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4)
- 2023(7231)
- 2022(5877)
- 2021(5273)
- 2020(4251)
- 2019(9274)
- 2018(8968)
- 2017(16157)
- 2016(9047)
- 2015(9475)
- 2014(9101)
- 2013(8704)
- 2012(7906)
- 2011(7105)
- 2010(6961)
- 2009(6273)
- 2008(6185)
- 2007(5582)
- 2006(4841)
- 2005(3690)
- 学科
- 济(31598)
- 经济(31567)
- 管理(25839)
- 业(21342)
- 企(15866)
- 企业(15866)
- 方法(12890)
- 农(11742)
- 数学(11319)
- 数学方法(11250)
- 环境(10807)
- 中国(9397)
- 学(9393)
- 业经(8312)
- 地方(8072)
- 农业(8071)
- 财(7922)
- 贸(6974)
- 贸易(6972)
- 易(6801)
- 划(6230)
- 生态(6089)
- 技术(5718)
- 和(5506)
- 发(5220)
- 资源(5063)
- 制(5001)
- 产业(4725)
- 银(4552)
- 务(4549)
- 机构
- 学院(123058)
- 大学(121381)
- 济(45753)
- 经济(44857)
- 管理(44852)
- 研究(44669)
- 理学(39384)
- 理学院(38887)
- 管理学(38078)
- 管理学院(37896)
- 农(32471)
- 科学(32164)
- 中国(31986)
- 业大(26559)
- 京(26009)
- 农业(25883)
- 所(23582)
- 研究所(22185)
- 中心(20334)
- 财(18834)
- 江(18219)
- 农业大学(17708)
- 院(16579)
- 省(16051)
- 北京(15913)
- 范(15484)
- 财经(15350)
- 科学院(15176)
- 师范(15173)
- 室(14358)
- 基金
- 项目(93967)
- 科学(72464)
- 基金(67513)
- 家(63267)
- 国家(62737)
- 研究(61427)
- 科学基金(51904)
- 社会(39262)
- 省(38123)
- 社会科(37143)
- 社会科学(37131)
- 基金项目(37093)
- 自然(36095)
- 自然科(35141)
- 自然科学(35126)
- 自然科学基金(34504)
- 划(32734)
- 教育(27132)
- 资助(25462)
- 编号(22754)
- 重点(22279)
- 发(20802)
- 计划(20396)
- 创(20033)
- 部(19175)
- 科技(18872)
- 科研(18809)
- 创新(18802)
- 业(17078)
- 国家社会(16602)
共检索到171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丹 刘明德 余东 何海江 陈红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海拔1500 m的半山荒坡地种植系列果树,建设生态果园,以相同坡面的未开垦荒山为对照,研究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NPK变化的影响,探索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半山荒坡的农业生态模式。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全氮,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用氢氧化钠碱熔—钼锑钪比色法测定全磷,用蒸馏法测定速效氮,用比色法测定速效磷,用原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结果表明: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有机质和NPK元素均有所增加,且在干湿季增加的幅度不同。说明,在四川省凉山州大片的山区种植果树这一生态果园建设方式对提高土壤肥力是有效的,也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生态果园 土壤NPK 有机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丹 陈红 高庭艳 马培 何海江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海拔1500 m的半山荒坡地种植系列果树,建设生态果园,以相同坡面的未开垦荒山为对照,研究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变化的影响,探索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半山荒坡的农业生态模式。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铁,铜,锰和锌等微量元素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生态果园建设除锌含量与荒地没有明显差别外,铁,锰和铜的含量比荒地都有所降低。铁含量比荒地低7.6%;锰含量比荒地低24.8%;铜含量比荒地低26.9%;生态果园土壤的锌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倍,土壤不缺锌。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微量元素状况没有负面影响,是...
关键词:
生态果园 微量元素 铁 锰 铜 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如 崔洁亚 侯凯旋 张晓军 王铭伦 王月福
明确花生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容重和探究土壤容重影响花生生长的作用机制,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采用柱栽的方法,设置020 cm和21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1.3、1.2,1.4、1.2,1.5、1.3,1.3、1.3,1.4、1.3,1.5 g/cm36个处理,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的实际存在状况,研究了土壤容重对花生结荚期氮、磷、钾、钙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同的条件下,花生茎秆、叶片、根系、果壳、果仁和果针的氮、磷、钾、钙含量和积累量均随着214
关键词:
花生 土壤容重 结荚期 养分积累 分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灿 汤伟 黄璜 任勃 周天送 吴良洁 王忍
为探究茭白种养模式的施肥策略,设置茭虾共作(ZC)、茭白单作(Z) 2个处理,研究茭虾共作对土壤氮磷含量、茭白产量和茭白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2021-202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茭虾共作模式较茭白单作模式采茭期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5%~38.89%、5.45%~13.79%、6.19%~61.79%,净茭产量提高了5.10%~19.54%,采茭期茭白茎、叶、净茭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4.41%~16.58%、10.28%~15.15%、10.57%~21.45%。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氮含量显著增加了25.74%,但在孕茭期茎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6.76%;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较茭白单作处理在孕茭期茎的氮含量显著减少了23.75%,在分蘖期叶中磷含量显著减少了12.08%,2 a全生育期同一器官的钾含量在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养分积累,2021年茭虾共作处理在分蘖期叶的氮、磷、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减少26.04%、27.27%、30.11%,但在采茭期茎的氮、钾积累量和叶的氮、磷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80%、38.41%和44.77%、35.71%;2022年在氮肥减量、饲料减量投喂下,茭虾共作处理在采茭期叶的磷积累量和茎的钾积累量较茭白单作处理显著增加30.0%和30.77%。关于养分分配,2种处理的茭白在孕茭期和采茭期氮素的分配均以茎、叶为主,而磷、钾元素的分配均以茎为主,茎分配比例在42%~66%。对于养分转运,2021年2种处理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转运上大多为表现为“库”器官,而在钾转运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2022年氮肥减量、减量投喂下,茭白的根、茎、叶在氮、磷、钾转运量上大多表现为“源”器官。因此,在茭虾共作模式中适当减少肥料、饲料的投入,能促进形成合理的源库关系,有利于茭白产量的形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建秀 张念念 燕迪 李巧 王庆 卢志兴 陈又清
[目的]土壤大型节肢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能够调控陆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本研究旨在揭示红火蚁营巢对不同生境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3月,选择云南省昆明市和牟定县林地、荒地及草地3种生境类型为研究样地,比较研究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活动巢和废弃巢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特征。[结果]红火蚁营巢均显著增加了不同生境土壤氮磷钾含量(P<0.01),其中,林地废弃巢中土壤磷和钾含量显著高于活动巢(P<0.05或0.01),草地则是活动巢磷和钾含量显著高于废弃巢(P<0.05或0.01),但林地和草地活动巢和废弃巢中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氮磷钾含量差异亦不显著;红火蚁营巢均能显著增加壤土和砂土中氮磷钾含量,其中,壤土中磷和钾增加的幅度极显著高于砂土(P<0.01)。[结论]红火蚁营巢均能显著增加林地、荒地和草地中土壤氮磷钾含量,活动巢废弃后,这种影响仍十分显著,壤土中增加幅度高于砂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杰 崔梦婷 刘雨昕 黄涛 孙庆业
【目的】为研究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对农田土壤氮磷钾组分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铜陵市某硫铁矿尾矿库区酸性矿山废水和附近未受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的农田土壤,构建不同浓度AMD污灌土壤实验,分析在污灌周期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氮磷钾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酸性矿山废水污灌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的电导率,AMD浓度越高,土壤pH以及电导率的变化幅度越大。污灌实验周期内,土壤铁铝磷(NaOH-P)含量显著增加且与AM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5),而残渣态磷(Res-P)含量显著减少,有效磷(NaHCO_(3)-P)和钙磷(HCl-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污灌实验周期内对照组土壤有效磷(NaHCO_(3)-P)、钙磷(HCl-P)和铁铝磷(NaOH-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要源于土壤含水率在实验前期1~5周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在第7、9周含水率突降至很低;污灌土壤有效磷(NaHCO_(3)-P)和钙磷(HCl-P)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同,而铁铝磷(NaOH-P)含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这些结果表明AMD污灌促进了土壤残渣态磷的溶解并以NaOH-P形式赋存在土壤中。AMD污灌土壤氨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总氮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有机质显著降低,指示AMD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土壤硝态氮(NO_(3)~(-)-N)在25% AMD污灌条件下增加量最大,指示高浓度AMD抑制了土壤的硝化作用。污灌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表明酸性矿山废水排放对铜陵尾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氮磷组分将有显著影响,在后期AMD污染修复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尾矿 农田土壤 营养元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麒 陈林 唐军荣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了解外源氮、磷添加后云南松苗木各器官及土壤中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云南松苗木培育过程中养分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试材,设置氮、磷配施试验,每种肥料设置3个施肥水平,氮肥的施用水平为0,0.4和0.8 g/株,磷肥的施用水平为0,0.8和1.6 g/株,共9个施肥处理组合。施肥后2,4,6个月分别测定苗木根、茎、叶及土壤的氮(N)、磷(P)、钾(K)含量,计算N∶P、N∶K、K∶P,探讨施肥对云南松苗木-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施肥处理后2,4,6个月,9个施肥处理组合的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平均N∶P分别为2.85~4.30,3.60~5.12和5.18~6.65,总体上表现为氮受限,其中根的平均N∶P以氮肥0.8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茎、叶的平均N∶P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K∶P分别为3.72~5.87,5.04~7.26和5.62~7.71,均以氮肥0.4 g/株+磷肥0.8 g/株处理最小;平均N∶K分别为0.71~0.78,0.71~0.74和0.89~0.93,总体上均以氮肥0.4 g/株处理最大。根、叶N∶P、K∶P随苗木的生长呈现降低趋势,茎N∶P、K∶P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根、叶N∶K随苗木的生长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茎N∶K呈现增加趋势。施肥后2,4,6个月各施肥处理组合土壤的平均N∶P、N∶K和K∶P分别在3.48~4.58,0.70~0.74,4.93~6.52内波动,随着时间推移,N∶P、K∶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K呈增加趋势。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异,施肥处理后2个月内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与土壤化学计量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随时间延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来看,氮、磷配施改变了苗木及土壤的氮、磷、钾化学计量比,表现为降低了苗木及土壤的N∶P、K∶P,提高了苗木及土壤的N∶K。随着时间变化,N∶P、K∶P总体上呈现出降低的趋势,N∶K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氮限制有加剧趋势。
关键词:
苗木培育 云南松 氮、磷配施 化学计量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杨为芳 江立庚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萌 岳天 李永夫 李永春 何洁 肖永恒 姜培坤 周国模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_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_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_i)、盐酸提取态磷(HCl-P_i)和残余态磷(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1.4%、53.5%、19.2%、55.1%和25.3%,亚表层土壤ResinP_i、NaHCO_3-P_i、HCl-P_i和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4.6%、61.2%、13.7%和17.3%;而表层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4.8%和18.3%,亚表层土壤NaHCO_3-Po和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0.5%和7.7%;表层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均显著增加,亚表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矿物态钾和全钾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亚表层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上述林分转变对土壤无机氮磷钾库具有正面效应,而对土壤有机氮磷钾库与酶活性具有负面效应。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板栗林 土壤养分库 土壤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帆 郝国宝 于嘉俐 阿布都拉·吾麦尔 冯潇 李岩 王利东 贾忠奎
【目的】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及相关关系,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32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为试验材料,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4),以不施肥为空白(CK),分析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树高和胸径的增长量均在处理T6达到峰值,高出CK 95%、156%;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TN、TP、TK含量(P <0.05),分别以处理T8、T9和T6效果最佳,增加了91.1%、28.5%、4.3%。2)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细根N、P、K含量、枝条N、P含量、针叶N含量,而降低针叶P、K含量和枝条K含量,且各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P <0.05)。3)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各器官及土壤的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各器官及土壤N∶P <14,针叶、枝及土壤中N∶K <2.1、K∶P> 3.4,而细根相反。(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与细根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针叶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针叶和枝条的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枝条和细根的N、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是肥料3因素中影响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多重比较表明:氮素水平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磷和钾素水平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适宜改善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最佳氮磷钾配施方案为N2P3K1(N 352.52 g·株-1、P 1 621.58 g·株-1、K 86.48 g·株-1)。【结论】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及土壤的养分变化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细根受到N和K的限制;施肥能够改善华北落叶松生长环境的养分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萌 岳天 李永夫 李永春 何洁 肖永恒 姜培坤 周国模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层土壤全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板栗林 土壤养分库 土壤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悦 田怡 牟文燕 张学美 张露露 于杰 李永华 王浩琳 何刚 石美 王朝辉 邱炜红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 2018—2020 年在我国北方麦区 43 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 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 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 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 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 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 150—180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 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玉芳 蒋欢 董代文 张勇 吴朝君 何本洪 王旭祎
【目的】对感染根肿病的茎瘤芥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为茎瘤芥根肿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茎瘤芥感病菜田中选择发病程度分别为轻、中、重的植株土壤分层采集,共获得土样36份进行测定。【结果】(1)不同发病程度土壤的N、P、K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N、K含量随病害加重而增加。在不同发病程度的土壤中,N、P、K在宽×深为10 cm×5 cm的土层中含量最高。N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层深度5 cm以下,差异不显著。K在深度10 cm时,含量最低。P与茎瘤芥根肿病的发生无相关性。(2)发病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轻度发病和中度发病的土壤。【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茎瘤芥根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科学施肥控制根肿病的爆发。
关键词:
根肿病 茎瘤芥 氮 磷 钾 有机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德会 徐柏忠 沈湘林 顾志康
通过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和竹笋产量的调查,发现①浙江湖州市毛竹笋用林土壤的全氮和速效磷供应水平相对于农业土壤来说是比较低的,故通过施用氮肥和磷肥,竹笋的增产潜力还会得到较大的发挥。②在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供应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竹笋年产量2/(kg/hm~2)的高低与土壤速效钾含量x(mg/kg)有直接的关系,大体上可用方程y=-9568.25+498.40x-1.85x~2表示,相关系数r=0.746.③当土壤速效钾含量M低于71mg/kg时,应配合氮、磷施用钾肥。速效钾肥的最低施用量M′(kg/hm~2)可按M′=630-9M确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福田 姜远茂
【目的】获得不同产量水平苹果园土壤与植株叶片、果实氮磷钾营养特点。【方法】将10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园按产量水平分为4类,1997~2000年连续4年定期采集土壤与植株样品进行测定分析,并从2001年开始对4类果园进行不同施肥量试验。【结果】随产量水平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呈增高趋势,反映了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对提高产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同一产量水平上,这3项指标测定值变化幅度大,且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低。高产园植株叶片一般表现出较高的全氮、全磷含量,较低的全钾含量,果实则表现为较高的全氮含量,较低的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变化不大,其中高产园叶片全钾含量下降最显著,在土壤有效钾含...
关键词:
苹果 产量 氮 磷 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