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0)
2023(9380)
2022(7975)
2021(7112)
2020(6014)
2019(13119)
2018(12558)
2017(24210)
2016(13157)
2015(14065)
2014(13639)
2013(13572)
2012(12389)
2011(11101)
2010(10919)
2009(9861)
2008(9365)
2007(8121)
2006(7221)
2005(5937)
作者
(40709)
(34184)
(34138)
(32250)
(21345)
(16684)
(15110)
(13356)
(12855)
(11761)
(11760)
(11617)
(10979)
(10618)
(10543)
(10466)
(10381)
(10163)
(9845)
(9786)
(8790)
(8211)
(8206)
(7909)
(7789)
(7511)
(7466)
(7450)
(6904)
(6873)
学科
(56885)
经济(56834)
(33002)
管理(31977)
方法(26827)
数学(23565)
数学方法(23424)
(22862)
企业(22862)
(18041)
地方(14476)
农业(13475)
(12870)
中国(12748)
(12472)
业经(12243)
(10852)
贸易(10848)
(10497)
环境(9475)
技术(7572)
地方经济(7434)
(7366)
收入(7238)
产业(7201)
(7105)
税收(6765)
(6764)
金融(6764)
(6706)
机构
学院(188022)
大学(185140)
(77255)
经济(75855)
管理(71047)
研究(66059)
理学(62951)
理学院(62145)
管理学(61023)
管理学院(60705)
中国(47223)
科学(45751)
(43106)
(37207)
业大(35140)
(34475)
农业(34426)
(32440)
研究所(32337)
中心(30443)
(27983)
财经(26863)
(25654)
师范(25232)
(24539)
(24006)
经济学(23940)
(23658)
农业大学(23426)
经济学院(22033)
基金
项目(139523)
科学(110293)
基金(103704)
(94479)
国家(93734)
研究(91547)
科学基金(79528)
社会(61612)
社会科(58583)
社会科学(58568)
(57943)
基金项目(56884)
自然(54460)
自然科(53194)
自然科学(53175)
自然科学基金(52255)
(47159)
资助(41135)
教育(40702)
编号(33598)
重点(32295)
(31395)
(29609)
(28893)
计划(28802)
科研(27766)
创新(27152)
国家社会(26327)
科技(25323)
(24815)
期刊
(79602)
经济(79602)
研究(46661)
学报(38525)
(37589)
科学(34422)
中国(30814)
大学(27578)
学学(26858)
农业(25766)
管理(21898)
(21754)
业经(14823)
(13825)
经济研究(13747)
(12218)
金融(12218)
财经(12002)
技术(11966)
资源(11354)
业大(10837)
问题(10741)
教育(10696)
(10365)
(10281)
商业(10127)
科技(9705)
(9377)
农业大学(9215)
技术经济(8691)
共检索到256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张洪香  
文章选取山东17个地市2005-2014年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等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消费水平时序差异和位序变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消费差异化明显,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各城市旅游消费处于不均衡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旅游消费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借助空间关联指数,利用Arc GIS10.0空间统计模块以及冷热点分析工具对山东省旅游消费冷热点变化区域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消费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地市及沿海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张洪香  
文章选取山东17个地市2005-2014年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等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消费水平时序差异和位序变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消费差异化明显,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各城市旅游消费处于不均衡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旅游消费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借助空间关联指数,利用Arc GIS10.0空间统计模块以及冷热点分析工具对山东省旅游消费冷热点变化区域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消费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地市及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较高,而中西部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且这种格局在近10年保持着演化的稳定性。最后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方面分析影响山东省国内旅游消费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山东省旅游消费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张洪香  
文章选取山东17个地市2005-2014年国内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等方法,对山东省旅游消费水平时序差异和位序变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消费差异化明显,沿海地区旅游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内陆地区,各城市旅游消费处于不均衡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旅游消费的空间格局和演化趋势,借助空间关联指数,利用Arc GIS10.0空间统计模块以及冷热点分析工具对山东省旅游消费冷热点变化区域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山东省旅游消费呈现明显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分布格局,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地市及沿海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铁  邰鹏飞  
以山东省307个乡村旅游示范单元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空间插值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乡村旅游示范单元的空间分布类型、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定量表征,并总结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单元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性特征;2密度分布表现为鲁东半岛,鲁中山区,鲁西、鲁北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3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客源因素、政策驱动、交通区位及高级别景区的辐射效应等人文因素。基于此,结合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供给侧;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丰富营销策略,依托产业链带动客源市场;强化乡村旅游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可进入性与舒适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实现乡村旅游扶贫与开发精准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邰鹏飞  王铁  
以山东省307个乡村旅游示范单元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空间插值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乡村旅游示范单元的空间分布类型、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定量表征,并总结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单元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性特征;2密度分布表现为鲁东半岛,鲁中山区,鲁西、鲁北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3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客源因素、政策驱动、交通区位及高级别景区的辐射效应等人文因素。基于此,结合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邰鹏飞  王铁  
以山东省307个乡村旅游示范单元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空间插值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乡村旅游示范单元的空间分布类型、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定量表征,并总结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单元整体呈现正空间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性特征;2密度分布表现为鲁东半岛,鲁中山区,鲁西、鲁北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3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客源因素、政策驱动、交通区位及高级别景区的辐射效应等人文因素。基于此,结合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四点建议: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供给侧;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丰富营销策略,依托产业链带动客源市场;强化乡村旅游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可进入性与舒适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实现乡村旅游扶贫与开发精准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杰龙  陈秋华  幸绣程  王立群  
分析我国各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提供产业竞争力方面的指导。首先构建我国港澳台外31省(市、自治区)森林公园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然后计算各省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最后采用分位数回归研究影响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平均竞争力值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状态; 2004~2014年期间西部各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进步较小,主要原因是受到"短板效应"的制约,表现为西部各省在产业效益方面与东、中部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森林公园存在东北和东南两个高层次旅游产业竞争力集聚中心,并存在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省份提升发展的趋势;回归表明,国家扶持力度、管理投入、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品牌效应和交通便利性会在不同分位点上对各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在不同分位点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提高各地区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君丽  陈恩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基础。文章以华东地区7省(市)国内旅游收入等为分析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等定量评价华东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及特征。结果显示:区域内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正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省际泰尔指数大于地带内和地带间泰尔指数,地带内泰尔指数是省际泰尔指数变化的主因;沿海南部地带间差异最为显著,超过沿海北部和内陆;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在旅游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在分析产生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内差异、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栾福明  张小雷  杨兆萍  熊黑钢  韩芳  王昭国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运用半变异函数、克里格空间插值等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1999、2005、2011年4个时间点上旅游节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变异性,并建立了拟合模型。结果表明:①旅游节庆数量空间不均衡显著,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格局;②空间结构特征明显,正负相关并存,并随滞后距离的增加,正相关性削弱,负相关性增强;③与1990年相比,2011年基台值增加了20.61倍,变程值由115.5 km增至335 km,结构方差比则由69%下降至26%,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减弱,而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增强;④所有方向的分维数值呈下降趋势,其空间差异性增大,且全方向和东—西方向的差异性最大,其余方向相对均衡,其发展空间格局的板块状异向性分布特征明显;⑤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供给能力、交通可达性是引起山东省旅游节庆差异演化规律的3个主要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丽君   梁逍遥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本文在界定旅游流循环及旅游流循环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组合赋权法从流量、关系两个维度构建了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测评指标体系,基于ArcMap、QAP回归等方法揭示了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9年国内旅游流循环质量在时序上呈现波动上升且收敛的总体趋势;在空间上整体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但发展均衡性有所提升;不同年份旅游流循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旅游流循环质量的测评指标体系和系统分析框架,拓展和深化了旅游流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为旅游经济、国民经济循环研究提供借鉴,为提升旅游流循环质量、实现旅游流乃至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英  谷国锋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ESDA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略有缩小,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构成。(2)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两极分化明显。高水平县域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东南部和辽中南地区,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且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域在黑龙江中部地区和内蒙古兴安盟地区连片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3)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差异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金华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宏观经济风险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旅游业的增长绩效,是目前东北旅游业谋求不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冰雪、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测算和分析东北三省旅游业在1999~2010年期间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情况,并结合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地区财政条件、区位条件、旅游资产规模、旅行社等因素,可从中找出东北旅游业增长效率的切入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转化为相对集中,低值区范围逐渐缩小。(4)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取得较高速的增长,但哈大、沈丹沿线市域仍是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5)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合作空中走廊。向北开放,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边境国家合作建构陆地旅游空间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雯  于洁  程绍文  李亚娟  胡静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对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锡尔指数等方法,对1998年~2016年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虽有小幅减小,但差异仍较大,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2)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均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东部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吸引物、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影响着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业还处于以极化为主的发展阶段,政府应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充分利用武汉的发展优势,将宜昌、咸宁、荆州和恩施培育成增长极,发挥"黄金水道"联动东西两大城市群的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