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6)
2023(13035)
2022(10776)
2021(9757)
2020(7908)
2019(17833)
2018(17179)
2017(32194)
2016(17901)
2015(19449)
2014(19293)
2013(18901)
2012(17689)
2011(16404)
2010(16688)
2009(15076)
2008(14853)
2007(12928)
2006(11616)
2005(10537)
作者
(55666)
(46555)
(46490)
(43414)
(29573)
(22309)
(20786)
(18191)
(17697)
(16426)
(16066)
(15602)
(15164)
(14759)
(14536)
(14236)
(13894)
(13815)
(13409)
(13334)
(11963)
(11530)
(11378)
(10739)
(10644)
(10348)
(10341)
(10094)
(9488)
(9244)
学科
(82959)
经济(82881)
管理(46261)
(44648)
(33437)
企业(33437)
方法(32649)
数学(29117)
数学方法(28664)
地方(24503)
中国(23876)
(22441)
(18005)
业经(17807)
农业(15794)
(14783)
环境(14723)
(14584)
贸易(14573)
(14050)
地方经济(13999)
(13030)
金融(13028)
(12643)
(12551)
银行(12503)
技术(12207)
(12127)
(12118)
(11302)
机构
学院(258838)
大学(257573)
(104614)
经济(102446)
研究(96756)
管理(94784)
理学(82143)
理学院(81016)
管理学(79115)
管理学院(78657)
中国(70842)
科学(63981)
(55626)
(54151)
(51312)
研究所(47332)
(44239)
业大(44166)
中心(42911)
农业(42910)
(39315)
(36583)
师范(36083)
财经(35292)
北京(34987)
(34845)
(32089)
经济学(31697)
(31615)
(31068)
基金
项目(180188)
科学(141768)
基金(130338)
研究(123841)
(117661)
国家(116692)
科学基金(98162)
社会(79588)
社会科(75488)
社会科学(75471)
(72637)
基金项目(68851)
自然(65480)
自然科(63983)
自然科学(63962)
自然科学基金(62769)
(62077)
教育(56187)
资助(52662)
编号(47766)
(44674)
重点(41996)
(38147)
(37749)
成果(37418)
计划(36018)
创新(35384)
科研(34952)
课题(34569)
发展(34405)
期刊
(116693)
经济(116693)
研究(73071)
中国(53668)
(49428)
学报(49335)
科学(44434)
大学(35772)
管理(34427)
学学(34090)
农业(33983)
(30656)
教育(27457)
(23631)
金融(23631)
技术(21400)
业经(20594)
经济研究(19160)
(18303)
财经(16736)
问题(15460)
(14383)
资源(14233)
科技(13921)
(13723)
统计(13655)
业大(13393)
(12935)
技术经济(12889)
商业(12486)
共检索到386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栋栋  彭淑贞  张伟  韩军青  丁敏  
8.2 ka B.P.、5.5 ka B.P.和4.0 ka B.P.事件为全新世3次典型的气候突变事件。本文以海岱文化区的主体——山东作为研究区域,综合分析全新世古气候变化、新石器考古文化等方面的资料,研究认为3次气候事件在研究区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对海岱文明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8.2 ka B.P.和5.5 ka B.P.事件均以干冷为特征,分别对研究区后李文化的产生和大汶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4.0 ka B.P.事件是一次洪水与干冷事件前后接踵的组合事件,它通过不同的影响机制导致了研究区各个区域的史前文明在4.0 ka B.P.事件前后普遍发生衰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华  鞠洪波  邹文涛  赵峰  
利用1977—2007年间的4期Landsat数据提取研究区湿地信息,分析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驱动因子。利用1971—2007年的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区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与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湿地变化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研究区湿地数量萎缩,总面积减少了约37%;湿地质量发生明显退化,主要表现在二、三级湿地即沼泽和滩地退化为草地和裸岩与沙地;近40年来,区域气候向着暖干化趋势发展;气温是影响湿地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群英  黄春长  
通过对渭河流域10000多年来环境资源演变的高分辨率实验数据资料和考古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渭河流域人类文化的演进与环境演变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在8500~3100aB.P.全新世大暖期,渭河流域水、土、生物资源条件优越,人类逐步形成了原始定居旱作农业类型文化,从而奠定了渭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础;其间4000~3000aB.P.,渭河流域北部的农牧交错带,由于气候的逐渐冷干化,导致水、土、生物资源退化,造成旱作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由游牧业取而代之;在3100aB.P,由于季风格局的突变,整个渭河流域进入了一个相对干旱缺雨、成壤环境的恶化时期,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水土资源的退化,大大动摇了旱作农业和游牧业的经济基础,影响了先周和西周社会的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卞文涛  侯爱敏  
全球尺度重构背景下,以苏南典型政区为例,基于权力、空间耦合联动视角,考察了苏南典型政区经济发展。首先将权力、空间联动模式分为4种:高资源配置权+战略空间;低资源配置权+非战略空间;低资源配置权+战略空间;高资源配置权+非战略空间。此路径下,苏南典型政区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征:(1)当城市内权力体系和空间体系同构时:①"高配+战略"组合下的政区易于吸引核心经济要素的集聚,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②"低配+非战略"组合在发展前期服务于重点政区,而后期能借助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取得稳步发展。(2)当城市权力体系和空间体系异构时:①"低配+战略"组合会致使该政区内的战略性空间资源在低权力平台上耗散;②"高配+非战略"组合下的政区又无法在短期内释放制度供给力,进而导致整个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失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武  程小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普秋  张向阳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偏差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典型相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初步的结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全喜  金凤花  孙磐石  
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经济产出、物流产业规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入手,构建包含区域经济产出、社会物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区域经济指标体系。基于2003~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并结合其他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能力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左停  穆哈拜提·帕热提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径,由此各自形成了比较典型区域发展模式。本文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四川、内蒙古七个典型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各区域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在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一直延续到了当前。通过收敛分析发现七个区域间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在条件β收敛模型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港澳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特色农业部门对以上七个区域的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进一步拉大上述区域间的差距。笔者把比较优势指标引入条件收敛后发现,假如以上区域墨守成规,依旧依靠传统的比较优势,会抑制区域间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庆年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以及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水平的关系视角看,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呈现出许多个性化特征。分析这些模式有助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敏杰  赵俊伟  尹昌斌  唐华俊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业生态文明的各项支撑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在构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离差系数原理构建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黑龙江、河南、四川作为典型区域,运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对3个省的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其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各子系统支撑作用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3个典型省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协调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均已先后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农业生态文明各子系统支撑作用演化的时空分异明显。因此,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吉文林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三位不同类型的专家型教师的个案剖析,探索了高职院校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和发展策略,对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正柱  冯博文  
本文以长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商品流通等概念内涵与理论探讨为基础,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等方面深入剖析商品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及其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商品流通发展呈现典型特征与主要瓶颈:市场规模呈扩大且分散状态、市场结构相似度高、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增长、信息流动增强、人力资源发展滞后等。为此,提出加强市场集聚效应和特色市场发展、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和打破区域间壁垒、基于“互联网+”模式加快信息流通、加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等应对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红芹  赵乃瑄  
[目的/意义]对国内8个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建设目标、实际运营状态和发展规划等做深入调研考察,分析总结联盟的发展状态及趋势,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过程]通过网站调研、文献调研、实地访谈等多种调研途径,获得联盟发展的详实数据资料。[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内区域跨系统联盟的运营基本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但也存在共性问题,如受经费投入影响很大、各成员馆的优势未能实现互补、高校馆的参与度低等。提出加强政策引导、规范联盟服务流程,通过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积累各联盟服务优势,开展多元化合作项目增强联盟凝聚力,并推动"大网络+小核心"的区域联盟间合作策略以促进联盟共同发展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平华  晁倩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份有关数据,构建了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典型相关模型,探寻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与银行贷款额高度相关,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与银行总资产、存款额高度相关。结合不同地区的标准得分,本文将我国各地区银行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程度划分为三个水平,发现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省份主要在东部沿海区域,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或相对落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珊  
为了探究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选择了24维指标体系,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西省2007—2019年间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西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目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另外,我们选取了部分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研究生毕业生数、高校科研机构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密切相关。最后,本文给出了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