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8)
- 2023(14911)
- 2022(12391)
- 2021(11436)
- 2020(9407)
- 2019(21517)
- 2018(21409)
- 2017(41135)
- 2016(22569)
- 2015(25141)
- 2014(25265)
- 2013(24782)
- 2012(22283)
- 2011(20002)
- 2010(19733)
- 2009(17832)
- 2008(17303)
- 2007(15017)
- 2006(13127)
- 2005(11523)
- 学科
- 济(89845)
- 经济(89742)
- 管理(62632)
- 业(59613)
- 企(48964)
- 企业(48964)
- 方法(39363)
- 数学(34005)
- 数学方法(33572)
- 中国(26586)
- 农(24833)
- 业经(20937)
- 财(20910)
- 地方(20816)
- 学(20298)
- 农业(16508)
- 制(16205)
- 理论(15423)
- 贸(14423)
- 贸易(14416)
- 技术(13938)
- 易(13938)
- 环境(13901)
- 和(13856)
- 务(13246)
- 财务(13171)
- 财务管理(13149)
- 银(12962)
- 银行(12919)
- 企业财务(12549)
- 机构
- 大学(315556)
- 学院(313820)
- 管理(124187)
- 济(120493)
- 经济(117484)
- 理学(108105)
- 理学院(106849)
- 研究(106471)
- 管理学(104852)
- 管理学院(104278)
- 中国(76490)
- 科学(68551)
- 京(67670)
- 财(53981)
- 所(53161)
- 农(52792)
- 业大(48975)
- 研究所(48871)
- 中心(47429)
- 江(45104)
- 财经(43816)
- 范(42759)
- 师范(42329)
- 北京(42277)
- 农业(41379)
- 经(39988)
- 院(39306)
- 州(37004)
- 经济学(35865)
- 师范大学(34416)
- 基金
- 项目(223147)
- 科学(175496)
- 基金(161653)
- 研究(161018)
- 家(141833)
- 国家(140645)
- 科学基金(120892)
- 社会(101097)
- 社会科(95753)
- 社会科学(95729)
- 省(87590)
- 基金项目(86427)
- 自然(79688)
- 自然科(77870)
- 自然科学(77852)
- 自然科学基金(76416)
- 划(74150)
- 教育(73331)
- 资助(65692)
- 编号(65113)
- 成果(52284)
- 重点(49868)
- 部(48170)
- 发(47757)
- 创(46208)
- 课题(45354)
- 创新(43152)
- 科研(42660)
- 国家社会(41475)
- 教育部(40958)
- 期刊
- 济(129534)
- 经济(129534)
- 研究(91215)
- 中国(59317)
- 学报(52553)
- 农(48337)
- 科学(48090)
- 管理(44598)
- 大学(39361)
- 财(39248)
- 学学(37075)
- 教育(35781)
- 农业(33543)
- 技术(26753)
- 融(24472)
- 金融(24472)
- 业经(21751)
- 财经(20533)
- 经济研究(20442)
- 问题(18710)
- 经(17497)
- 业(17039)
- 图书(16932)
- 科技(15956)
- 版(15072)
- 理论(14842)
- 现代(14607)
- 技术经济(14407)
- 资源(14014)
- 实践(13706)
共检索到44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汤洪霞 杨淼 李梦笛 张莉 邵志国
在测算2012—2021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6个地级市城市韧性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曲线、ArcGIS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究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趋势。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探究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韧性、新型城镇化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2)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网络复杂,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较强,但关联性和紧密性有待提高;(3)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区集中于城市群中部和省会城市周边;(4)地理空间邻近、对外开放度、风险应对能力、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差异均显著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聪 何春阳 黄庆旭
以"国家—省"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高速增长区;潍坊、济南、淄博和威海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中速增长区;东营和日照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低速增长区。研究可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聪 何春阳 黄庆旭
以"国家—省"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高速增长区;潍坊、济南、淄博和威海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中速增长区;东营和日照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低速增长区。研究可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松茂 牛金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探究城市生态韧性是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沿黄城市群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演化韧性理论,借助熵权TOPSIS法评估2011—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通过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时空分异及演进规律,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其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演化韧性视角下,城市生态韧性是城市生态系统始终具备的固有属性,无论城市生态是否受到干扰,其始终具备干扰发生前进行防御、干扰发生时及时响应和不断学习创新的动态能力。(2)时间维度,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表现为“波动起伏”式有序提升,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靠拢”的演化态势。(3)空间维度,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非均衡性,胶东板块高、鲁南经济带低、省会城市圈两极化明显,区域差异主要根源于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表现为省会城市圈>胶东板块>鲁南经济带;空间演进呈东北—西南走向,整体向东北推移。(4)障碍度因子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万劳动力R&D人员数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王晨 章立玲 何春阳
以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重要依据,构建一套由100项指标组成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新型城镇化状态区域差异显著,总体可分为高等(青岛、烟台)、中等(济南、威海、潍坊、东营)和低等水平(淄博、日照)3个等级。研究既可为定量评估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状态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世泰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核心、众多城市集聚的城市群也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化运动的中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和现实要求。基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机制,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有一些障碍因素,所以必须制定出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城市群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世泰 赵亚萍 张喆
在深入剖析城市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要素结构模型,并从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系统阐述了一级指标的内涵,对每个二级指标选取了相应的统计指标来衡量;采用了因子赋权评价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悬珠,其中,济南、青岛在5个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烟台、潍坊、淄博居其次,东营、威海则较弱,日照各方面能力都明显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创新能力 评价方法 山东半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施宏 王富喜 高明
将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的速度,并不等同于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较快的城市,在土地城市化质量上反而较低。②从时间序列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1999年到2010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2004年起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面积迅猛增长,土地城市化质量开始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③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8地市总体协调发展度偏低,烟台、日照、威海三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和土地城市化质量耦合度较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唐承辉
基于多元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达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市域和县域尺度揭示山东省地域间联系特征与结构,并划定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范围。研究发现:在企业流,山东半岛城市群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县域尺度城市群空间范围小于城市尺度;在公路客运流,以济南为中心的高密度交通网已基本形成,各地区间联系均较为密切;在铁路客运流,高速铁路沿线地区可达性普遍较好并成为城市群构成单元;基于多元流数据综合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更接近其实际发育程度,并且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的实证分析为城市群空间范围划定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伏兴 栾贵勤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以2000~2005年、2005~2009年为考察期,本文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城市群和8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半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相似度将其分为4类,分析其原因以及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总体特点,对城市群及各地市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建议:提升双核心城市能级;明确城市群内城市定位;扩大半岛城市群的腹地,推动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景建军
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功能联系的现状、城市功能结构特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功能联系 功能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宏燕 于振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推进可以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章构建反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及反映“压力—状态—响应”的链式生态韧性评价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协调影响力及面板门槛等模型,对沿黄地区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类型及阻滞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平均值在0.28~0.42之间,生态韧性整体水平在0.4~0.5之间,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呈现“下高上低”的空间格局;空间城镇化起反向制约作用,经济城镇化则具有正向推进效应;生态压力起负向约束作用,生态响应起正向推动作用,生态状态的作用呈现由负向阻滞向正向推动的转化;新型城镇化阶段对耦合协调度具有单一门槛效应。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韧性 耦合协调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程丽丽
省域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类型。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有很强的地带代表性,而且位置相连,是我国跨地带、跨省域协作与整合发展的优良平台。总体看来,三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快,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均未进入我国一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序列结构都存在缺陷。通过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群发育普遍不够成熟,差异性显著,要真正起到省域核心增长版块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关键支撑点的作用,还有待时日。究其因,除了决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层面和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推动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的健康城镇化,必须为城镇化培育强大的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面的承载平台,科学组织城市群之间和内部的整合发展,强力推行现有体制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杨琦
以县(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1986、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比较各单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特点;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经济活动有明显的经济中心指向、沿海指向,空间发展依然以极化为主,新的发展极已经出现,但分布在区域的边缘地带,带动作用不大;大都市区整体规模加剧膨胀,核心和外围地区出现极化和反极化现象;东部地区出现网络化发展的雏形。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全球化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
关键词:
空间极化 影响因素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