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8)
2023(9912)
2022(7927)
2021(7101)
2020(6052)
2019(13112)
2018(13058)
2017(24229)
2016(12894)
2015(14140)
2014(13862)
2013(13834)
2012(12620)
2011(11176)
2010(11680)
2009(11201)
2008(11570)
2007(10688)
2006(9603)
2005(8747)
作者
(36748)
(31197)
(30907)
(29152)
(19622)
(14901)
(13817)
(12144)
(11669)
(11025)
(10622)
(10431)
(10113)
(9752)
(9515)
(9176)
(9091)
(9018)
(8931)
(8850)
(7813)
(7682)
(7577)
(7266)
(7015)
(6982)
(6962)
(6855)
(6253)
(6099)
学科
(80588)
(64395)
企业(64395)
(60293)
经济(60216)
管理(51269)
(44417)
农业(29626)
业经(27404)
方法(23025)
(21122)
(16927)
财务(16925)
财务管理(16917)
企业财务(16030)
数学(15632)
数学方法(15562)
技术(14909)
(13963)
(13951)
中国(13630)
(11816)
(11676)
(11318)
理论(10940)
企业经济(10544)
经营(10229)
(10019)
贸易(10013)
农业经济(9963)
机构
学院(196102)
大学(185522)
(86182)
经济(84733)
管理(82035)
理学(70699)
理学院(70122)
管理学(69382)
管理学院(69038)
研究(59420)
中国(50358)
(47402)
(38963)
(37578)
农业(35763)
科学(34302)
业大(32570)
(31596)
财经(30744)
(29240)
中心(28600)
(27850)
研究所(26156)
经济管理(25243)
经济学(24662)
(24011)
商学(22895)
北京(22745)
商学院(22709)
经济学院(22372)
基金
项目(125950)
科学(101968)
研究(96135)
基金(93267)
(79611)
国家(78683)
科学基金(69844)
社会(64513)
社会科(60678)
社会科学(60661)
(51345)
基金项目(50205)
自然(43554)
自然科(42574)
自然科学(42568)
自然科学基金(41895)
教育(41272)
(40319)
编号(39910)
资助(35440)
(33394)
成果(30159)
(29521)
(28437)
(28095)
(28014)
重点(27535)
创新(26574)
国家社会(26551)
(26512)
期刊
(107927)
经济(107927)
研究(54770)
(51736)
中国(36971)
农业(34722)
(32776)
管理(31786)
科学(27490)
业经(25923)
学报(25561)
大学(21070)
学学(20628)
(20196)
金融(20196)
(18138)
技术(17322)
财经(15330)
经济研究(14865)
问题(14458)
农村(13638)
(13638)
农业经济(13523)
教育(13284)
(13231)
技术经济(12324)
世界(11731)
(10710)
商业(10565)
现代(10495)
共检索到29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赫凤彩  史航  郝星海  任继周  
山地农业养活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地农业伦理是山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发生功能关联的道德认知,进而探索农业行为对自然与社会系统的道德关联。中国的山地居民在漫长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宜性、地宜性、有序度、法自然”特征的山地农业伦理观,对山地乃至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山地农业伦理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技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原则,合理组织山地农业生产,推动山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赫凤彩  郝星海  史航  任继周  
农业生物伦理是人们对作物、家畜、林木等农业生物的道德表达与判读,是维系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准则。中国农业生物伦理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朴素的道德理念,作物种植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重时宜、明地利、用有度,动物养殖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关爱动物、重放牧散养、取盈余、有循环,培育林果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生态保护(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林牧耦合生产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共生和互补,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亟待加强农业生产的农业生物伦理观思想引领,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陈建军  李元  谢春琼  谭冠林  祖艳群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价值与伦理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环境价值观呈多元化,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1%和31%。(2)50%-87%的学生认同"不同地域公平",67%-100%的学生赞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4%-83%的学生"非常关心,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对环境价值的构成认识较好。(3)部分年级专业的学生中,20%-38%和18%-30%分别持有"地域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的环境伦理观,20%-38%和18%-30%的学生持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行音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文军  张洪波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毅  王金梅  
克服现代农业的生态危机,生态农业在关注农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农业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为学者们所关注。由于近现代以来科技与伦理的分离,针对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衍生产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关联,现代生态农业伦理需要从价值与事实的关联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西方价值与事实的分离揭示了伦理价值与科学事实的区别,但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和道德研究又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出两者的相关性。科学研究在揭示科学事实道德影响的同时,道德研究也指出,价值判断需要以事实为基础,这一事实包括了道德事实和科学事实。由于中西方"德性"与"理性"价值导向的不同,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以道德事实为基础的生态和社会价值规范,西方生态农业则形成了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的自然价值规范。由于两种伦理价值和事实的局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生态农业伦理还需要两种价值和事实的融合。在西方生态农业伦理寻求科学事实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同时,我国生态农业伦理的构建不仅需要传统农业伦理的现代转化,还需要有生态科学事实和道德事实的社会认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丽雅  刘洁  
会计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岗位,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也对组织的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将对会计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合格的会计人才并非仅仅是依法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等专业知识进行账务处理的人员,而是指具备健全的职业素养,在重大交易和事项的判断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合理开展会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霍海洪  戴双翔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中国伦理学世纪发展的自觉要求;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教学伦理价值发展的时代使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二阳  胡韵菲  王雪婷  尤飞  
[目的]生态价值是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测算农业的生态价值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方法]文章以中国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测算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因数据限制,未计算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农业生态价值,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中国农业现实生态价值的时空聚类格局。[结果](1)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中国农业生态价值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但2005—2010年的增长速度大于2010—2015年的增长速度。(2)2015年中国的农业经济价值占当年GDP的8.88%;中国农业生态价值的现实值为68.16万亿元,是当年农业经济价值的11.2倍。(3)农业理论生态价值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一直位于第一位的内蒙古在3年中占31个省份农业理论生态价值的比例稍有减少,位于最后一位的上海在3年中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4)对31个省份的农业现实生态价值空间集聚分析可以看出,Ⅰ类、Ⅱ类的省份一直保持不变, 2010—2015年的Ⅲ类、Ⅳ类的省份在发生变化,Ⅲ类减少的两个全部转化为Ⅳ类,且2005—2015年的经济发展较好的Ⅳ类地区均值增长率最高。[结论]中国农业的生态价值巨大,农业生产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态贡献,远远大于农产品的生产价值;内蒙古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用地各类型的面积大小使得其农业生态价值量一直位于第一位;经济发展较好的Ⅳ类地区对农业生态价值的关注度较高;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力度并积极调整各农业用地类型的比例使得农业生态价值发挥最大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智勇  
商业关系的伦理调节源于交换的客观存在,在墨子看来商品交换既是生活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关乎人与人的"生"之大计。基于交换基础上的商业关系当以"交相利"加以规约,惟其这样才能体现"兼相爱"之义,以致义利天下。"交相利"既是商业实践的价值所在,也是人类得以"生生"的善之体现。因此,探讨和汲取墨子"交相利"的商业伦理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对当今社会商业行为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与补正之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全忠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富而好礼为价值取向,以义来调整利益关系,注重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节用。其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车运景  
源自2000年前的儒家"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儒家经济伦理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特征、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型经济形态和以"家国同构"为内容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儒士的提倡与理论创新活动逐渐形成了"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主张由国家塑造社会,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都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这个时期,对金融界的伦理关系的理论研究却刚刚开始,本文尝试从金融伦理关系的本质入手,总结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伦理关系出现的新特征,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食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吾兵  
在朱熹思想的研究中,过度渲染的德性论遮蔽了朱熹经济伦理思想真实面目的呈现。朱熹以"天理"为核心构建了德性思想体系,其实也是以"天理"制约"利欲"为经济活动的形上总特征,进而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经济活动的具体准则而展示了其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的媾和。朱熹这一思想对纠治当代社会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缺失有着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