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4)
- 2023(7087)
- 2022(5866)
- 2021(5297)
- 2020(4101)
- 2019(9145)
- 2018(8997)
- 2017(16487)
- 2016(8930)
- 2015(9978)
- 2014(10098)
- 2013(10061)
- 2012(9782)
- 2011(9138)
- 2010(9393)
- 2009(8655)
- 2008(8570)
- 2007(7670)
- 2006(7176)
- 2005(6908)
- 学科
- 济(44617)
- 经济(44582)
- 管理(20843)
- 业(19225)
- 地方(18341)
- 中国(16497)
- 企(13799)
- 企业(13799)
- 农(13642)
- 学(13142)
- 业经(12065)
- 环境(11575)
- 发(10356)
- 地方经济(10097)
- 方法(9874)
- 农业(9661)
- 和(8349)
- 融(8342)
- 金融(8341)
- 银(7923)
- 银行(7908)
- 行(7839)
- 理论(7539)
- 发展(7320)
- 展(7283)
- 资源(7183)
- 生态(7008)
- 教育(6875)
- 数学(6717)
- 产业(6711)
- 机构
- 学院(131963)
- 大学(129112)
- 研究(53976)
- 济(52521)
- 经济(51097)
- 管理(44119)
- 中国(40107)
- 理学(35876)
- 理学院(35300)
- 管理学(34693)
- 管理学院(34428)
- 科学(34082)
- 京(29599)
- 所(28386)
- 研究所(25640)
- 农(24332)
- 中心(23658)
- 财(23110)
- 范(22539)
- 师范(22341)
- 江(22264)
- 北京(19691)
- 院(19526)
- 农业(18629)
- 业大(18505)
- 州(18295)
- 师范大学(17927)
- 省(17895)
- 财经(17189)
- 科学院(16669)
- 基金
- 项目(81738)
- 科学(63384)
- 研究(63005)
- 基金(55069)
- 家(48145)
- 国家(47624)
- 科学基金(39278)
- 社会(39047)
- 社会科(36852)
- 社会科学(36847)
- 省(34664)
- 划(28762)
- 基金项目(28639)
- 教育(27505)
- 编号(26234)
- 发(25378)
- 自然(22950)
- 成果(22336)
- 自然科(22195)
- 自然科学(22191)
- 自然科学基金(21744)
- 资助(21527)
- 发展(20599)
- 展(20207)
- 课题(19681)
- 重点(19474)
- 创(17067)
- 部(16656)
- 年(16204)
- 创新(15875)
共检索到223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苧萱
山东沿海居民世世代代靠海生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丰厚的海洋物质和精神文明。但当前,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人类和海洋的未来发展无疑依赖于两者的和谐共处,海洋文化的生态学走向将更加明晰,也更加需要用新型的海洋文化来阐释新海洋世纪的理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观。文章梳理了山东海洋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把握了山东海洋文化的生态学走向,提出加快山东省海洋文化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期指导未来区域和国家海洋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建设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兴勇 孙建松
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重视的热点问题,文化所蕴含的经济功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能、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被誉为当今社会的"朝阳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在价值。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其自身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既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又能发扬传统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上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所有的海洋文化类型。同时,上海还拥有很多具有上海特色的海洋文化资源,例如上海的海塘文化、海洋制盐文化、渔村民俗信仰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
关键词:
文化 海洋文化资源 产业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同广 刘兆德
论述了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阐明了山东省海洋资源的条件及开发利用情况 ,并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山东省 海洋资源 海洋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龙桂杰 潘娜
一、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区位优势。广西南邻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口,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群力
海洋经济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区域经济。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人类获取新资源、扩大生存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之路。发挥区位优势,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经济,走海洋经济强省之路,对于推动山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资源富集,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是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理应担负起引领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支撑条件1.海洋资源富集。山东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水生生物资源600多种。风能资源总储量约8500万千瓦,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盐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福一
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研实力雄厚,政策环境优越,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明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科技人才支撑战略、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和金融创新支撑战略,对于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高技术产业 发展战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秋芬 David A.Caron
过去几十年中,遗传学和免疫学方法的进步改变了医学和生物制药学的研究。人类和几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已全部完成测序,这一遗传学信息财富的初步开发已经开始引起对这几种生物的研究及由此产生的应用的革命。得益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便利,对微生物(包括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解也紧随其后。通过这些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已经从20世纪50、60年代海洋生物学和生物海洋学的小脚注变成了我们对海洋的兴趣焦点。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学到了大量关于海洋中微生物的丰度、分布和活性的知识。由于认识到海洋微生物异常丰富的多样性、它们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及天然和工程微生物产品给...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斯巧倍 马丽卿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舟山市作为海岛城市,不仅区位优势明显,并且兼具自然资源丰富与历史文化悠久的双重特色,在发展海洋产业上特色鲜明。文化是影响一个地区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舟山被确立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海洋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舟山为例,通过对海洋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探究未来发展方向,以加快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翀 蔡雪雄
以福建省2004-2013年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福建省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对海洋文化产业的需求,对海洋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海洋文化产业中的环境质量因子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因此,目前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对于海洋文化资源的利用途径和转换效率仍有限,未来需进一步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营造有利条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文章选取1990-201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关联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和谐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园 张仪华
文章选取1990-201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海洋生产总值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关联以及福建省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演进的脉冲响应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省海洋文化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演进形成了良性的和谐互动机制;同时也验证了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生产总值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尔升 明旭 徐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陆域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海洋文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国的崛起同样得益于海洋文化的扩展,文章通过建立文化—语言—制度—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构造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静态与动态两种面板数据模型,将海洋文化扩展从三重维度纳入一个经济系统。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提高了海洋文化的地位,带来海洋文化全方位扩展,并改变全社会语言生态,促成全新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并通过梯度效应、层次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中国崛起。文章希冀在海洋世纪到来的新时期,中国快速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海洋文化 制度变迁 沿海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淑娟 李丽娟 隋玉正
为提高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水平,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的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在类型上以古遗址类、传统技艺类、民间文学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类以及民俗类为主;(2)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威海东部、青岛胶州湾及烟台北部是各类遗产的高密度分布区,莱州湾区域有大量盐业文化遗产,日照东港区有较多渔业文化遗产;(3)先秦时期遗产集中分布在莱州湾区域,秦汉至隋唐时期遗产集中分布在威海东部,宋元明清时期遗产在烟台北部、威海东部、青岛胶州湾均有大量分布,近代以来的遗产主要分布在威海环翠区和青岛胶州湾;(4)遗产分布受海拔、坡度、河流等自然因素,渔业、盐业、海运贸易等海洋经济,东夷文化、齐鲁文化、妈祖文化等社会文化及海防建设的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建设海洋文化遗产名录、重视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促进公众积极参与遗产保护等保护建议及“三核驱动、两区随动、两带联动、多点带动”的海洋文化遗产旅游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