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9)
2023(12040)
2022(9251)
2021(8359)
2020(6787)
2019(14769)
2018(14746)
2017(28306)
2016(15432)
2015(17118)
2014(17063)
2013(16642)
2012(14697)
2011(12864)
2010(13291)
2009(12638)
2008(12810)
2007(12120)
2006(10907)
2005(10080)
作者
(43334)
(36995)
(36477)
(34241)
(22980)
(17424)
(16294)
(14155)
(13927)
(13032)
(12507)
(11969)
(11826)
(11480)
(11283)
(11041)
(10767)
(10713)
(10570)
(10481)
(9255)
(9087)
(9048)
(8438)
(8430)
(8307)
(8249)
(8073)
(7336)
(7295)
学科
(82270)
(68454)
经济(68362)
(65259)
企业(65259)
管理(55577)
(46136)
农业(30894)
业经(29880)
方法(25021)
(21912)
中国(19403)
数学(17424)
数学方法(17312)
(16500)
财务(16481)
财务管理(16466)
技术(16099)
(15857)
企业财务(15553)
(14697)
(13199)
(12717)
地方(12698)
理论(12480)
(12000)
(11919)
(11466)
贸易(11459)
(11133)
机构
学院(226785)
大学(214401)
(98508)
经济(96731)
管理(91343)
理学(78078)
理学院(77459)
管理学(76515)
管理学院(76141)
研究(70964)
中国(58342)
(54139)
(43987)
(43810)
科学(41154)
农业(41151)
业大(37851)
(36937)
(35406)
财经(34411)
中心(33490)
研究所(31658)
(31171)
(28696)
经济学(28632)
经济管理(27756)
北京(26825)
(25921)
经济学院(25915)
师范(25717)
基金
项目(145645)
科学(116282)
研究(111896)
基金(104915)
(90184)
国家(89169)
科学基金(77814)
社会(73947)
社会科(69725)
社会科学(69707)
(60414)
基金项目(55690)
教育(49170)
(47633)
自然(47242)
编号(47080)
自然科(46166)
自然科学(46151)
自然科学基金(45372)
资助(40222)
(36369)
成果(35993)
(34056)
(33609)
重点(32072)
(31968)
课题(31415)
(31065)
(30574)
创新(30521)
期刊
(123510)
经济(123510)
研究(63804)
(59036)
中国(47090)
农业(39814)
管理(36113)
(35956)
科学(31671)
学报(31351)
业经(28257)
大学(25409)
学学(24592)
(23664)
金融(23664)
技术(22242)
(20902)
教育(20132)
经济研究(17252)
问题(16996)
财经(16969)
(14778)
农村(14489)
(14489)
农业经济(14378)
技术经济(13876)
世界(13355)
(12538)
现代(12287)
经济问题(11850)
共检索到345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冰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冰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入门钥匙。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主要指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对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技条件进行现代化改造,由此促进山区农业整体迈向现代化,其中最主要、最实用的是整治山坡农地、改造基础条件、改进基础设施、运用现代机械。通过分析,发现立地条件、基础条件较差及现代设施短缺制约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山区条件较差改造不易,落后的山区农业发展观念以及缺乏改造的资金和相应的技术。经过生产条件的改造,山区农业完全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完全可以成为富民产业。应该从破解约束生产条件改造的主要难题入手,通过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大规模化经营、创新改造投入机制、增强技术支撑、培育经营主体及更多建设农业园区等路径,加快推进山区生产条件改造,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业化学化和农业电气化 4个方面。本文根据山东省近 2 0年的统计资料 ,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 ,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明显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机械发展结构欠合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化肥施用构成比例不当等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2狠抓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3加大对磷肥使用宣传力度 ,降低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4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张志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需要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现代化建设的一体推进。资本能够按其固有的逻辑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能够通过对可带来利润的生产条件的投资和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但农业一般生产条件与自然生产条件的建设短期内难以产生满意的利润,难以吸引私人资本,进而制约农业一般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发展和自然条件的改善,甚至恶化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这是以资本主导的西方农业现代化模式的顽疾。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和举国体制优势能够为解决西方农业现代化的顽疾,进而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关键在于引导资本有序下乡,同时发挥公有资本优势,以协调推进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生产条件瓶颈制约,在新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建立其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玲  苏夏琼  王礼力  
农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条件。本文分析了陕西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了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各指标因素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机化水平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电气化水平,而农药和农用薄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并结合陕西农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国雄  
作为刚刚解决温饱的山区,如何使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呢?笔者认为要强化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挖掘现有资源的生产潜力。首先向耕地要效益。山区耕地有限,我们要千方百计培育生产潜力,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为此,要用先进技术扩大规模经营,要大力兴修农田,发展稳产高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述明  
山区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市场经济机制取代传统体制的初始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经济状态特殊的山区,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必须使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五结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道元  
“七五”期间,我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基本转向山区建设的脱贫致富上来,特别是湖北省山区工作会议以后,经济工作重心已明显地从实际中体现出来。要想使山区农业产值获得突破性大幅度增长,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传统的农业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进  关志华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的农业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 ,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 )生产潜力及灌溉调节后的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对提高柴达木盆地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从地块权属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测算耕地细碎程度,并采用半对数经济计量模型评估耕地细碎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细碎程度严重,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分别为0.71和0.19,户均耕地面积6.19亩、地块数8.89块,地块与家庭平均相距430 m,即呈现出"块数多、规模小和距离短"的特征;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当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单位产量总成本依次上升33.8%和16.6%;具体到各单项成本,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化肥和种子成本,而限制机械及其他要素的使用。分作物的实证显示,耕地细碎化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物异质性。此外,优质耕地能缓解地块细碎带来的成本上升,同时扩大地块面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政策启示: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建立低成本的农地流转网络,并鼓励农户或村庄之间的土地互换,提高地块规模和减少耕作距离,同时政府还应推广和普及适合山区农业的微耕机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益丰  刘东  
"三农"问题的产生,究其根源是在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落后。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则需要依靠规模化、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来实现。企业主导的农业合作组织经营模式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出路。江苏常熟"田娘经验"与山东乐陵"希森"模式两个企业主导,以合作社发展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显示,以"企业+综合性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式农村新型组织形式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可以统筹解决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乡村治理等现代化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宇竞  
文章阐述了广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农产品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但也存在农业资源约束效应明显,农业投入水平相对不足等现实约束。为加快广州农业现代化,提出实施路径:技术引领:提升广州农业科技水平,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本固原: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业+”:激发农村各种资源价值倍增,制度设计:完善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引领,以人为本:加快强化农业现代化的保障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富民  段豫川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