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0)
- 2023(8367)
- 2022(6877)
- 2021(6115)
- 2020(4686)
- 2019(10304)
- 2018(9504)
- 2017(17245)
- 2016(9433)
- 2015(9871)
- 2014(9326)
- 2013(9100)
- 2012(8125)
- 2011(7371)
- 2010(7124)
- 2009(6310)
- 2008(5954)
- 2007(4907)
- 2006(4286)
- 2005(3367)
- 学科
- 济(40297)
- 经济(40258)
- 业(24587)
- 管理(23912)
- 企(17572)
- 企业(17572)
- 方法(17457)
- 数学(16072)
- 数学方法(15968)
- 农(15835)
- 农业(11490)
- 业经(11094)
- 中国(10416)
- 地方(9776)
- 财(9738)
- 学(8686)
- 贸(8078)
- 贸易(8076)
- 易(7831)
- 环境(6812)
- 发(6619)
- 技术(5849)
- 产业(5762)
- 农业经济(5324)
- 制(5317)
- 发展(5309)
- 划(5210)
- 展(5210)
- 收入(5026)
- 务(4978)
- 机构
- 学院(135671)
- 大学(135076)
- 济(55070)
- 经济(53882)
- 管理(50307)
- 研究(48026)
- 理学(45447)
- 理学院(44807)
- 管理学(43954)
- 管理学院(43733)
- 农(33800)
- 科学(33466)
- 中国(33030)
- 业大(27592)
- 京(27288)
- 农业(27019)
- 所(24737)
- 研究所(23357)
- 财(21648)
- 中心(21441)
- 农业大学(18774)
- 江(18678)
- 财经(18327)
- 范(17954)
- 师范(17638)
- 院(17503)
- 经济学(17385)
- 经(16917)
- 经济学院(16065)
- 北京(15781)
- 基金
- 项目(105662)
- 科学(83797)
- 基金(79357)
- 家(73230)
- 国家(72628)
- 研究(68073)
- 科学基金(61623)
- 社会(46976)
- 社会科(44746)
- 社会科学(44733)
- 基金项目(43750)
- 自然(42118)
- 省(41830)
- 自然科(41233)
- 自然科学(41219)
- 自然科学基金(40492)
- 划(35724)
- 教育(30227)
- 资助(29737)
- 编号(24397)
- 重点(24250)
- 发(22953)
- 创(22397)
- 部(22276)
- 计划(21982)
- 科研(21134)
- 创新(20959)
- 国家社会(20749)
- 科技(19219)
- 业(18958)
共检索到177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单宝艳 刘洋洋 王俊凝
城乡差异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乡差异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城乡差异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影响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差异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为正值,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山东省城乡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山东半岛和鲁南部分地区城乡差异较大,鲁西地区差异较小;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地方财政投资比重、进出口总额比重和高等教育规模是决定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是决定山东省城乡差异空间格局的最关键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东旭 刘兆德 韩青
在界定城市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山东17地市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差异,并对城市竞争力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山东省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恩芹 张景生
根据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了山东省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城乡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从促进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和均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 教育信息化 城乡差异 应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应绘 田双全
为了探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文章以相对标准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利用宏观统计数据测度2000—2018年分城乡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一步对比分析影响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因素。结果显示:城乡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宏观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同时有利于提升城镇和农村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但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国家财政政策对提升城镇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对提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稍显不足。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宏观影响因素 城乡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凤娇 吕晓 陈昌玲
在深化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城市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是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转变过程,包括结构转型、效率转型和功能转型等三方面。2)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转型以及各分项转型平均水平在研究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转型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为菏泽;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功能转型这一维度对综合转型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 山东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凤娇 吕晓 陈昌玲
在深化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城市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是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转变过程,包括结构转型、效率转型和功能转型等三方面。2)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转型以及各分项转型平均水平在研究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转型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为菏泽;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功能转型这一维度对综合转型的影响较大。3)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在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全省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不显著,区域间转型发展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但结构转型指数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4)在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发展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功能,更应注重其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推动作用,对区域转型差异进行适度调控和干预。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建设用地转型 山东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兰先 孔令卫
文章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老年人的倾向因素、使能因素以及需要因素三个方面考察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出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居家照料服务供给、户籍类型、是否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年龄、IADL总分对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城乡老年人在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亚娟 Calum G.Turvey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矛盾非常突出,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差异特征亦很明显,表现为城乡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提供的产品、居民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研究调查的7331个家庭样本,对城乡居民风险资产持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需求、风险偏好、收入、社会保障、家庭规模、年龄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居民风险资产持有比例。同时,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风险资产持有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终本文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兰先 孔令卫
文章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老年人的倾向因素、使能因素以及需要因素三个方面考察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出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居家照料服务供给、户籍类型、是否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年龄、IADL总分对老年人居家照料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城乡老年人在居家照料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星 王先芝 纪小乐 张烨
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乡镇尺度上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定量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迅猛,但乡镇街道之间在老龄化水平、老年人口密度和增长速度等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②按照不同的分析维度,山东省乡镇街道涵盖了丰富的人口老龄化地域类型,其中的2个类型形成了典型的空间分异格局。一类主要聚集在县级以上城市及其周边地域,总体上具有老年人口低占比、高密度、高绝对增长、低相对增长的特点;另一类是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沂蒙地区和鲁西地区等4个区域的一般乡镇,大体表现为高占比、低密度、低绝对增长、高相对增长特征。③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老龄化动态演变过程的不确定性更强、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基期老龄化基础对其影响效应不显著,经济增长速度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静态格局的影响却不显著,使得乡镇尺度上老龄化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呈现出特殊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春蕾 朱孔来 冯聪蕊 王新军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13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进行有效的组合评价。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得到的结果最优。分析发现:山东省各市城乡统筹差异较大;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发展远远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宫攀 刘娟 郑琪
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大背景下,山东省逐步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科学制定山东省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问题。选择山东省区县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以2008—2017年山东省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山东省产业升级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山东省产业升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是集聚分布的;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出口贸易以及政府规模与产业升级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对产业升级有促进作用;不同区县的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有差异。为推动山东省产业结构向更高质量发展,加快优化升级速度,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佘丽敏 邱永胜
[目的] 研究2000年以来山东省县域乡村收缩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可以丰富我国乡村收缩的研究内容,并为山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第五、六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2000—2010年与2010—2020年两个时期山东省90个县域乡村收缩的时空格局演变,利用“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数据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剖析乡村收缩主导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 (1)2000—2020年山东省县域乡村人口收缩总体表现为中度收缩,且呈收缩加剧趋势,中度收缩县域广泛分布在山东省各地区,塌陷和重度收缩县域从鲁南、鲁西北转移和扩散到除鲁南以外的其他地区,轻度收缩县域从“胶东半岛”向“鲁西北和鲁南地区”转移。(2)山东省县域乡村收缩演变类型以加速收缩型与持续收缩型为主,胶东半岛地区乡村收缩形势最为严峻,其次是鲁中和鲁西南地区。(3)两个时期乡村收缩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并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城镇化水平对两个时期的乡村收缩均产生重要影响,但其负向作用程度在逐渐减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形起伏情况和医疗服务水平影响前一时期乡村收缩,其影响由西向东递减;地方财政状况、教育服务水平、村庄人口中心度和区位条件正向影响后一时期乡村收缩,地方财政状况和村庄人口中心度的影响分别呈现由南向北向东和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教育服务水平和区位条件的影响由中部向两侧递减。[结论] 山东省县域乡村人口已进入全面收缩阶段,乡村收缩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对乡村收缩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且社会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日趋明显,自然因素影响日趋减弱,现状乡村收缩格局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鹏 于伟 张延伟
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总体韧性及经济和社会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速城市化会对部分城市生态和工程韧性产生压力;城市间总体韧性差距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山东省城市韧性空间不均衡的主要原因;1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空间互动状态下市场力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人口密度对社会韧性以及行政力对工程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行政力对经济韧性存在下行压力;城市韧性与开放力和创新力之间的响应机制有待完善。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时空分异 空间分析 山东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文小洪 马俊龙 王相珺
本文实证研究了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差异对城乡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解决了样本选择问题后发现,城镇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的工资回报高于农村户籍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内容的差异可能是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城乡户籍劳动者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的差异进而表现为互联网使用行为扩大了城乡工资差距。但是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工资回报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从而导致互联网对城乡工资差距的解释力有所下降。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鸿沟 城乡收入 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