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8)
- 2023(9907)
- 2022(8488)
- 2021(7959)
- 2020(6614)
- 2019(15633)
- 2018(15632)
- 2017(30456)
- 2016(16642)
- 2015(19365)
- 2014(19334)
- 2013(18937)
- 2012(17466)
- 2011(15697)
- 2010(15904)
- 2009(14395)
- 2008(14121)
- 2007(12710)
- 2006(11077)
- 2005(9354)
- 学科
- 济(74226)
- 经济(74154)
- 管理(46496)
- 业(41805)
- 方法(36410)
- 企(33496)
- 企业(33496)
- 数学(33206)
- 数学方法(32643)
- 中国(20430)
- 地方(20057)
- 农(19846)
- 财(16579)
- 业经(14496)
- 农业(13402)
- 理论(12439)
- 学(11967)
- 制(11544)
- 贸(10988)
- 贸易(10978)
- 环境(10650)
- 易(10512)
- 务(10134)
- 财务(10086)
- 财务管理(10051)
- 和(9588)
- 技术(9584)
- 企业财务(9439)
- 融(9057)
- 金融(9054)
- 机构
- 学院(229388)
- 大学(225641)
- 管理(88268)
- 济(88007)
- 经济(85753)
- 理学(75794)
- 理学院(74903)
- 管理学(73235)
- 管理学院(72805)
- 研究(70399)
- 中国(54587)
- 京(48220)
- 科学(43672)
- 财(41648)
- 江(36515)
- 中心(34400)
- 所(34023)
- 农(33626)
- 财经(32768)
- 业大(32250)
- 范(31848)
- 师范(31581)
- 研究所(30414)
- 北京(30134)
- 州(30034)
- 经(29637)
- 经济学(27070)
- 院(26392)
- 农业(25814)
- 技术(25361)
- 基金
- 项目(153536)
- 科学(121102)
- 研究(114806)
- 基金(109083)
- 家(93556)
- 国家(92755)
- 科学基金(81182)
- 社会(71159)
- 社会科(67361)
- 社会科学(67343)
- 省(62402)
- 基金项目(58056)
- 教育(55050)
- 自然(52800)
- 自然科(51577)
- 自然科学(51573)
- 划(51318)
- 自然科学基金(50576)
- 编号(48298)
- 资助(45723)
- 成果(38643)
- 重点(34555)
- 课题(34551)
- 部(33352)
- 发(33064)
- 创(31627)
- 大学(29475)
- 创新(29413)
- 教育部(29068)
- 科研(28936)
共检索到342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阳
山区河谷型城市受限于山地地形地貌,县域城镇人口基本集中在县城及其周边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同时,受限于沿河带状组团串联布局的城市形态,单项城市建设用地因缺乏各组团内的规模控制,往往掣肘发展侵蚀生态山体,规模超标污染下游组团。另外城市建设时序因缺少与其他部门规划衔接的分期用地规模控制,无法落位近期建设项目和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山区河谷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无法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良好控制需从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侧"进行总量、单项用地、建设时序的规模论证探讨。商南县是秦岭山区典型河谷型小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通过区域层面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商南县城城市建设用地将跨出现状城区,确定满足远期、远景"刚需"的总体规模。居住、工业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通过生态环境区划,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定上限规模。城市建设时序通过与相关部门规划指标、用地边界的衔接,划定多规协同的分期用地规模。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 商南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超群 王晓峰 员学锋 徐和平 任朝霞 卫新东
社会空间是社会过程与空间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握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可以为通过空间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对陕西省太白县、柞水县、商州区三个秦岭山区县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县乡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占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山区农村社会的特征,从结构角度分析社会空间的参与者、基本组成和演化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1)在参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乡村精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外部工商资本是新的推动力量,本地农民是农村社会空间生成的基质;(2)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意愿—行动空间和制度空间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构成;(3)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分成生产、分离、转移、扩展、压缩和消亡等几种基本演变类型。通过空间规划中考虑营造植根于农村并能扩展的社会空间,引导山区农村社会在变革中向良性发展,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永春,赵鹏军
本文采用纳尔逊统计分析分类法与多变量分析法 ,对中国西部 ① 的 79个河谷型城市职能进行了分类。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九小类。通过分析分类结果 ,可以发现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 6 0 %为综合型城市 ,并且专业化城市也主要为本世纪 5 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市 ,河谷型城市职能在半个世纪内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河谷型城市 城市职能分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德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市总人口24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对此,笔者结合商洛市的实际,就秦岭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展开论述。商洛市耕地占补平衡进展从粗放使用到指标统筹管理。商洛市位于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德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市总人口24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对此,笔者结合商洛市的实际,就秦岭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展开论述。商洛市耕地占补平衡进展从粗放使用到指标统筹管理。商洛市位于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范思杭 李明贤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国家在特定贫困地区为缓解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等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扶贫方式。陕西省商南县把推进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建设作为创新扶贫机制的有益尝试和完善当地农村金融体系的积极探索,立足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对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村级互助资金项目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范思杭 李明贤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国家在特定贫困地区为缓解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等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扶贫方式。陕西省商南县把推进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建设作为创新扶贫机制的有益尝试和完善当地农村金融体系的积极探索,立足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对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发展村级互助资金项目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俊群
论证城市人口规模应从何入手?从理论上说,这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功能大小有关,从实际考察,则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直接相联系。而要论证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虽然可以采取经济分析的办法,但实践证明,用经济去考察人口,有些牵强。主要是各种经济因素与人口的关系不很紧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关系,而用综合的办法分析,各种因素太复杂,且不易理出头绪来。用考察住宅的办法分析人口规模,论证简便,关系密切,实际上,许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何效祖 曾明明
人口容量是河谷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下的人口容量测算方法。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天水市为例,计算出上述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度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为:73.5万和109.8万;77.66万和211.39万;73.37万和116.96万。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因素发现,现有发展条件下天水市适度人口容量应为73.37万、最大人口容量为109.8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俐伶 陈英 张仁陟
本文以陕西省平利县为研究实例,采取实地调查和历史数据对比等方法,在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出该县到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需求量为270.11 hm2,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出该县到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潜力达873.26 hm2,确定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重点项目布局。结果表明,通过"挂钩",可以有效增加项目区的耕地面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既定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雪欣 王红梅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划定方法的研究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当前,是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分析、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等手段,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方法,并将佛冈建成区周边地块划分为农地保护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五个功能区。同时,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环保部门和开发商等的不同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综合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的时序、方向和位置。结果表明:提出的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能够方便不同主体参与到规划中,以达到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目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宗菲 於家 陈芸 温家洪 尹占娥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区域,传统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支持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把模拟预测得到的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分布作为重要因子加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框架,生成更适合于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决策的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空间化展现城市用地扩张背景下的2050年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分布情况,并与传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量化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有效降低了不适宜及较不适宜开发用地与未来城市建成区重叠度较高的矛盾(分别由9.74%和22.7%降低为0.0%和14.5%),能更好地匹配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突显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本文实证了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更好地为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齐露鹭 李秀霞 李辉
[目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文章旨在为实现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平市为例,首先,利用土地集约度公式,对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其次,探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作用机理,构建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利用回归分析和C-D函数确定变量的关系式,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利用2001—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5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仿真,并对2030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1)土地集约度在40~6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22.02%、-5.50%、0.16%、161.92%;(2)土地集约度在60~8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12.98%、-4.26%、1.12%、188.62%;(3)土地集约度在80~10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5.43%、-2.49%、1.53%、254.08%。[结论]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区面积仅占15.91%,中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22.50%,低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61.59%,说明目前四平城市用地效率低下;今后四平市应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应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预测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该研究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为实现四平市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永春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河谷型城市的内涵、特征、分类、分布、社会经济功能以及自然条件对河谷型城市建设的影响,阐述了河谷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平原型城市 内涵 特征 分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敏 张江波 何乐平
实施交通网络建设机制研究,提出该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的战略发展思路,建立持续可行的投入机制并加以贯彻实施,是绿色交通战略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在已有的绿色交通网络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从交通网络建设投入和运行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交通网络建设机制,并制定未来的绿色交通规划,构建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环境承载最小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从定量的角度给出了绿色交通规划实施方案,以期为秦巴山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狭义河谷型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基于岭回归与灰色耦合模型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城市双修理念下西北黄土高原河谷型城镇风貌修复研究——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风貌修复规划为例
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模型及实证——以太原市为例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的实证
新疆西北部农户种植决策的Logistic模型分析——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为例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
偏远型景区旅游开发的市场建设导向模式——以三江源达那河谷景区为例
河谷型城市教育设施空间分布公平性研究——以兰州市中学为例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