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0)
- 2023(10264)
- 2022(7792)
- 2021(6872)
- 2020(5525)
- 2019(12414)
- 2018(12118)
- 2017(22600)
- 2016(12457)
- 2015(13827)
- 2014(14001)
- 2013(13427)
- 2012(12031)
- 2011(11018)
- 2010(11214)
- 2009(10479)
- 2008(10081)
- 2007(9076)
- 2006(8174)
- 2005(7056)
- 学科
- 济(62338)
- 经济(62295)
- 业(32477)
- 管理(29108)
- 农(28940)
- 方法(25642)
- 数学(23560)
- 数学方法(23180)
- 企(20633)
- 企业(20633)
- 农业(19686)
- 地方(17073)
- 中国(16307)
- 业经(16262)
- 学(11245)
- 发(10916)
- 制(9449)
- 发展(8969)
- 展(8868)
- 环境(8629)
- 地方经济(8591)
- 财(8573)
- 农业经济(8257)
- 理论(7788)
- 融(7693)
- 金融(7692)
- 银(7447)
- 产业(7431)
- 贸(7423)
- 银行(7423)
- 机构
- 学院(184002)
- 大学(180488)
- 济(73847)
- 经济(72306)
- 管理(69433)
- 研究(63045)
- 理学(60960)
- 理学院(60216)
- 管理学(58694)
- 管理学院(58371)
- 中国(46366)
- 科学(41008)
- 农(40084)
- 京(37645)
- 业大(31909)
- 所(31768)
- 农业(30395)
- 研究所(29409)
- 财(29324)
- 中心(29253)
- 江(27771)
- 范(26206)
- 师范(25943)
- 财经(24012)
- 北京(22748)
- 经济学(22708)
- 院(22284)
- 州(22081)
- 经(21856)
- 师范大学(20608)
- 基金
- 项目(131489)
- 科学(105016)
- 基金(95767)
- 研究(94205)
- 家(84652)
- 国家(83939)
- 科学基金(72236)
- 社会(62116)
- 社会科(58774)
- 社会科学(58759)
- 省(53721)
- 基金项目(50548)
- 自然(45914)
- 自然科(44907)
- 自然科学(44900)
- 划(44357)
- 自然科学基金(44068)
- 教育(43105)
- 编号(38252)
- 资助(37854)
- 发(30301)
- 重点(30088)
- 成果(29841)
- 部(27893)
- 创(27131)
- 课题(26696)
- 国家社会(26502)
- 创新(25395)
- 科研(24851)
- 计划(24229)
共检索到262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辜磊 冯应斌 李静静 胡梅 冯德东
【目的】通过探讨山区典型村域耕地边际化演变过程、发展阶段及驱动因子,进一步凝练耕地边际化特征及机理,为广泛山区耕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撑。【方法】本文基于2000—2020年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及猴场村641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耕地边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耕地边际化发展强度、耕地边际化贡献率及耕地边际化阶段识别方法,探讨村域间的耕地边际化演变过程、阶段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1)耕地边际化包含显性层面的地类用途转移和隐性层面的要素投入变化,完整的发展过程应由初始期、发展期、渐变期及趋稳期组成,其发展速率及阶段特征受到宏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2)研究期内舍烹村与猴场村的耕地边际化呈现指数逐渐上升但强度逐渐下降趋势,前者整体耕地边际化指数略低于后者,随着时间推移,隐性边际化构成了其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3)耕地流转行为和劳动力特征对城乡融合型村域的耕地边际化起主导作用,耕地利用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于传统农业型村域的耕地边际化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山区耕地边际化有着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演变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型村域应通过持续的农地制度创新、整合村域发展要素等举措建立粮食与生态安全间的适度平衡;传统农业型村域应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策略合理应对耕地边际化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瑞 杜国明 张树文
【目的】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剖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特征,对于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本文基于1986—2020年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揭示以耕地面积增减为表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特征;以耕地空间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分析以立地条件为代表的耕地资源质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净增量达2.51×104km2,其中又以1986—2000年增加最多,耕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麓、三江平原和东三省各省会城市周边。(2)30余年间,由于耕地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的平均气温下降0.20℃,平均湿度增加0.12%、平均坡度则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相比于转出耕地,转入耕地的温度条件始终较差,湿度条件总体占优,坡度条件初始较差,后期优于转出耕地。(3)在低气温(-1℃~2℃)、高湿度(67%~71%)、高坡度(15°~79°)地区,耕地转入转出频繁,变化剧烈。【结论】1986—2020年,黑土区耕地的面积持续增加,重心持续向北向东迁移,使得耕地资源的总体温度条件变差,湿度条件变好,地形条件基本稳定。这一结果对于准确评判黑土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科学利用与保护黑土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辜磊 冯应斌 冯德东 李静静 吴爽 杨溪源
耕地边际化的诊断识别对于建立山区粮食与生态安全间的适度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边际化类型划分及传统诊断思路,尝试构建“时间诊断—显隐交互—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框架,以“三变”改革(1)发源地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为例,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类型耕地边际化的时空分布情况及特征。研究表明:耕地边际化时间上可以“纯收益”年际变化作为关键指标进行诊断,空间上能以耕地向其他地类转移趋势进行表达;2000—2020年间舍烹村耕地出现了两次明显的边际化现象,分别出现在2013—2014年与2016—2017年,后者程度较深;2010—2015年期间舍烹村耕地边际化显隐交互特征最为明显,显性特征中耕地物理、自然及经济边际化分别发生了7.13、0.99、33.27 hm~2,隐性特征中边际化程度在“三变”改革前后呈现相互融合、交替变化特征。研究围绕“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思路提出政策建议,可为促进山区耕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寇馨月 王玉杰 张晓明 王云琦 赵阳 成晨
流域水沙演变过程是构建区域水土流失模型及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基础。为探讨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罗玉沟流域为例,采用水文要素累积距平、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1986—2010年间流域水沙关系演变过程及驱动因素,并定量分析了驱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径流量在1993年发生突变,其中1994—2010年(后期)较1986—1993年(前期)不同降水水平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率大多超过50%;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可改变流域水沙过程和水沙量,而沟道淤地坝工程的运行改变了水沙搭配关系,使流域单位径流输沙量显著降低;3)...
关键词:
水沙关系 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定量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可超 肖武 余晨 陈航 谭永忠
为评述耕地边际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首先应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分别以“边际化”、“耕地+边际化”、“土地+边际化”、“农地+边际化”以及“cultivated land marginalization”、“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期刊论文数据库,获得154篇中文文献及427篇英文文献;基于获得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定义-分类-驱动机制-监测方式-影响评价”框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边际化是指耕地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下降,表现形式有撂荒、耕地非粮化和生态退耕;耕地边际化监测与评价包括入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荟萃分析和遥感提取,如何融合宏观监测与微观驱动进行分析是未来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普遍关注耕地边际化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需对其综合影响机制进行探讨;耕地边际化的驱动机制与影响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后续研究应关注多因素多场景下的分区化治理方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国明 张宇 章尤琴
揭示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耕地细碎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轮土地承包及黑土地保护等提供依据。本文以拜泉县作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求得耕地细碎化综合评价值,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1)耕地景观细碎化深受地形影响,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区耕地细碎化水平最高,丘陵地区其次,平原地区最低。耕地权属细碎化受到土地分包方式、户均耕地面积等影响;2)耕地细碎化模式中,“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低度细碎化”和“景观低度细碎化-权属中度细碎”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33.33%、17.20%;3)耕地细碎化影响因素主要为权属、设施和自然切割力。权属切割力呈现高度负相关,设施和自然切割力呈现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617、0.661,权属切割力的影响最大。拜泉县耕地细碎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可从景观与权属双重视角下探索东北黑土区耕地细碎化治理对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制定耕地第三轮承包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全国1990-200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态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6年间,全国耕地投入强度呈现波动状态,利用程度表现频繁波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利用效率呈明显的波动增长趋势;GDP、农村劳动力工价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城镇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耕地利用集约度。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利用,通过合理优化农业用地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完善耕地流转制度和农业剩余劳力流动制度,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和...
关键词:
耕地利用 集约度 影响因素 典型相关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靖 徐建国 唐涯 陈戴希
初创企业频频获得超高估值,这是近年来创投私募市场的新现象。以估值10亿美元门槛定义的独角兽企业,其数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是初创企业估值膨胀的代表。独角兽企业超高增速、超高估值背后的作用机制,对于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成长机制和估值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全球四个重要的初创企业数据库中,手工整理自1994年以来共273家独角兽企业的基本面、融资、估值等信息,分析独角兽的估值趋势以及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我们发现:(1)近十年来,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估值水平不断提升、估值增速不断加快两大趋势;(2)两大趋势背后,增长潜力以及融资环境是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我们发现,技术进步以及商业模式选择带来的增长潜力与资本的力量,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估值至关重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磊 陈国平 罗宇
为客观掌握我国西南典型山区耕地地力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区域耕地的合理施肥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从影响耕地地力的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4个方面筛选13个评价指标,随机采集2515个土壤样品,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基于Bootstrap算法的CART模型,并与模糊数学法相结合,构建地力综合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及分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地力分为6个等级。其中,三级和四级耕地所占面积最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0.39%和23.13%,并且随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赫 陈天 周韵
针对现阶段填海造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规模控制,着重关注其影响因素。首先,从三大类八方面总结了填海造地的驱动因素和相对应的可量化评价指标项。其次,选取并回顾了四个国外典型区域的填海造地历史进程。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法,依据总结出的可量化指标项进行填海规模数据与驱动因素的历史回顾性研究。最后,在量化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归纳了各类填海造地驱动因素与规模控制的关系和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玉峰 罗专溪 于亚军 陈迎辉 张树刚 张清华
京津冀西北地区是北京、天津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支撑区域。为揭示京津冀西北地区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1—2015年56个地下水位观测井连续观测数据、水文地质相关资料、气象数据、地下水资源开采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研究区内坝上高原、柴宣盆地、涿怀盆地和蔚阳盆地四个地貌单元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四个地貌单元及下辖各区县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逐步加快。35年间坝上高原水位降幅3.59 m80%,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主要为蔬菜总产量、猪牛羊肉总产量、年末总人口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貌单元均可解释66%以上,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张家口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调配以及京津冀西北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文韬 黄明华 谢宏坤
[目的]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2,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5种地理研究模型,分析湘西州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聚落景观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等4个层面,构建包括18个指标在内的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湘西州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质量展开评价。[结果]湘西州175个乡村聚落景观总体呈集聚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村常住人口和总产值与乡村聚落景观个数之间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81.6和80.5,乡村聚落景观的分布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存在较紧密关联。质量评价发现,聚落质量评价分值为7.01,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聚落景观的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密切相关。[结论]湘西州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异呈现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低,以及中西部集聚的特点,应稳固现有乡村聚落景观建设成效,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立江 汪景宽 裴久渤 李双异 安婷婷
研究目的:从影响耕地地力的土壤管理、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进行障碍因素诊断,为今后定量化分析耕地地力障碍因素提供方法。研究方法: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障碍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以中等地(四、五、六、七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64.47%;其次为高等地(一、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立江 汪景宽 裴久渤 李双异 安婷婷
研究目的:从影响耕地地力的土壤管理、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对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进行障碍因素诊断,为今后定量化分析耕地地力障碍因素提供方法。研究方法: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该区域耕地地力的障碍因素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1)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以中等地(四、五、六、七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64.47%;其次为高等地(一、二、三等地),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28.31%;低等地(八、九、十等地)最少,只占研究区总耕地面积的7.22%;(2)对研究区评价指标体系中耕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pH、灌溉能力、排涝能力6个指标进行障碍度分析,发现除有效磷和pH对耕地地力障碍作用不明显外,其他因素均有明显障碍作用,且障碍程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论:(1)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对东北典型黑土区的耕地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有了全面掌握,为今后耕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2)障碍度模型的引入为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障碍因素提供了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为耕地地力保护和提升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辉
专业村产业电商化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选择。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多个淘宝村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开拓网络市场、追求转型收益以及互联网的推动等要素共同驱动专业村电商化转型升级,其转型需经历引入电商要素、模仿与创新、自组织发展三个阶段。
关键词:
专业村 电子商务 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典型农业县域转出劳动力对耕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新化县为例
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视角的土地规模经营驱动因素分析——以东北三省典型区域为例
微观福利视角下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实证分析
耕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异质性研究——基于STIRPAT和GWR模型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耕地“非农化”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影响分析与组态分析的双重视角
典型经济快速发展区耕地变化区域分异研究
异质典型县域耕地流转绩效评价及差异分析
农户种田意识与耕地流转意愿研究——来自典型村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