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5)
- 2023(9501)
- 2022(7544)
- 2021(6570)
- 2020(5364)
- 2019(12037)
- 2018(12100)
- 2017(23011)
- 2016(12984)
- 2015(14556)
- 2014(14709)
- 2013(14215)
- 2012(12955)
- 2011(11630)
- 2010(11804)
- 2009(11242)
- 2008(11125)
- 2007(10084)
- 2006(9293)
- 2005(8849)
- 学科
- 济(54232)
- 经济(54139)
- 管理(39209)
- 业(36323)
- 企(27374)
- 企业(27374)
- 中国(20161)
- 农(18065)
- 方法(16103)
- 地方(15708)
- 制(15496)
- 财(14810)
- 业经(13871)
- 数学(13671)
- 数学方法(13526)
- 农业(12464)
- 体(11036)
- 学(9762)
- 环境(9424)
- 银(9088)
- 银行(9073)
- 发(9015)
- 体制(8779)
- 融(8679)
- 行(8678)
- 金融(8675)
- 城市(8300)
- 务(8085)
- 财务(8055)
- 财务管理(8035)
- 机构
- 学院(186609)
- 大学(186417)
- 济(77500)
- 经济(75422)
- 研究(68250)
- 管理(67286)
- 理学(56829)
- 理学院(56106)
- 管理学(55127)
- 管理学院(54784)
- 中国(50559)
- 科学(40627)
- 京(40582)
- 财(37950)
- 所(34599)
- 农(32030)
- 研究所(31046)
- 中心(30712)
- 江(29966)
- 财经(29128)
- 业大(26636)
- 经(26293)
- 范(25773)
- 师范(25520)
- 北京(25342)
- 院(24965)
- 农业(24799)
- 经济学(24771)
- 州(23709)
- 经济学院(22189)
- 基金
- 项目(124134)
- 科学(98247)
- 研究(91718)
- 基金(89855)
- 家(78686)
- 国家(77999)
- 科学基金(66569)
- 社会(60292)
- 社会科(57006)
- 社会科学(56995)
- 省(48425)
- 基金项目(47620)
- 教育(41424)
- 自然(41310)
- 划(41220)
- 自然科(40334)
- 自然科学(40323)
- 自然科学基金(39575)
- 编号(36646)
- 资助(35129)
- 成果(30589)
- 重点(28529)
- 发(28155)
- 制(27896)
- 部(27474)
- 课题(26740)
- 国家社会(25547)
- 创(25309)
- 创新(23914)
- 性(23519)
共检索到29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程丽丽
省域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类型。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有很强的地带代表性,而且位置相连,是我国跨地带、跨省域协作与整合发展的优良平台。总体看来,三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快,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均未进入我国一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序列结构都存在缺陷。通过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群发育普遍不够成熟,差异性显著,要真正起到省域核心增长版块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关键支撑点的作用,还有待时日。究其因,除了决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层面和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推动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的健康城镇化,必须为城镇化培育强大的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面的承载平台,科学组织城市群之间和内部的整合发展,强力推行现有体制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王晨 章立玲 何春阳
以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重要依据,构建一套由100项指标组成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新型城镇化状态区域差异显著,总体可分为高等(青岛、烟台)、中等(济南、威海、潍坊、东营)和低等水平(淄博、日照)3个等级。研究既可为定量评估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状态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聪 何春阳 黄庆旭
以"国家—省"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高速增长区;潍坊、济南、淄博和威海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中速增长区;东营和日照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低速增长区。研究可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黄聪 何春阳 黄庆旭
以"国家—省"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揭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00—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青岛和烟台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高速增长区;潍坊、济南、淄博和威海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中速增长区;东营和日照为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低速增长区。研究可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汤洪霞 杨淼 李梦笛 张莉 邵志国
在测算2012—2021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6个地级市城市韧性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曲线、ArcGIS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究城市韧性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趋势。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分析探究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韧性、新型城镇化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2)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网络复杂,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较强,但关联性和紧密性有待提高;(3)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区集中于城市群中部和省会城市周边;(4)地理空间邻近、对外开放度、风险应对能力、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差异均显著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杨琦
以县(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综合指数法,分别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1986、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通过比较各单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特点;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经济活动有明显的经济中心指向、沿海指向,空间发展依然以极化为主,新的发展极已经出现,但分布在区域的边缘地带,带动作用不大;大都市区整体规模加剧膨胀,核心和外围地区出现极化和反极化现象;东部地区出现网络化发展的雏形。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全球化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空间极化...
关键词:
空间极化 影响因素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伏兴 栾贵勤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别以2000~2005年、2005~2009年为考察期,本文利用SSM(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城市群和8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对半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相似度将其分为4类,分析其原因以及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总体特点,对城市群及各地市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建议:提升双核心城市能级;明确城市群内城市定位;扩大半岛城市群的腹地,推动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世泰 赵亚萍 张喆
在深入剖析城市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的要素结构模型,并从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系统阐述了一级指标的内涵,对每个二级指标选取了相应的统计指标来衡量;采用了因子赋权评价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悬珠,其中,济南、青岛在5个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烟台、潍坊、淄博居其次,东营、威海则较弱,日照各方面能力都明显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城市群 创新能力 评价方法 山东半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景建军
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功能联系的现状、城市功能结构特点,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 功能联系 功能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宏燕 于振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魏晓 王富喜
文章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形成机理和发展演化周期。在此基础上,描绘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轨迹,研究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原理,探讨了激活其机理的战略动力,为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斌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空间互动问题。结果显示: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问题是合理的;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经济服务化的空间协同效应显著存在;进一步提升经济服务的开放水平和质量可促进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服务化空间协同效应的三大渠道:硬件互联、软件共享及学习竞争,并对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斌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空间互动问题。结果显示: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问题是合理的;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经济服务化的空间协同效应显著存在;进一步提升经济服务的开放水平和质量可促进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服务化空间协同效应的三大渠道:硬件互联、软件共享及学习竞争,并对城市群经济服务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刘文斐 王山 岳海珺
本文基于2005—2017年城市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评价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经济增长绩效,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其动态演进规律,从技术层面和要素层面实证考察了绿色经济增长绩效的动力源泉。研究发现:(1)样本考察期内,山东半岛绿色经济绩效的平均增长率约为0.17%,且增长较快的城市大多位于鲁东与鲁西地区,鲁中地区的绿色TFP增长相对缓慢。(2)城市间绿色经济增长绩效差异有扩大趋势,其中,鲁东地区城市间绿色TFP增长差异先缩小后扩大,鲁中地区城市间差异逐步缩小,鲁西地区在个别年份出现两极分化现象。(3)对山东半岛总体而言,投入要素对绿色经济增长绩效的贡献高居首位,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推进,技术衰退则拉低了期望产出增长绩效,在技术进步迟缓、效率恶化的作用下,非期望产出生产率增长最慢。(4)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绩效表现为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双轮驱动模式,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单轮驱动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丛静 陈抗
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要解决引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将山东半岛打造成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必须提升龙头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导向,强化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同时改善投资环境。
关键词:
城市群 外商直接投资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