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2)
2023(14166)
2022(12715)
2021(12052)
2020(10527)
2019(24461)
2018(24493)
2017(47603)
2016(26334)
2015(30116)
2014(30345)
2013(30297)
2012(28119)
2011(25310)
2010(25529)
2009(23494)
2008(23137)
2007(20602)
2006(17653)
2005(15656)
作者
(78048)
(65050)
(64711)
(61773)
(41187)
(31359)
(29533)
(25730)
(24610)
(23255)
(22151)
(21817)
(20721)
(20616)
(20146)
(20131)
(20027)
(19356)
(18597)
(18516)
(16414)
(15874)
(15856)
(14725)
(14608)
(14584)
(14558)
(14459)
(13171)
(12910)
学科
(107285)
经济(107177)
管理(74370)
(69447)
(57181)
企业(57181)
方法(54531)
数学(48122)
数学方法(47489)
(28129)
(26445)
中国(26173)
(24638)
地方(22935)
业经(21613)
(19584)
贸易(19568)
(18958)
农业(18751)
(18426)
理论(17573)
(16905)
(16624)
财务(16545)
财务管理(16501)
环境(16105)
企业财务(15496)
(15377)
技术(15325)
银行(15322)
机构
大学(376510)
学院(374366)
管理(148171)
(144405)
经济(140948)
理学(128660)
理学院(127172)
管理学(124533)
研究(123877)
管理学院(123865)
中国(92450)
科学(81228)
(80568)
(65790)
(65120)
(64119)
业大(60136)
研究所(58664)
中心(57074)
(55130)
财经(52156)
农业(51861)
北京(51067)
(49508)
师范(49034)
(47224)
(45033)
(44892)
经济学(42329)
技术(39995)
基金
项目(257469)
科学(199895)
基金(184724)
研究(183763)
(161959)
国家(160635)
科学基金(136575)
社会(112197)
社会科(106148)
社会科学(106114)
(101596)
基金项目(98779)
自然(91708)
自然科(89496)
自然科学(89470)
自然科学基金(87793)
(85849)
教育(84913)
资助(77691)
编号(75898)
成果(61416)
重点(57690)
(56109)
(54182)
(52465)
课题(52053)
科研(49997)
创新(48963)
计划(47977)
大学(47573)
期刊
(154837)
经济(154837)
研究(105123)
中国(70492)
学报(64267)
(58603)
科学(57163)
管理(51429)
(49673)
大学(47432)
学学(44486)
教育(40812)
农业(40339)
技术(32956)
(29998)
金融(29998)
业经(25639)
财经(24663)
经济研究(24133)
图书(21500)
(21345)
(20843)
问题(20691)
技术经济(18990)
理论(18985)
(18400)
科技(18397)
统计(18371)
资源(17865)
实践(17669)
共检索到54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颜景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成为关键性因素,地面沉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以鲁北平原为重点的山东省地面沉降防治研究工作进展,对山东省地面沉降分布规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以德州为例,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防治地面沉降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伟  
地面沉降是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它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因而地面沉降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通过采用太沙基的有效应力原理及一维固结理论分析了城市地面沉降的机理,并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立海  李宁  董鹏  马少军  
【目的】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黄土暗穴扩展诱发地面沉降的科学规律,为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基设计、施工以及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黄土暗穴扩展趋势,借助数值分析软件MATLAB,从暗穴的扩展机理出发研究其扩展形态及过程,并对暗穴扩展诱因进行量化,结合暗穴的临界厚度来判断暗穴的稳定性态,最后利用随机介质理论计算暗穴扩展对地面沉陷的影响。【结果】暗穴抬升、扩容及黄土湿陷诱发地面沉降的分析表明,暗穴抬升过程中,当上覆土体厚度小于临界高度时暗穴会发生坍塌,地面发生约0.25m的最大沉陷,影响范围约为方圆8.0m左右;暗穴扩容比暗穴抬升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及影响范围更大;随着黄土自重湿陷系数的增大,暗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建伟  胡克  岳玮  刘宝林  王建  高擎  
上海城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超采地下水、松散沉积地层压实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并引发多种次生灾害。F4分层标监测数据指示的地面沉降情况,显示上海城区地面沉降表现为总体具有非线性变化的规律,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表现出垂向逐渐增大的特点,在空间上也不断扩展,直至2001年才始有缓和的趋势。在不同时段,随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层次的变化,上海城区地面沉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合1990~2009年20年内第四含水层地下水采灌量数据,得出地面沉降对地下水采灌量的响应关系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层沉降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层沉降量减小,但地面沉降相对于地下水开采具有滞后性;随着逐年的回灌,地层沉降量减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小黎  徐伟  贾克敬  何春阳  
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地面沉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现状。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为例,通过选取地基、地面沉降等条件,构建建设用地布局的危险度指标进行建设用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扩展区、交通站网、水电站网等规划进行评价,探讨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的地面沉降环境影响。研究结果:上海2006—2020年初步规划的建设用地、交通和水电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避开了地面沉降灾害的高危险度区,整体上较为合理。研究结论:以地面沉降灾害风险为例的建设用地布局环境影响评价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蓓蓓  姜衍祥  周俊  王军  许世远  陈振楼  
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1985-2005年累计地面沉降量、加权算术平均速率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三个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评价,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建设用地比重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从每平方公里水准测量公里数、地下水压采量占开采量的百分比和城市化水平这三个方面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区划图,共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五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解晓南  许朋柱  秦伯强  
地面沉降是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它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地表海拔缓慢降低现象。苏锡常地区位于太湖流域的核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开采日益强烈,已引发大范围严重的地面沉降,对当地生存和发展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现状、成因及危害的分析表明:要系统解决该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决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与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俊  杨建图  姜衍祥  于强  王威  胡蓓蓓  
鉴于地面沉降演化的地质系统渐变性特征,从主要致灾因子考虑建立地面沉降数值模型。基于情景分析设计3种地下水开采方案:方案一,保持2007年抽水条件不变;方案二,以2007年实际开采量为基准逐年递减2%;方案三,南水北调水源逐步替换地下水开采,到最后完全替换地下水源;编译计算机程序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值。在此基础上,以分部门统计分析为原则,把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分为23个小类;综合运用终值法、影子工程法、重置成本法、工程费用法、灾情比较法、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法和权重分解法等评估方法,计算不同情景下的地面沉降损失。2007-2020年,在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3种情景下天津市滨海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建勋  余萍  
以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和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实体建模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建模,通过接触单元模拟桩基与土体、褥垫层与土体之间的摩擦作用,借助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长短桩的长细比、桩间距等对不同加固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桩的长细比较短桩的长细比对加固区和下卧层的变形的影响要大,土体的竖向沉降量符合双曲线模型,而土体的竖向应力符合半抛物线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本华  胡正义  吕家珑  周丽娜  徐成凯  
于2003-02~2004-01,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鹰潭红壤丘陵农业区降水中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欧洲EM EP和美国NADP监测降水中的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本研究区域降水中不同月份的NH+4-N,NO-3-N含量及沉降量均变异较大,各形态氮含量和沉降量的极值出现的月份基本同步,表现为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研究区域NH+4-N,NO-3-N和无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3,0.43和1.06 m g/L,分别是同期欧洲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平均含量的1.5,1.1和1.3倍,是同期美国降水中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南冬  廖柏寒  刘鹏  铁柏清  黄运湘  
在湖南选定 2 个小流域,对小流域降雨和土壤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影响下小流域土壤酸化状况.结果表明,2 个小流域降雨 pH 的体积加权平均值分别是 4.54 和 4.90;估计每年硫沉降分别是 6.6 和 5.8 g/m2,表明在 2 个小流域降雨为酸性且硫沉降较高.2 个小流域土壤 pH 在 3.94~5.19,盐基饱和度在 5.9%~56.4%,两小流域土壤有较高酸性.结合考虑在这 2 小流域高的硫沉降和土壤酸化现状,虽然在目前两小流域尚未观察到植被受土壤酸化危害的迹象,但存在潜在的生态危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  马文奇  王运华  高祥照  
大气硫的沉降一直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区域尺度上的硫沉降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发达国家最先开始有关于区域尺度硫沉降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也引进并建立了很多基于观测数据的各种模型来研究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中的科学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硫在大气中的迁移变化过程与污染源、气象条件、不同下垫面沉降速率对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的影响并对今后该领域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杰军  
路堤沉降预测机理研究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而高速公路拓宽路基软土沉降预测与控制问题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技术难题,软土路基一旦发生不均匀沉降或沉降过大,都会给施工和运营带来巨大损失。因此,研究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湖南境内某高速公路中的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监测,对其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该软土路基工后沉降作出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哲  
从相对运动的观点出发,将非粘性均匀泥沙群体沉降运动概化为上升水流在悬浮颗粒层内的运动,通过量纲分析和动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建立了泥沙群体沉降运动中阻力系数和雷诺数的表达式,并分别建立了层流区和紊流区均匀沙群体沉速的理论公式,其结构形式与目前常用的经验公式较为一致。应用实测资料对公式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应用该理论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同时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非均匀沙群体沉降速度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本俊  杨浩  陈劲松  丁兆运  王小雷  
7Be是研究大气科学与地球化学的核元素之一,对研究短期过程的地表土壤颗粒迁移具有较大价值。为了解南京地区利用7Be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研究的合适时机,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南京地区各月的7Be沉降样品,经实验室化学实验处理和γ谱仪测量,计算7Be沉降通量,并分析7Be大气沉降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平均7Be沉降量为1 621.78Bq/(m2·a),沉降通量为0.66~14.49Bq/(m2·d),平均沉降通量为4.44Bq/(m2·d);7Be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冬末春初和夏季是两个高值区;7Be沉降的а值冬春季较大,夏季最低;降雨量大小与沉降量存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