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9)
- 2023(13107)
- 2022(11039)
- 2021(9897)
- 2020(8380)
- 2019(18899)
- 2018(18147)
- 2017(34163)
- 2016(19084)
- 2015(21049)
- 2014(21017)
- 2013(20866)
- 2012(19614)
- 2011(18031)
- 2010(18283)
- 2009(17015)
- 2008(17124)
- 2007(15680)
- 2006(13670)
- 2005(11625)
- 学科
- 济(79518)
- 经济(79430)
- 业(50628)
- 管理(47504)
- 企(36325)
- 企业(36325)
- 方法(35913)
- 农(33307)
- 数学(32018)
- 数学方法(31683)
- 农业(22140)
- 中国(20602)
- 学(20458)
- 财(19771)
- 业经(19700)
- 地方(16960)
- 贸(15319)
- 贸易(15316)
- 易(14824)
- 制(14722)
- 银(11958)
- 银行(11884)
- 环境(11813)
- 融(11573)
- 金融(11570)
- 行(11308)
- 发(11263)
- 务(11156)
- 财务(11139)
- 财务管理(11109)
- 机构
- 大学(286956)
- 学院(286234)
- 济(112040)
- 经济(109614)
- 管理(103245)
- 研究(102431)
- 理学(90320)
- 理学院(89097)
- 管理学(87165)
- 管理学院(86639)
- 中国(74435)
- 科学(69522)
- 农(67704)
- 京(60397)
- 所(54887)
- 农业(53094)
- 业大(52585)
- 研究所(50888)
- 财(49457)
- 中心(46840)
- 江(43748)
- 财经(40083)
- 范(39409)
- 师范(38860)
- 北京(36884)
- 经(36403)
- 院(36220)
- 农业大学(34967)
- 经济学(34935)
- 州(34261)
- 基金
- 项目(200336)
- 科学(155967)
- 基金(145864)
- 研究(135724)
- 家(132229)
- 国家(131119)
- 科学基金(109291)
- 社会(86851)
- 社会科(82087)
- 社会科学(82061)
- 省(79296)
- 基金项目(78590)
- 自然(73437)
- 自然科(71761)
- 自然科学(71730)
- 自然科学基金(70447)
- 划(67950)
- 教育(61529)
- 资助(58068)
- 编号(52968)
- 重点(46328)
- 发(43799)
- 部(43380)
- 成果(42604)
- 创(41133)
- 计划(40563)
- 科研(39575)
- 创新(38568)
- 课题(37069)
- 国家社会(36477)
- 期刊
- 济(122362)
- 经济(122362)
- 研究(76242)
- 农(65931)
- 学报(59858)
- 中国(52052)
- 科学(51704)
- 农业(43747)
- 大学(43255)
- 学学(41539)
- 财(36683)
- 管理(31955)
- 教育(24100)
- 融(23439)
- 金融(23439)
- 业经(23242)
- 业(21034)
- 技术(20289)
- 财经(19269)
- 经济研究(19010)
- 版(18408)
- 问题(17168)
- 业大(17044)
- 经(16503)
- 农业大学(14480)
- 科技(14386)
- 资源(14198)
- 技术经济(13504)
- 统计(13181)
- 商业(13069)
共检索到40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晓东 张启媛 马利邦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以地跨陇东黄土丘陵区与西秦岭山地的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与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麦积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指数、规模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麦积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中小型聚落占主体;②分布呈现"北密南疏"格局,聚落分布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十分明显;③海拔和坡度对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拔1 000—1500m和坡度5°—15°的范围是聚落的密集分布区,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呈显著的正态分布;④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麦积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李传武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密集、聚落形态较为规则;而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空间分布稀疏,且聚落形态较破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受地形、经济、交通、水系、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聚落分布具有低海拔区位取向;经济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小,但斑块密度大,而经济欠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大,但斑块密度小;乡村聚落距离道路500m及水系1 000m的区域内空间分布最为密集;同时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军 顾盼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上的差异化,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及进程。截止目前,基于空间角度对整个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的研究尚无,为推进东北地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聚落的转型,文章对其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方法]该文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平均分布密度、核密度估计法,借助GIS10.1,对2016年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进行测算与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1)东北地区乡村聚落呈随机分布类型;(2)其下辖的36个地级市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均处于最低等级,且南部高于北部,极化现象非常明显;(3)东北地区乡村聚落在空间规模上表现出由边缘地区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规模较高的聚落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长春等市;规模较低的集中在边缘地区,包括大兴安岭、鹤岗、延边、白山、盘锦等市。[结论]地理位置、城镇化率高、人口净流出大是引起东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且解决人口净流问题是核心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楠
[目的]通过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可以揭示人类活动与生态形成的机制,对南阳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优化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渐变尺度空间结构度量法、最近邻指数模型和分布密度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用探测力指数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定量探究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VCM曲线分析结果表明63.70%的乡村聚落与相邻聚落的距离在500~1 000m内,该范围内乡村聚落比较集中。通过研究距离城镇的距离与乡村聚落分布的关系,发现距离城镇越远,乡村数量越少;距离城镇越近,乡村的数量越多。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最邻近指数N=0.886 3,属于集聚分布,各县乡村聚落的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结论]该文利用不同的模型对南阳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测到乡村分布的特征及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空间分布的重构应该以集约用地、提高有效耕地面积为前提,合理安排土地结构的有效利用,并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庄静 刘艳芳 仝照民 安睿 幸丽君
本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指数、演化特征指数(LECI)和热点分析定量识别宜春市2009—2018年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特征,并从全局和局域两个尺度对比Logistic回归模型及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GWLR)模型探索乡村聚落演化空间驱动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宜春市乡村聚落规模整体呈扩张态势,斑块形态保持稳定,聚落进一步集聚。乡村聚落演化多以农户自组织方式进行,传统经济发达的农业产业集中区出现聚落新增热点,交通网络沿线、城关镇周边出现聚落减少热点。全市聚落新增过程以飞地式为主导,聚落减少过程以邻接式为主导,邻接式、孤立式、包围式3种消亡模式在不同县市间的优势度呈现出较大差异。第二,邻域效应在乡村聚落演化过程中作用显著。距城市镇距离、建设用地密度对乡村聚落增减均呈现出正相关效应,充分表征了城市集聚效应对乡村聚落演变的双向影响。第三,相较于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GWLR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力。模型结果可视化的变量作用系数分布图能反映各影响因素的空间驱动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区乡村聚落格局优化与调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粟秦 侯兰功 乔标
【目的】贫困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能够为地方制定"精准扶贫"政策与贫困村落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助力。【方法】本研究以绵阳市域贫困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绵阳市贫困村落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绵阳市贫困村落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中部分布较少;贫困村落数量在各区县(市)分布不均衡,平武县、北川县、三台县、江油市和盐亭县集聚了近90%的贫困村落;以市域内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绵阳市贫困村落在三台县出现1个高度集聚区和5个低度集聚区,三个中度集聚区位于安县和盐亭县。【结论】经济、教育、城乡距离、地形起伏及交通等因素对贫困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贫困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绵阳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罗由林 李启权 王昌全 张馨文 杜宣延 辛志远 陈林
以宜宾县为案例区,运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川中丘陵-盆周山区过渡带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S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23、1.45 g·kg-1,均为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在空间上均表现为东南部高而中北部地区低的趋势。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灌溉水源、土壤侵蚀程度、种植制度均对SOC和TN的空间变异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耕作制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主导着该区SOC和TN的空间变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恬 宋献方 杨丽虎 张应华 卜红梅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炎 唐鑫磊 陈昆仑 李志刚 林赛南
针对既有研究对演化维度、中观尺度和中部平原地区关注不足的现实,文章以武汉市为例,依托多时段的截面数据,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并从历史格局、自然地形、道路交通和城镇发展四个方面剖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武汉市乡村聚落空间的剧烈重构受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城市大扩张外源动力和新农村建设下村庄的内生性响应双重驱动。虽然聚落用地总量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基于历史格局的重构十分剧烈,先紧凑再迅速破碎化。高程和水体分布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在道路等基础设施普惠的影响下趋弱。相比一般镇和产业重镇,县城所在城关镇的乡村聚落重构程度更为剧烈。据此,提出了推动中部地区乡村聚落精明收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向、程度和范围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要素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骞国 石培基 刘春芳 魏伟 吴娜
乡村聚落是农户的居住场所,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基于2002年的Landsat 7 ETM和2012年的SPOT 5遥感影像,采用实地访谈法,景观格局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七里河区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过程、机理及空间格局优化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10年来,全区乡村聚落发展较快,斑块数目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但不同地域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集镇中心及三条沟谷地带分布逐渐密集,空间上总体呈现"融合—迁移"之演变趋势。2乡村聚落向地形平坦、交通和水系沿线布局的趋向明显,地形梯度在3级以下,距离道路和河流1 000m是乡村聚落发展的主要集聚区,同时乡村聚落的演变受农户耕作半径、中心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大。3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户生计的改变、政策制度的实施等因素是全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4结合全区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聚落布局等情况,提出城镇化整理型、集聚发展型和迁移型三种优化空间格局模式。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时空演变 格局优化 七里河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浩然 孔翔 李天宇
以长三角地区992个国家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内部分异特征,探究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为森林乡村分区优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数量分布总体上相对均衡,但是区域内部分异特征显著。(2)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集聚形态上呈现多核式“核心—边缘”结构。(3)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异是产业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自然环境因素长期控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经济因素则会驱动其空间格局演进。(4)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了集聚提升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引导区和都市边缘区4个类型区,形成面向县域单元的长三角地区森林乡村的分区优化与科学施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建和 柳肃 熊鹰 李磊
以湘南临武县西山瑶族乡32个自然乡村聚落为实证对象,通过对地形测绘与实地调查所获得数据的比对分析与归纳总结,分析了湘南山地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现状与特征,从土地资源因素与交通条件视角探索了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与格局优化手段与措施,探讨了山地环境下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的因素并对其进行了量化的数据判断。研究提出遵循乡村聚落发展的自然演变规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案例区的乡村聚落分为3种类型,结合村庄合并与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工作,做到聚集、迁移、保留相结合,并缩兼顾,基于居民生活与生产需求做好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调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 布局 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英 曾皓淼 吴巍 李桂媛
2021年3~11月对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区(宜都市)乡村聚落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共鉴定出植物171种69科147属,采用植物区系和频度指数分析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特征;针对乡村聚落不同生境类型分别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12种配置模式。结果表明:科级区系分布以热带分布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共35科,占总科数20.7%;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分别为29属和28属,占该地区总属数的19.7%和19%;科、属的区系组成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出现频度较高的乡土树种依次为复羽叶栾树、构树、枫香树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乡村聚落植物树种选择与群落构建,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区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