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3)
2023(6714)
2022(5797)
2021(5227)
2020(4106)
2019(9316)
2018(9074)
2017(16924)
2016(9194)
2015(10377)
2014(10719)
2013(10609)
2012(10211)
2011(9551)
2010(9828)
2009(9124)
2008(8726)
2007(8087)
2006(7493)
2005(6848)
作者
(27844)
(23293)
(23259)
(22413)
(14949)
(11287)
(10501)
(8941)
(8825)
(8526)
(8200)
(7947)
(7900)
(7347)
(7150)
(7128)
(6816)
(6809)
(6772)
(6734)
(6046)
(5744)
(5553)
(5548)
(5411)
(5249)
(5132)
(5017)
(4641)
(4576)
学科
(63308)
经济(63272)
管理(21975)
地方(20784)
(17618)
方法(16794)
(13555)
数学(13495)
数学方法(13415)
地方经济(12999)
(12192)
企业(12192)
中国(12114)
业经(11929)
(11272)
农业(9932)
环境(8566)
理论(7888)
(7867)
(7590)
经济学(7339)
(7170)
(6573)
资源(6569)
(6539)
金融(6538)
(6277)
产业(6149)
(5828)
贸易(5822)
机构
学院(142076)
大学(136287)
(64645)
经济(63127)
研究(51678)
管理(48283)
理学(39939)
理学院(39347)
中国(38930)
管理学(38667)
管理学院(38388)
科学(31148)
(28380)
(28092)
(26386)
(24688)
研究所(23506)
中心(23445)
(22288)
师范(22141)
财经(21644)
(21146)
经济学(20665)
(19554)
(19235)
(19229)
(18257)
经济学院(18200)
北京(18063)
业大(17781)
基金
项目(84310)
科学(65798)
研究(64390)
基金(58387)
(49574)
国家(49092)
科学基金(42045)
社会(41501)
社会科(39230)
社会科学(39220)
(37611)
基金项目(31643)
教育(28607)
(27869)
编号(26549)
自然(25036)
自然科(24295)
自然科学(24290)
资助(24082)
自然科学基金(23820)
(21521)
成果(20807)
课题(19731)
重点(19267)
发展(18029)
(17754)
(17151)
国家社会(16567)
(16434)
(16124)
期刊
(88915)
经济(88915)
研究(46023)
中国(29997)
(21217)
(19910)
科学(18294)
管理(18151)
学报(17556)
教育(14620)
业经(13765)
经济研究(13705)
技术(13574)
农业(13421)
大学(13372)
学学(12596)
(12491)
金融(12491)
问题(11072)
财经(10876)
(9660)
资源(8987)
技术经济(8329)
(8069)
经济问题(7652)
(7363)
商业(7260)
统计(7110)
世界(6852)
(6568)
共检索到230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在军  管卫华  蒲英霞  李慧  马颖忆  
结合传统统计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2003—2010年来山东省区域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格局演变,得到主要结论:从重心的演化轨迹得出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存在东西发展区域不平衡性,但有缩小趋势。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局部关联性测度,说明地市间的旅游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呈现出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趋势。根据旅游冷热点区变换的比较,发现2003—2010年间山东省旅游增长的空间格局没有明显的跃迁,旅游增长热点区一直稳定地位于沿海地区,而冷点区同样在空间上表现出较稳定的特征,据此提出山东区域旅游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爱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在以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从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普遍具有齐鲁文化风韵内涵突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体验产品发达、基础扎实与机制灵活等特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文化特色薄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开发管理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开发方式粗放、生态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实施"政府-市场"配合管理机制,普及生态保护观念;加强科学规划编制,合理规划阶段性开发生态区域;实施分类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雯  盛红  
在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海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如何充分利用其海洋旅游资源,使海洋旅游得到一体化发展,挖掘其经济潜力,已成为发展海洋旅游的新思路。文章提出了建设山东省海洋旅游经济带的概念,通过对山东省沿海城市海洋旅游发展情况、海洋旅游资源特点和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应注意的问题和具体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田纪鹏  
从2000-2004年山东省17地市入境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的基础数据来看,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地域差异及其特征:入境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扩大,国内旅游经济和旅游经济总量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有所减小。因此要根据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地域结构,了解造成这些差异的基本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素洁  李想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案例地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当地旅游管理机构内向中心性最高,在决策网络中影响力最大,而当地乡村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内向中心性最低,对决策影响微乎其微;就网络密度而言,利益相关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全网联系,而且当地旅游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等高中心性的利益相关者自我中心网络密度较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联系稀少。此外,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大量结构洞,这将极大地限制了信息传播、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因此,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中亟需加强有关边缘利益相关者的中心性,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密度,建立利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郎群  
音乐经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以文化产品,表演艺术等作为经济价值的增长点。而旅游经济主要是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载体来体现经济价值。文章在分析月经济和旅游经济,二者相关概念和联系的基础上,对于这两种经济表现形式耦合提出观点,并以此提出实现耦合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  王丹  张耀光  赵一行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淼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洁  
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旅游产业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国民经济收入。同时,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岛、烟台、济南等8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泰安、日照等4市处于勉强协调或濒临失调阶段,德州、聊城等5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调现象。从这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对比来看,除青岛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悦铮  徐凯  王凯  
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对2004—2012年山东省17个地市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借助Arc GIS 10.0探讨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绝大部分地市环境效益下降,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明显受到生态环境制约;2山东省基础环境质量较好,对旅游、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但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停滞在初级协调的较低水平上;3 2004—2012年,山东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区域整体性和地区差异性,即在整体上是上升的,耦合协调水平自西向东逐级上升,在空间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李书昊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之间均存在错位关系,依据错位方向和错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正向强错位、正向弱错位、负向弱错位和负向强错位4种类型,分析每种错位类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旅游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李书昊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许二肖  
文章基于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物流仓储用地面积数据,利用用地蔓延指数模型测度城市物流蔓延程度,结合变异系数、冷热点分析方法探索城市物流蔓延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物流蔓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处于中低速物流蔓延状态,蔓延态势呈现“低—高—低”的演化过程;城市物流蔓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呈现“西热东冷”的分布,省会城市相较于非省会城市物流蔓延态势更加严峻;政府和土地利用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物流蔓延影响最大,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减少物流仓储用地的分散使用,降低城市物流蔓延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张洪香  
文章选取山东17个地市2005-2014年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等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消费水平时序差异和位序变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消费差异化明显,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各城市旅游消费处于不均衡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旅游消费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借助空间关联指数,利用Arc GIS10.0空间统计模块以及冷热点分析工具对山东省旅游消费冷热点变化区域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消费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地市及沿海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张洪香  
文章选取山东17个地市2005-2014年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等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消费水平时序差异和位序变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消费差异化明显,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各城市旅游消费处于不均衡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旅游消费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借助空间关联指数,利用Arc GIS10.0空间统计模块以及冷热点分析工具对山东省旅游消费冷热点变化区域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消费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地市及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较高,而中西部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且这种格局在近10年保持着演化的稳定性。最后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方面分析影响山东省国内旅游消费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山东省旅游消费增长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