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8)
- 2023(12064)
- 2022(10599)
- 2021(10082)
- 2020(8599)
- 2019(19863)
- 2018(19960)
- 2017(37731)
- 2016(21260)
- 2015(24041)
- 2014(24170)
- 2013(23670)
- 2012(21614)
- 2011(19195)
- 2010(19052)
- 2009(17278)
- 2008(16535)
- 2007(14243)
- 2006(12265)
- 2005(10454)
- 学科
- 济(78355)
- 经济(78262)
- 管理(58000)
- 业(53430)
- 企(45220)
- 企业(45220)
- 方法(39839)
- 数学(34810)
- 数学方法(34241)
- 学(21866)
- 农(20159)
- 中国(19607)
- 财(19069)
- 业经(16550)
- 地方(15763)
- 理论(15007)
- 制(14198)
- 和(13388)
- 农业(13233)
- 贸(12699)
- 贸易(12692)
- 环境(12422)
- 技术(12297)
- 易(12288)
- 务(12236)
- 财务(12157)
- 财务管理(12133)
- 企业财务(11497)
- 教育(11298)
- 银(11281)
- 机构
- 大学(293395)
- 学院(292519)
- 管理(114692)
- 济(105479)
- 经济(102820)
- 理学(100114)
- 理学院(98906)
- 研究(98894)
- 管理学(96624)
- 管理学院(96121)
- 中国(71363)
- 科学(67801)
- 京(63319)
- 农(55698)
- 所(51513)
- 业大(50624)
- 研究所(47616)
- 财(47462)
- 中心(44205)
- 农业(44075)
- 江(42170)
- 北京(39783)
- 范(38790)
- 财经(38311)
- 师范(38272)
- 院(36410)
- 经(34846)
- 技术(34669)
- 州(34350)
- 师范大学(30705)
- 基金
- 项目(210182)
- 科学(163134)
- 基金(150570)
- 研究(147437)
- 家(133896)
- 国家(132811)
- 科学基金(112566)
- 社会(88184)
- 省(84257)
- 社会科(83339)
- 社会科学(83317)
- 基金项目(80142)
- 自然(77657)
- 自然科(75812)
- 自然科学(75793)
- 自然科学基金(74356)
- 划(71396)
- 教育(68334)
- 资助(63153)
- 编号(60031)
- 成果(48380)
- 重点(47469)
- 部(44539)
- 发(43893)
- 创(43369)
- 课题(42197)
- 科研(41251)
- 计划(41144)
- 创新(40433)
- 大学(38302)
- 期刊
- 济(110816)
- 经济(110816)
- 研究(79746)
- 学报(56359)
- 中国(55520)
- 农(49923)
- 科学(48555)
- 管理(41116)
- 大学(40989)
- 学学(38871)
- 财(35290)
- 教育(34769)
- 农业(34694)
- 技术(26025)
- 融(20523)
- 金融(20523)
- 业经(18654)
- 业(18081)
- 财经(17461)
- 经济研究(17341)
- 图书(16187)
- 科技(15919)
- 业大(15775)
- 版(15248)
- 经(14705)
- 问题(14313)
- 林业(14113)
- 理论(13960)
- 技术经济(13604)
- 统计(13429)
共检索到415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昕 王磊 鲁仪增 杨海平 韩义 王倩 栗宁宁 解孝满
[目的]研究山东小果白刺的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山东小果白刺5个群体种实和叶片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群体内变异是山东小果白刺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性状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20.20%60.70%,平均值为40.71%;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9.34%,各器官的表型变异程度有叶片大小(8.99%)﹥种子大小(7.74%)﹥果实大小(6.77%)和种子形状(10.22%)﹥叶片形状(6.70%)﹥果实形状(4.35%);小果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香波 叶文国 田旗 张启翔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的2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2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4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8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异(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红4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
关键词:
夏蜡梅 天然群体 表型变异 地理变异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李因刚 赵勋 石从广 盛炜彤
调查了9个群体的14个表型性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群体间和群体内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白花树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59.08%,大于群体内变异;侧枝、叶片、果实和种子4类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1.02%、16.85%、8.2%和6.6%,表明种子的稳定性较高,侧枝稳定性最低;种子千粒质量多与侧枝、叶片、果实和种子的单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果实和种子的形状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14个表型性状中仅有叶长、叶面积和种子长、种子长宽比呈现纬度和经度的单向变异模式;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白花树9个...
关键词:
白花树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建勋 顾万春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差异。云杉球果、针叶、种鳞、种翅和种子 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9 14 %、2 6 4 6 %、13 5 8%、19 78%和 174 0 % ,种鳞性状稳定性较其他性状高。表型分化系数 (VST)的变幅为 2 0 9%~ 4 0...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英 顾万春
以蒙古栎全分布区的 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 ,对当年生枝的顶芽、叶、坚果、壳斗等 15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蒙古栎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 (VST)为 0 5 397,群体间变异 (5 3 97% )略大于群体内变异 (46 0 3% )。蒙古栎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其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坚果逐渐增大 ,坚果形状由近球形向长椭球形变异 ;叶形由长倒卵形向宽倒卵形变异 ;随着海拔升高 ,坚果逐渐变小。蒙古栎表型性状(顶芽、叶、壳斗、坚果 )间存在显著或极...
关键词:
蒙古栎 天然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 李芳东 王海军 孙冰 廖绍波 罗水兴 蔡刚 刘东蔚
以粤、琼两省天然分布的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 Gardn.et Champ.为研究对象,调查7个群体138个单株的7个表型性状指标,运用变异系数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研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研究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各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并且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体分类。结果表明:除群体2外,其他群体内单株间各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个天然群体间叶长、基宽距、叶柄长和叶基角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侧脉数、叶宽、叶长宽比、基宽距、叶柄长与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侧脉数、叶长、基宽距、叶柄长、叶基角与叶宽呈显著正相关,叶宽和叶柄长与叶基...
关键词:
五列木 叶片特征 地理分布 表型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娜 杨袁木 徐放 陈新宇 李子玥 魏瑞研 潘文 张卫华
【目的】揭示红锥优树无性系群体表型变异水平,为优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确定育种群体。【方法】测定红锥226个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材性共15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等方法对红锥优树无性系群体表型性状进行多种比较分析和综合选择,为红锥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结果】红锥优树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41%。树干通直度的变异系数最大(41%),纤维素的变异系数最小(5%)。除微纤丝角外,红锥优树无性系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P <0.001)差异。且无性系14个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254~0.764,其中树高、胸径的重复力达0.7以上,属于中高水平遗传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树干通直度与胸径、枝下高和树高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东西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与纤维长度、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纤维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间相关性较强,可考虑联合选择。主成分分析得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保留了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对红锥生长性状影响较大,第二、三主成分对材性性状影响较大,树高、冠幅、纤维长宽比、木质素4个性状是引起红锥表型差异大的主导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对无性系进行评价筛选,以10%为入选率,筛选出22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树高、胸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0.35%、24.49%、11.17%和16.41%。【结论】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生长性状初选出22个优良无性系,为红锥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可作为下一代育种群体的候选材料。
关键词:
红锥 优树无性系 表型多样性 综合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锡兵 龚榜初 李大伟 吴开云 赵献民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 Maxim.)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和西北南部的17个省区。另外,朝鲜、日本的南部也有分布[1]。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3年生实生苗木即可挂果,是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园林
关键词:
山桐子 天然居群 表型性状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牟洪香 侯新村 刘巧哲
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4个分布区文冠果的15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间和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分布区分类。结果表明,文冠果分布区内的变异大于分布区间的变异,分布区间的分化相对较小;出种数随经度的增大而减少,果宽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年平均气温的增大而减小,而其它13个性状随地理位置的改变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表型性状的欧式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文冠果 表型多样性 分布区分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功良 何功秀 李家湘 巩亚梅 刘森 昌婷 田永祥 朱中华 朱宁华
【目的】揭示不同海拔梯度下铁心杉天然群体的叶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规律,探究叶表型性状与海拔气候的相关关系,为铁心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铁心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来自4个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的12个叶表型性状开展研究。【结果】除叶宽外,有11个叶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P <0.05)或极显著差异(P <0.01),变异较为丰富;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间的叶表型变异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变异系数最高和最低的群体分别为Pop1(18.52%)、Pop4(13.95%);群体内的表型分化系数(77.46%)大于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22.54%),表明群体内变异是铁心杉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分化程度属于中等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厚、比叶面积、比叶重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01),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01),这表明铁心杉的针叶为了适应环境表现出胁迫耐受策略。利用Ward.D2层次聚类法对铁心杉群体进行聚类分析,4个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可划分为4个类群。【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铁心杉群体叶表型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与海拔气候因子显著相关。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但以群体内变异为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绘莉 游晓会 石超 马琳 姜岩 潘会堂 张启翔
对胭脂花的5个野生群体17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花野生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表型分化系数(Vst)为0.09~0.34,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其变异来源主要存在于群体内;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3.71%~48.80%之间,其中变异最大的性状是花眼颜色,为48.80%,花冠筒长度表现最为稳定,变异系数为13.71%;叶片数、叶长、叶宽、花葶直径、花序轮数、花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长短与花冠筒长呈显著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年均降雨量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对其野生群体进行UPGMA聚类表明,5个群体聚为2大类...
关键词:
胭脂花 野生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英 张启翔 程堂仁
对榆叶梅6个野生群体的表型性状进行研究,探讨榆叶梅野生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榆叶梅野生群体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16个性状在群体间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6个性状在群体内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群体内的方差分量大于群体间的,说明群体内变异是榆叶梅野生群体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野生群体可划分为两类,且表型性状并没有依据地理距离而聚类,群体间表型变异表现为不连续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仅达到57.33%,可以代表原始性状的部分信息。
关键词:
榆叶梅 野生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利利 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目的]结合分子数据确定印楝属内3个种及云南省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变异类型的遗传背景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印楝、泰楝、菲楝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变异类型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小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9 21.50 cm2,变异系数为51.70%,其次为种子宽与小叶对数,二者变异幅度分别为0.47 0.95 cm和7.00 12.33,变异系数分别为30.34%和30.31%;主成分分析显示,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小叶基部偏斜程度、小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安然 张明 庞忠义 于海洋 于海洋 谢影 张世凯 赵曦阳
[目的]阐明东北地区不同产地三花槭繁殖体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为三花槭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以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三省的4个产地的三花槭繁殖体为材料,对其表型和活力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果实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翅果长宽比(P=0.787)外,其它性状在产地间均差异极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