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8)
2023(7037)
2022(6141)
2021(5541)
2020(4854)
2019(11389)
2018(11077)
2017(21452)
2016(12146)
2015(13658)
2014(13886)
2013(14002)
2012(13214)
2011(12020)
2010(12268)
2009(11332)
2008(11542)
2007(10494)
2006(8946)
2005(7868)
作者
(38616)
(32506)
(32411)
(31131)
(20577)
(15820)
(14792)
(12752)
(12191)
(11307)
(11115)
(10995)
(10440)
(10384)
(10345)
(10222)
(10217)
(9622)
(9474)
(9453)
(8263)
(8058)
(7987)
(7453)
(7372)
(7263)
(7180)
(7101)
(6593)
(6542)
学科
(53330)
经济(53284)
管理(29018)
(27406)
方法(25322)
数学(22947)
数学方法(22744)
(20530)
企业(20530)
中国(15470)
(13592)
(13478)
地方(12895)
(11759)
(9144)
贸易(9143)
业经(9074)
农业(9006)
(8765)
环境(8289)
(8149)
(7806)
城市(7367)
(6923)
财务(6910)
财务管理(6889)
(6814)
银行(6778)
理论(6775)
(6495)
机构
大学(181954)
学院(179821)
(71128)
经济(69299)
研究(66199)
管理(64696)
理学(55759)
理学院(54954)
管理学(53831)
管理学院(53496)
中国(47714)
科学(44983)
(39545)
(37067)
(35402)
研究所(32752)
(31360)
业大(31134)
中心(30340)
农业(29816)
(27903)
财经(25485)
(25245)
师范(24920)
北京(24550)
(24454)
(23074)
经济学(22477)
(22004)
经济学院(20574)
基金
项目(124140)
科学(96036)
基金(89694)
研究(83983)
(80865)
国家(80271)
科学基金(66687)
社会(52325)
社会科(49573)
社会科学(49554)
基金项目(48851)
(48514)
自然(45323)
自然科(44218)
自然科学(44202)
自然科学基金(43371)
(42362)
教育(37976)
资助(36161)
编号(33060)
重点(29030)
(27449)
(26957)
成果(26564)
计划(25422)
(24765)
科研(24741)
创新(23365)
课题(23365)
科技(22601)
期刊
(75123)
经济(75123)
研究(50699)
学报(34201)
(31528)
中国(30729)
科学(30441)
大学(24076)
(23864)
学学(23041)
农业(20838)
管理(19337)
教育(14140)
技术(13699)
(12816)
金融(12816)
问题(12392)
财经(12210)
经济研究(11870)
(11715)
业经(11627)
(10479)
资源(9937)
(9628)
技术经济(8913)
统计(8783)
(8478)
科技(8444)
现代(8318)
业大(8291)
共检索到256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雪原  翟国方  
山地城市由于其周围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其空间生长比之平原城市,具有较大不同,往往呈渐进式和跳跃式两种方式交替拓展。通过聚焦城市边界,并以此来构建城市模型,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山地城市形态生长的内在机理。山地城市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跨越生长、循环生长的特征,并且要经历两次大的跨越,历经三个阶段。据此,山地城市形态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来调节城市边界力量的平衡,进行有效引导,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立国  刘小兰  
选取中国22个主要铁路枢纽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1990年、2000年的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2年遥感影像图,在ArcGIS9.3软件中提取城区外围轮廓,运用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等指标测度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铁路枢纽城市空间形态逐渐趋向紧凑,形状逐渐趋向方形和圆形;从各要素来看,铁路枢纽城市空间的紧凑度、分维值的差异越来越小;相对于矿业城市,铁路枢纽城市空间整体趋于分散,紧凑度相对较高;从规模来看,规模小的铁路枢纽城市紧凑度较高,形状趋于简单,规模大的紧凑度较低,形状趋于复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豫芳  杨德刚  张小雷  马文红  张宏远  
借助GIS软件支持,综合遥感影像、地形图和其它空间数据,提取天山北坡8个绿洲城市1990年和2000年建设用地图形信息,计算1990年和2000年天山北坡8个绿洲城市的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数、紧凑度以及城市用地扩展类型,讨论紧凑度与分维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绿洲城市形态总体特征表现为形状规则,结构紧凑。1990 ̄2000年,城市扩展类型主要为外延型,城市形态分维数增加,紧凑度降低,城市外部形态趋于复杂化和不规则化,而内部结构趋于松散化,与同时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用地扩展方式有所不同。同时,天山北坡绿洲城市形态特征描述参数间存在着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并且是一种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分维数的增加,紧凑度呈递减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陈芃  刘必林  申丰源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富,约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50%以上,角质颚形态稳定,在头足类的种类、种群划分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2-4月调查期间赤道海域采集到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观测分析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茎柔鱼个体生长对角质颚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角质颚的各形态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杜军  宁晓刚  刘纪平  邱士可  王浩  王超  
基于1990年、2002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北京城区边界信息提取,从城市扩展过程、空间形态、扩展类型、空间结构演变4个方面对北京市城区空间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3年北京市辖区城区面积扩展了559.20 km~2,2013年的城区面积是1990年的2.29倍,城区面积扩展明显;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1990—2002年、2002—2013年两个时段的城市扩展面积及速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前期以中心城区外围的"片状"扩展为主,后期以内部填充的集约式扩展为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丽  陈曦炜  宋振华  殷洁  
利用1960~2012年降水气象资料,计算了武陵山区各个季节的降水距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季节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时空分布特点,其中,在春季和夏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率略高,中北部地区较重;在秋季和冬季,各个等级干旱均有较高频率分布,且不同等级分布格局有所不同。通过构建旱灾危害度指数,分析了各个季节及年度旱灾危险性空间分布特点,认为春旱和夏旱北部风险度较高,秋旱中东部风险度较高,冬旱在东北部及中部局部风险较高,年尺度旱灾风险区域整体较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各季节旱灾危害度与地形要素进行关系分析,认为春旱和夏旱与海拔相关度较高,各季节干旱与坡度及地形起伏度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论对武陵山区合理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叶强  王雪微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天润  郭佳  王紫怡  宋亚欣  张淑敏  杨敏生  张军  
【目的】以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林场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验证已开发刺槐SSR引物的多态性,探究刺槐萌蘖分布格局,为人工促进刺槐林萌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林场选取3块刺槐萌蘖现象明显的样地,利用9对SSR引物对125株刺槐进行亲缘关系鉴定,采用传统样地调查法和可变尺度的相邻格子法划分5个取样尺度(5 m×5 m、5 m×10 m、10 m×10 m、10 m×15 m、20 m×30 m),计算偏离指数(C)以及其t检验、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负二项指数(K)、Green指数(GI)和聚块性指标(PAI)6个格局判定参数,判断山地刺槐格局和规模。【结果】9对引物对样地内刺槐表现出良好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6。3块样地内,共有73个基因型,鉴定出76个克隆分株。刺槐萌蘖分布格局随取样尺度增大聚集格局逐渐减弱,尺度由小到大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在5 m×5 m尺度下具有最强聚集格局规模。【结论】基于SSR分子标记与生态学调查相结合,探索萌蘖扩散格局研究新方法,阐明山地刺槐萌蘖分布格局,对刺槐萌蘖更新理论有了进一步理解。无干扰状态下,刺槐林经历采伐后萌蘖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萌蘖植株在小范围聚集分布会造成基因型单一,不利于种群多样性,建议对距离过近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的个体进行疏伐,缓解竞争关系,提高林分质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水玲  何建华  丁愫  
城市活力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表征,研究城市活力的特征和强度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新兴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工具的支持,构建人口活力、经济活力、功能活力和交通活力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分析了城市活力表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城市活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武汉市主城区是最大的城市活力源,鄂州市是次级城市活力源;第二,武汉市具有最高的城市活力综合指数,但尚未拥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第三,各城市内部的人口、经济、功能、交通四个方面的活力子系统缺乏足够的协调性,在交通子系统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活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斌  顾秀梅  武锋强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研究涉及到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复杂因素构成的整体问题进行层次分解和重新构造,建立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西昌市为例,将影响城市化发展和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特征因子概括分解为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两大类,并基于DEM数据分别提取出坡度、相对高程、坡向、地面粗糙度数据,利用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求取出土地变化率数据,从而作为分析西昌市空间形态变化特征的驱动力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来的5个因子权重值,在ArcGIS 9.3中利用栅格计算器进行叠置分析,求取出西昌市空间形态变化模式趋势图和空间发展模式分类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晓东  张启媛  马利邦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以地跨陇东黄土丘陵区与西秦岭山地的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与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麦积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指数、规模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麦积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中小型聚落占主体;②分布呈现"北密南疏"格局,聚落分布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十分明显;③海拔和坡度对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拔1 000—1500m和坡度5°—15°的范围是聚落的密集分布区,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呈显著的正态分布;④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段杰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戴维丽  
构建了SVBI指数,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90—2010年中国62个主要城市的建成区,通过测算各城市的紧凑度、形状指数及分维数,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形态演变趋势。结果发现,20年间我国主要城市的扩张速度与城市的级别成正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1990年和2010年两个年份城市空间形状趋于稳定,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城市的空间紧凑度总体提升,分维数呈下降趋势;城市扩张方向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39个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合理;H形和星形形态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城市化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城市新空间要素出现和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是影响62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伟婷  杨俊宴  
城市空间形态不仅包括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也包括城市内部各要素的空间布局模式。本文以无锡市为例,从城市内部要素的布局模式出发,通过对主城区各街坊地块内建筑物的实地调研,分析了解放后至今四个历史阶段内无锡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在总结无锡城市空间形态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年轮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及圈层分析等方法,以建筑层数、建筑年代、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地块地价和开发强度等为评价指标,以Arc GIS9.3软件为操作平台,定量分析了无锡城市空间形态"集聚式"分布和"年轮式"增长的演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