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1)
2023(10148)
2022(8311)
2021(7666)
2020(5878)
2019(13485)
2018(13139)
2017(24368)
2016(13335)
2015(14905)
2014(15079)
2013(15110)
2012(14424)
2011(13345)
2010(13688)
2009(12597)
2008(12307)
2007(11456)
2006(10536)
2005(9682)
作者
(39825)
(33805)
(33237)
(31246)
(20817)
(16413)
(14889)
(13225)
(12820)
(12178)
(11549)
(11098)
(10721)
(10614)
(10389)
(10106)
(9896)
(9703)
(9661)
(9404)
(8686)
(8542)
(8276)
(7949)
(7824)
(7695)
(7616)
(7370)
(7072)
(6854)
学科
(65514)
经济(65454)
(49442)
(40813)
农业(33121)
管理(28338)
地方(23710)
中国(22746)
业经(20071)
(18026)
企业(18026)
方法(16199)
(15350)
数学(13962)
数学方法(13812)
农业经济(12718)
(12204)
发展(12134)
(12109)
地方经济(10794)
(10624)
银行(10614)
(10412)
金融(10412)
(10409)
(10408)
环境(10246)
(9721)
贸易(9706)
技术(9694)
机构
学院(192774)
大学(184962)
(80801)
经济(78801)
研究(73161)
管理(71034)
理学(59344)
理学院(58653)
管理学(57753)
管理学院(57413)
中国(57406)
(54447)
科学(44143)
农业(41049)
(40981)
(37419)
业大(35598)
中心(34826)
(33673)
研究所(33484)
(32730)
(28539)
师范(28305)
(27225)
(26098)
北京(26027)
(25816)
农业大学(25063)
财经(24805)
(24206)
基金
项目(123424)
研究(96766)
科学(96088)
基金(83757)
(72377)
国家(71542)
社会(60624)
科学基金(60147)
社会科(56859)
社会科学(56844)
(53268)
基金项目(44462)
编号(42546)
(42230)
教育(42041)
自然(34784)
(34631)
成果(34195)
自然科(33850)
自然科学(33844)
自然科学基金(33159)
资助(32336)
(31188)
课题(30307)
发展(28470)
(27960)
重点(27801)
(26351)
(25471)
(24479)
期刊
(108460)
经济(108460)
(60801)
研究(59436)
中国(53588)
农业(41470)
学报(29410)
科学(28869)
教育(26976)
业经(25302)
大学(23516)
(23252)
金融(23252)
管理(22845)
(22774)
学学(21962)
技术(19412)
(19304)
农业经济(15275)
问题(15101)
农村(14812)
(14812)
经济研究(13775)
(11808)
世界(11589)
资源(11461)
经济问题(11382)
财经(11064)
技术经济(10462)
图书(10119)
共检索到319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富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遵循全面性、主导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等原则,从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环境状况五个方面,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建设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种类型。分析了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地市农村建设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晗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公共服务,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新农村建设要求树立现代公共服务理念,搭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投资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凌霄  
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和国家政策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最后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支持的新要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立彬  王健  金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新农村建设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影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发展水平的驱动与制约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雨晴   祝文琪   刘海明   董晓霞  
【目的】探究影响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为促进淄博市未来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推动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山东省淄博市全域8个区(县)48个涉农乡镇的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淄博市2020-2023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2020-2023年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领域、各区域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数字化、网商数量、农产品质量追溯应用、在线办事水平、农技推广数字化应用、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数字化领域金融贷款投入以及财政投入是近年来制约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结论】淄博市应从缩小区域间差异、提高畜禽和水产养殖数字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发应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的在线办理以及提高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楠  张正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蓝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做长期艰苦的努力。而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是制定新农村发展战略,指导新农村健康、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以辽宁省为例,通过构建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对今后辽宁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义晏  
[目的]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总结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进当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报告,获得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相关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确定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综合价值。[结果]广东省的综合评价值70.9,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72.4、49.7、47.5和41.3。新农民建设过程中村庄规划、资金投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月珍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条主线,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陶  
[目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16年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1)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评价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新农村建设的评价值由0.169增加到0.751,增长了3.45倍,乡村旅游发展的评价值由0.033 7增加到1.0,增长了28.97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由低度耦合(2010年)向中等耦合过渡(2012—2016年),两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较高。(3)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耦合协调度由0.207提高到了0.650,由低度协调耦合逐步演变为高度协调耦合。[结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持续发展仍然是今后要重视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铁  刘健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小康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实践这一重大战略,必须要以惠及“三农”为目标,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乡村旅游因与“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必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吉林  许爱红  
新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公平、公民素质的提高等有着重要意义。山东省胶南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形成了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成人教育一盘棋、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一起抓的新农村教育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为农村消费信贷提供机遇和挑战,从消费信贷政策取向和宏观效应看,消费信贷对新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农村消费信贷面临诸多问题的分析,为新农村建设解决消费信贷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小林  武国航  
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载体,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坚实基础。农民利益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对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的有利条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振宇  李俊奎  
农村文化产业是从地域上对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进行细化而来的一个概念,是指发生在农村社会的、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具有文化表征的经济实践活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经济和文化)决定着其既有"商品"自利的特点,又有着鲜明的文化表征。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匮乏等诸多发展困境。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之双重功能,健全农村文化产业"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创新农村文化产业"投资"与"融资"方式,完善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实现农村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杰  
深化流通改革,加快农村流通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形势下,长期制约农村流通的物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信息体系不健全、流通主体规模小、市场化及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市场管理滞后等方面。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要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主体,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及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展农村物流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强求一律,打破农商分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供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