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0)
2023(11482)
2022(10096)
2021(9736)
2020(7865)
2019(18517)
2018(18372)
2017(35729)
2016(19565)
2015(21932)
2014(21830)
2013(21338)
2012(19516)
2011(17351)
2010(17124)
2009(15351)
2008(14559)
2007(12313)
2006(10558)
2005(8886)
作者
(54060)
(45050)
(44372)
(42347)
(28451)
(21611)
(20264)
(17720)
(17069)
(15928)
(15576)
(14967)
(14018)
(13991)
(13724)
(13638)
(13338)
(13177)
(12768)
(12559)
(11130)
(10792)
(10667)
(10181)
(10023)
(10022)
(9857)
(9823)
(9023)
(8860)
学科
(73974)
经济(73893)
管理(52507)
(48942)
(39884)
企业(39884)
方法(32530)
数学(28065)
数学方法(27736)
(21783)
中国(18685)
地方(17980)
(17836)
(16992)
业经(16857)
农业(14793)
理论(12447)
环境(12247)
(12223)
(12150)
贸易(12142)
(11902)
(11694)
技术(11368)
(10847)
财务(10783)
财务管理(10767)
教育(10563)
企业财务(10111)
(10033)
机构
大学(262153)
学院(262137)
管理(106576)
(96414)
经济(94029)
理学(92845)
理学院(91755)
管理学(90173)
管理学院(89710)
研究(85512)
中国(62443)
(58766)
科学(55798)
(42622)
(42298)
(42178)
业大(41800)
中心(39267)
研究所(38837)
北京(37392)
(37109)
(36623)
师范(36337)
财经(34557)
农业(33447)
(31957)
(31404)
(30848)
师范大学(29407)
技术(28328)
基金
项目(188140)
科学(146866)
研究(139583)
基金(133893)
(116222)
国家(115205)
科学基金(98913)
社会(85088)
社会科(80322)
社会科学(80299)
(74205)
基金项目(72919)
自然(64970)
教育(63407)
自然科(63360)
自然科学(63347)
(62976)
自然科学基金(62151)
编号(59305)
资助(53651)
成果(47238)
重点(41633)
(40622)
(40353)
课题(40285)
(39083)
创新(36295)
项目编号(35986)
科研(35606)
大学(34771)
期刊
(105461)
经济(105461)
研究(73825)
中国(50373)
学报(41910)
(39384)
科学(39325)
管理(36154)
教育(32046)
大学(31227)
(30848)
学学(28963)
农业(27843)
技术(22674)
业经(18968)
(17906)
金融(17906)
图书(16722)
经济研究(15467)
财经(15088)
问题(14280)
资源(14123)
(13489)
科技(13477)
理论(13165)
(12707)
实践(12404)
(12404)
(12263)
现代(12116)
共检索到371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红亮  陈百明  刘盛和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研究的缺乏给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挑战。山区是中国用地情况复杂、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区域,研究山区的土地利用统筹问题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北京市山区为例,首先提出以流域和集中发展区域为切入点,统筹山区土地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继而用水滴模型和其他ArcGIS方法将北京山区划分为拒马河-大石河、永定河、温榆河、妫水河、白河、潮河、河等八大流域,并用逐步筛选法选出燕房新城、韩村河-张坊、门头沟新城外围、斋堂、南口、延庆新城外围、永宁、怀柔新城外围、汤河口、密云新城外围、太师屯、金海湖、大华山等13个集中发展区域,最后分别从空间模式和组织模式两方面,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孔祥斌  张凤荣  姜广辉  
基于北京山区各区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用经济学洛伦茨曲线以及基尼系数的概念进行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2002年空间基尼系数为0.325,下同)和园地(0.276)分布最不均衡(过于集中),耕地(0.258)和未利用地(0.234)次之,林地(0.18)分布相对均衡(比较分散);在时间尺度上,园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均衡程度有所减弱,而耕地、林地却有增加。这说明北京山区各区县5种主要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该结论可为山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秀丽  关小克  薛剑  
基于北京山区7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该区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组合类型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描述,区域地形地貌是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根据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在北京山区区县规划布局了山前城镇农业发展区、山前平原农田区、山前林果带和生态农业区,以实现北京山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袁明  陈同斌  郑国砥  陈煌  罗金发  吴泓涛  周建利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609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铜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果园土壤的平均铜浓度最高,达到29.1mg/kg,显著高于菜地、麦地和自然土壤。不同果园土壤样品之间的差别较大,铜浓度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与北京市土壤铜的背景值相比,除自然土壤外其它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铜浓度均显著高于背景值。以基线值作为评价标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铜浓度的总体超标率为5.6%;其中,土壤铜浓度超标的果园、菜地、稻田、绿化地、麦地样品数分别占其调查样品数的29.2%、4.7%、4.2%、8.3%、4.6%。超标样点主要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巧芹  赵华甫  吴克宁  于潇  张清军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是因地制宜地预防和破解用地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m×150m格网为识别单元,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竞争力评价识别了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并针对冲突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该方法更准确地体现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本质内涵,可辨识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及其特点和预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大兴区11种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中,建设用地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农地优势区在中部和南部集中连片分布,生态用地优势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沿岸等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区,三者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8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艳芳  许月卿  田媛  郭洪峰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1993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从数量结构、空间格局和类型转换三个角度对平谷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来,平谷区耕地面积锐减,园地面积大幅增加,城乡建设用地逐年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貌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半山区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影响,耕地流失最严重,主要转为园地和林地,而在平原区,主要是建设占用导致耕地减少;从山区、半山区到平原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依次增大;③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园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转为园地,以及草地转为林地;园地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结构调整,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永涛  冯长春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I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的一致性,理论模型能较好解释土地市场建立以来的演变过程;与理论判断相同,基础设施扩张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引致1999年之后住宅用地容积率空间变化梯度明显变缓;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的上升说明,市场力量正在影响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形成,且市场效率逐步提高,作用深度逐渐增强,将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至美  
本文以北京山区为例探讨了山地型郊区的地域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经济类型的变化过程 ,文章重点从产业结构的历史变动过程 ,分析了北京山区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动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类淑霞  郝晋珉  尚韬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金凤  李平  马翠萍  梁星  
为了发展山区、解决山区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北京制定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山区的区域公共政策。本文从政策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对北京"十五"、"十一五"时期山区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其中直接效应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山区政策带来的山区生态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资源服务价值等方面的变化。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山区区域公共政策在给山区带来正向直接效应的同时,也有政策无效的表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料。土地利用研究就是摸清土地利用条件、现状特点,揭示其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图又是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反映,所以在拟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乃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我们在昌平县十三陵地区六社一场进行了土地利用调查和编图试点,利用航片和地形图,结合实地调查,编制了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通过实践取得初步经验,归纳如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沈洪泉  
驱动力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和主要方向,而将人文要素数据匹配到土地利用单元的方法研究是探讨人文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在详细阐述人口和经济产值与土地利用单元匹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而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采用人居密度和土地经济产值密度指标,定量计算并分析了1999年丰台区人口居住和土地经济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丰台区人居密度差异巨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近29倍;土地经济产值密度高低差异主要体现在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最高的城镇用地是最低的粮食种植用地的45倍。研究结果表明将人文要素数据匹配到土地利用单元的方法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丁扬  安萍莉  张凤荣  姜广辉  
研究目的:针对不同社会主体对规划认知及参与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提高规划认知程度的技术方法与管理措施,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参与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顺义区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广义认知程度总体较低,明显低于城市总体规划;但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相关措施认知度却较高;(2)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统筹能力都有待提高;(3)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规划的实施;(4)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体对自身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认知程度差异明显。研究结论:政府应在规划各个环节中加强宣传,尤其强化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教育,促进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培育公众的规划参与意识,提高规划的公众认知度,加快建立以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郭斌  杨阿强  
以北京东北3个区(县)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5年TM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3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比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耕地变化最明显,共减少264.38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2.19,0.17 km2,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则分别增加63.76,19.94,253.05 km2。(2)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6—2005年呈下降趋势,依据3种价值系数计算分别下降5.22,3.68,36.49亿元,且离城区中心越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越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旭  李晓兵  符娜  李超  
战略环境评价以其高层次和直接性的特点,被运用到政策和计划、规划的评价上。战略环境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展,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战略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23.90×108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则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而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