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2)
- 2023(10651)
- 2022(9380)
- 2021(8962)
- 2020(7483)
- 2019(17355)
- 2018(17510)
- 2017(34051)
- 2016(18655)
- 2015(21019)
- 2014(21071)
- 2013(21009)
- 2012(19163)
- 2011(17302)
- 2010(17295)
- 2009(15717)
- 2008(15214)
- 2007(13385)
- 2006(11878)
- 2005(10108)
- 学科
- 济(75842)
- 经济(75764)
- 业(59175)
- 管理(48010)
- 农(47326)
- 企(38034)
- 企业(38034)
- 方法(32999)
- 农业(31596)
- 数学(28727)
- 数学方法(28429)
- 业经(21100)
- 中国(18031)
- 学(16772)
- 财(16052)
- 地方(16042)
- 制(14353)
- 贸(12498)
- 贸易(12493)
- 易(12155)
- 技术(11999)
- 策(11626)
- 发(11585)
- 和(11425)
- 理论(11375)
- 环境(11349)
- 农业经济(10781)
- 银(10531)
- 银行(10487)
- 体(10448)
- 机构
- 学院(265121)
- 大学(262394)
- 管理(109355)
- 济(103724)
- 经济(101456)
- 理学(95793)
- 理学院(94830)
- 管理学(93269)
- 管理学院(92828)
- 研究(87085)
- 中国(65216)
- 农(64650)
- 科学(56756)
- 京(55785)
- 农业(49563)
- 业大(49331)
- 所(44148)
- 财(42816)
- 研究所(40545)
- 中心(40453)
- 江(38206)
- 财经(34891)
- 北京(34751)
- 范(34307)
- 师范(34020)
- 经(31891)
- 农业大学(31168)
- 州(31129)
- 经济管理(31087)
- 院(30537)
- 基金
- 项目(187336)
- 科学(146079)
- 研究(137712)
- 基金(134635)
- 家(117490)
- 国家(116420)
- 科学基金(99526)
- 社会(84716)
- 社会科(79765)
- 社会科学(79740)
- 省(74656)
- 基金项目(73121)
- 自然(65548)
- 自然科(63905)
- 自然科学(63890)
- 自然科学基金(62738)
- 划(61597)
- 教育(60978)
- 编号(58382)
- 资助(54427)
- 成果(45953)
- 重点(41193)
- 部(40859)
- 发(40612)
- 创(38677)
- 课题(38314)
- 创新(35970)
- 科研(35675)
- 农(35037)
- 大学(34290)
- 期刊
- 济(117656)
- 经济(117656)
- 研究(73348)
- 农(67316)
- 中国(48515)
- 农业(45865)
- 学报(45550)
- 科学(41776)
- 管理(35156)
- 大学(34794)
- 学学(33181)
- 财(29285)
- 教育(26305)
- 业经(25679)
- 融(22984)
- 金融(22984)
- 技术(22063)
- 业(21471)
- 问题(16778)
- 财经(15571)
- 经济研究(15225)
- 版(14807)
- 农业经济(14291)
- 科技(14149)
- 农村(13961)
- 村(13961)
- 业大(13864)
- 图书(13595)
- 理论(13402)
- 技术经济(13160)
共检索到377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青霞
山东省邹平县山区农民根据自然条件和农村劳动力现状,经过创新形成的多熟制、精细化和复合经营模式,获得了很大成功,产生了很强的示范作用。然而受产品标准建设滞后,技术服务和配套种、肥开发没有跟进制约,其可持续性发展存在很大变数。政府部门应尽快整合包括信息化、标准化、制种、肥料研发、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资源,为农民的创新实践保驾护航。
关键词:
农作物 精细化 复合种植 经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甜 王迪 王珍 李会宾
[目的]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探测周期短、调查成本低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大区域农作物分类。然而在种植结构复杂区(如城乡结合部),因其地块破碎、同期生长的作物种类多且分布分散,利用传统的统计分类或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农作物分类时仍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为提高种植结构复杂区农作物分类精度,[方法]研究选取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为研究区,以GF-1 PMS全色多光谱融合影像为数据源,采用U-Net、PSPNet及DeepLabv3+三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农作物分类研究。分析模型参数对农作物分类精度的影响,评价三种深度学习模型的农作物分类精度,优选农作物精细分类方法。[结果](1)学习率与3种深度学习模型的分类精度呈正相关关系,较大的学习率(0.01,0.001)下,3种模型收敛速度快,分类精度高。批样本量与模型分类稳定性相关,批样本量设为100时,3种模型的分类稳定性最好。(2)相比PSPNet、DeepLabv3+模型,U-Net模型分类效果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89.32%。(3)GF-1 PMS影像结合U-Net模型可有效提升种植结构复杂区农作物分类精度,大宗作物春玉米、夏玉米的分类精度在80%以上,花生、红薯、蔬菜小宗作物分类精度在60%以上。[结论]该研究可为准确获取种植结构复杂区的农作物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国军 赵小静
尽管2007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农业保险实践却相对粗糙,尤其在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方面,差距仍十分遥远。依据区域内农作物风险水平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保险费率,能够有效化解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本文运用1990~2013年河南省各市、县小麦单产、面积、农业保险赔付率、水利设施、灾情数据,在河南省市级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域小麦生产风险区划,同时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完成了河南省市、县级区域小麦保险纯费率的厘定,为未来以小麦保险差别化费率为基础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精算支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驰
本文选取大豆、梗稻、玉米三种农作物,使用1994—2006年间若干代表年份的数据,通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作物种植效率与国际化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三种农作物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实证检验发现,农作物开放程度的提升确实会带来种植效率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对于具有出口优势的玉米,开放程度对种植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琼 吴文斌 宋茜 余强毅 杨鹏 唐华俊
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对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概括了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理论基础,归类了近10年间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技术方法,重点评述了不同技术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讨论和展望了未来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的发展方向。当前,光谱特征、时相特征和空间特征是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三大理论基础。基于单一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操作简单,但往往难以获取种植结构"最佳识别期"的遥感影像;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季相节律特征,成为当前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的主流方法。在基于多时序影像源的种植结构提取方法中,多特征参量法较单一...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结构 遥感 分类 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昱杉 刘庆生 刘高焕 黄翀
农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农作物分布信息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序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物候特征,帮助识别农作物类型,在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选取2014年MOD09Q1时序遥感数据集,以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armonic Analysis of NDVI Time-Series(Hants)滤波重构NDVI时序曲线,通过对比待分像元NDVI时序曲线与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实现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对分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昱杉 刘庆生 刘高焕 黄翀
农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农作物分布信息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序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物候特征,帮助识别农作物类型,在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论文选取2014年MOD09Q1时序遥感数据集,以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armonic Analysis of NDVI Time-Series(Hants)滤波重构NDVI时序曲线,通过对比待分像元NDVI时序曲线与参考时序曲线的相似性,实现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对分类结果进行面积统计和空间分布精度检验:冬小麦、棉花、玉米的面积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8%、95.5%、85.1%,空间匹配总体精度达86.9%。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能够为该地区农业监测提供技术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扬 李全峰
客观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15年遥感影像反演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江平原大豆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显著增加。2)从时序看,15 a间三江平原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与玉米等单一化类型演变,且以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为主导的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和玉米组合型转变。3)从空间看,玉米与水稻的单一化类型与组合型主要扩张于东北部河流沿岸及中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县域,而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则萎缩至西北和南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县域。4)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类型时空变化。在国家/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江平原需要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适当调增大豆种植规模,稳定水稻种植规模,形成合理种植结构与布局。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荣琴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作物保险具有区别于其他保险的属性。必须从不同角度揭示农作物保险的时空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做好农作物保险的季节性安排,遵循农作物保险的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科学进行费率厘定和保险区域划分,合理配置农作物保险资源。必须树立长期与动态的经营理念,克服农作物保险经营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建立农作物保险理赔制度。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为农作物保险经营奠定牢固的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凡 张东华
本文提出,用一种新发现和培育出的农作物—珠芽魔芋替代罂粟种植,以达到消除境外毒源的目的。文章对珠芽魔芋的特点、替代种植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此外,还与其他替代种植的农作物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罂粟 珠芽魔芋 替代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春雷 张超 张文宗 康西言
该文介绍了利用GIS平台的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所建立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特点和功能,系统通过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和地形条件对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建立评价和区划指标,提高了农作物引种栽培气候适宜性评估和农业气候区划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农作物 适宜性评估 系统设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增勇 于立明 聂凤英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其主要农作物总产量和单产都居世界前列,其每年作物产量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美国主要种植的8种农作物的分布、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自1961年以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关键词:
美国 农作物 收获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巍 朱荣 张锦水
遥感影像是大数据的一种,利用遥感对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估算常采用回归估计量或校准估计量,通常都需要将地面样本数据与遥感分类信息相结合。但对于大多数回归估计量,对以省级为总体的农作物面积的估算只能满足对省级总体的精度要求而不能分解到更小区域,比如县和乡级。本文利用黑龙江省2011年的地面实测样本数据结合遥感分类结果,构建了单元层次的多响应变量的多元回归形式的小域模型,并将小域效应设定为固定形式。基于这样的回归估计方法,既可以估算分县的主要作物播种面积,也可以使得各县播种面积估计结果相加就等于回归模型含义下的省级总体的总量估计。
关键词:
小域估计 遥感 农作物种植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玲 王猛 刘曦 陈阜
利用河北平原区7个地市20年(1994—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SIMETAW模型计算了各地市区域作物灌溉需水量,分析了各地市近20年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5个地市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廊坊下降最为显著;7个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蔬果类种植面积在保定、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廊坊等地市具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所有地市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邯郸下降最为显著,保定的年均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丽排 张建兵 陆双龙 钟丽雯 刘璐瑶 龚慧芹 巢林 黄太庆 甘磊
【目的】解析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为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广西14个地级市2003—2018年粮食作物(稻谷和玉米)、经济与其他作物(蔬菜、甘蔗、油料和木薯)及自然与社会经济面板数据,运用地理时空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结果】在时间上,广西2018年的农作物总种植面积较2003年减少4.88%,种植结构表现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19.25%,经济与其他作物种植面积上升9.83%,粮经比由1.22降至0.88;在空间上,广西农作物种植集中分布于广西东北—西南对角线(桂林、来宾、南宁和崇左市)及其对角线西北部(柳州、河池和百色市)、东南部(贵港和玉林市),种植结构呈现以"粮"为主型(玉林、贵港、钦州、百色和河池市)、以"经"为主型(崇左、南宁、来宾和柳州市)、由"粮"转"经"型(防城港、北海、梧州和贺州市)和波动型(桂林市)4种类型,种植结构组合类型由以稻谷单一组合型转向稻谷—蔬菜—甘蔗组合型。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值比重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种植条件(农村人口比重、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用电量)、交通通达性水平(等级公路里程)、粮食安全与自给情况(粮食产量和粮食人均占有量)及气候因子(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关键因子。【结论】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差异明显,其时空演变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种植条件、粮食安全与自给情况及气候因子驱动。因此,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和农村劳动力收入,改善农作物种植条件,维持足够的农村劳动力,是优化广西农作物种植结构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