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1)
2023(7226)
2022(6032)
2021(5612)
2020(4731)
2019(11170)
2018(10835)
2017(19768)
2016(10718)
2015(12050)
2014(11692)
2013(11644)
2012(11346)
2011(10117)
2010(10115)
2009(9169)
2008(9171)
2007(8169)
2006(7422)
2005(6251)
作者
(32348)
(26813)
(26481)
(25329)
(17450)
(13121)
(12183)
(10819)
(10274)
(9865)
(9500)
(9176)
(9046)
(8560)
(8457)
(8393)
(8253)
(7896)
(7896)
(7876)
(6813)
(6746)
(6664)
(6494)
(6195)
(6090)
(6045)
(5965)
(5557)
(5452)
学科
(41780)
经济(41735)
管理(25983)
(20663)
地方(16622)
中国(15711)
(14516)
企业(14516)
(13482)
方法(11848)
(10299)
数学(10084)
数学方法(9911)
农业(9471)
(8815)
业经(8702)
环境(7892)
城市(7382)
(7329)
地方经济(7031)
理论(6270)
(6159)
(6147)
(5935)
贸易(5927)
(5604)
城市经济(5393)
(5376)
金融(5374)
(5317)
机构
学院(141744)
大学(141482)
研究(57042)
(49871)
经济(48247)
管理(47868)
中国(42556)
理学(39536)
理学院(38815)
科学(38386)
管理学(37926)
管理学院(37659)
(34026)
(29918)
(29705)
(29582)
研究所(26828)
中心(26510)
业大(24236)
(23727)
农业(23650)
(22410)
(22140)
师范(21806)
(21310)
北京(20668)
(20057)
技术(17785)
师范大学(17760)
财经(17515)
基金
项目(98436)
科学(75368)
研究(70084)
基金(67562)
(61341)
国家(60803)
科学基金(50405)
社会(41705)
(40530)
社会科(39147)
社会科学(39135)
基金项目(36506)
(34615)
自然(34164)
自然科(33216)
自然科学(33201)
自然科学基金(32536)
教育(31323)
编号(28500)
资助(27059)
重点(23237)
成果(23156)
(22758)
课题(21991)
(20186)
(19567)
计划(19309)
科研(18952)
创新(18442)
(18286)
期刊
(63028)
经济(63028)
研究(44509)
中国(37972)
(26633)
学报(26400)
科学(23820)
教育(20147)
大学(19129)
(18985)
农业(18159)
管理(17645)
学学(17577)
(12928)
金融(12928)
技术(12792)
资源(10326)
(10300)
业经(10155)
图书(9736)
问题(9573)
(9167)
城市(8914)
经济研究(8567)
(7905)
财经(7861)
书馆(7417)
图书馆(7417)
现代(7238)
业大(6958)
共检索到233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楼肖华  周涛  
滨江路是山地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重庆主城为例,重新审视了主城两江已建和规划未建滨江路在城市景观、生态、亲水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江河水位变化及洪水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山地城市滨江路的合理规划建设模式和防洪设计标高设置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扈万泰  翟长旭  周涛  
以重庆市主城区滨江路为例,对长江上游城市滨江地带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已建滨江路规划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和改进城市滨江路建设水平的若干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明雨佳  刘勇  周佳松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病,导致城市品质下降和区域发展失衡。城市活力为研究城市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为城市活力研究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本文采用人口热力、兴趣点(POI)和街景活力感知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重庆主城的城市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重庆主城区的城市活力分布呈现多中心的分布特征,与其"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相契合。3个指标评价出的城市活力在空间格局上具有相似性,城市活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内环内侧,尤其是解放碑主中心及活力相对较高的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副中心,而外围活力高的区域对应茶园、西永等内环以外的副中心和城市组团,这一结果与街景活力感知得分较为符合。研究认为,基于大数据对重庆城市活力进行客观识别和评价,为城市活力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弥补了传统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针对山地城市的研究,同时弥补了已有文献在山地城市活力研究方面的不足,对空间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东风  李先逵  
重庆市渝中区作为主城规划的重点和关键,在直辖前后,其规划转型有七个显著特征,一是规划指导思想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转变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二是规划管理从注重局部转变到整体建立体系;三是规划调控从改善居住条件为主转变到致力于城市整体功能完善;四是规划布局从推动半岛开发为主转变到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五是规划策略从大规模旧城改造转变到推动旧城有机更新;六是规划手段从定点拆除违法建筑为主转变到综合整治空间环境;七是规划技术从平面分析为主转变到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运用。新时期,规划工作提出了八项规划理念和方法,一是追求新区与旧城的和谐共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战略目标;二是强化"一极三区一带"的功能区划是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兴祥  
从视觉环境角度分析了广州滨江路沿线建筑高度和间距及公共滨水步行空间的尺度,从而为滨水建筑高度和间距及步行空间的控制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黄伟  陈翀  许景  
针对当前我国化工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给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常州滨江化工园为例,从化工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化工园区产居格局的隔离方式,最后从公共安全角度,重点从产居格局的调整、生态修复体系的构建、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对常州滨江化工园进行规划引导,合理布局产业,以减少生产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文涛  俞诗言  邹锦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开展低碳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通过对重庆主城住区的调查研究,探究住区碳排放构成因子及其特征,采用矩阵分析法分析碳排放因子与低碳规划要素的相关性,结合现有法定规划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内容,构建基于碳排放因子的低碳住区规划要素体系,提出关键规划要素导向下的低碳住区空间环境类、土地使用类、设施类、行为活动类的减碳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文涛  俞诗言  邹锦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开展低碳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重大。通过对重庆主城住区的调查研究,探究住区碳排放构成因子及其特征,采用矩阵分析法分析碳排放因子与低碳规划要素的相关性,结合现有法定规划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内容,构建基于碳排放因子的低碳住区规划要素体系,提出关键规划要素导向下的低碳住区空间环境类、土地使用类、设施类、行为活动类的减碳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舒沐晖  
本文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密集建设区内的绿色空间网络规划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中的规划布局要点。在理论上认为连接性、服务覆盖面和多功能复合性是规划布局的要素,并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安全格局和网络效应原理可以用来指导规划布局。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体现"梳理——评价——辨析——成果"思路的工作程序和布局重点,并得出重庆市主城区适宜的"临山、临水、临路"三种廊道类型和相应的规划布局成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井浩淼  
滨江公园是城市系统重要的功能组件,其所具备的生态经济效益也可圈可点,凸显其生态设计理念与原则,滨江公园的建设发展因而具有更为长效的社会意义。文章重点解析了城市滨江公园建设所具备的社会效用、生态经济价值以及其所凸显的生态化理念诉求,并据此拟建了城市滨江公园设计的细化措施,以期能通过滨江公园建设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交互双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林坚  孙芬  王彦美  
交通因素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是一个研究热点,但国内外关于桥梁-道路建设对山地城市扩展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多见。基于桥梁-道路对城市待开发区域区位的影响,提出了点状辐射、线状辐射和环状辐射3种影响机制。以重庆嘉陵江大桥和黄花园大桥建设对嘉陵江北岸影响为例,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分区,基于Arc GIS软件提取各分区城市建成区与河岸的空间分布关系,并通过5个分区1940~2009年城市扩展差异比较印证3种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桥梁和道路建设促进研究区建成区迅速扩张,但对不同分区的建成区扩展速度的影响有差异;第3分区城市扩展反映了桥梁-道路对城市扩展的点状辐射和线状辐射,而第4分区城市扩展反映了桥梁-道路对城市扩展的环状辐射。结论表明研究提出的点状辐射、线状辐射和环状辐射符合桥梁-道路建设对西南山地城市扩展的影响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其成  姚亦锋  蒋成煜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近百年以来滨江地段由于经济和旅游利用而发展迅速。城市滨江带功能的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合理利用南京城市滨江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对滨江带景观现状深入的研究,对滨江带各个区域的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了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依此进行了景观规划研究。将南京城市滨江带划分为6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以塑造现代化城市建筑群体景观为主,下关滨江段以塑造港区风貌和反映城市近现代历史为主,幕燕滨江段以塑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和江中洲地区以现代化田园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亚  赵伟  杨柳娇  张正伟  刘欣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对象,从基础地力、利用条件、区位条件3方面筛选出12个指标,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引入熵权法、障碍度模型等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潜力和建设难度系数,最后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耦合两者评价结果,提出了南岸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南岸区已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的耕地面积约76.6 hm~2,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量的11%,其余624.19 hm~2耕地可通过土地整治逐步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在空间上,建设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广阳镇,建设难度等级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按照先易后难的建设原则,建设时序也需遵循从北向南的规律依次开展整治工程。研究结果可为南岸区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雪莹  邵景安  曹飞  
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政府决策等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使用访谈数据、图件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样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结果表明:1)与建设前相比,农地平整状况维度中耕地连片度增加13.56%。耕地破碎度呈显著离散性,梯田化率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维度中道路通达度提升25%,空间离散度略微增加,有集聚效应。道路硬化率建设后分布仍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态势。灌溉保证率和沟渠密度显著增加,空间分布均与南部产业结构、地形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环境维度植被覆盖率在建设后空间分布仍呈显著离散性。有效土层厚度明显增加,空间分布格局与道路通达性相当;多主体满意度维度农民满意度和公司企业满足度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部鹤大台地区满意度最为明显,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建设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2)Ⅰ级成效区,综合成效评价最佳,4个子目标也引起了足够重视,占比为53.26%;Ⅱ级成效区的综合评价次之,4个子目标的投影值也与之匹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及建成后综合成效凸显的重点区,占比37.62%;Ⅲ级成效区的综合成效相对较差,4个子目标所得投影值也相对较低,占比为9.1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评价,应考虑区域独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有序开展差别化评价。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