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8)
2023(9238)
2022(7721)
2021(6853)
2020(5414)
2019(12094)
2018(11487)
2017(21828)
2016(11634)
2015(12660)
2014(12389)
2013(12330)
2012(11563)
2011(10842)
2010(10871)
2009(9996)
2008(9397)
2007(8141)
2006(7436)
2005(6557)
作者
(37900)
(31906)
(31730)
(29991)
(20252)
(15365)
(14054)
(12517)
(12123)
(11167)
(10834)
(10371)
(10307)
(9864)
(9837)
(9742)
(9368)
(9292)
(9161)
(8847)
(8063)
(7680)
(7668)
(7327)
(7286)
(7019)
(6752)
(6511)
(6341)
(6176)
学科
(74407)
经济(74349)
管理(31112)
(26025)
方法(23199)
地方(21264)
数学(21132)
数学方法(21039)
(18748)
企业(18748)
中国(17461)
(15057)
(13789)
地方经济(13455)
业经(12225)
环境(11474)
(10572)
(10479)
贸易(10474)
(10054)
农业(9987)
(8456)
(8266)
产业(8070)
(7799)
金融(7798)
经济学(7754)
城市(7428)
(7387)
(7110)
机构
学院(178320)
大学(178072)
(85630)
经济(83938)
研究(70553)
管理(64286)
理学(56039)
理学院(55217)
管理学(54343)
管理学院(54022)
中国(50094)
科学(45010)
(37546)
(36780)
(36280)
研究所(34055)
(32817)
业大(30591)
中心(29873)
农业(28775)
经济学(27866)
财经(27073)
(25507)
(25141)
经济学院(24945)
(24650)
科学院(23493)
北京(23296)
(22441)
师范(22135)
基金
项目(125996)
科学(99015)
基金(94026)
(85885)
国家(85242)
研究(81972)
科学基金(71756)
社会(56852)
社会科(54082)
社会科学(54065)
基金项目(50850)
自然(48162)
(47785)
自然科(46996)
自然科学(46979)
自然科学基金(46089)
(41361)
资助(36844)
教育(34634)
重点(29178)
(28959)
编号(28787)
(26642)
(25429)
计划(25186)
国家社会(24950)
科研(24146)
创新(24079)
发展(22480)
(22249)
期刊
(96458)
经济(96458)
研究(53707)
学报(33805)
(31129)
科学(30906)
中国(29708)
大学(24166)
学学(23806)
(23073)
管理(22230)
农业(20626)
经济研究(17409)
问题(14231)
财经(14070)
(13610)
金融(13610)
业经(13330)
(12345)
技术(12006)
资源(11119)
(11073)
技术经济(9973)
(9378)
商业(8940)
业大(8751)
统计(8705)
世界(8671)
国际(8439)
现代(8433)
共检索到259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师谦友  宋佃星  李强  
基于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运用M ann-Kendall方法对改革开发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寻找出城市经济发展的突变年份,并通过计算综合得分确定了各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等级;依据势能模型,采用ArcG IS的栅格法判明各栅格归属的中心城市,并确定了不同发展阶段各等级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地域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半岛城市等级提升与影响增强,城市经济影响区差异显著,进而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及自然与区位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山东省城市经济影响区变化的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兆德  陈国忠  
应用城市整体效率指标,对山东省城市效率的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全省城市效率呈现规模效率梯度的结构特点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对山东省未来城市化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山东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研究刘兆德(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273165)山东省兼有对外开放发展与资源富集区开发的双重优势.其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建设基础良好、是我国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城市化格局的雏形已基本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建毅  张平宇  刘毅  
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范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影响范围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计算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应用扩展后的城市断裂点理论和倍增加权Voronoi图相结合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中心城市自1990年以来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范围变化。研究发现:黑龙江的城市经济区影响范围的整体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南部地区城市发展态势较好,影响范围有北扩趋势;大庆和牡丹江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范围有所扩大,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的影响范围相对缩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国,赵群毅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并对6个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山东省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最后文章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框架,并对各城市经济区的区内组织和以四条主要联系通道进行区际协调进行了论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建清  阎二旺  
本文在对山西省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功能进行重构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区域、城市—城市作用的“场强”分析,对山西省城市经济区作了初步划定,以期为划分山西省城市经济区提供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兴辉  宋丽红  车娟娟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山东省1985-2009年城市分维数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计量研究。发现该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高位次城市垄断功能不突出,中小城市发展较好,而且通过检验还发现该省城市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红  
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城市规划从区域、综合、战略的观点探讨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区域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城市经济区划是中心城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城市经济区划的意义 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与区域联系为基础,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客观规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日文  陈国生  陆利军  
通过数学方法求取湖南省城市14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标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选取6个中心城市,然后计算中心城市邻近城镇的空间影响力。再根据空间影响力的大小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察各中心城市的区域特征、现实条件、发展潜力,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霞  吴殿廷  周宁  
笔者以山东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20年山东省省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经济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北—西南"递减的梯度,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由"济南—青岛"双核结构转变为"一高多极",最后演变为"北高南低"与"东高西低"。区域政策、人才因素、基础设施等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娟  马晓冬  朱传耿  钱程  
运用重力模型和综合客运模型,对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及经济联系流强度进行测度,据此分析该区的城市经济辐射与经济隶属情况。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结构表现为以徐州、商丘、临沂、淮安为重要节点呈放射状分布。经济联系流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以徐州为中枢,形成徐州、济宁、临沂、阜阳、蚌埠五大网络结点,构成"开"字型架构。经济联系势能和经济联系流强度在徐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最终将淮海经济区划分为核心、汴商、莱泰、临照、盐淮5个城市经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雷  张华  
运用DEA模型、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总体上山东省城市化综合效率保持稳定,但需要增加投入水平来改善DEA有效的城市数量过少、规模报酬递增类型的城市过多的局面。2山东省经济发展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稳定上升3个阶段,其区域差异大且差异性格局持续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集中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市集中于鲁南、鲁西地区。3山东省各地市耦合类型以中度耦合类型和高度耦合类型为主,低度耦合类型、中度耦合类型、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和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的稳定性,而较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对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有很强的依附性。4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目前山东省处于呈倒"U"型分布的左侧发展阶段,城市化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并实现两者的最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李青淼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枣庄市为例,首先在明确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其次,通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和模式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自身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与枣庄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单宝艳  刘洋洋  王俊凝  
城乡差异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乡差异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城乡差异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影响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差异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为正值,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山东省城乡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山东半岛和鲁南部分地区城乡差异较大,鲁西地区差异较小;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地方财政投资比重、进出口总额比重和高等教育规模是决定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决定山东省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永超  王成新  张帅  
为研究高速交通对城市形态时空演变的影响,基于1995—2018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选取城市形态扩张速度指数、城市形态扩张强度指数、城市形态紧凑度指数和分形维指数等指标,从时空角度分析高速交通对山东省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分散,紧凑度低;(2)山东省城市发展规模小,城市扩展速度慢;③大城市形态受高速交通分割严重。针对高速交通对山东省城市形态演变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山东省高速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