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8)
- 2023(4328)
- 2022(3458)
- 2021(3079)
- 2020(2400)
- 2019(5337)
- 2018(5065)
- 2017(9401)
- 2016(5142)
- 2015(5807)
- 2014(5899)
- 2013(5805)
- 2012(5545)
- 2011(5048)
- 2010(4937)
- 2009(4367)
- 2008(4375)
- 2007(4122)
- 2006(3693)
- 2005(2944)
- 学科
- 济(26066)
- 经济(26058)
- 管理(12661)
- 地方(12599)
- 中国(7675)
- 地方经济(7561)
- 方法(7474)
- 业(6884)
- 数学(6759)
- 数学方法(6712)
- 农(6678)
- 环境(5943)
- 业经(5212)
- 学(4794)
- 农业(4512)
- 企(4275)
- 企业(4275)
- 和(4117)
- 发(4028)
- 资源(3859)
- 划(3212)
- 融(3056)
- 金融(3055)
- 域(3019)
- 区域(3010)
- 教育(3005)
- 发展(2754)
- 展(2749)
- 理论(2706)
- 生态(2706)
- 机构
- 学院(70078)
- 大学(68893)
- 济(28671)
- 研究(28235)
- 经济(27784)
- 管理(24506)
- 中国(20805)
- 理学(20474)
- 理学院(20157)
- 管理学(19660)
- 管理学院(19530)
- 科学(18127)
- 京(15571)
- 所(14139)
- 研究所(12920)
- 中心(12917)
- 江(11770)
- 范(11720)
- 师范(11637)
- 农(11219)
- 院(11211)
- 财(11088)
- 业大(10315)
- 北京(9847)
- 省(9588)
- 州(9477)
- 师范大学(9421)
- 科学院(8855)
- 农业(8667)
- 经济学(8570)
- 基金
- 项目(50505)
- 科学(40139)
- 研究(38337)
- 基金(34862)
- 家(30839)
- 国家(30581)
- 科学基金(25930)
- 社会(24273)
- 社会科(22969)
- 社会科学(22966)
- 省(21171)
- 基金项目(18652)
- 划(17640)
- 教育(17162)
- 编号(15978)
- 自然(15873)
- 自然科(15430)
- 自然科学(15427)
- 自然科学基金(15099)
- 资助(13078)
- 发(13065)
- 成果(12470)
- 重点(12276)
- 课题(12004)
- 发展(10755)
- 部(10622)
- 展(10587)
- 创(10233)
- 国家社会(10119)
- 创新(9747)
共检索到11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依据能源工业的布局特点,在综合分析山东能源资源和消费等因素分布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构想了全省一次能源和电力能源生产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矿区型、负荷中心型、混合型等三类能源基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能源,工业布局,基地建设,山东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镭
论文认为在青藏高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重点区域 ,应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作者重点分析了高原重点区域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指出了工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区域工业布局框架设想。从协调好高原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 ,文章认为在高原重点区域应大力发展以钢铁—铁合金—有色—黄金为主的冶金工业 ,以盐化和油气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 ,以满足高原内部需要的建材工业 ,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的机电—轻纺和藏民族手工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重点区域 工业布局 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勰 刘毅 陈吉宁 吴洪斌
道路系统建设改变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空间转移和重组,进而对区域工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以工业区位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多智能体系统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道路交通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分析模型(MAS/RIND)。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案例地区主干道路系统对9类工业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识别未来发展中各行业的可能分布区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兴起的时候,由于不懂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却以小农的眼光和思路看待、指导这场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结果铸成今日的农村工业布局不合理、县域城镇体系布局也不合理问题。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认为需要调整时,却发现工业化城市化布局的调整,比农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还要困难得多。所以几年难以取得大进展,调整、集中的方式反倒成了滥占耕地、滥办工业小区的适当理由。本文试图提出一些调整改革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县域城镇 体系布局 工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武伟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现在,工业布局已在全国范围基本展开,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了基本适应本地省(区、市)情特色的工业系统和工业基地。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现有企业的面貌,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累计已达4633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2.6倍,多数省、市新增工业产值中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课题组
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为了解掌握山东工业经济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促进山东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从普查数据入手,全面分析全省规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营收、利润等分布情况及重点行业在各地市的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各市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总结归纳全省工业布局特征。研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16市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但当前工业布局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今后工业布局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包括:一是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横向区域转移发展;二是强化经济内循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三是引导区域创新,实现产业错位发展新格局;四是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雁阵型"集群发展模式。
关键词:
工业布局 经济普查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振宇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区域战略、贸易政策与工业布局演变相互关系的一般性框架,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工业布局的演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工业布局演变是由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区域战略 贸易政策 工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学政,张梅
中国能源问题和中国工业布局张学政张梅(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中国能源问题的特殊性和难点现代工业是以能源为动力的机器生产,生产伴随能源消耗,没有能源也就没有工业生产。我国能源保有储量,煤炭占70%,油气不到1%;在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近年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引人瞩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搞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宁夏的工业更加充满了活力,工业投入增加很快,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企业,使全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装备不断增强和改善,工业结构和工业部局更趋合理,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1.71亿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2.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文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现有布局既有现实合理性,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河南工业布局,要服从全国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点轴开发,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放在对解决全省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和见效最快、效益最高、带动力最大的地区。
关键词:
河南 工业布局 工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剑玉
一、现状特征天津市的工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而产生的,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挣扎着发展起来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布局混乱。建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工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重并举,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天津的工业布局,自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以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下特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良文 赵凡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选取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数据,采用静态集聚系数、动态集聚系数和产业梯度系数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内34个工业行业的转移和集聚状况进行分析,以明晰当前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以川渝为中心沿江发展的资源密集型工业群,以中游省份多中心错位竞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群和以长三角为中心技术外溢和合作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合治
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90年代以来山东省及其各地市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与类型,确定了全省两类6大乡村产业基地的布局与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心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迅速发展尖端技术工业(指在80年代就能付诸应用的新技术,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导纤维,新型陶瓷等工业),并进一步发挥其宏观经济效益,已引起科技界与经济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在尖端技术工业发展进程中,美国建成了“硅谷”(在国外“硅谷”已成为半导体工业基地的代名词)、“硅平原”,在日本也出现了“硅岛”、“硅路”等尖端技术工业中心。我国有些学者也提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全启
一、我国能源工业区域格局的演变从近代工业诞生到1952年,我国能源工业的布局重心一直是偏于我国近代工业中心的沿海地区,如果按照三个地带来说,则布局重心是东部和近中部。1952年,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原煤产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4.02%、64.79%和9.2%,其中中部原煤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东部和黑龙江;东、中、西部发电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3.64%、31.68%和4.68%;尽管石油开采业98%集中在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