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2)
- 2023(10542)
- 2022(9467)
- 2021(9000)
- 2020(7662)
- 2019(17705)
- 2018(17636)
- 2017(34034)
- 2016(18583)
- 2015(21055)
- 2014(21105)
- 2013(20939)
- 2012(18979)
- 2011(16894)
- 2010(16649)
- 2009(15047)
- 2008(14498)
- 2007(12432)
- 2006(10660)
- 2005(8960)
- 学科
- 济(73125)
- 经济(73051)
- 管理(54422)
- 业(52427)
- 企(43610)
- 企业(43610)
- 方法(35880)
- 数学(31359)
- 数学方法(30997)
- 农(20562)
- 中国(18442)
- 地方(17453)
- 财(17434)
- 业经(16335)
- 学(15643)
- 农业(14358)
- 技术(14098)
- 理论(13344)
- 和(12253)
- 环境(11948)
- 制(11542)
- 务(11306)
- 财务(11243)
- 财务管理(11224)
- 贸(11138)
- 贸易(11133)
- 划(10881)
- 易(10754)
- 企业财务(10630)
- 教育(9885)
- 机构
- 大学(257535)
- 学院(256921)
- 管理(108889)
- 济(97066)
- 理学(95409)
- 经济(94669)
- 理学院(94395)
- 管理学(92830)
- 管理学院(92383)
- 研究(82387)
- 中国(59095)
- 京(54797)
- 科学(53956)
- 财(42036)
- 农(41597)
- 业大(40967)
- 所(40747)
- 中心(37936)
- 研究所(37601)
- 江(36516)
- 范(34535)
- 财经(34268)
- 师范(34262)
- 北京(34235)
- 农业(32418)
- 经(31162)
- 院(30334)
- 州(30106)
- 技术(28013)
- 经济管理(27969)
- 基金
- 项目(185173)
- 科学(145358)
- 研究(136335)
- 基金(132185)
- 家(114400)
- 国家(113413)
- 科学基金(98186)
- 社会(83409)
- 社会科(78927)
- 社会科学(78902)
- 省(75754)
- 基金项目(71931)
- 自然(65110)
- 自然科(63550)
- 自然科学(63533)
- 教育(62583)
- 自然科学基金(62341)
- 划(62023)
- 编号(56643)
- 资助(54217)
- 成果(44643)
- 重点(40890)
- 部(40240)
- 创(39223)
- 发(39216)
- 课题(38785)
- 创新(36437)
- 科研(35201)
- 项目编号(34501)
- 教育部(34291)
- 期刊
- 济(101985)
- 经济(101985)
- 研究(71822)
- 中国(49194)
- 学报(39890)
- 科学(37852)
- 管理(37577)
- 农(36868)
- 教育(31277)
- 财(30535)
- 大学(30034)
- 学学(28057)
- 农业(26311)
- 技术(24020)
- 业经(17738)
- 融(17556)
- 金融(17556)
- 科技(15727)
- 财经(15200)
- 经济研究(14942)
- 图书(14647)
- 业(13585)
- 资源(13334)
- 技术经济(13290)
- 理论(13090)
- 问题(12943)
- 经(12747)
- 实践(12347)
- 践(12347)
- 情报(11395)
共检索到360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建悦 刘艳 刘宝生
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对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建立科技人才流动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进行研究,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制定科技人才流动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建悦 刘艳青 刘宝生
文章在已建的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结合其实际情况,对原有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以安徽省1997年~200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体系,为其他省份制定吸引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安徽省 科技人才流动 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峰君
基于AHP模型,对山西省科技型人才流动绩效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山西省科技型人才流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山西省科技型人才流动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
山西省 科技型人才 层次分析法 流动绩效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邰蕾蕾 刘晓峰
基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需要与成长特点,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与系统模型,并通过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的分工与流程,结合系统软件的参数设置与运算,实现青年科技人才公正、全面、合理的绩效评价,以执行相对公平的绩效考核、职位晋升与薪酬发放,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潜心、高效、创造性地投身科研工作,从而内发性、长效性地为企业的自主创新与蓬勃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志敏
本文基于山西省调研数据,从个人、组织和社会3个层面入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间层,个人层面是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最主要因素,社会层面是次要因素,组织层面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权重最小。在方案层,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首要因素是福利待遇,第二大因素是发展前景,第三大因素是家庭因素,第四大因素是人才政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吸引及留住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意愿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青
针对山东省科技人才的绝对数量并不落后于经济强省但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通过比较,在对山东省现实科技人才和潜在科技人才总量规模、创新能力进行摸底评估的基础上,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探寻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思路。对于促进山东省将科技人才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进而提高科技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山东省 科技人才 问题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辉 郑华
为了准确把握财政运行的状态和结果,加强财政管理,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公共支出综合绩效评价问题,离不开财政收入、体制、管理和监督的内容。无论是体制、收入、支出、政策制度,还是财政调控、管理、监督,整个财政工作的全过程都涉及到绩效问题。所以,构建公共支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要围绕财政运行特点,对财政运行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振宇 贾永飞 李金萍 李锐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科技人才政策以系统论观点分析,从系统的资源输入、转换、输出和外部环境4个要素构建科技人才政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系统熵模型,通过关联熵和运行熵评价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运行的有序性,并选取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9年间山东省科技人才政策系统关联熵先增后减,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呈现阶段性特征;运行熵逐年下降,系统运行呈现持续有序化的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从健全科技人才开发政策、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和落实科技人才政策3个方面对山东省科技人才政策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晨
世纪之交,国家提出了开发西部的重大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其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区域科技能力和水平的差距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更大,科技落后已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高科技人才的匮乏与使用不当正是科技落后的瓶颈。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一再指出:西部与经济的大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 一、西部地区高科技人才资源的状况 自从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跨国公司进军我国西部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60多家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娇 李恩平
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类商业秘密和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两大类,并且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一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秘密性),二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价值性),三是具有实用性(实用性),四是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措施性)。实践中,企业的工艺流程、采购资料、制作技术、机密图纸、产品营销规划、货物供应来源信息等都是企业的商业秘密。科技人才是指有品德有科技才能的人,有某种特殊科技特长的人,是掌握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的人。科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丽
经济全球化使得科技人力资源比以往更自由地流动,不再受到国家的限制和约束。掌握前沿知识、高端技术的科技人才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使得各国对科技人才的争夺更为激烈,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人才争夺的"世界大战"。具有"人才收割机"之称的美国,一直处于高层次人才竞争浪潮的顶峰。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连续几年保持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大国地位。世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冬梅 汪波 张保银
根据被调研高新区科技人才变动工作比例及影响因素,结合各年龄段科技人才的共性和特性,引入生态系统生态位概念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科技人才生态位模型;分析了科技人才流动现象与所在生态位关系,提出五点建议,以期为高新区政府及高新企业制定人才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位 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 需求层次理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林梅
分析高校创新型人才流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该遵循的原则,从自评和他评两个角度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流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相应启示之处。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流动 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磊 王家传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历时4年,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产权改革一直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实践中的改革绩效与预期设定目标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不同产权组织模式的农村信用社在股权设置及机制运营中存在何种差异?本文通过对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状况分析,对其改革绩效作出了初步判断,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若干结论与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道友 程佳琳
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高校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因此,促进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作用,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共赢。当前科技人才在企业与高校间流动并不顺畅,本文通过对27位科技人才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探索阻滞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的相关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传统保守观念、负向心理情境、岗位考评差异、潜在流动成本这四类因素对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存在显著的阻滞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双向流动的阻滞因素模型,旨在为企业与高校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合理流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科技人才 双向流动 扎根理论 阻滞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