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8)
- 2023(11132)
- 2022(9700)
- 2021(8849)
- 2020(7672)
- 2019(17405)
- 2018(16983)
- 2017(31958)
- 2016(17555)
- 2015(19766)
- 2014(19545)
- 2013(19205)
- 2012(17860)
- 2011(16203)
- 2010(16240)
- 2009(15234)
- 2008(15128)
- 2007(13909)
- 2006(11869)
- 2005(10419)
- 学科
- 济(76243)
- 经济(76189)
- 管理(52807)
- 业(52735)
- 企(43965)
- 企业(43965)
- 方法(34763)
- 数学(30555)
- 数学方法(30222)
- 农(19833)
- 中国(19829)
- 地方(19769)
- 技术(19317)
- 财(17482)
- 业经(15876)
- 学(15428)
- 农业(13667)
- 技术管理(12849)
- 贸(12390)
- 贸易(12384)
- 制(12382)
- 和(11990)
- 易(11902)
- 理论(11585)
- 环境(11440)
- 地方经济(11127)
- 银(11028)
- 银行(10998)
- 融(10835)
- 金融(10833)
- 机构
- 学院(251541)
- 大学(251454)
- 济(102647)
- 经济(100199)
- 管理(99011)
- 理学(85641)
- 研究(85161)
- 理学院(84595)
- 管理学(83157)
- 管理学院(82674)
- 中国(63173)
- 科学(54815)
- 京(53196)
- 财(44743)
- 所(43312)
- 农(42801)
- 中心(39902)
- 研究所(39655)
- 江(38741)
- 业大(38466)
- 财经(35788)
- 范(34355)
- 师范(34035)
- 农业(33743)
- 北京(33190)
- 经(32389)
- 院(31184)
- 经济学(31020)
- 州(30676)
- 经济学院(28108)
- 基金
- 项目(172734)
- 科学(137318)
- 研究(125274)
- 基金(123975)
- 家(108571)
- 国家(107685)
- 科学基金(92567)
- 社会(79381)
- 社会科(75357)
- 社会科学(75333)
- 省(70569)
- 基金项目(67026)
- 自然(60010)
- 划(59064)
- 自然科(58662)
- 自然科学(58642)
- 教育(57906)
- 自然科学基金(57575)
- 编号(50429)
- 资助(49060)
- 创(40976)
- 成果(39873)
- 重点(39423)
- 发(38466)
- 部(37784)
- 创新(37522)
- 课题(35708)
- 科研(33085)
- 国家社会(32550)
- 计划(32319)
共检索到365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秀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辉
文章首先基于创新指标设计原则以及专家意见建立了评价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3个主因子,通过构建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命名主因子,构造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对28个样本地区进行因子综合得分、排序,最后评价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以及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陕西省发展为科技强省提供政府决策参考和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晶晶 程钰 曹欣欣
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创新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于引领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选取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多种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测度指数,利用核密度估计、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区域创新产出的基尼系数从0. 747提高到0. 813,变异系数从2. 934提升到3. 852,山东省区域创新产出总体实力提高,区域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空间演化格局呈现济南市、青岛市"双核心"分布态势,空间核密度值依旧保持济南市、青岛市两个高值区,趋势面变化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热点数量由9个增加至20个,青岛都市圈成为新的"高—高"创新产出集聚区域,冷点数量则由82个下降至63个;区域创新产出空间演化受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创新环境、产业需求及技术溢出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对于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改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创新产出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山东省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许崴 林海明
区域创新能力可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四大能力评价子指标体系整合而成。根据动态分析结果可知: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持续增长,2004年~2005年增幅最大。其中科技发展因子持续增长,新产品开发效果与科技资源配置因子、技术研发能力因子、科技投入效果补充因子起伏较大,直接影响了其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江苏省 科技创新 能力 评价系统 熵权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于扬 卢载贵
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11-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提升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完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江苏省 科技创新 能力 评价系统 熵权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雪红
文章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河南省2010~2012年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逾坤 吴见平 管连龙
文章根据建立评估体系的原则,提出科技创新评估体系的架构,探讨了如何在因子分析基础上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动态分析,同时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年至2003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其他静态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解释和预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科技创新 指标 时间序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祝恩元 李俊莉 刘兆德 李姗鸿
在探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市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分析与类型划分。研究发现:青岛市位居山东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水平之首;山东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总体处于拮抗阶段,呈现"双核心高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水平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根据各地市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可将山东省划分为高耦合中和谐地区、中耦合中和谐地区、中耦合低和谐地区和低耦合低和谐地区4种类型区。不同类型区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科技创新驱动的侧重领域也有所不同。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互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胥丽娜
加入WTO以来,FDI借以更丰富的元素形式,快速地涌入中国。就河南而言,其引资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却相差悬殊。具体来说,河南省目前的发展还是依靠模仿生产,而不是靠自主的创新取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河南省如何更好地通过FDI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让创新产业形成竞争的新优势?文章在对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份利用FDI效应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FDI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在结合河南省自身的区位比较优势、重点优势农业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有借鉴意义的引资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康宁 梁樑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创新系统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实例 ,用TOPSIS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能力 TOPSIS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浩 王继红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的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形势下,吉林省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区域创新能力应遵从区域创新体系、区域技术创新的链条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兼顾地区发展存量、相对水平和增长率等原则。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弱,因此,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这是增强吉林省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体系 能力 吉林省 分析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希华,张淑敏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