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3)
- 2023(13046)
- 2022(11461)
- 2021(10634)
- 2020(8635)
- 2019(19792)
- 2018(19612)
- 2017(37708)
- 2016(20261)
- 2015(22757)
- 2014(22786)
- 2013(22701)
- 2012(20909)
- 2011(19186)
- 2010(19202)
- 2009(17556)
- 2008(16611)
- 2007(14511)
- 2006(12908)
- 2005(11351)
- 学科
- 济(103371)
- 经济(103287)
- 管理(56614)
- 业(50702)
- 企(41719)
- 企业(41719)
- 方法(40014)
- 数学(34723)
- 数学方法(34404)
- 地方(26374)
- 中国(22903)
- 农(22439)
- 学(21621)
- 业经(20551)
- 财(18347)
- 地方经济(15866)
- 农业(15541)
- 环境(15270)
- 和(14763)
- 贸(14534)
- 贸易(14522)
- 制(14218)
- 易(13929)
- 理论(13878)
- 划(12166)
- 融(12069)
- 金融(12065)
- 技术(11845)
- 银(11570)
- 银行(11535)
- 机构
- 大学(296250)
- 学院(294418)
- 济(124916)
- 经济(122182)
- 管理(117323)
- 研究(103045)
- 理学(101987)
- 理学院(100759)
- 管理学(99098)
- 管理学院(98578)
- 中国(74533)
- 科学(64258)
- 京(63125)
- 财(52573)
- 所(51600)
- 研究所(47257)
- 中心(45160)
- 农(44554)
- 业大(42930)
- 财经(42677)
- 江(42132)
- 范(40049)
- 北京(39959)
- 师范(39747)
- 经(38765)
- 院(37909)
- 经济学(37874)
- 农业(34622)
- 州(34072)
- 经济学院(33788)
- 基金
- 项目(204840)
- 科学(161659)
- 研究(149271)
- 基金(149169)
- 家(130010)
- 国家(128952)
- 科学基金(110907)
- 社会(95142)
- 社会科(90216)
- 社会科学(90189)
- 基金项目(80160)
- 省(79489)
- 自然(71961)
- 自然科(70214)
- 自然科学(70201)
- 自然科学基金(68902)
- 划(66913)
- 教育(66735)
- 资助(60532)
- 编号(60169)
- 成果(48017)
- 重点(45662)
- 发(44777)
- 部(44439)
- 创(41808)
- 课题(41257)
- 国家社会(39159)
- 创新(39004)
- 科研(38554)
- 教育部(38046)
- 期刊
- 济(142691)
- 经济(142691)
- 研究(89537)
- 中国(52408)
- 学报(45379)
- 科学(43268)
- 管理(43196)
- 农(40134)
- 财(37317)
- 大学(33927)
- 学学(32078)
- 教育(29193)
- 农业(28027)
- 技术(25563)
- 经济研究(22913)
- 融(22714)
- 金融(22714)
- 业经(21322)
- 财经(20960)
- 问题(18283)
- 经(17941)
- 技术经济(15923)
- 图书(15209)
- 资源(15024)
- 理论(14431)
- 科技(14294)
- 业(13931)
- 现代(13720)
- 实践(13023)
- 践(13023)
共检索到430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穆学英 刘凯 任建兰
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县域经济承载力指数模型对2014年山东省104个县域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县域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县域之间的经济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县域经济承载力高水平型和较高水平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较低水平型和低水平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整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经济承载力呈现高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承载力 空间格局 山东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青 李玉江
山东省人均耕地资源和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低,近年来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水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空间角度对山东省水土资源现状和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合理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论文分为4部分。一、二部分通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分别对17市地水资源承载现状及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第三部分,在预测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估算各市地耕地人口承载力;文章最后根据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组合,将全省划分为五种类型区,他们具有相对集中连片的特征,并且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低洼区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发达区密布于东部沿海,鲁西南与鲁西北等经济低洼区连片分布,空间扩散和梯度转移是其主要原因;分权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山东省县域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岩
在总结山东省耕地资源及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00年山东耕地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探讨了山东耕地的承载力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承载力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承载力 粮食生产 人口控制 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岩 王珂 才琪 吴宇伦 张大红
以浙江省7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专家法确定综合权重,将状态空间法与向量模法相结合计算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分析比较2001~2016年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GIS技术对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等级分布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适度可载区并且得到了持续改善;林木采伐强度、森林火灾致灾率、单位面积GDP、单位面积工业产值等指标权重最大;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状况分布不均衡,西南部承载力水平最高,中部次之,浙北地区最低;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高-高聚类显著性更强,且大多集中在浙江省西南部地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马颖 王立华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衍广 林振山 陈玲玲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紧缺地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限制指标。论文用动力学模型,通过3种方案对山东省未来2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种方案在未来20年的水资源平衡指数都是小于零的,这说明,水资源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是不可承载的,经济规模也是不可以承载的,人口规模只有方案2可以承载。从方案1预测的结果看,从2006年到2025年,山东省总需水量在270×108~340×108m3之间,波动不是很大,工业用水上升了3倍,但农业用水下降不大;从方案2预测的结果看,总需水量变动较大,20年增加了近3倍,水资源消耗量太大,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动力学 预测 山东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李晓青 邓楚雄
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全省粮食总产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基本持平;全省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减产期和波动增长期,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可分为人口超载区、粮食盈余区和动态平衡区;可以预期,粮食生产总量的发展趋势为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不变,处于粮食临界盈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时间上看,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2004-2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马传栋
在计算1986-2002年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①相对资源承载力从1986-2002一直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提高是相对资源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区域差异拉大及其资源相对不足是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③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稳定相对资源承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山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青 胡守庚 叶菁 童陆亿 卢静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方法]该研究运用"木桶原理",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进行定量测算。[结果](1)团风县整体呈"可载"状态,土地资源是团风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各子系统承载力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规律。土地资源承载力最低为67. 73万人,大气环境承载力最高为871. 68万人。局部地区(马曹庙镇、贾庙乡)呈大气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的格局;(2)在承载力绝对量上,团风镇等西南部地区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区,从地均承载力来看,上巴河镇最高,贾庙乡最低;从承载力指数来看,各镇(乡)承载力指数介于1. 48~2. 35,杜皮乡、贾庙乡最高,团风镇最低,尽管团风镇承载力最大但其"剩余空间"也最有限。[结论]所构建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可为当前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战略实施提供有效借鉴,评价结果对区域远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