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7)
- 2023(10227)
- 2022(8401)
- 2021(7744)
- 2020(6740)
- 2019(14937)
- 2018(14858)
- 2017(29017)
- 2016(15791)
- 2015(17382)
- 2014(17159)
- 2013(17101)
- 2012(15980)
- 2011(14097)
- 2010(14698)
- 2009(14127)
- 2008(14437)
- 2007(13538)
- 2006(12185)
- 2005(11114)
- 学科
- 业(85732)
- 济(72415)
- 经济(72316)
- 企(69164)
- 企业(69164)
- 管理(61531)
- 农(45236)
- 方法(30532)
- 农业(30099)
- 业经(28674)
- 财(26112)
- 数学(22601)
- 数学方法(22387)
- 务(18350)
- 财务(18337)
- 财务管理(18307)
- 企业财务(17369)
- 制(17135)
- 中国(16541)
- 技术(16273)
- 策(14998)
- 体(14057)
- 划(13262)
- 理论(12387)
- 和(12204)
- 贸(12163)
- 贸易(12155)
- 易(11856)
- 地方(11556)
- 体制(10905)
- 机构
- 学院(237822)
- 大学(229249)
- 济(104897)
- 经济(103109)
- 管理(99582)
- 理学(86152)
- 理学院(85412)
- 管理学(84326)
- 管理学院(83902)
- 研究(72435)
- 中国(60566)
- 农(54136)
- 财(48850)
- 京(46962)
- 科学(42240)
- 农业(41178)
- 业大(38563)
- 财经(38232)
- 江(37611)
- 所(36466)
- 经(34642)
- 中心(34587)
- 研究所(32469)
- 经济学(30786)
- 经济管理(29353)
- 州(28978)
- 北京(28611)
- 经济学院(27857)
- 财经大学(27537)
- 商学(27183)
- 基金
- 项目(151397)
- 科学(121956)
- 基金(112916)
- 研究(112753)
- 家(96690)
- 国家(95663)
- 科学基金(84626)
- 社会(75795)
- 社会科(71545)
- 社会科学(71525)
- 省(60440)
- 基金项目(60185)
- 自然(53347)
- 自然科(52232)
- 自然科学(52222)
- 自然科学基金(51397)
- 教育(49215)
- 划(47814)
- 编号(45914)
- 资助(45092)
- 业(36805)
- 成果(35567)
- 部(34322)
- 创(34227)
- 发(33134)
- 重点(32664)
- 国家社会(31482)
- 创新(31136)
- 制(30910)
- 农(30729)
- 期刊
- 济(128401)
- 经济(128401)
- 研究(66759)
- 农(57645)
- 中国(45913)
- 财(41199)
- 管理(39154)
- 农业(38868)
- 科学(34010)
- 学报(33231)
- 业经(28018)
- 大学(27126)
- 学学(26345)
- 融(23639)
- 金融(23639)
- 技术(21426)
- 业(20120)
- 财经(19671)
- 经济研究(18268)
- 问题(17194)
- 经(17055)
- 教育(15746)
- 技术经济(15121)
- 农村(14278)
- 村(14278)
- 世界(13983)
- 农业经济(13862)
- 版(12712)
- 现代(12249)
- 商业(12119)
共检索到358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述明
山区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市场经济机制取代传统体制的初始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经济状态特殊的山区,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必须使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五结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道元
“七五”期间,我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基本转向山区建设的脱贫致富上来,特别是湖北省山区工作会议以后,经济工作重心已明显地从实际中体现出来。要想使山区农业产值获得突破性大幅度增长,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传统的农业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国雄
作为刚刚解决温饱的山区,如何使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呢?笔者认为要强化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挖掘现有资源的生产潜力。首先向耕地要效益。山区耕地有限,我们要千方百计培育生产潜力,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为此,要用先进技术扩大规模经营,要大力兴修农田,发展稳产高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冰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冰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产业。应该从破解约束生产条件改造的主要难题入手,通过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大规模化经营、创新改造投入机制、增强技术支撑、培育经营主体及更多建设农业园区等路径,加快推进山区生产条件改造,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娜 朴在林 许童羽 周云成 邓寒冰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由于在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匮乏,导致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匹配,大量散布在互联网中的农业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中。本文讨论并分析了农业信息推送服务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将大量的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供销信息等农业信息传播给用户,个性化农业信息推送服务模式可以较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给农业经济带来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业信息推送 农业信息化 农业生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建武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的必然结果。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加速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也就必然需要有效的政府行为,因而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不同的农业管理体制来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政府行为,管理体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新
农业信息化是用信息化提升农业,使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但我国农业和农民面临着现实的信息化困境,农民处于信息化的边缘地位。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产品的属性和供给安排,提出通过产权转变,从而发挥政府和社团两个积极性,加快实现农业信息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从地块权属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测算耕地细碎程度,并采用半对数经济计量模型评估耕地细碎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细碎程度严重,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分别为0.71和0.19,户均耕地面积6.19亩、地块数8.89块,地块与家庭平均相距430 m,即呈现出"块数多、规模小和距离短"的特征;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当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单位产量总成本依次上升33.8%和16.6%;具体到各单项成本,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化肥和种子成本,而限制机械及其他要素的使用。分作物的实证显示,耕地细碎化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物异质性。此外,优质耕地能缓解地块细碎带来的成本上升,同时扩大地块面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政策启示: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建立低成本的农地流转网络,并鼓励农户或村庄之间的土地互换,提高地块规模和减少耕作距离,同时政府还应推广和普及适合山区农业的微耕机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富民 段豫川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叔文 秦静 孙红杰 丁永霞 赵春升
西部山区农民的生活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用地。人们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利用超过其适宜承载能力将导致生产潜力下降、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本研究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从土地人口容载率的角度来评估其农业生产用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土地人口容载率定义为实际供养人口与适宜供养人口之比。土地实际供养人口是由其净初级生产力的经济产值来确定;土地适宜供养人口包括: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的可抚养人口和牧草地的适宜供养人口。考虑山区的特殊性,用地形复杂度校正系数来修正耕地、林地生产实际所需的劳动力。结合前人对草地适宜载畜量的研究和纯牧业县玛曲的现状,推算草地单位面积适宜承载人口为0.026人/hm2。研究分析表明: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新军 阎建忠 杨柳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Dale A.Bucks 柯文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季焜 胡瑞法
我国农业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与农民的技术需求脱节现象较为严重。本文通过1950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和政府的农业科研投资结构变化,分析了我国的农业科研投资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即使在总量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也出现了偏离;政府对畜牧业与水产业科研的投资未能与其产业发展的速度相适应。近期政府应该调整其科研投资政策,将畜牧业和水产业科研投资放在优先考虑的领域;在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尤其是园艺作物应该成为其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关键词:
农业 生产结构 科研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