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6)
2023(3856)
2022(3024)
2021(2885)
2020(2495)
2019(5857)
2018(5995)
2017(11291)
2016(6220)
2015(7369)
2014(7332)
2013(7217)
2012(6627)
2011(5818)
2010(5880)
2009(5332)
2008(5299)
2007(4764)
2006(4249)
2005(3722)
作者
(19790)
(16591)
(16448)
(15831)
(10412)
(8242)
(7300)
(6451)
(6378)
(6025)
(5781)
(5781)
(5679)
(5385)
(5322)
(5233)
(4944)
(4845)
(4844)
(4752)
(4282)
(4037)
(3936)
(3806)
(3766)
(3726)
(3712)
(3668)
(3424)
(3341)
学科
(23339)
经济(23319)
管理(13779)
(12576)
(9614)
企业(9614)
(9155)
方法(8432)
土地(8157)
(7186)
数学(7019)
数学方法(6756)
地方(6296)
中国(5212)
理论(4863)
农业(4726)
业经(4509)
(4377)
贸易(4370)
经济学(4364)
教学(4335)
(4248)
(3803)
问题(3747)
(3738)
环境(3617)
(3590)
技术(3446)
(3076)
生态(3026)
机构
学院(87278)
大学(85688)
研究(32105)
管理(31357)
(28150)
经济(27293)
理学(25903)
理学院(25543)
管理学(24769)
管理学院(24640)
中国(24577)
科学(23037)
(20271)
(19618)
(17300)
业大(16905)
研究所(15988)
农业(15650)
中心(14859)
(14228)
北京(12946)
(12607)
(12126)
(11985)
技术(11759)
(11627)
师范(11482)
(11266)
工程(10650)
农业大学(10527)
基金
项目(60521)
科学(45306)
基金(41280)
研究(40835)
(38756)
国家(38505)
科学基金(31133)
(24033)
社会(22679)
自然(22361)
自然科(21719)
自然科学(21709)
基金项目(21563)
社会科(21373)
社会科学(21361)
(21357)
自然科学基金(21242)
教育(18601)
资助(17714)
编号(16853)
重点(14259)
成果(13207)
(13145)
计划(12992)
课题(12709)
科技(12391)
(12260)
(12154)
科研(11705)
创新(11610)
期刊
(35122)
经济(35122)
中国(22976)
研究(22145)
(17976)
学报(17476)
科学(16460)
大学(12473)
农业(12388)
学学(11825)
教育(11340)
管理(11333)
(8964)
技术(8778)
(7225)
资源(6818)
业经(5968)
(5308)
金融(5308)
业大(5260)
(5151)
国土(5141)
统计(5099)
科技(4949)
土地(4730)
经济研究(4622)
林业(4475)
(4447)
图书(4196)
农业大学(4168)
共检索到133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金满  白中科  宿梅双  
研究目的:提出山地丘陵地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的快速测算方法。研究方法:根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基础图件的特点,结合GIS软件的坡度分区等统计功能,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根据推导的坡式梯田土地平整工程量公式,提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项目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的快速简捷测算方法和流程,并以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为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运用GIS进行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的测算具有可行性,只需运用GIS统计获得整治区不同坡度分区的面积,就可依据坡式梯田断面设计要素(田坎高度、田坎坡度和降坡后地面坡度)快速测算不同坡度范围的土地平整量。研究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刘普灵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域,研究结果表明业已探讨的规划方法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按规划结果,燕沟流域至少需新修梯田295.06hm2、果园4.61hm2,使其基本农田达到359.23hm2、果园面积达到622.69hm2;森林覆盖率48.87%,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可达75%,坡地减沙效益在80%以上。农业发展预计每年可实现粮食总产1645.13t、苹果总产9340t以上,载畜量可达7500只羊单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思涵  许明祥  吴永斌  张立功  
【目的】从县域尺度对陇东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养分进行评价,为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培肥、粮食产量增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庄浪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为数据源,共采集3 839个样点,且采样点均匀覆盖全县农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成分估计模块分析了陇东黄土区梯田土壤大量养分(有机质、全磷、全氮、缓效钾、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微量养分(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庄浪县梯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大量养分综合指数处于较低、中等和较高级别的样本数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14.45%,65.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希旺  张玉珍  马涛  马景永  武鹏艳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呼吸仪对陇西县现有梯田和自然坡耕地温室气体CO2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梯田低于坡地1℃左右,土壤呼吸速率,梯田低于坡地0.6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土壤水分在温度最高时,梯田土壤含有较高的体积含水量达0.224%,而坡地处在较低的0.153%,差值为0.071%。土壤呼吸速率在单因子模型下拟合程度不高(R2=0.1~0.5),但是双因子模拟下R2达到0.9以上,表明该区土壤呼吸速率受到这2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梯田的土壤呼吸特征更适应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气候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婕  魏朝富  刘卫平  钟守琴  张国栋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22),生活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95),生态条件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负(r=-0.134)。(2)结合聚类结果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4个土地整治区,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茹  真岛征夫  远藤泰造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线状调查方法,对梯田断面结构给予了实地调查.调查地块是梁地形1个区,坡面8个区,共9个区.对梯田的种类、所占比例、梯田的纵断面形状、田面宽度与坡度、田面宽度与地埂宽度的比例、地埂的设置、坡耕地上细沟状侵蚀、侵蚀量与坡长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德胜  王占岐  
基于生态学考量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关注重点。以鄂西北山地丘陵区的中心城市襄阳市为例,在生态安全导向下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襄阳市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土地资源配置最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襄阳市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一般,生态安全水平处于"预警"状态;2不同生态效益目标条件下,可得到多个不同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优方案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状况、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个因素的结果;3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符合襄阳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腾飞  齐伟  朱西存  王鑫  张瑜  张蕾  
自然资源空间管制是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工具,严守生态安全格局的底线思维对于重建系统完备、生态盈余的自然资源空间管制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胶东半岛典型山地丘陵区——栖霞市为例,应用数据密集型知识挖掘,集成地理信息方法与模型,基于栅格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两方面精准识别生态源地,利用地形位指数修正基本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自然资源分区管制。结果表明:栖霞市生态源地面积为627.8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1.14%,集中分布在中东、中南和西北部,且超过一半源地为林地;关键、优化生态廊道各237.19 km、83.90 km,大多由林地组成,主要分布在中东、西北和西南部,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条件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为自然资源空间精准管制提供方法保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飞  邵景安  
[目的]土地整治是实现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借助地图、统计和实地调研数据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条件、生态防护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系统,评价土地整治成效。[方法]评价系统借助专家打分赋权,各指标借助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整治成效借助熵权Topsis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差异较大,耕地连片度的变异系数高达61.92%,说明工程实施前后田块破碎度变化最大,其他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2)专家打分显示道路通达度工程实施后得分增加72%,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耀贤  吴发启  贾玉奎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土壤氮素的特征与演变,为正确评价土壤供氮能力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不同利用年限坝地和梯田0~20、20~40和40~60 cm土样,用常规方法测定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矿质氮(NO3--N和NH4+-N)含量,系统研究这些养分指标的特征、变异性及时空演化趋势。【结果】坝地和梯田表层氮素空间变异性较大;表层氮素中只有梯田碱解氮含量属"中"水平,在0~60cm剖面内,有机质平均含量属"很低"水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属"低"水平;坝地和梯田硝铵比均大于1,表明NO3--N是碱解氮的主体。各土壤形态氮素含量间及其与有机质含量间均达到极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  周长艳  
农田水利是地域性较强的农村准公共产品,其治理绩效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作者基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调查,对山地丘陵区农田水利产权治理的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用水户参与式和农户私人治理模式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山地丘陵区农田水利产权治理的"四位一体"模式,提出了完善山地丘陵区农田水利产权治理模式的新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沈洪泉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守琴  刘涓  刘卫平  魏朝富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蒲金芳  王亚楠  张蚌蚌  卢龙辉  张凤荣  王数  
为准确把握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明确二者之间耦合交互作用类型。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村域为研究单元,测度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关系,并依据耦合作用关系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乡村发展水平增速高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各异;2)万年县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耦合关系明显,耦合度和协调度随时间推移发生演变,二者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关联性;3)2010—2018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主要类型由相互阻碍型转变为促进与阻碍并存型,这与土地利用多功能增速低于乡村发展水平有关。最后,根据土地利用多功能与乡村发展相互作用的3种耦合作用类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