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69)
- 2023(4739)
- 2022(4028)
- 2021(3515)
- 2020(3018)
- 2019(6877)
- 2018(6617)
- 2017(13475)
- 2016(6936)
- 2015(7317)
- 2014(7116)
- 2013(7230)
- 2012(6816)
- 2011(6129)
- 2010(5887)
- 2009(5313)
- 2008(4908)
- 2007(4281)
- 2006(3676)
- 2005(3202)
- 学科
- 济(36618)
- 经济(36592)
- 管理(20235)
- 业(20067)
- 方法(18103)
- 数学(17053)
- 数学方法(16986)
- 企(14354)
- 企业(14354)
- 农(11087)
- 地方(9971)
- 财(9208)
- 中国(7844)
- 农业(7689)
- 结构(7400)
- 业经(7093)
- 环境(6392)
- 制(6086)
- 产业(6053)
- 贸(5920)
- 贸易(5918)
- 易(5678)
- 学(5223)
- 地方经济(5022)
- 融(4890)
- 金融(4890)
- 务(4861)
- 财务(4861)
- 财务管理(4858)
- 体(4767)
- 机构
- 学院(99744)
- 大学(98426)
- 济(50358)
- 经济(49614)
- 管理(41310)
- 理学(37053)
- 理学院(36729)
- 管理学(36273)
- 管理学院(36110)
- 研究(32091)
- 中国(23584)
- 财(20959)
- 科学(18749)
- 京(18101)
- 农(17698)
- 财经(17551)
- 经济学(16816)
- 经(16089)
- 业大(15914)
- 经济学院(15485)
- 中心(15431)
- 所(15261)
- 江(14398)
- 研究所(14150)
- 农业(13854)
- 财经大学(13229)
- 经济管理(13040)
- 商学(12189)
- 商学院(12086)
- 范(11946)
- 基金
- 项目(73827)
- 科学(60306)
- 基金(56367)
- 研究(52162)
- 家(48464)
- 国家(48085)
- 科学基金(42874)
- 社会(37373)
- 社会科(35802)
- 社会科学(35791)
- 省(31787)
- 基金项目(30747)
- 自然(27312)
- 自然科(26740)
- 自然科学(26735)
- 自然科学基金(26270)
- 划(23876)
- 教育(23183)
- 资助(22290)
- 编号(19173)
- 部(17021)
- 发(16790)
- 重点(16488)
- 国家社会(15947)
- 创(15446)
- 人文(15012)
- 教育部(14916)
- 创新(14621)
- 科研(14204)
- 发展(13790)
共检索到135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萌 李坤 乔晗
从地区、产业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三个视角,利用四种没有残值的指数分解方法将山东省的有关能源消费强度指标分解为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生产总值的地区结构变动对其能源强度的下降有阻碍作用,而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则有促进作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商业和住宿餐饮、其它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增加值比重的变动对山东省能源强度的下降有不利影响,而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则基本上起到促进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行业结构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有增进作用,而各行业能源效率变动的影响则不稳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商业、住宿餐饮之外的其它服务业、重视高耗能行业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同孝 赵联振 王伟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对山东省2001-2010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由2001年的11 649.88万t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36 357.25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12.05%;碳排放量由2001年12 308.17万t增长到2010年30 881.45万t,年均增长9.64%,由煤炭引起的碳排放量占73.09%;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1.21 t/万元下降到2010年0.78 t/万元,年均下降4.23%。针对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应大力...
关键词:
山东省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低碳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杰鲲
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估算了17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了1995—2009年山东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选取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工业GDP比例、能源消耗强度作为山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别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构建了预测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STIRPAT模型。通过对比基于两种回归所得模型的拟合效果,最终选择岭回归模型预测了2010—2015年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最后提出了山东省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碳减排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秋芳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是当前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人口是消费的基础。人口结构变动对消费升级既有挑战也存在机遇。山东省威海市人口总量较少,自然增长率连年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少儿抚养比上升,这些变动不利于消费增长,但城镇人口比重、人口素质提升则有利于消费结构改善。因此,应根据人口变动趋势,制定消费政策,引导不同人群的消费升级方向。
关键词:
扩大内需 人口结构 消费升级 影响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传平 高伟 赵亚楠
文章基于1980-2012年统计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也有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大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刘广为 孙金帅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臧传琴 刘岩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提高能源效率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两大困境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能源效率模型,以山东省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1996-2010年山东省17地市际面板数据,在生产函数中加入环境污染这一非合意产出,测算出山东省各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对各地市节能潜力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目标区间内,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均值呈不断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差距较为明显;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同全要素能源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冠琼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杰鲲
近年来山东省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碳排放量增加问题。本文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测算了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并对山东省2000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方法将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为人口、人均财富、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等五方面效应。结果表明,以2000年为基期,截止2009年除能源消费强度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值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均为正值。从逐年效应来看,人均财富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人口仅有微弱的拉动作用,能源消费强度对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艳梅 姜巍 程晓凌
计量分析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可为未来寻找节能途径提供参考。采用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以1985—2006年为样本期,对影响内蒙古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结构因素始终是促使内蒙古能源强度上升的因素;而效率因素的作用则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00年以前,效率因素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而之后则对能源强度的上升却表现出正向作用。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是内蒙古节能降耗的最大潜力所在;效率节能虽已取得较好效果,但仍有潜力可挖。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 结构 效率 内蒙古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江世浩 陈东景
定量研究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变动及其内在原因,探究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对策。利用因素分解法探究影响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结构因子和效率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强度总体上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向,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结构份额持续降低,效率份额渐渐增加,并且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影响很大。为了促进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应该不断加强青岛市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高科技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关键词:
能源强度 因素分解 结构份额 效率份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效率份额 结构份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丹 梁丽萍 史竹琴
基于2003年~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中部各省份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比较得出了山西省的节能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山西省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3年~2012年间,山西省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U"型变动趋势。其中,能源价格、产业结构、政府影响力对提升山西省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提升山西省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凤朝 潘雄锋 徐国泉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机理及变化趋势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测算方法,基于1985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波动较大;无论是从效率份额还是结构份额来看,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都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刘克俭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在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多侧重于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在推动税制结构调整方面成效甚微,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压力。本文在梳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实施的积极效应、存在的"失衡"现象及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结构性调整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结构性减税 失衡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