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
- 2023(1204)
- 2022(1041)
- 2021(985)
- 2020(905)
- 2019(2066)
- 2018(2027)
- 2017(3904)
- 2016(2060)
- 2015(2376)
- 2014(2298)
- 2013(2392)
- 2012(2353)
- 2011(2152)
- 2010(2145)
- 2009(1945)
- 2008(1790)
- 2007(1624)
- 2006(1454)
- 2005(1330)
- 学科
- 济(9805)
- 经济(9803)
- 管理(4175)
- 地方(3371)
- 业(3264)
- 财(3146)
- 法(3145)
- 方法(3069)
- 学(2909)
- 数学(2800)
- 数学方法(2772)
- 收入(2590)
- 农(2438)
- 中国(2133)
- 国民(2076)
- 地方经济(2067)
- 国民收入(2003)
- 企(1996)
- 企业(1996)
- 富(1977)
- 财富(1977)
- 农业(1789)
- 融(1753)
- 金融(1752)
- 贸(1690)
- 贸易(1690)
- 业经(1570)
- 易(1528)
- 环境(1396)
- 关系(1353)
- 机构
- 大学(31010)
- 学院(30579)
- 研究(13923)
- 济(11947)
- 经济(11518)
- 中国(10475)
- 科学(9804)
- 管理(8705)
- 所(8202)
- 研究所(7581)
- 理学(7402)
- 理学院(7208)
- 管理学(7046)
- 农(7038)
- 京(7002)
- 管理学院(6981)
- 农业(5671)
- 中心(5639)
- 业大(5488)
- 院(5423)
- 财(4946)
- 科学院(4881)
- 范(4794)
- 师范(4752)
- 北京(4545)
- 省(4516)
- 江(4226)
- 室(4166)
- 研究院(4156)
- 师范大学(4015)
共检索到45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旭光 张秀芝 刘焕彬 邱粲
为了揭示沿海风随离岸距离的变化规律,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系统MM5和CALMET气象风场模块对山东省沿海的风场特征进行了一整年的数值模拟,根据实际测风站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选取出了鲁北、烟台两个风速剖面,利用ARCGIS分析软件对这两个风速剖面上的风场模拟结果进行了年均、海风和陆风以及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下的风场变化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距海岸线10km左右的海上和距海岸线20~30km的陆上之间的区域内,沿海上向内陆方向风速急剧衰减,距海岸线20~30km的陆上和距海岸线10km左右的海上之间的区域外,风速的衰减逐渐缓慢并达到稳定,不同地形和不同高度上风速衰减比率和衰减范围明显不同。
关键词:
风速衰减 数值模拟 风速剖面 自动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广轩 王光美 张志东 李秋艳 薛钦昭
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内设置42块样地(10m×10m),采用样方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以空间代替时间,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探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同时,分析离岸距离不等的黑松防护林的种群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径级的数量分布基本上呈倒J型分布,表明黑松种群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黑松生长与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黑松胸径、单株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均符合负指数函数模型,树高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距离海岸50~500m范围内,黑松种群密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海陆相互作用产生的环境异质化可能是造...
关键词:
黑松 防护林 种群结构 离岸距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连政华 张春雨 程艳霞 辛本花
【目的】以东北林区典型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为对象,探讨功能性状沿地理梯度的变化格局及其成因,为科学预测典型树种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法检验树高、比叶面积、木质密度3个性状的种内关联性;采取偏相关分析法计算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树高、比叶面积和木质密度3个性状在种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性状的地理分布格局随树种而变化,白桦、水曲柳、色木槭的树高随经度增加而减小;山杨、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树高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高随海拔增加而增大。白桦和山杨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减小,水曲柳和色木槭的比叶面积随经度增加而增大;白桦、山杨、水曲柳的比叶面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色木槭的木质密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蒙古栎的木质密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性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显示,白桦的树高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红松的树高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白桦的比叶面积与年降水量显著负相关,蒙古栎、山杨和水曲柳的比叶面积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蒙古栎的木质密度与年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色木槭的木质密度则与年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机制随着树种变化而变化。总体上,树高和比叶面积分别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木质密度相对稳定,受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首陈霄
针对文献中发现的距离与出口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别于其他文献从产品质量角度的解释,本文从需求不确定性角度进行了解释。使用2005年的中国出口交易数据,本文发现,当加入距离和需求不确定性的交互项后,距离对离岸价格的正向作用完全被交互项所吸收,而距离本身的系数不再为正。因此,需求不确定性是距离影响离岸价格的重要机制。通过检验中介效应的"三步法",本文进一步发现作为存货成本间接量度的运输频次在需求不确定性和距离的交互项正向影响离岸价格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因此,存货成本可以部分解释距离如何通过需求不确定性对单位价格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情形,贸易模型有必要将需求不确定性这一因素考虑进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义 梁洲瑞 余雯雯 常丽荣 卢龙飞 肖露阳 郑言鑫 刘福利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养殖向离岸深水区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不同离岸距离的海区对海带养殖状况的影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离岸距离的养殖海区(由远到近分别为高区、中区、低区),研究了不同海区环境对3个海带品种/品系(“寻山2号”、“寻山3号”和“205”)的生长性状,如长度、宽度、厚度、鲜重和干重的影响,结合不同捻距(80.8、65.6、61.1、53.4和48.3 mm)的养殖苗绳,分析了影响海带脱苗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比研究了不同海区和苗绳捻距对养殖苗绳力学性能和老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相同海带品种/品系,其长度、宽度和厚度性状在不同海区表现不同,海带“寻山2号”和海带“寻山3号”在高区具有更优良的经济性状;2)不同品种海带的鲜重和干重均呈现为在高区较大、中区次之、低区最低,但离岸养殖对不同品种鲜重与干重的提升作用不同;3)无论养殖前还是养殖后,特制养殖苗绳的断裂强力均显著高于传统的养殖苗绳(P
关键词:
海带 离岸距离 养殖绳性能 捻距 脱苗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一平 徐阳 徐小聪
利用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研究了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其影响的异质性、理论机制及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结果发现:(1)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具有显著正影响,距离每增加一倍,出口企业收取的离岸价格会增加8.74%;(2)对于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的影响具有异质性;(3)影响的理论机制可能是企业收取了更高的成本加成率、出售质量更高的产品,或者由于更远的运输使用了更贵的包装材料和方式;(4)进口价格对距离的弹性的一个简单分解表明在运输成本下降之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交通运输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是研究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省域公路客运、全国铁路和全国航空客运班期与距离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特征,得到三种客运方式的适宜营运距离、最佳营运里程和平均营运里程以及距离衰减规律的曲线估计模型,并对距离衰减规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交通联系 客运 距离衰减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李晓东 校瑞香 申红艳
利用1961-2016年西宁等青藏高原东北部13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南海季风指数、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等大气环流特征量数据,分析近56年来气候变化与高原主体的差异性及其可能的气候成因。研究表明:近56年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暖趋势十分显著,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高达0.39℃/10 a,呈现出三次明显的阶梯性增高态势,并于1994年前后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虽然经历了2002年左右由少到多的变化,但并未出现明显突变,年降水量具有3年、5年的准周期,而年降水日数微弱减少,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年际波动主要受到东亚季风、高原季风和南海季风的年际振荡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西风环流的作用并不明显,植被覆盖的恢复既是对2002年以来降水量增加的具体反应,同时也对于气候变暖趋势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8个典型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110~190m·a-1。分别建立了疫区面积(Sq)、蚁巢分布面积(Sf)、蚁巢数量(Nm)、中心区蚁巢密度(Dm)等指标和入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是Sq=166384e0.5345T、Sf=28997e0.5784T、Nm=59.966e1.1756T、Dm=6.4533lnT-0.98...
关键词:
红火蚁 入侵历史 扩散速度 华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储君 仝德 古恒宇 曹志强 潘向向
以人口流动为表征的空间相互作用是热点议题,然而关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论文利用2018年腾讯迁徙大数据,以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改进重力模型,分析距离衰减系数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1)城际联系的距离衰减系数呈非线性,偏依赖图曲线存在2个“平台区”(距离衰减系数接近于0)和2个“衰减区”(距离衰减系数约为2.8),将直线距离替换为路网距离,2018年数据替换为其他年份数据后,结果仍然稳健;(2)与基准模型相比,航空、铁路及公路交通下的距离衰减系数非线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春运期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基本保持一致。建议根据城际联系距离衰减规律布局都市圈和城市群,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宏盈
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领头羊",每天由广东入境中转前往我国西部省区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这种扩散流动形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梯度转移。文章计算分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转移态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软件测算中转地与目的地间的空间距离,对比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发现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以1 300km为界,可分为随距离递增和随距离递减两大圈层。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西向扩散 距离衰减 广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海瑞
随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主动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境内一些创新试验区竞相提出要在区域内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但何谓"离岸金融市场"、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有何经验和教训、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有何益处和风险等问题,需要厘清。本文全面梳理和总结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规律,以期为我国未来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致蕾 刘峰贵 张镱锂 陈琼 周强 杨登兴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清代以来耕地的扩张导致林草地覆盖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在现代植被图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地形因素,并依据历史文献数据,重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草地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代耕地变化的重建结果,推算出清代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清代耕地扩张之前,其林、草地分布与现今各类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林地分布范围比现代略大,灌木林地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强,草地分布区域更广;(2)估算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0.28×104、0.93×104、2.1618×104km2,由于耕地开垦,至清代末期,河湟谷地草地、灌木林地、林地面积分别累计减少5180.41、1330.35、441.31km2,其中草地被垦殖占用的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湟水谷地中游的乐都盆地、西宁盆地以及黄河谷地的尖扎盆地、化隆盆地等;(3)清代河湟谷地中人类垦殖原始覆盖类型的差异性不仅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样受到社会政策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轩 王淼 洪波
根据2017年春夏秋3个季度在杭州湾东北部开展定置张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应用种类组成、优势种、特征种和ABC曲线等分析定置张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杭州湾东北部3个季度共捕获渔业资源48种,主要由30种鱼类和16种虾蟹类组成,且不同季度物种相似性水平均低于25%,为极不相似水平。根据适温性及生态习性将鱼类分成5种生态类型;根据适温性及盐度将虾蟹类分为2种生态类型。凤鲚及安氏白虾为3个季度的共同优势种及特征种,葛氏长臂虾为夏秋季的共同优势种及特征种。不同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秋季相对其他季节能维持更高的多样性。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发现春季聚为Ⅰ组,夏季和秋季为Ⅱ组。ABC曲线结果显示,夏季和秋季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结构受到了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干扰,且受干扰程度高于春季。因此,春夏季是杭州湾东北部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动较大的季度,而夏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相对较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峰 刘林山 王有宁 周强 刘峰贵 张镱锂
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青藏高原是一个高海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区域粮食安全有其独特性。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的农业县之一,同时,又是国家商品粮建设基地和青海省粮、油、肉、蛋、禽生产基地,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互助土族自治县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数据,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8年TM数据,在ERDAS及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并计算了该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对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互助县耕地总量及人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