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3)
- 2023(15585)
- 2022(12867)
- 2021(12051)
- 2020(9727)
- 2019(22042)
- 2018(21898)
- 2017(41361)
- 2016(22705)
- 2015(25419)
- 2014(25688)
- 2013(25024)
- 2012(22974)
- 2011(20419)
- 2010(20640)
- 2009(18879)
- 2008(18436)
- 2007(16230)
- 2006(14331)
- 2005(12451)
- 学科
- 济(88825)
- 经济(88726)
- 管理(61480)
- 业(60519)
- 企(47286)
- 企业(47286)
- 方法(36406)
- 农(35021)
- 数学(30200)
- 数学方法(29812)
- 中国(26489)
- 业经(24517)
- 农业(23325)
- 财(20688)
- 地方(19901)
- 学(19397)
- 制(17621)
- 理论(16117)
- 和(14615)
- 贸(14584)
- 贸易(14572)
- 教育(14324)
- 易(14124)
- 银(14077)
- 银行(14033)
- 发(13606)
- 行(13385)
- 环境(13372)
- 融(13021)
- 金融(13018)
- 机构
- 学院(317398)
- 大学(315947)
- 管理(123451)
- 济(119951)
- 经济(116906)
- 研究(107496)
- 理学(106452)
- 理学院(105222)
- 管理学(103319)
- 管理学院(102745)
- 中国(79388)
- 京(68208)
- 科学(67378)
- 农(55661)
- 财(54301)
- 所(53340)
- 业大(48907)
- 中心(48857)
- 研究所(48634)
- 江(47325)
- 范(45166)
- 师范(44812)
- 财经(43333)
- 北京(43135)
- 农业(42461)
- 院(39444)
- 经(39326)
- 州(38778)
- 师范大学(36004)
- 经济学(34776)
- 基金
- 项目(218989)
- 科学(171225)
- 研究(163783)
- 基金(155956)
- 家(135635)
- 国家(134388)
- 科学基金(114712)
- 社会(101978)
- 社会科(96160)
- 社会科学(96138)
- 省(86611)
- 基金项目(83122)
- 教育(74762)
- 自然(72937)
- 划(72731)
- 自然科(71157)
- 自然科学(71136)
- 自然科学基金(69799)
- 编号(69219)
- 资助(62316)
- 成果(56834)
- 重点(49021)
- 课题(47721)
- 发(47626)
- 部(47158)
- 创(44901)
- 项目编号(41808)
- 创新(41710)
- 国家社会(41188)
- 科研(40976)
- 期刊
- 济(139245)
- 经济(139245)
- 研究(94916)
- 中国(63687)
- 农(56277)
- 学报(52057)
- 科学(47825)
- 管理(44132)
- 教育(41955)
- 大学(39992)
- 财(39887)
- 农业(38024)
- 学学(37418)
- 融(28517)
- 金融(28517)
- 技术(26891)
- 业经(25474)
- 经济研究(20811)
- 财经(20274)
- 问题(18558)
- 图书(18166)
- 业(17770)
- 经(17252)
- 版(16964)
- 科技(15881)
- 理论(15189)
- 现代(14905)
- 技术经济(14078)
- 实践(14031)
- 践(14031)
共检索到46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霞 张赫 夏青 叶青
山地历史文化名村的防灾规划及设施建设,既需符合历史保护规划原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普遍原则,又因其地理地貌特点而提出了特定要求。以天津西井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例,从规划和景观两个层次,剖析了安全、景观和保护三者协调的规划保障和空间基础,并通过建设实践的反馈,制订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级别的防灾设施和历史建筑修缮的景观化处理策略。在具体策略中强化了对传统历史场所和原住居民的保护,探索了在防灾规划及设施建设中,减少对山地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冲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嵩 曾坚 王鹤
从分析快速城镇化的影响及灾害系统的三要素入手,总结了山地城镇的灾害特征规律,进而针对以上特征,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对山地城镇提出相应的防灾策略,并借助数字技术构建一套贯穿于城乡规划各层面的山地城镇防灾规划体系:基于区域城镇减灾环境的空间结构规划提出构建区域安全格局,形成网络化城镇群;基于城镇避灾及其内部防灾的体系规划提出合理进行山地城镇选址,建立安全有效的城镇内部防灾系统;基于地段层面的防灾详细规划提出合理选择建筑形态与建筑群体组合,加强环境设施安全与景观二者的协调性。通过以上防灾规划手段的实施,以期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山地城镇的综合防灾能力。
关键词:
山地城镇 灾害特征 灾害系统 防灾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方法,并以苏州市光福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规划方法的实践和总结,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思路。
关键词: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化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 姜劲松 牛元莎 宋敏
如何传承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国家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政策导向,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价值正遭到破坏。国内已有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相关研究中,缺乏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探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研究。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引入文化规划的必然逻辑、文化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随后尝试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基本工作框架和内容,重点探讨了其中文化体系研究、文化资源评价及文化规划框架构建
关键词:
文化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文化传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艳丽 陈芳 张金荃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其历史建成环境,保护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民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原真性,更在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持地区发展活力,以及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文中分析了现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模式和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传统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有效结合,建议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应采用基于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自助的参与式社区规划新途径,并详细阐述了参与式社区规划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的适用性、工作过程和路线以及特点。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社区规划 城市规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丰林 周德民 胡金明
综述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认为城市湿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景观生态规划。分析景观过程和景观格局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多流于现状的局限,提出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将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和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结合起来,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包含时、空二维信息。该途径提出的目的是使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更具前瞻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更大作用,并对构建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理论框架有积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姬晓娜
景观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回顾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从城市物种保护角度和景观要素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 景观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玉安 孙琪 刘虔
把民生思想贯彻于低碳景观设计之中,试图通过民生的视角寻找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低碳景观建设的创新途径。文章指出了当前低碳景观建设的紧迫性,阐述了民生视角的低碳景观的相关概念,明确了低碳景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而从人性化需求、材料的综合运用、景观施工和养护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民生 低碳景观 规划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凡 司徒尚纪
历史文化名城负载着丰富的文化物种,对名城的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名城保护的基础。以佛山市为例,用景观生态学视角,从文化景观斑块、文化景观廊道和文化景观基质的角度对名城的文化传承、文化物种和文化生态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从文化景观的文化适应、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景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和景观模式,这有助于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的视野,并通过名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景观格局实现,以达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华 马明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旅游模式已进化到"体验旅游"这一高级阶段,针对体验旅游的特征,本文对济南的城市景观进行了思考,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强化易识别的城市景观结构;营造多样性的城市景观环境体验氛围;突出差异性的城市景观元素;完善参与性旅游的互动平台的相应解决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磊 张晨笛 张青萍
神垕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镇,名闻天下的传统钧瓷工艺和极富特色的明清街巷风貌为神垕带来了无数美誉。然而,与拥有完整界面形态的老街相比,神垕的其他街巷由于无序建设和管控不当致使其传统景观肌理遭到了破坏,造成整体景观基质碎化、文化与物质遗存比例失衡的问题。而以往专注物质层面研究的方法已被证明存在着割裂地域文脉、忽视人文传统的明显局限,如何针对"神垕特点"提出有效的肌理保护、修复策略始终是值得深思的难题。本研究从文化入手,以老街的景观肌理为蓝本,以空间形态、肌理基础颇似老街的白衣堂巷弄为依托,在系统分析老街肌理特色的基础上,展开通过情感节点串联人文传统的肌理弥合思路阐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张志远 王玏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明
校友文化景观是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友景观文化育人建设是传承校友文化,发扬校友精神,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校友景观文化育人建设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校园服务功能,加强对于校友精神、爱校情感的传达,深入挖掘校友文化景观的地域特征与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利用校友文化资源营造多元化的文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
校友景观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 创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蔡满堂
依据土壤养分、降水量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平均经济产量对研究区域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和作物土地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运且具有 S-型特征函数的 B- 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 ,以及 3个时期 6种主要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其斑块数作为标准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 ,建立了面向乡村景观规划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 ,从 9个随机方案中筛选出 3个优化、可行的景观规划方案。在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提出必须考虑或遵循的几点原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