- 基金(178119)
- 家(157050)
- 国家(155773)
- 科学基金(132831)
- 社会(109876)
- 社会科(103962)
- 社会科学(103937)
- 省(99275)
- 基金项目(94939)
- 自然(88801)
- 自然科(86680)
- 自然科学(86660)
- 自然科学基金(84993)
- 划(83515)
- 教育(82951)
- 资助(74134)
- 编号(73414)
- 成果(58647)
- 重点(55927)
- 部(53263)
- 发(53031)
- 课题(51484)
- 创(51082)
- 科研(47812)
- 创新(47574)
- 计划(45980)
- 大学(45496)
- 期刊
- 济(141163)
- 经济(141163)
- 研究(98899)
- 中国(67439)
- 学报(60263)
- 农(54670)
- 科学(54272)
- 管理(48831)
- 大学(44472)
- 教育(43728)
- 财(43436)
- 学学(41712)
- 农业(38154)
- 技术(31255)
- 融(25216)
- 金融(25216)
- 业经(24332)
- 经济研究(22260)
- 财经(21372)
- 业(20523)
- 图书(19503)
- 问题(18415)
- 经(18232)
- 科技(17510)
- 资源(17241)
- 版(17156)
- 统计(16899)
- 技术经济(15930)
- 业大(15648)
- 理论(15576)
共检索到509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培学 廖茂林 张捷 张宏磊 吴荣华
游客空间行为及其情感体验研究,对目的地规划管理、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拥挤引导分流非常重要。文章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将三清山游客(N=510)的120种轨迹概括为7种游览路径,不同游客群体的空间行为和路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第2次游览更愿意尝试新建栈道,散客更容易出现折返并选择游赏体验较差的路径。文章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把游览路径与体验质量联系起来,深化了游线复杂的山岳型景区这一特殊小尺度空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和满意程度受其游览空间的影响较大;单一目的地景区内部的一日游览过程中,呈现出随游览景点数的增加和游程的延长,游客体验质量的各维度也逐渐提高的趋势特征;景区出入口及部分游步道区段对旅游情感体验的满意度、愉悦度和融入度等维度有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多维度量化研究分析游客体验质量差异,并识别出显著负向影响体验的游步道区段,对大型多游线景区提升体验水平和游客优化线路选择都有一定实用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培学 张建新 吴荣华 刘泽华
将决策树方法引入到小尺度旅游目的地的游客空间行为研究中,分析人口统计特征与旅行特征对游客空间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510位游客在景区内的路径轨迹,通过K-means方法聚类为6种游线路径,使用CHAID决策树模型构建游客属性特征与实际游览路径、主要景点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游客路径选择的因素依次为旅游方式、停留时间、主要交通方式、职业和月收入。不同游客群体寻路行为呈现规律性特征,参团游客与亲朋出游游客会倾向不同的入口,中远距离的参团游客停留时间影响其路径选择,年轻的驴友倾向于遍历更多的景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星 张捷 张宏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情境下的主客交往方式愈发多元和复杂。现阶段旅游地主客交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当地居民,而从游客视角深入研究旅游动机、主客交往意愿和旅游体验的相互影响机制较少。本文选取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为案例地,以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主客交往意愿角度切入,构建了观光型旅游地游客视角的MCE(动机—交往意愿—体验质量)模型,并运用多群组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恒等性检验。结果表明:(1)三清山游客的旅游动机可以划分为体验生活、刺激/冒险、放松/逃避和社交/求知4种类型,主客交往意愿则划分为适度交往和密切交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雪旺 成升魁
世界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承担着对公众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本文以Lancaster的特性理论和消费技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旅游消费技术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并以西湖和江郎山为案例地,试图证明游客的旅游消费技术与其体验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而将遗产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人民满意三个战略目标统一起来。研究显示,旅游者的知识储备、旅游经历、涉入和认知程度以及解说系统是影响旅游消费技术的重要维度。其中,知识储备是文化遗产审美的基本条件,而旅游经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因"行万里路"而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技术,并进而提升其旅游体验满意度,又有可能因"见多识广"而提高旅游者的"挑剔"度,导致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霄泉
世界遗产是北京建设世界旅游城市重要的资源基础,而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于游客决策。尽管我国在游客决策相关领域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是针对世界遗产地游客决策行为的研究仍然十分欠缺。本文以北京世界遗产地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二项Logit模型,分析探讨了游客选择的模式差异以及景点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认知("是否为世界遗产"和"是否为北京代表性景点")影响与景点知名度成反比,北京6个世界遗产地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故宫主要受游客特征和旅游形式的影响,颐和园、长城、天坛同时受到认知和旅游形式的影响,十三陵和周口店仅受到游客认知特征的影响;②近距离负面影响游客对高知名度景点的选择,而短...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游客选择 Logit模型 北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翅勤 彭惠军 苏晓波
作为经济与社会文化热点问题,全球在地化在宏观理论体系研究中备受关注,但全球在地化的落地与实现需要个体的实践,因此,针对微观层面全球在地化实践者的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凤凰古城为例,通过对游客在酒吧消费的点评文本进行质性分析,揭示文化遗产地游客酒吧消费全球在地化体验的维度和特征。研究发现,产品、感官、自我、人际、氛围和地方构成了文化遗产地游客酒吧消费全球在地化体验的六大维度,其特征表现为:一是个体的感知与自我反思。作为酒吧全球在地化使用者和参与者的游客在产品维度的激发下,以感官维度为媒介,形成以听觉和味觉为主的全球在地化自我反思与解放体验。二是个体与群体的想象与实践。游客个体与全球在地化缔造者和引入者的酒吧经营者群体在人际互动中,模糊了人际维度的本地与外地身份界限,体验了氛围维度下的"洋-中"文化杂糅范式,解读了地方维度下的现代-乡土想象与实践,从而实现游客和经营者对文化遗产地酒吧全球化的"异域风情"与本土化的"家园"或"社区"的共同想象与实践体验。研究丰富了微观层面全球在地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理解文化遗产地全球化消费空间的本土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彩云 骆培聪 唐承财 张宪玉
近年我国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获得快速发展。以典型民居类世界遗产地福建永定土楼为例,从游客满意的视角出发,构建土楼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PA法与问卷调查法,评价福建永定土楼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①游客认为影响土楼旅游满意度的各要素与指标均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其中以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交通状况、旅游安全与环境质量最重要;②IPA指数分析表明,要素层与指标层的满意度均低于重要性,其中87.5%的要素层因素的满意度与重要性存在3.15%~35.48%的差距,而93.10%的指标层因素的满意度与重要性存在1.11%~56.38%的差距;依据IPA指数测评标准,对要素层和指标层中的各因素进行评价;③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田户 冯学钢 黄和平
选择江西省具有不同资源风貌和文化特质的庐山、井冈山、三清山和龙虎山四个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以2008—2013年的月度客流数据为基础,使用季节性结构分量模型、基尼系数,并结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解读四景区旅游流年内季节分布形态、年际季节波动、季节性强弱程度和基于气候舒适度及主要节假日因素作用下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四景区旅游季节性与景区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形象定位及国民假期分配制度和其它特定时间节点的旅游刚性需求、旅游活动形式等因素紧密联系,当气候并不直接作为旅游资源植入景区旅游活动时,气候舒适度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者环境感知,并不会成为旅游者判断景区是否适游的决定因素。最后,就如何克服四山季节性及我国山岳型景区旅游季节性的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钰麟 陈晶茹 陈铸 王敏华 董建文
遗产地景区旅游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但大量的访客也给遗产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研究根据唤醒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从游客角度入手,将恢复性评价作为认知评价,满意度作为情感响应,环境负责行为意识作为情绪启动结果,构建遗产地景区游客的心理模型,以世界遗产地厦门鼓浪屿为例,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厦门鼓浪屿具有恢复性环境特质,以魅力性特征影响公众恢复性评价程度最大;(2)遗产地景区游客的恢复性评价对满意度有直接显著正影响;(3)遗产地景区游客的恢复性评价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识无直接影响,但二者之间可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效应,说明游客在遗产地景区访问过程中,其环境负责行为意识的激发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过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钟永德 吴忠宏 张西林
本文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游客旅游解说需求(解说媒体偏好与解说主题兴趣)的影响,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发现,在解说媒体选择上,游客偏好于带队解说、定点解说与咨询服务等人员解说方式,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与居住地对解说媒体的偏好有显著差异;在解说主题选择上,游客对森林、植物、动物、地质等较有兴趣,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对解说主题的兴趣也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章尚正 董义飞
20世纪90年代,人类迈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中强调个性需求与发展的体验经济正在崛起。旅游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体验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体验性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本文在对西递、宏村游客抽样调查基础上,分析游客对于村落总体印象、活动项目、古建筑、游览氛围等满意度的评价,提出皖南古村落旅游必需依托徽文化,广泛设计体验性产品,努力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丰富游客的学习、审美、娱乐等复合体验,从而打造出与世界文化遗产名号相适应的体验型文化旅游品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徐宁 谢雪莲
农户可持续生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旅游生计效率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构建生计资本的投入指标(旅游用地面积、旅游资金投入及劳动力投入)和以家庭旅游年收入为主的生计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丹霞山128个农户的旅游生计效率。结果表明,农户旅游生计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748 5,旅游对提升农户生计效率作用显著。旅游用地、资金及劳动力的投入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农户需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才能有效提高生计效率。家庭区位条件、教育水平、人情开支、旅游技能以及旅游生计方式数量对旅游生计效率有正向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亮
本文针对不同类别遗产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研究,通过对九寨沟、峨眉山和青城山三个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遗产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要素和维度、旅游动机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旅游者特征和旅游者了解遗产地景区的信息渠道对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释了不同类别遗产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差异及其生成原因。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旅游者 旅游动机 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小荣 孟川瑾 罗文斌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一个世界遗产类景区游客满意度指数(WTSI)模型,并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由景区形象、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格、游客满意、游客信任和游客忠诚等变量构建的世界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指数(WTSI)模型基本成立。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游客满意度 张家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琰
旅游景区发展潜力和能力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在借鉴大量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响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因素入手,构建了影响游客满意度的9大指标评价模型,即游览、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卫生、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景区形象、综合管理,以白云山和华山为陕西省山岳型景区典型案例,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分析同一权重下不同山岳型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感知指标,并根据统计结果与相关指标关联,提出对白云山和华山游客满意度提升的建议,并为山岳型景区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