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3)
2023(5471)
2022(4542)
2021(4119)
2020(3431)
2019(7322)
2018(6878)
2017(12944)
2016(7175)
2015(7722)
2014(7709)
2013(7591)
2012(7171)
2011(6592)
2010(6381)
2009(5648)
2008(5547)
2007(4912)
2006(4136)
2005(3818)
作者
(23429)
(19758)
(19507)
(18892)
(12719)
(9702)
(8805)
(7607)
(7312)
(6980)
(6842)
(6787)
(6723)
(6397)
(6383)
(6266)
(5843)
(5788)
(5788)
(5609)
(5089)
(4848)
(4766)
(4516)
(4445)
(4386)
(4280)
(4062)
(4029)
(4028)
学科
(32559)
经济(32531)
管理(16546)
(15206)
地方(13334)
方法(11818)
(11176)
企业(11176)
(10801)
数学(10553)
数学方法(10435)
地方经济(8353)
(7410)
中国(7297)
(5935)
业经(5775)
环境(5508)
农业(5367)
(5028)
金融(5027)
(4747)
贸易(4744)
(4697)
(4528)
(4414)
(4363)
银行(4340)
技术(4337)
(4181)
资源(3911)
机构
学院(103461)
大学(103223)
研究(42455)
(38883)
经济(37767)
管理(34776)
科学(30651)
理学(30229)
理学院(29713)
中国(29505)
管理学(29029)
管理学院(28828)
(23226)
(22854)
研究所(21866)
(21715)
业大(18471)
中心(18417)
农业(18354)
(16856)
(16532)
(15844)
(15260)
师范(14988)
(14201)
财经(13814)
研究院(13639)
(13427)
科学院(13335)
北京(13302)
基金
项目(78886)
科学(61988)
基金(57456)
(53828)
国家(53447)
研究(52012)
科学基金(43957)
社会(32868)
社会科(31216)
社会科学(31209)
(31043)
自然(30490)
基金项目(30486)
自然科(29695)
自然科学(29683)
自然科学基金(29116)
(27833)
资助(23072)
教育(22484)
重点(19499)
编号(18909)
(18761)
计划(17170)
(16611)
(16183)
科研(15897)
创新(15361)
科技(15326)
成果(14507)
(14317)
期刊
(40449)
经济(40449)
研究(27259)
学报(23182)
科学(20383)
中国(19693)
(18737)
大学(16009)
学学(15547)
农业(12834)
(11999)
管理(11395)
教育(9000)
(8417)
金融(8417)
资源(7524)
(7158)
技术(6755)
经济研究(6642)
财经(6639)
业经(6256)
业大(6041)
科技(5927)
林业(5908)
(5769)
(5734)
问题(5517)
(4786)
农业大学(4639)
(4193)
共检索到146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倩   刘淑德   唐衍力   董秀强   赵伟   奉杰   于梦杰  
为了解山东琵琶岛海域人工鱼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12个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鱼礁区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对照区仅功能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功能丰富度与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功能均匀度与物种数和Pielou均匀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群落特征加权平均数指数(CWM)表明,鱼类群落优势性状组成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度和无机氮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酸碱度、无机氮、溶解氧和透明度则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鱼类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解释鱼类群落差异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晔伟  刘洋  朱国平  王丛丛  
欺骗岛是位于南极南设得兰群岛西南方向的火山岛,该岛附近海域受岛上活火山的影响显著,生物资源丰富。为探究该海域内鱼类物种组成,本研究通过对欺骗岛海域环境DNA样本采集、高通量测序开展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从欺骗岛海域5个采样站点的环境样本中共检测出南极鱼类1目、6科、23属、31种,调查得到的大部分鱼类物种均在以往南极传统渔业资源调查中出现。eDNA序列相对丰度最高的鱼类物种为裘氏鳄头冰鱼和花纹南极鱼,分别占鱼类总丰度的53.52%和28.27%。近岸站点和远岸站点间的α和β多样性的各项指数差异较大,但远岸站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相差不大。研究表明,环境DNA技术作为传统渔业调查方法的补充,对环境干扰小,可以对欺骗岛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快速检测。本研究结果可为欺骗岛海域的鱼类多样性监测和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史赟荣  李永振  艾红  陈国宝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于杰  董丽娜  崔科  孙冬芳  
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国山  佟飞  蔡星媛  李文涛  张秀梅  
2013年6月和8月,采用潜水采样和录像的方法调查了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礁石上附着的大型海藻,并分析了海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海藻9种,其中红藻门5种、褐藻门和绿藻门各2种。夏末和夏初的海藻群落相似度为20.35%,对相似性贡献最大的5种海藻分别为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异管藻(Hterosiphonia japonic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孔石莼(Ulva pertusa)。夏末的海藻生物量密度(243.83 g/m2)高于夏初(164.99 g/m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旭  章守宇  林军  钟佳明  
为了提高人工鱼礁选址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岛礁海域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评价为例,基于多准则决策方法,结合专家系统、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经验提取影响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的主要准则(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和对应的次级准则(底部坡度、底质类型、海流、水深;渔获量、资源密度、幼鱼量、幼鱼扩散;与污染源距离、与航道距离、离岸距离)。通过两两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要准则和次级准则的权重,结果显示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481、0.4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詹启鹏  孙昕  董建宇  张宇洋  张秀梅  
为探究人工鱼礁礁龄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5月、8月和10月通过潜水样方取样,调查了莱州芙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礁体附着生物。共鉴定出附着生物94种,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种类最多,为33种,软体动物门(Mollusca)次之,为21种。1龄鱼礁(投放时间为1年的短礁龄)附着生物的种类为66种,4~5龄鱼礁(投放时间为4~5年的长礁龄)为79种。不同季节和不同礁龄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方,长礁龄礁区均显著高于短礁龄礁区。本研究选取了摄食习性(feeding habits)、活动能力(mobility)、栖息方式(habitat)、成体大小(body size at maturity)、寿命(longevity)和身体柔韧度(flexibility)6个功能性状(共计21种性状类型),比较了不同季节2种礁龄附着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本海域人工鱼礁上更易附着滤食性、无活动能力、固着型、长寿命(>5年)、无身体柔韧性、规格极小(<0.05),而滤食性、固着型和无活动能力等性状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1礁龄鱼礁(P<0.05)。附着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程度方面,4~5龄鱼礁高于1龄鱼礁,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传统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性状法(BTA)分析了不同季节长、短礁龄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差异,为揭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雷  唐振朝  贾晓平  于杰  陈国宝  
为探究人工鱼礁聚鱼效果,于2017年2月、4月、9月和11月主要通过声学探测技术,对防城港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与大小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防城港人工鱼礁区及其临近海域4次调查共捕获各类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201种,包括鱼类126种、蟹类32种、虾类20种、虾蛄类11种和头足类12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在时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交互作用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媛洁  陈作志  张俊  江艳娥  龚玉艳  蔡研聪  杨玉滔  
为探讨以西沙群岛七连屿(16°55′~17°00′N,112°12′~112°21′E)为代表的典型小尺度范围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文章以20世纪70年代、2018—2019年南海七连屿鱼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七连屿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并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和G(属级)-F(科级)多样性测度指数对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七连屿海域礁栖鱼类隶属于8目33科70属175种,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占绝对优势,占比81%;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54.19,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约为112.35。与国内外不同区域的鱼类群落组成对比发现,七连屿鱼类的Δ~(+)低于东海陆架、大亚湾和渚碧礁;其Λ~(+)则均低于东海陆架和大亚湾,高于渚碧礁;科级多样性指数(F-指数)平均值为6.23,属级多样性指数(G-指数)平均值为3.09,标准化的G-F 指数平均值为0.40。以上结果表明,七连屿鱼类群落物种间的分类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大亚湾和渚碧礁更为接近。从G-指数、F-指数、G-F指数综合来看,七连屿礁栖性鱼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且其科、属的分布较为合理,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王燕平  李渊  张静  高天翔  
根据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调查资料,系统分析了其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该海域的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和∧+)以及各物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并对东山湾海域物种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东山湾共记录鱼类114种,分属15目57科87属,以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分类阶元包涵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中,其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0、5.40、7.60)、(1.42、2.00)和(1.41),均低于东海陆架区、大亚湾、东沙群岛,说明东山湾海域的鱼类多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卞晓东   韦超   张婉茹   崔培东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采集到36种鱼卵、仔稚鱼,其中,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为21种,鱼卵总数量为71 695粒,仔稚鱼总数量为1 161尾;主要产卵期为5-8月,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卵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至西南部的庙岛海峡毗邻水域;仔稚鱼主要集中于5-7月和11-12月,主要种类为鳀、白氏银汉鱼(Hypoatherina valencienne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仔稚鱼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春夏季(5-7月)鱼类早期资源群落功能丰富度、均匀度和离散度指数最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东北部和西南部。长岛毗邻水域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群落结构及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鱼类繁殖群体的洄游迁徙对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徐姗楠  黄梓荣  李纯厚  
根据2015—2016年间对大亚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1种,隶属14目、53科、84属。其中以鲈形目(Perciformes)占绝对优势(54.20%),其次是鳗鲡目(Agunilliformes)和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均占9.92%。种类数具明显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69种;春季最低,32种。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主要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斑(Clupanodon punctat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和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小型鱼类为主。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季节变化上,多样性指数(H’)季节变化范围为1.516~1.998,以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均匀度指数(J’)季节变化范围为0.494~0.869,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丰富度指数(D’)季节变化范围为2.230~3.777,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水深是影响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上,海湾中部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高于沿岸海域。与历史资料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干扰,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组成更替明显,多样性水平降低,鱼类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苏程程   张琦   赵永松   李凡   韦超   单秀娟  
为了解长岛毗邻海域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筛选该海域中对生物群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种,基于2021年3―12月阿氏网调查数据,研究长岛毗邻海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及关键种的确定。结果显示,该海域共捕获鱼类38种,以温水性、底层、低值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50种,以小型甲壳类为主。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为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夏、秋季以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等为主,冬季仅有矛尾鰕虎鱼和日本鼓虾。物种丰富度指数在夏季最高,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秋季最高。底层鱼类和无脊柱动物群落食物网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物种13~23个,摄食关系数量32~113个,食物网拓扑结构连结密度范围为2.46~5.65,种间关联度范围为0.18~0.28。矛尾鰕虎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日本鼓虾、口虾蛄既是优势种也是关键种,关键种具有多样化、小型化的特点。当食物网去除关键种后,连接稳健性和摄食关系数量呈显著降低趋势,表明关键种在维持食物网稳健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春季关键捕食者为口虾蛄,扁玉螺(Glossaulax didyma)为关键饵料种,矛尾鰕虎鱼和日本鼓虾是关键中间种;夏季关键捕食者增加了白姑鱼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日本鼓虾转变为关键饵料种;在冬季,关键捕食者由口虾蛄、白姑鱼更替为矛尾鰕虎鱼,日本鼓虾由关键饵料种类更替为关键中间种;关键种生态位更替导致底层食物网拓扑结构简单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长岛毗邻海域底层生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永振  史赟荣  艾红  董丽娜  李娜娜  李夏  高天翔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全面地了解南海诸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系统整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东沙、西沙和中沙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资源调查的历史资料,研究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分类学多样性。种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东沙记录鱼类种类514种,西沙和中沙632种,南沙548种;各礁区记录鱼类物种数目少于预测数目,也少于全球其他生境相似的海域记录的鱼类种数。估算了南海珊瑚礁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东沙△+和∧+分别为55.1、121;西沙、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各礁区海域鱼类△+值均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含思  沈敏  林军  吴星辰  刘洪生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选址是人工鱼礁区建设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备选海域附近采集的底质柱状样品的分析,测得了每个站点底质柱样的粒度、含水率、天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贯入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用谢帕德和福克沉积物分类法分析粒度结果,发现所研究海域的底质由砂、粉砂、黏土构成,粉砂含量最高,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不同区域的底质因其粒度组分、孔隙率、天然密度等不同,其含水率不同,造成底质的承载力也不同。对底质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的含水率与贯入强度、抗剪破坏强度均存在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底质适宜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底泥含水率与粒度间的回归方程可为大面积的底质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大幅降低调查的工程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