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5)
2023(11631)
2022(10212)
2021(9654)
2020(7983)
2019(18352)
2018(18539)
2017(35864)
2016(19390)
2015(21837)
2014(21898)
2013(21876)
2012(19893)
2011(17940)
2010(17774)
2009(16251)
2008(15567)
2007(13670)
2006(12130)
2005(10249)
作者
(55780)
(46773)
(45903)
(43853)
(29230)
(22451)
(20787)
(18503)
(17620)
(16333)
(15898)
(15512)
(14437)
(14390)
(14096)
(14071)
(13942)
(13600)
(13229)
(12911)
(11700)
(11260)
(11187)
(10774)
(10528)
(10442)
(10260)
(10147)
(9367)
(9265)
学科
(80334)
经济(80227)
(59188)
(50537)
管理(49092)
(37099)
企业(37099)
方法(33888)
农业(33620)
数学(29719)
数学方法(29425)
业经(22651)
中国(19596)
地方(19384)
(16443)
(16189)
(14479)
(12997)
(12874)
贸易(12868)
农业经济(12557)
(12500)
环境(12179)
技术(12164)
理论(11311)
(11283)
(11113)
(10290)
教育(10275)
发展(10224)
机构
学院(273753)
大学(270589)
管理(113774)
(107590)
经济(105086)
理学(99832)
理学院(98816)
管理学(97221)
管理学院(96755)
研究(89715)
中国(66617)
(64225)
科学(57169)
(56539)
业大(49281)
农业(48941)
(44487)
(44467)
中心(42443)
研究所(40776)
(39883)
(36766)
师范(36511)
财经(36065)
北京(34844)
(32974)
(32298)
经济管理(32174)
(31443)
农业大学(31070)
基金
项目(194357)
科学(152731)
研究(145135)
基金(139957)
(120856)
国家(119702)
科学基金(103261)
社会(90882)
社会科(85486)
社会科学(85462)
(78918)
基金项目(76231)
自然(66612)
自然科(64980)
自然科学(64966)
教育(64269)
(63826)
自然科学基金(63783)
编号(61827)
资助(55872)
成果(48529)
(42542)
(42398)
重点(42397)
课题(40709)
(40043)
创新(37217)
科研(36728)
国家社会(36227)
人文(36151)
期刊
(122744)
经济(122744)
研究(76138)
(67865)
中国(52484)
农业(46503)
学报(44561)
科学(41955)
管理(35295)
大学(34514)
学学(32806)
(29946)
教育(28263)
业经(26963)
(23291)
金融(23291)
技术(22759)
(20670)
问题(17370)
经济研究(15884)
财经(15776)
(15551)
农业经济(15125)
农村(14485)
(14485)
图书(14325)
科技(14288)
资源(13879)
理论(13668)
业大(13635)
共检索到390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化楠  方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着数亿农村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本文基于山东省6个地市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居住地区4个方面对农村老年人参加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年均收入、子女孝顺程度、对社区养老的了解程度和居住地区对参加社区养老的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岳书铭  毕红霞  
本文基于山东省农村失能老年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强烈,最偏好的长期照护方式是家庭照护,最需要的长期照护服务是康复护理类服务;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可支配收入、视力、慢性疾病数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和精神慰藉对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家庭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或夫妻同住、子女数量越少、可支配收入越高、视力越差、工具性活动自理能力越差、缺乏精神慰藉的农村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照护;文化程度越高、独立居住、可支配收入越高、慢性疾病数量越多且日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郝亚亚  毕红霞  
社区居家养老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论文基于367份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问卷调查资料,运用Logit-ISM模型确定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9个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结果显示:经济收入评价和生活担忧度认知是直接表象因素;家庭年均收入是间接中层因素;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老年活动组织情况、村委会关心情况是次间接中层因素;生活自理能力是根源深层因素。围绕因素的影响程度,论文提出以文化为核心的理念培育,以自理为核心的服务配套,以效率为核心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郝亚亚  毕红霞  
社区居家养老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论文基于367份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问卷调查资料,运用Logit-ISM模型确定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9个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层次结构。结果显示:经济收入评价和生活担忧度认知是直接表象因素;家庭年均收入是间接中层因素;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老年活动组织情况、村委会关心情况是次间接中层因素;生活自理能力是根源深层因素。围绕因素的影响程度,论文提出以文化为核心的理念培育,以自理为核心的服务配套,以效率为核心的管理优化和以经济为核心的制度完善等供给路径优化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苏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也较大,而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还是较低。有无配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家庭人数、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对养老居住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在考虑养老地点时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个性化差异需求体现并不明显。基于居住意愿的统计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服务内容和支付的方式作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玲  李秉龙  
本文根据对山东省445位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现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存在问题,以及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指出:在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家庭规模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老年人通过年老后获取劳动所得实现个人养老的能力将越来越弱,老年人子女的经济供养能力也将越来越弱,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鼓励农民通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个人养老能力,从而减轻其子女的供养压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北海  雷华  钟涨宝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和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具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状态与特征的年龄和个人年收入水平、反映经济支持境遇的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反映生活照料境遇的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以及反映情感慰藉境遇的心情烦恼时家人的反应,都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个人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为子女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吕雪枫  于长永  游欣蓓  
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12个省1218份农村调查数据,借鉴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分析框架,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预置因素中的受教育年限以及需求能力因素中的养老保险、所在地区、家庭规模和家庭存款,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受教育年限越长、养老保险水平越高、家庭规模越大的农村老年人,越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家庭存款越多的老年人,越愿意选择机构养老。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概率发生比,分别是东部地区这一概率发生比的0.514倍和0.422倍。农村老年人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观解释表明,他们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不是经济负担能力,而是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问题。因此,把机构养老定位在补充地位是较为合理的,加强舆论引导和老龄化国情教育,鼓励老年人储蓄,构建温馨、舒适的养老机构,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绍宾  樊丽明  王媛  
本文利用山东省10市16县16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Probit回归分析表明,农民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受农民身体健康状况及子女养老能力等个人特征、家庭中儿子的数量及是否拥有党员等家庭特征、社区区位特征、农民的未来预期以及周围邻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但没有证实农户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变量,家庭土地面积、家庭收入等家庭特征变量,村庄类型、有无村集体补助、信息对称等变量对农民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敏  李宝龙  
本文使用2015年京郊山区农村老年人养老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子女数量是影响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男性、健康状况较差、仅有1个儿子的老年人更倾向与子女同住,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远低于意愿共同居住的比例,农村家庭养老费源萎缩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薛兴利  
基于山东省891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向与不同方式的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影响。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亲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但子代经济支持会降低老年人自评健康;亲代经济支持、子代情感支持和照料支持能有效遏制其日常活动能力的退化;子代经济支持、亲代照料支持会增加其抑郁程度,但子代情感支持、亲代情感支持以及子代照料支持会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瑞玲  
本文基于对河南省12个地级市1119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水平不高,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因素主要有个人特征、家庭状况、经济状况、身心状态、医疗保障、对养老机构的知晓程度和生活满意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蕾  
现有研究大多表明,人口空心化带来居民向心力、凝聚力衰退以及乡村社会资本瓦解等问题,使农村公共品自主供给陷入困境。然而,以留守务农居民为参照系的统计分析显示,外出务工未明显降低居民对农村公共品的参与意愿,但改变居民对不同农村公共品的偏好。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由于外出务工居民无法完全脱离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不会明显降低居民对农村公共品的参与意愿。外出务工弱化居民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降低其对与农业生产相关公共品的参与意愿,但外出务工也带来家庭收入增加,带动其对与农村生活相关公共品的参与意愿。政府在积极推进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外出务工居民对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封铁英  高鑫  
研究目的:通过农户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土地流转与新农保政策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只有41.9%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他农户并无此意愿。相对于中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所在区域、土地流转了解度、新农保政策了解度和满意度显著影响农户低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而只有所在区域、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与满意度、新农保政策满意度对农户高层次流转土地参保意愿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和满意度是提高农户流转土地参保意愿的关键激励因素,应从农户差异、区域差异与政策协同视角,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磊  
人口流动普遍化和性别结构失衡加剧了农村男性的婚配困难,中老年未婚男性的生活和养老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使用农村调查数据,描述了中老年未婚男性的生活境况和养老意愿,分析了影响该群体生活境况和养老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与同龄已婚男性相比,中老年未婚男性在健康、收入、消费、生活支持、日常交往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劣势,在养老意愿方面,他们对社会保障的刚性依赖更为明显。对此,国家不仅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期章和制度,还需要改进基层的制度执行效果,以改善农村中老年未婚男性的生活境况,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龄未婚男性问题对农村社会和谐与公共安全的潜在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