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4)
2023(16006)
2022(13322)
2021(12271)
2020(10444)
2019(23736)
2018(23384)
2017(44959)
2016(24700)
2015(27548)
2014(27321)
2013(27421)
2012(25731)
2011(23033)
2010(23359)
2009(21937)
2008(22430)
2007(20571)
2006(18225)
2005(16261)
作者
(73401)
(61989)
(61614)
(58405)
(39362)
(29821)
(27847)
(24116)
(23329)
(22153)
(21170)
(20949)
(19686)
(19669)
(19276)
(18872)
(18784)
(18184)
(18111)
(17888)
(15664)
(15418)
(15167)
(14278)
(13919)
(13906)
(13902)
(13711)
(12555)
(12396)
学科
(106357)
经济(106234)
(98196)
(79671)
企业(79671)
管理(78554)
(49546)
方法(44715)
数学(35792)
数学方法(35421)
(33684)
业经(33244)
农业(32909)
中国(25831)
(23970)
财务(23948)
财务管理(23908)
(23196)
地方(23039)
企业财务(22679)
(21047)
技术(19137)
(18744)
贸易(18733)
(18301)
(18120)
(17243)
理论(17134)
(17005)
(16668)
机构
学院(362258)
大学(354947)
(146852)
经济(143725)
管理(138386)
研究(121053)
理学(118659)
理学院(117307)
管理学(115362)
管理学院(114686)
中国(94849)
(78308)
科学(76682)
(75039)
(68948)
(62988)
农业(60557)
业大(59499)
(58987)
中心(57163)
研究所(57103)
财经(54124)
(48888)
(47334)
(46635)
北京(46442)
师范(46178)
经济学(43908)
(43095)
(42152)
基金
项目(238374)
科学(187433)
研究(173618)
基金(171628)
(149971)
国家(148560)
科学基金(126982)
社会(109741)
社会科(103521)
社会科学(103488)
(97472)
基金项目(92170)
自然(82551)
自然科(80549)
自然科学(80524)
(79626)
自然科学基金(79088)
教育(78099)
编号(71209)
资助(68291)
成果(56808)
重点(54157)
(53252)
(52040)
(51374)
课题(48936)
(47982)
创新(47467)
科研(45812)
国家社会(44591)
期刊
(174154)
经济(174154)
研究(102427)
(77396)
中国(70193)
学报(59739)
(56991)
科学(55620)
农业(52032)
管理(50437)
大学(45115)
学学(43121)
(34819)
金融(34819)
业经(34387)
教育(31955)
技术(31550)
(28171)
财经(26612)
经济研究(25027)
问题(24004)
(22933)
(20381)
技术经济(19553)
资源(17893)
世界(17632)
现代(17449)
商业(16865)
财会(16823)
科技(16701)
共检索到544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灵稚  苏维词  杨振华  郑群威  
为分析山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制定种植结构的调控途径,采用C-PCA耦合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对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的15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逐渐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分别以7.24%和2.95%的速率增长;(2)通过C-PCA耦合模型的贡献率得出种植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比重、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其对应累计贡献率达86.04%;(3)调控山地农业种植结构,不仅需要发展山地高效复合型农业,提高种植系统抗灾能力,还需借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云平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爱君  范志方  
农产品是千家万户都需要的必需品,其供给能力和销售价格关系到所有居民生活福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由于农产品市场结构较为传统、各渠道加价率高、市场体系不完善,长期存在农产品价格过高、百姓买菜难卖菜也难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农产品发展的特征及贵州农产品发展现状,在符合贵州省农产品发展模式的市场基础上,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重点厘清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稳价保供的影响,为电子商务助力于农产品稳价保供提出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坤  雷振仙  
低风险出游和健康需求推动山地骑行旅游发展,但少有研究揭示其时空特征及机理。文章基于骑行轨迹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经验模态分解法、复杂网络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为案例地,实证探讨山地骑行旅游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贵州山地骑行旅游发展具有成长性,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旺淡季分别是夏季和冬季。时序变化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以中低频率波动为主,波动周期为9个月,峰值出现在4~8月,与贵州山地避暑旅游目的地的特征相吻合。(2)贵州山地骑行旅游时空演化呈多核心协同发展,形成以贵阳区县为极核区域,以兴义、仁怀、赤水、凯里为孤立核点,以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为骑行旅游发展轴线,由花溪、清镇、观山湖等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空间网络结构。(3)贵州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格局受到经济社会、山地自然要素、交通基础设施、生态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山地梯度、路网密度等因素的驱动作用较为明显。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多为协同增强效应,山地骑行旅游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山地骑行旅游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协调山地旅游目的地的人地关系、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骑行设施的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大佑  童甜甜  林燕平  
品牌化作为实现质量兴农的基本路径之一,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南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品牌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有利于农民增收从而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农业品牌化建设水平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为此,本文提出可以从提高品牌意识、完善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区域品牌建设、延长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来加强西南地区农业品牌建设,最终实现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茜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践证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解决经济运行矛盾的现实选择,也是谋求更高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文章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出抓好传统农业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产业比例、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永福  
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介于东径103°31′~109°30′与北纬24°30′~29°13′之间,面积17.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地势西高东低,呈梯状。西部威宁、水城一带超过海拔2,200米,中部遵义、贵阳等地降到800~1,200米,东部铜仁、玉屏一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攀春  
文章指出贵州山地农业具有五个最基本的环境特征:边缘性、稀缺性、脆弱性、分散性和多样性。贵州山地农业产业化必然是不完全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是山地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万春  廖军华  
[目的]贵州是生态旅游大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加快扶贫速度和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分析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地理优势,结合极值比率、密度系数及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特征。[结果]贵州省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且26. 3%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分布在距离高速公路的1~3km处,同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特有的喀斯特地形特征及丰富的水资源等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组成特有的贵州农业生态旅游。贵州省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极值比率在3. 40~7. 50之间波动,黔西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差异最明显。密度指数在2. 50~5. 30之间波动,黔东北地区的旅游人数在贵州省最多。变异系数在1. 00~1. 60之间波动,黔东南的农业生态旅游收入在贵州省最高。[结论]贵州省农业生态旅游在地理位置上有显著的优势,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今后应注意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并基于当地旅游优势发展适宜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旅游的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群  何虹  蒋启燕  
应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贵州每个年度全部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排序值及其排序位次。由此得出排在前列的一部分县域,列为该年度经济强县,排在末尾的另一部分县域,列为经济弱县。贵州经济弱县一般特征是:人均GDP较低;农村贫困面较大;边际地理区位;属于民族自治的经济弱县较多;山地面积较广。当前分布格局为:东部经济弱县较多,西部较少。相对集中的经济弱县,形成4个片区。从每个片区的自然条件出发,论述维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揭示片区差异,提出必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普峰  李同昇  满明俊  李树奎  
农业科学技术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陕西省苹果种植技术为例,借助"S型曲线模型"及"重力学模型"对陕西省苹果种植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省苹果种植在时间序列上,其种植面积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在空间上,存在等级扩散与渐进扩散相结合的扩散模式,即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式扩散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祖健  张蚌蚌  孔祥斌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耕地细碎化及其利用效率定量模型,揭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与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地块大小提供借鉴。研究结果:1)草海村耕地在自然细碎化和权属细碎化的叠加下,呈现出地块数量过多,承包地块面积偏小,而地块离家不是很远的特征。自然细碎化主要表现自然地块数量偏多,全村达67块,平均自然地块面积为7.0×104 m2;权属细碎化S指数平均值为0.84,地块距离指数平均值为0.22。2)耕作效率,承包地块面积0~1 000m2,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快速提高,提高约61%;承包地块面积1 0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山梅  于海龙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贵州毕节市是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众多学者也对石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在此,本文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深入剖析石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才是治理石漠化问题的根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曾雪   车旭航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州)“三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显著。(2)“三生”系统的重心一直位于贵阳市境内,但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三生”系统两两之间空间耦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生活”系统、“生活—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3)从时间上看,“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波动上升和保持稳定为主,空间上呈现出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结构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曾雪   车旭航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州)“三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显著。(2)“三生”系统的重心一直位于贵阳市境内,但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三生”系统两两之间空间耦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生活”系统、“生活—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3)从时间上看,“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波动上升和保持稳定为主,空间上呈现出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结构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梅华  卯寅  
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创新升级,是农业保险发展的趋势。"保险+期货"模式作为金融业有效分散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跨界新业态,能够有效解决农业保险中的风险对冲和价格确定问题。本文以"保险+期货"防范风险组合功能的发挥为切入点,以贵州省为例,从保险定价方式和收入赔款两个方面将其与现有价格指数、收入保险进行对比,研究如何通过保险与期货的有机结合,推动贵州省农业保险创新升级,分析制约其顺利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