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
2023(1627)
2022(1375)
2021(1278)
2020(1134)
2019(2758)
2018(2623)
2017(5186)
2016(2873)
2015(2938)
2014(2823)
2013(2950)
2012(2803)
2011(2474)
2010(2555)
2009(2276)
2008(2223)
2007(1975)
2006(1715)
2005(1620)
作者
(9472)
(7958)
(7906)
(7601)
(4733)
(3800)
(3472)
(3012)
(2963)
(2829)
(2808)
(2589)
(2567)
(2562)
(2511)
(2501)
(2460)
(2335)
(2276)
(2141)
(2133)
(2101)
(2000)
(1768)
(1760)
(1717)
(1689)
(1652)
(1605)
(1572)
学科
(13103)
经济(13101)
(6763)
管理(6012)
方法(5861)
数学(5362)
(5323)
企业(5323)
数学方法(5310)
结构(4801)
(4529)
产业(3603)
地方(3575)
(3456)
(3419)
中国(3128)
(3068)
产业结构(2906)
(2739)
体制(2397)
业经(2376)
农业(2228)
(2195)
财务(2195)
财务管理(2192)
企业财务(2143)
地方经济(2072)
(1877)
(1828)
(1817)
机构
学院(41709)
大学(41702)
(17511)
经济(17006)
研究(16629)
管理(14026)
理学(12359)
理学院(12141)
科学(12009)
管理学(11862)
管理学院(11795)
中国(11749)
(10355)
(9170)
(9124)
研究所(8586)
业大(8423)
农业(8157)
(7138)
中心(6847)
(6135)
(5869)
财经(5811)
(5760)
经济学(5754)
北京(5744)
(5691)
师范(5594)
科学院(5553)
农业大学(5342)
基金
项目(30814)
科学(23943)
基金(22629)
(21080)
国家(20928)
研究(19006)
科学基金(17350)
(12416)
自然(12410)
基金项目(12196)
社会(12115)
自然科(12105)
自然科学(12096)
自然科学基金(11883)
社会科(11585)
社会科学(11583)
(10518)
资助(9447)
教育(8422)
重点(7591)
(6899)
计划(6767)
编号(6478)
(6454)
科技(6346)
(6078)
科研(6052)
创新(5844)
大学(5238)
国家社会(5229)
期刊
(17840)
经济(17840)
研究(11375)
学报(10444)
(9079)
科学(8626)
大学(7504)
学学(7353)
中国(6717)
农业(6059)
(5243)
管理(4898)
(3648)
林业(3298)
经济研究(3105)
业大(3092)
财经(3011)
(2878)
金融(2878)
技术(2856)
业经(2775)
资源(2694)
(2664)
问题(2643)
(2489)
科技(2444)
农业大学(2208)
统计(2180)
技术经济(2067)
教育(2049)
共检索到5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房用  杜宁  王淑军  王月海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博山区两处代表性的石灰岩山地植被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2次调查,从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方面对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进行了生态学分析,并将2001年作为有人为干扰情况下的植被现状,人工封育5 a后的2005年作为经过人工封育的自然恢复现状,对石灰岩山地植被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相对较差,群落的层次性不明显,灌草层的优势种为黄荆和结缕草,经过人工封育,灌草层的优势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地的植被还处于演变过程中,但没有达到演替的程度,沂源样地的情况和演变程度均要强于博山;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不一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王棣  李任敏  
在封山区以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坡为对照,分别从(1)地上部分截持降雨的作用;(2)土壤物理性状及储水能力;(3)土壤的渗透性;(4)土壤中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动态;(5)不同植被下土壤抗蚀性;(6)不同植被对径流及侵蚀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封山区植被在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明显效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刘艺杉  孙崇玉  郑爱辉  
为了阐明皖北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特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真空慢速湿润法测定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分析了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色狗尾草(Setariag lauc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草灌丛0.5~0.25mm粒径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且具有较小的土壤容重和较高的孔隙度。说明石灰岩山地草灌丛植被的恢复有利于促进中小粒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张孝春  刘艺衫  张蔚然  孙涛  
通过研究皖北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群落,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和生活型组成,进而阐明石灰岩山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模式对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有54种植物,隶属26科54属。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人工混交林有植物种类16科26种,分别占总数的61.5%和48.1%。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牡荆(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灌丛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牡荆草灌丛植物种类分别为32和33种,分别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9.3%和61.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生活型也有差异。侧柏+构树人工混交林群落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酸枣+牡荆灌丛和荩草+牡荆草灌丛则以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侧柏+构树混交林>酸枣+牡荆灌丛>荩草+牡荆草灌丛,但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荩草+牡荆草灌丛>酸枣+牡荆灌丛>侧柏+构树混交林。S?rensen较高值出现在酸枣+牡荆灌丛与侧柏+构树混交林和荩草+牡荆草灌丛之间,侧柏+构树混交林与荩草+牡荆草灌丛S?rensen多样性值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地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人工植被恢复对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生活型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怀成  张华玲  王兆军  姜腾龙  
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应用生物量经验模型法研究济南市侧柏林区生态系统区域尺度上碳储量、碳密度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层平均含碳率为0.489,其中,乔木层含碳率为0.496,灌木层含碳率为0.554,枯落物层含碳率为0.461;侧柏林植被生物量为41.9t/hm2,碳密度为20.5t/hm2,仅为全国柏木林平均水平的63%,明显偏低;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乔木层>枯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全市侧柏林碳储量为9.86万t。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李永生  王棣  
封山育林能使生态环境得以自然恢复,投资少见效快,在林业建设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根据样线技术以及样方外业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晋东南石灰岩山区封禁区植被及生物量的自然恢复情况,以重要值的大小来衡量分析各个坡向植物群落中起主要作用的树种,探索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年的封禁,区域植被总的覆被率达0.75,生物量达4084.71~10767.76kg/hm~2,使封禁区由一个简单生态系统恢复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诗霞  田径  喻勋林  曹福祥  
对湘南石灰岩地区天然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研究。结果表面,湘南石灰岩地区的天然林种类丰富,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12个群系组,其中有7个湖南未记载的石灰岩群落类型。现存植被中多数为次生性的,落叶树在群落中占据较大比例。湘南石灰岩地区植被的顶级群落为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是一种典型的地形-土壤演替顶级,是植物与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傅松玲  黄宝龙  
本文在研究分析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造林树种 ,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绿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青檀、榉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 ,由于在生理上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较好适应性 ,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因而是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适宜树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敏  陈征海  马丹丹  夏国华  李根有  
报道了4种分布于浙江石灰岩山地的新记录植物,分别为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的平羽碎米蕨Cheilosoriapatula(Baker)P.S.Wang&X.Y.Wang(华东新记录),壳斗科Fagaceae的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华东新记录),桑科Moraceae的蒙桑Morus mongolica(Bur.)Schneid.(浙江新记录)和芸香科Rutaceae的小花花椒Zanthoxylum micranthum Hemsl.(华东新记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李任敏  霍履远  
对平顺县天然更新的种源、种子繁殖特性、油松封山育林区天然更新状况的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太行山石灰岩区开展油松封山育林,恢复和扩大油松资源是可行的.在有油松母树的地段内进行封山育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恢复植被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岳  周运超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3种植被(草本,灌丛,乔木)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密度以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反映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黔中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寡毛纲和蚁科2类,稀有类群为腹足纲、蜈蚣目、伪蝎目、等足目、综合纲、双尾目、弹尾目、等翅目、蟋蟀总科、革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幼虫)和蝉科(幼虫)共13类;优势类群代表了适应大环境条件的土壤动物的主体,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的代表性类群;不同植被类型和生境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蚂蚁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灌丛分布最广,蚂蚁群落对灌丛植被恢复起到关键性作用;蚁科在黔中喀斯特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平  万福绪  顾汤华  李盟  秦飞  关庆伟  
在对不同林分类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dP),Menhinick指数(dMe),Simpson指数(SSP),Shannon-Wiener指数(SSW)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P)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人为干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同一林分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顺序是草本层>灌木层,但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纯林(对照地)中由于特殊生境影响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②不同林分灌木层植物多样性顺序是侧柏(对照地)>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侧柏(下坡)>侧柏(2a)>侧柏+黄连木Pi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华  王棣  
太行山石灰岩山区,长期高强度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使原始森林退化为次生疏林、灌丛草坡,从而减弱或丧失了水保功能,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和山地资源开发.本文试图为该区治理水土流失、重建植被和开发山地资源提供理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依据生态控制系统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建议该区引入开发机制,选择山地经济林作为重点,利用经济杠杆,吸引社会资金,改善贫困面貌,增强山区水保与抗灾能力,可望实现重建植被和资源开发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姝瑾  梁宽  樊燕  苏田  胡姝珍  陈永镇  俞社保  施建敏  
[目的]石灰岩山地土壤高度异质、养分分布不均,探寻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养分分配特征及低P适应机制,为喀斯特植被管理和植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赣西北石灰岩山地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3种土被生境淡竹林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并分析淡竹各构件N、P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裸岩率增加,土壤全N含量增加,而3种生境的全P含量均较低;(2)淡竹植株N含量随裸岩率上升而增加,在零星土生境下最高;P含量随裸岩率增加而减少,零星土生境植株的N:P大幅上升,P限制加剧,但叶的N:P保持相对稳定;淡竹各构件中N含量随裸岩率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P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除叶片外其余构件均大幅下降。(3)不同生境淡竹N、P分配格局不同,淡竹各构件的N分配比例在3种生境下没有差异(鞭除外);半连续土和零星土淡竹叶片P分配比例显著高于连续土,而半连续土竹秆的P分配比例显著低于连续土。[结论]植株N、P含量与土壤N、P供应水平正相关,在土壤N供应充足而P供应匮乏的情况下,淡竹通过减少秆的P分配而提高叶片的分配量,以保证叶片养分需求维持植株正常生长,提高逆境下的适合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佐  曹雅宁  李任敏  李永生  
利用118块野外标准地资料,对晋东南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及生长评价。经分析坡向、海拔、土层厚度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立地因子共构成24个组合立地,每个组合立地可视为一个立地类型,用最优分割法将24个立地类型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组。在优势木与平均木树高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椽材林木为标准。对4个立地类型组进行了林木生长评价与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