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6)
2023(8984)
2022(7763)
2021(6824)
2020(6052)
2019(13738)
2018(13341)
2017(26054)
2016(14217)
2015(16166)
2014(16450)
2013(16634)
2012(16042)
2011(14851)
2010(14988)
2009(14116)
2008(13850)
2007(12729)
2006(11208)
2005(10156)
作者
(43944)
(37014)
(36931)
(35344)
(23498)
(17797)
(16925)
(14518)
(13818)
(13059)
(12817)
(12362)
(11780)
(11669)
(11575)
(11524)
(11165)
(10940)
(10711)
(10521)
(9284)
(9225)
(8911)
(8489)
(8435)
(8339)
(8014)
(8003)
(7515)
(7366)
学科
(86908)
经济(86850)
管理(36639)
(33492)
方法(31890)
数学(28741)
数学方法(28556)
(24560)
企业(24560)
地方(24150)
(19769)
中国(18024)
(16568)
地方经济(15036)
业经(14945)
(14602)
农业(13651)
环境(11871)
(11602)
(11553)
贸易(11550)
(11050)
(10680)
(10221)
金融(10219)
(9288)
银行(9267)
经济学(9113)
(8873)
(8859)
机构
学院(218153)
大学(217676)
(102393)
经济(100299)
管理(80333)
研究(79949)
理学(68767)
理学院(67898)
管理学(66825)
管理学院(66401)
中国(58970)
科学(48870)
(45272)
(42771)
(41960)
(39185)
研究所(38154)
中心(36333)
(34518)
财经(34178)
经济学(33073)
业大(32561)
农业(30778)
(30752)
经济学院(29663)
(29170)
师范(28932)
北京(28261)
(27907)
(26543)
基金
项目(141241)
科学(110782)
研究(102742)
基金(101500)
(88038)
国家(87320)
科学基金(73906)
社会(66633)
社会科(63098)
社会科学(63075)
(57771)
基金项目(54081)
(46933)
自然(46068)
教育(46004)
自然科(44899)
自然科学(44884)
自然科学基金(44056)
资助(41428)
编号(41257)
(33402)
成果(33303)
重点(32487)
(31386)
课题(28905)
(28554)
国家社会(27489)
发展(27390)
(26985)
科研(26958)
期刊
(119844)
经济(119844)
研究(66039)
中国(40877)
(35473)
学报(33886)
(32708)
科学(31371)
管理(27433)
大学(24872)
农业(23763)
学学(23716)
经济研究(19743)
技术(19291)
(19180)
金融(19180)
业经(17696)
财经(17648)
教育(17398)
问题(15826)
(15349)
技术经济(13376)
(12481)
统计(12316)
(11750)
资源(11619)
(10780)
商业(10712)
世界(10660)
经济问题(10381)
共检索到329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丽  
自20世纪9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凸现出来,为了研究山东区域上经济发展的差异,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静态是借助梯度分析法从经济差异,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水平来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状况,动态角度则是借助竞争要素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洪军  莎娜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更多依赖隐性环境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强化单方面环境指标并不必然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摆脱显性区域环境指标的负面影响,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基凯  吴群  黄秀欣  
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非农化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山东省17个地级市1995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并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提出了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的最优配置数量。研究结果表明:①17个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3%,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无法低估的;②耕地非农化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总体分布趋势上看,贡献率由鲁东地区向鲁西逐渐递减;③各地级市的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不仅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郑元文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05和2010年的数据,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ESDA法进行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拉大,处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初步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青岛、济南两热点区的经济核心地位明显,济青高速和胶济线对沿线地区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鲁西地区经济仍处于低值区,山东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边缘性特征明显;各时段区域发展战略是影响山东省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国,赵群毅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并对6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山东省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最后文章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框架,并对各城市经济区的区内组织和以四条主要联系通道进行区际协调进行了论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锐  曹永福  
本文探索结合国际经合组织的通行做法,采用频域滤波方法以山东省为例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景气指数,为区域经济监测提供了重要工具。统计分析表明,山东的经济波动与全国高度相关,而且从时序上是同步的,山东经济的内在稳定性较强;山东与环渤海经济圈省份的波动协同性较强,波动特征与辽宁较为接近。本文的研究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制定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单宝艳  刘洪燕  
勘察设计是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其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建设规模和水平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相适应。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17个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勘察设计行业的综合发展状况,并从勘察设计行业角度测度城市建设规模和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量联系和空间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殿明  刘佳翔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1996-2010期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印证了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输出效率的提高,反映出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效果的显著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颖博  张效莉  宋维玲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和潜在产出水平,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本文以三大海洋经济圈为基本空间单元,以海洋三次产业为基本结构单元,采用劳动力加权变异系数法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测度2006—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程度,进一步分解区域差异变化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采用Hamilton回归方法估计沿海11省市的海洋潜在产出,进一步对比分析各省市海洋经济潜力实现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2006—2019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区域差异呈下降态势;其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区域内差异的波动大于区域间差异;区域总差异贡献度排名从大到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变化均主要来源于集中效应;沿海11省市海洋产出缺口比例曲线可分为类“n”型、类“u”型和类“一”型;2012年以后海洋产出缺口比例的变动幅度相较之前明显减小。研究得到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海洋领域区域一体化和增强海洋经济发展韧性等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田纪鹏  
从2000-2004年山东省17地市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的基础数据来看,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地域差异及其特征: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扩大,国内旅游经济和旅游经济总量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有所减小。因此要根据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地域结构,了解造成这些差异的基本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尹奥  丁华  孙灵文  
借助DEA指数方法,基于山东省2007—2011年的县域数据,量化分析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的效率及空间差异,提出金融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位的县域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