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
- 2023(2074)
- 2022(1733)
- 2021(1661)
- 2020(1509)
- 2019(3472)
- 2018(3369)
- 2017(6125)
- 2016(3590)
- 2015(4050)
- 2014(4054)
- 2013(4006)
- 2012(3943)
- 2011(3765)
- 2010(3891)
- 2009(3500)
- 2008(3664)
- 2007(3210)
- 2006(2951)
- 2005(2587)
- 学科
- 济(14735)
- 经济(14713)
- 管理(6609)
- 业(6513)
- 学(6215)
- 方法(5444)
- 企(4869)
- 企业(4869)
- 数学(4533)
- 数学方法(4438)
- 农(3778)
- 地方(3646)
- 中国(3038)
- 贸(2876)
- 贸易(2876)
- 易(2666)
- 融(2578)
- 金融(2576)
- 关系(2554)
- 农业(2554)
- 业经(2515)
- 财(2430)
- 理论(2285)
- 环境(2284)
- 和(2243)
- 制(1986)
- 资源(1920)
- 银(1892)
- 地方经济(1887)
- 银行(1876)
- 机构
- 大学(57769)
- 学院(55313)
- 研究(25888)
- 济(19921)
- 经济(19294)
- 科学(18359)
- 中国(17616)
- 管理(16831)
- 所(15057)
- 理学(14482)
- 农(14325)
- 研究所(14208)
- 理学院(14175)
- 管理学(13711)
- 管理学院(13609)
- 京(12773)
- 农业(11673)
- 业大(10393)
- 中心(10246)
- 院(9519)
- 范(9277)
- 师范(9131)
- 江(8897)
- 财(8629)
- 室(8292)
- 科学院(8259)
- 北京(7988)
- 省(7861)
- 师范大学(7665)
- 研究院(7632)
共检索到84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永松 杨庶 单秀娟 金显仕 孙耀
本研究对南黄海西北部山东半岛沿岸的沉积柱140年的颗石藻(Coccolithophores)样品进行了种类组成和丰度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颗石藻8种,平均丰度为9.76×10~6个/g,丰度范围为(5.07~14.21)×10~6个/g。其中,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和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是丰度较高的主要物种,平均丰度分别为4.96×10~6、4.55×10~6个/g。通过比较沉积记录与气候参数发现,颗石藻丰度的长期变化与东亚冬季风的替代指标海平面气压(SLP)有一定相关性,黄海沿岸流受季风影响,随着东亚冬季风的增强而加强,沿岸流带来了物质输入,为研究区域的颗石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支撑了较高的颗石藻丰度。
关键词:
颗石藻 黄海沿岸流 沉积物 东亚冬季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炳庆 吕振波 李凡 包家国 徐维柱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43,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1.1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3。优势种为鳀和戴氏赤虾,重要种为方氏锦鳚、日本蟳、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枪乌贼。通过聚类分析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括3组,引起组间平均相异性贡献的分歧种主要包括戴氏赤虾、方氏锦鳚、矛尾虾虎鱼、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坤 刘福利 王飞久 孙修涛 汪文俊 丁昌玲 梁洲瑞 李涛
2011年8~10月对山东半岛大叶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山东半岛大叶藻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山东半岛主要存在3种大叶藻科(Zosteraceae)种类,分别是大叶藻属Zostera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 Ascherson&Graebner以及虾形藻属Phyllospa-dix的红须虾形藻Phyllospadix iwatensis Makino。其中,大叶藻分布广泛,莱州湾、俚岛、小石岛、楮岛、汇泉湾等地均发现有大叶藻存在,莱州湾地区大叶藻呈斑状分布,汇泉湾呈零星分布,俚岛、小石岛、楮岛地区呈片状分布;矮大叶藻分布较少,莱州湾...
关键词:
大叶藻 海草 ITS 分布调查 种类鉴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刚 李凡 王秀霞 袁小楠 吕振波 宋明毅
根据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15种,隶属于7科12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多为小型饵料型蟹类;双斑蟳(C.bimaculata)在4个季节中皆为优势种,三疣梭子蟹在8月和10月航次为优势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生物量季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杜国云
从地热区域分布、地热水物理和地热水化学诸方面论述了山东半岛的地热地质特征;结合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途经及本地区地热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地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适合本地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几点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地热地质特征 地热开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子旭 王鹏浩 刘阳 李春霖 张志新 李琪
为了优化山东半岛近海长牡蛎秋冬季育肥养殖的空间格局,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海水表面高度再分析数据,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理论,构建了山东半岛长牡蛎秋冬季育肥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山东半岛海域长牡蛎养殖适宜性指数的时空变动分析发现,适宜性呈现南部海域>北部海域>东部海域>西部海域的趋势,其中南部海域非常适宜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为9.1%,主要分布在乳山地区;山东半岛西部黄河口周边海域存在大面积的不适宜养殖区域,占比高达该海域的30.5%。长牡蛎秋冬季育肥养殖的非常适宜区域在2017年和2019年分别占总近海面积的38.2%和57.9%,显著高于其余年份。通过实地验证发现,山东长牡蛎的秋冬季育肥养殖最适宜海区具备水体浑浊度较低、叶绿素浓度较高、温度较暖且风浪较小的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山东半岛长牡蛎养殖规划提供有效的量化依据和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显仕
根据1986、1998和2000年春季对山东半岛南部水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渔业资源、优势种及多样性的年间变化,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渔业资源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类更替加快,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增加,从而使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演替加快。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宇 周慧
在产业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山东半岛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生态系统,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主客观因素三方面指出季节性周期对山东半岛休闲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基于此,提出山东半岛休闲体育产业优化产业生态、克服季节性周期障碍的季间优化策略:加强政府季间产业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生命周期;促进休闲资源整合,遏制同质化,实现跨区域合作;提升文化附加值,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生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民俗文化活动的反季节开展;建设休闲体育绿色交通通道,优化交通网络线路。
关键词:
生态 休闲体育产业 山东半岛 季间优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宇 周慧
在产业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山东半岛休闲体育产业的产业生态系统,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主客观因素三方面指出季节性周期对山东半岛休闲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基于此,提出山东半岛休闲体育产业优化产业生态、克服季节性周期障碍的季间优化策略:加强政府季间产业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生命周期;促进休闲资源整合,遏制同质化,实现跨区域合作;提升文化附加值,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生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民俗文化活动的反季节开展;建设休闲体育绿色交通通道,优化交通网络线路。
关键词:
生态 休闲体育产业 山东半岛 季间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峰 伍玉鹏 孙倩 孙振钧
于2009年在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采用挖掘法对这些地区不同类型生境采集到的蚯蚓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采集到的蚯蚓置于潮湿土壤带回驻地,在采集当日用70%酒精处死,保存于95%酒精以备研究。部分形态分类特征明显的蚯蚓个体作为模式标本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本研究据此提供了该地区最新的蚯蚓资源名录。在山东半岛发现陆栖蚯蚓3科6属13种,以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为主;在辽东半岛调查共发现3科7属16种,以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44%)、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1%)为主。作为蠕虫养殖业中的赤子爱胜蚓,在野外环境中也有分布。
关键词:
蚯蚓 生物多样性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杨琦
以县(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1986、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比较各单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特点;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经济活动有明显的经济中心指向、沿海指向,空间发展依然以极化为主,新的发展极已经出现,但分布在区域的边缘地带,带动作用不大;大都市区整体规模加剧膨胀,核心和外围地区出现极化和反极化现象;东部地区出现网络化发展的雏形。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全球化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
关键词:
空间极化 影响因素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显森 赵宪勇 李凡 李富国 戴芳群 朱建成
根据2000~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1991年等相关历史资料,从体长组成、集群特征、年龄结构、性腺成熟度、性成熟系数、性比、摄食强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鳀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鳀鱼生殖群体全长组成范围为6~16cm,优势长度9~12cm,长度组成年代际变化明显,生殖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2)生殖群体由1~4龄鱼组成,与1991年相比1龄鱼比例增加,生殖群体的平均年龄减小;(3)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鳀鱼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以IV期、VA期占优势,6月下旬IV期和VA期比例减少,VB期和VI-IV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开章 李斌 于全发 王津津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永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良性循环的水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是支撑山东半岛区经济社会的基础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建设地下水库成为解决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该区已建地下水库的类型、技术和效益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论述了已建地下水库对该区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良性效应,从而提出了支撑山东半岛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并预测了该区宜建地下水库的数量、规模及产生的综合效益,为该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 地下水库 良性效应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晋芳 马祖琦 王慧
在介绍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和偏离-份额(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呈现分形、有序的特征,具有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但由于受交通和地貌因素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等级规模上呈现规模扩张退化、结构分化、集聚辐射弱化态势;而在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以及沿交通线和海岸线分布的轴线空间格局。职能上存在产业效益、竞争力城际差异大、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城市群 分形 偏离-份额模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刘福利 王飞久 孙修涛 汪文俊 丁昌玲 梁洲瑞 马兴宇
应用RAPD技术,对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小石岛、俚岛、楮岛和汇泉湾的5个大叶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保护和移植修复提出了建议。实验用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42条条带,多态条带3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86%。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5个种群99.6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而0.32%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Mantel测试表明5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莱州湾种群,应该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是俚岛种群和汇泉湾种群,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海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