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2)
2023(14787)
2022(12698)
2021(11875)
2020(9870)
2019(22958)
2018(22659)
2017(42683)
2016(23643)
2015(26411)
2014(26560)
2013(26398)
2012(24476)
2011(22137)
2010(22024)
2009(20123)
2008(19649)
2007(17317)
2006(15199)
2005(12769)
作者
(70946)
(59252)
(58442)
(55924)
(37763)
(28681)
(26786)
(23163)
(22655)
(21343)
(20541)
(19950)
(18973)
(18735)
(18444)
(18158)
(17905)
(17186)
(17009)
(16999)
(14847)
(14627)
(14277)
(13646)
(13302)
(13274)
(13260)
(13040)
(12185)
(11847)
学科
(93637)
经济(93537)
管理(63637)
(63472)
(49160)
企业(49160)
方法(41477)
数学(35976)
数学方法(35480)
(35197)
地方(24689)
中国(24489)
农业(23573)
(23400)
业经(22792)
(22526)
(17083)
环境(15663)
(15378)
理论(14995)
(14630)
贸易(14618)
(14115)
技术(13855)
(13689)
财务(13620)
财务管理(13591)
(13331)
(12932)
企业财务(12923)
机构
学院(333216)
大学(333059)
管理(130847)
(123745)
经济(120756)
研究(114970)
理学(113720)
理学院(112324)
管理学(110084)
管理学院(109481)
中国(83406)
科学(77260)
(72195)
(65597)
(58991)
业大(56132)
(55553)
研究所(54398)
(53233)
中心(52981)
农业(50541)
(46204)
师范(45686)
财经(44619)
北京(44598)
(42026)
(40931)
(40536)
(38249)
师范大学(36863)
基金
项目(238092)
科学(185759)
基金(171284)
研究(169265)
(151276)
国家(149992)
科学基金(127780)
社会(104333)
社会科(98543)
社会科学(98515)
(95212)
基金项目(92006)
自然(85737)
自然科(83601)
自然科学(83577)
自然科学基金(82030)
(79817)
教育(76439)
资助(69765)
编号(69000)
成果(55260)
重点(53708)
(51150)
(50894)
(48535)
课题(47906)
科研(45862)
创新(45301)
计划(44870)
大学(42819)
期刊
(138285)
经济(138285)
研究(91903)
中国(66769)
(62998)
学报(61168)
科学(54975)
大学(44696)
管理(44556)
农业(42621)
学学(42212)
(41008)
教育(35823)
技术(27606)
(27054)
金融(27054)
业经(25531)
财经(20389)
(20197)
经济研究(19867)
图书(19074)
资源(18992)
问题(18224)
(17979)
科技(17491)
(17251)
业大(16694)
理论(15467)
技术经济(15292)
现代(14552)
共检索到483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梅言   汪洋   陈墨多   孔祥媛   张培华  
[目的]我国西南山地乡村的用水以地表水为主,探明山地乡村地表水的取水便捷度空间格局是建立其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基础和前提。[方法]文章以重庆市綦江乡村区域为例,利用河网、水库矢量数据、DEM、降水、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库容统计数据等,采用改进CRITIC方法和综合叠加可达性评价模型,分析地表水资源的二源耦合可达性及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结果表明:①373个样本乡村的二源耦合可达性平均值为0.58(最大值为1),52%乡村的可达性水平在0.58以上,其中可达性较好的(0.43~0.57,前47%分位点的数据)村庄有140个,占37.53%,可达性较差的(0.59~0.73,后47%分位点的数据)村庄有160个,占42.89%;②河流水源的可达性呈现北高南低、局部连片的格局,水库水源的可达性呈现中南部低、西北部高的格局,两者叠加后呈现出北高南低、聚集分布的格局;③河流水源和水库水源的可达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88和0.15~0.89,对应的二源耦合可达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1~0.86,不同取水可达性区域的占比显示,中等区域(45%~55%左右分位点的数据)占比最大,均值达到30%,极端情况(前40%或后40%左右分位点的数据)占比较少,均值仅为10%;④二源耦合可达性指数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全局莫兰指数为0.62,其中高值聚集区(HH)集中在北部区域,低值聚集区(LL)集中在南部区域。[结论]研究揭示了綦江区地表水资源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经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反馈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虹  张代钧  卢培利  宋福忠  寇双伍  
页岩气开采消耗大量水和产生组成复杂的高盐返排-产出水,对开采区水资源的安全构成很大风险。论文识别了决定山区页岩气开采的水资源可利用性和返排-产出水对地表水环境胁迫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流域地表水资源安全评价方法,以亚流域为单元,完成了2010—2020年重庆地区页岩气开采前后、不同开采强度下地表水资源安全的评价。2010—2020年重庆市页岩气开采的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总体压力小,对渝西局部缺水地区的短时影响较大;页岩气开采的返排-产出水对重庆中西部都市区及周边的污染负荷高值区,东北部秦巴山城口、巫溪水环境高敏感区的潜在污染风险大;重庆市页岩气开采的水资源安全水平以好、中等为主,占重庆总面积的2/3,其总体格局呈渝东南>渝东北>渝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页岩气的规模化开采,局部水资源安全等级有下降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页岩气开采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娜   张仕超   张湘   张煊赟   唐俊霞   欧云梅  
【目的】乡村产业有序转型升级离不开精准的空间布局引导,而特色产业的布局多在县域/镇域空间尺度内统筹,凸显不出乡村用地差异。以适宜性底线为约束,确定集约紧凑的产业空间格局,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探索耦合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空间布局,可为县域产业布局优化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探究花椒适宜性布局,进而在目标规模的约束下引入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进行连片性优化,促成紧凑性空间格局的形成。【结果】①仅考虑“园地”时,石门镇、先锋镇和白沙镇无法达到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的情况下石门镇和白沙镇能满足规模需求,在考虑“园地+旱地+水田”的情况下先锋镇仍无法达到规模需求;②利用市场、管理和生产因子对花椒生态适宜性进行修正后,村域差异更加明显,其中高度适宜主要聚集在绣庄村,中度适宜主要位于夹滩社区和永丰村等村社,勉强适宜在各村社均有分布;③差异化发展乡村花椒产业,将68个村划分为4大发展区,其中椒乡社区和绣庄村等4个村社为优先发展区,白坪村和双河村等19个村社为重点发展区,黄桷村和小园村等30个村社为一般发展区,毗罗村和新桥社区等15个村社为缓慢发展区。【结论】“生态-潜力”产业综合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够评价产业用地适宜性,AgentLA模型能够提供紧凑度更高的用地方案,二者结合可为江津乡村花椒产业布局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婕  魏朝富  刘卫平  钟守琴  张国栋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22),生活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95),生态条件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负(r=-0.134)。(2)结合聚类结果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4个土地整治区,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力阳  罗其友  李同昇  李婷  龙冬平  
在界定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通辽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浪式递增的趋势,且与农业用水总量呈负相关;(2)10年来通辽市乡村发展持续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可分为缓慢增长、较快增长和快速增长三个阶段;(3)通辽市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乡村发展加快造成的水资源系统压力增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传华  张凤太  王钟书  邓炜  
评估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有助于揭示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江津区为例,在剖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地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研究村域尺度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江津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逐渐变坏,总体表现出低等级村域空间挤压高等级村域空间的趋势,且土地生态系统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2)江津区土地经济系统发展呈现向好趋势,但土地经济系统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并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分界;(3)江津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朝着子系统相互促进的方向演进,但全区整体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还有待提升;(4)江津区村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高耦合协调的村域零星分布,中、低耦合协调的村域广泛分布,失调村域主要分布在城区范围之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君  刘兰芳  田亚平  谢小立  
近年来国内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存在理论探讨多于实践应用,北方地下水资源研究多于南方地表水资源研究以及水质脆弱性研究多于水量脆弱性研究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有关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表水资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分析了地表水资源脆弱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认为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从脆弱性构成因素上来看它们都可以分解为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最后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一个反映南方地表水资源系统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共12个指标的评价我国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在水量方面脆弱性的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慧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燕玲  潘卓  潘美含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14年乡村旅游运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乡村旅游资源投入数据和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数据,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考察分析重庆38个评价单元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及其空间分异,并回溯刻画了各评价单元效率损失主导因素及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从效率数理特征来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呈现资本、劳动力与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状态;(2)从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都市功能区已处于规模效益递减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过量而导致的效率损失,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且普遍存在由于投入不足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主城近郊、渝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牟凤云  李梦梅  周杰  
运用最短时间距离模型计算了重庆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平均可达性,基于可达性与城市中心性强度计算了研究区的场强。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分别测度基于可达性模型和场强模型的城市吸引范围,并探讨其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重庆市可达性整体有所改善,1995-2005年、2005-2015年,各区县可达性的平均值分别降低了9.96%和7.29%;空间上,沿渝东北及渝东南方向,可达性提升最明显。(2)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吸引范围识别方法可以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基于场强模型的测度方法可以探究城市综合实力对城市吸引力的影响。(3)各区县的城市吸引范围与其行政区划范围不完全一致,主城、江津及璧山等最为明显,给出相应的区划调整建议,可为相关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帅  李涛  廖和平  
[目的]为探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使用洛伦兹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33个涉及扶贫开发任务区县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结果]研究时段内:(1)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减贫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减贫的作用逐渐减弱;(2)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一圈两翼”的特征,中心城区及周围区县为经济发展高值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为经济发展低值区,贫困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3)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不均衡格局,在主城都市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值区,渝东北和渝东南连片特困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从时间序列来看,耦合协调状态整体呈现逐级正向跃迁的趋势。[结论]基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蕊  王中根  夏军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换及其过程耦合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评价的基础。本文归纳了国内外16种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型,并根据耦合模型的特点和耦合方式,划分了三类耦合类型,即:紧密耦合型、半松散耦合型和松散耦合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四水"转化模型、SWATMOD、MIKE-SHE、MODBRANCH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剖析了不同耦合模型的优缺点,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拟研究提供了很好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国泓  
[目的]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为了促进重庆市城镇化的发展,对乡村空间结构进行整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数据统计法和文献查阅法对各区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乡村空间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重庆市乡村空间结构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山地类型的居民点面积占到56. 4%,丘陵面积占37. 5%,平坝所占比例为6. 1%;大渡口区和南岸区村庄密度最大,分别为0. 31个/km2和0. 39个/km2,分布密度从内而外逐渐减小;重庆市乡村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包括地形因素、交通条件、城镇化水平和耕地因素等。[结论]重庆市乡村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其分布特征与城乡距离有关。为了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建议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乡村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乡村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重组,为我国乡村空间结构的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余猛  
以社会学的视角,从政府指令和社会行为的相互关系入手研究城乡规划的新方法。认为城乡空间具有自组织特征,政府行为应该为社会的非正式活动提供空间,城乡规划应注重刚性和弹性的协调,并强化过程式规划机制协调多元利益主体需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耀华  陈荣蓉  杨朝现  信桂新  
选取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作为研究区,以村(社区)为评价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村域尺度对137个评价单元的乡村性空间分异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和乡村产业划分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荣昌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强、中部弱"的差异性格局;②乡村性空间分布趋于空间集聚,已形成环中心城区、重点乡镇的乡村性冷点区域和分散分布于研究区域边缘的乡村性热点区域;③荣昌区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强乡村性-传统农业型、中等乡村性-现代农业型、中等乡村性-农工混合型、弱乡村性-非农主导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