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0)
2023(7791)
2022(6944)
2021(6464)
2020(5808)
2019(13819)
2018(13778)
2017(26513)
2016(14888)
2015(17251)
2014(17355)
2013(17476)
2012(16745)
2011(15308)
2010(15338)
2009(14220)
2008(14398)
2007(12978)
2006(11269)
2005(9900)
作者
(45785)
(38633)
(38586)
(36604)
(24796)
(18801)
(17620)
(15035)
(14657)
(13909)
(13196)
(13195)
(12586)
(12106)
(12074)
(12070)
(12020)
(11283)
(11238)
(11196)
(9840)
(9648)
(9452)
(8955)
(8766)
(8759)
(8592)
(8558)
(7935)
(7784)
学科
(63476)
经济(63415)
管理(36108)
(35418)
方法(28513)
(26198)
企业(26198)
数学(25228)
数学方法(24957)
(20142)
地方(19250)
(15467)
中国(14517)
(14142)
农业(13666)
业经(12463)
(12172)
贸易(12166)
(11686)
(10469)
(9916)
环境(9777)
地方经济(9049)
理论(8897)
(8655)
金融(8651)
(8149)
银行(8113)
(8104)
财务(8088)
机构
大学(218243)
学院(217509)
(84110)
经济(82050)
管理(78839)
研究(77714)
理学(67658)
理学院(66706)
管理学(65330)
管理学院(64904)
中国(56646)
科学(51807)
(47005)
(45323)
(41516)
研究所(38197)
(37684)
业大(37118)
中心(36228)
农业(35934)
(35702)
(31776)
师范(31468)
财经(29979)
(29966)
北京(29104)
(27669)
(26845)
(26832)
经济学(25462)
基金
项目(146359)
科学(112510)
研究(104392)
基金(103053)
(91144)
国家(90375)
科学基金(74990)
社会(62841)
(60109)
社会科(59157)
社会科学(59132)
基金项目(56076)
(50271)
自然(49986)
自然科(48640)
自然科学(48619)
自然科学基金(47718)
教育(47638)
编号(43133)
资助(41958)
成果(35614)
重点(33688)
(32923)
(31752)
课题(30629)
(29490)
计划(28502)
科研(28449)
创新(27683)
大学(26623)
期刊
(95079)
经济(95079)
研究(60828)
中国(42124)
(40894)
学报(40009)
科学(35278)
(29422)
大学(28832)
农业(27753)
学学(27082)
管理(24534)
教育(22471)
技术(18065)
(17783)
金融(17783)
业经(15803)
(15250)
财经(14104)
经济研究(13735)
问题(13649)
资源(13326)
(12649)
(12053)
图书(11436)
技术经济(10554)
业大(10323)
(10218)
理论(10197)
科技(10024)
共检索到321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山梅  于海龙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贵州毕节市是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众多学者也对石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在此,本文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深入剖析石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才是治理石漠化问题的根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声凤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毕节退耕适宜性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以确定影响退耕适宜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退耕适宜性指标体系15个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4个指标依次为:土壤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量、人口密度和地质条件。AHP法结果基本符合毕节试验区实际,可以为解决退耕适宜性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窦新丽  任晓冬  
本文采用参与式评估和实地调研、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喀斯特石漠化农村社区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探索符合西南喀斯特地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社区生产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和可行的社区生活安全用水设施。运用参与式的方法,增强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是解决社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莫世江  张鹏飞  丁卫红  薛晓辉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作用下日益恶化,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对老街村进行实地踏勘和采样的基础上,调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程度是引起该区土地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224%。在此基础上,以地貌面、土壤类型、裸石景观特点为主导标志,并结合灌草分布,以GPS为定位手段,借助GIS平台,完成老街村土地类型单元调查和制图;并利用多因子得分的几何平均数综合评价石漠化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为土地生态设计和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坤  雷振仙  
低风险出游和健康需求推动山地骑行旅游发展,但少有研究揭示其时空特征及机理。文章基于骑行轨迹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经验模态分解法、复杂网络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为案例地,实证探讨山地骑行旅游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贵州山地骑行旅游发展具有成长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旺淡季分别是夏季和冬季。时序变化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以中低频率波动为主,波动周期为9个月,峰值出现在4~8月,与贵州山地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特征相吻合。(2)贵州山地骑行旅游时空演化呈多核心协同发展,形成以贵阳区县为极核区域,以兴义、仁怀、赤水、凯里为孤立核点,以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为骑行旅游发展轴线,由花溪、清镇、观山湖等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空间网络结构。(3)贵州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格局受到经济社会、山地自然要素、交通基础设施、生态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山地梯度、路网密度等因素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多为协同增强效应,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山地骑行旅游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协调山地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骑行设施的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衡舒雅   张伟   李雨晴  
绿色城镇化是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石漠化则是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解析绿色城镇化建设与石漠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索其交互促进机制,对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石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贵州省为例,综合利用耦合协调模型、GIS空间分析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在县域尺度上测算其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识别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间,研究区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2)研究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格局。HH集聚单元大多集中在贵阳市附近,而LL集聚单元则主要分布于贵州西部。(3)研究期间,道真县—册亨县一线的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并向东南—西北两侧递减。(4)研究区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于绿色城镇化系统,石漠化系统的影响在逐步降低。(5)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加强绿色城镇化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有机整合,针对各县域的主要障碍因子,探索差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郑群威  
为分析山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制定种植结构的调控途径,采用C-PCA耦合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对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的15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逐渐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分别以7.24%和2.95%的速率增长;(2)通过C-PCA耦合模型的贡献率得出种植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比重、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其对应累计贡献率达86.04%;(3)调控山地农业种植结构,不仅需要发展山地高效复合型农业,提高种植系统抗灾能力,还需借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云平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淑怡  王博  姜海  陈笑筑  曲福田  
构建一个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域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框架,为市、县统筹国家需求与地区实际合理制定土地利用目标与策略提供方法支撑。以欠发达地区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对该分析框架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在"优先满足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基本需求,协同平衡满足粮食安全需求"土地利用策略下,毕节市未来的土地利用方案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并强调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协同满足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用地需求。与毕节市相似的欠发达地区需要改变因后备资源优势而采取"大投入换快增长"的土地利用观念,防止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应采取基于综合战略目标的生态优先倒逼机制,引导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从而保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祖健  张蚌蚌  孔祥斌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耕地细碎化及其利用效率定量模型,揭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与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地块大小提供借鉴。研究结果:1)草海村耕地在自然细碎化和权属细碎化的叠加下,呈现出地块数量过多,承包地块面积偏小,而地块离家不是很远的特征。自然细碎化主要表现自然地块数量偏多,全村达67块,平均自然地块面积为7.0×104 m2;权属细碎化S指数平均值为0.84,地块距离指数平均值为0.22。2)耕作效率,承包地块面积0~1 000m2,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快速提高,提高约61%;承包地块面积1 0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堂仁  罗乐  王佳  刘红梅  宋波  张启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发展主题,保护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发展高山杜鹃产业,构建"花卉产业、旅游、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我国西南山区生态现代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金萍  董德坤  谷树忠  常近时  
一般来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些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表面上看,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本文在对欠发达资源富集区以及"资源诅咒"、"荷兰病"效应做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选取贵州省毕节地区作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典型实例,对该地区1996年~2005年采掘业和制造业产值及其从业人员数、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经验判断,结果表明该类地区具有陷入"资源诅咒"困境的可能性。然后在对经典"荷兰病"模型做了一定改进后,利用SPSS12.0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雅婷  周忠发  闫利会  牛颖超  王历  
贵州省石漠化演变态势遏制了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要。为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加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工作,遏制贵州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研究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针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依据《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5-06)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评价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现状,划定石漠化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定量揭示贵州省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现状及地域分异,并根据贵州省石漠化治理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2011年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以强度敏感性为主,面积达36 227.83 km~2,占全省喀斯特地貌面积的32.23%,总体分布规律呈条带状分布;(2)通过叠加分析得出石漠化敏感区的空间分布与石漠化现状有一定关系,表现为除去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不敏感性、轻度敏感性之外,已石漠化土地与中度以上敏感性所占面积比例变化趋势呈正相关。(3)贵州省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面积达6 814.25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87%;主要由破碎斑块组成,较集中分布于贵州北部、南部及西部地区,其中遵义市、毕节市以及黔南州面积最大、最集中;(4)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的管控措施应实施治理与保护并行,主要以保护为主,同时,加强石漠化敏感区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反相关,而医疗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城镇建设、鼓励人口聚集,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保护资源环境"是未来毕节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昌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