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5)
- 2023(9475)
- 2022(8500)
- 2021(8110)
- 2020(6806)
- 2019(15933)
- 2018(16034)
- 2017(31237)
- 2016(17216)
- 2015(18845)
- 2014(18747)
- 2013(18619)
- 2012(16766)
- 2011(15106)
- 2010(14840)
- 2009(13377)
- 2008(12819)
- 2007(10917)
- 2006(9406)
- 2005(7864)
- 学科
- 济(61969)
- 经济(61904)
- 管理(46780)
- 业(42431)
- 企(35515)
- 企业(35515)
- 方法(30250)
- 数学(26102)
- 数学方法(25789)
- 学(17499)
- 农(16926)
- 中国(14836)
- 财(14149)
- 环境(14008)
- 业经(13873)
- 地方(13821)
- 和(11573)
- 农业(11351)
- 理论(10975)
- 贸(10216)
- 贸易(10212)
- 划(10150)
- 技术(10023)
- 易(9897)
- 制(9621)
- 务(9291)
- 财务(9234)
- 财务管理(9220)
- 教育(8963)
- 企业财务(8733)
- 机构
- 大学(234084)
- 学院(232490)
- 管理(94492)
- 济(84352)
- 理学(82794)
- 经济(82213)
- 理学院(81853)
- 管理学(80359)
- 管理学院(79970)
- 研究(78383)
- 中国(55166)
- 科学(53985)
- 京(50609)
- 农(42106)
- 业大(40939)
- 所(40056)
- 研究所(37387)
- 财(36019)
- 中心(34832)
- 农业(32864)
- 江(32275)
- 北京(32090)
- 范(31064)
- 师范(30712)
- 财经(29751)
- 院(29690)
- 经(27097)
- 州(26730)
- 技术(25735)
- 师范大学(24897)
- 基金
- 项目(171571)
- 科学(132392)
- 基金(122195)
- 研究(121728)
- 家(108749)
- 国家(107858)
- 科学基金(90983)
- 社会(73074)
- 社会科(69070)
- 社会科学(69048)
- 省(68419)
- 基金项目(66484)
- 自然(62085)
- 自然科(60483)
- 自然科学(60469)
- 自然科学基金(59344)
- 划(57995)
- 教育(54598)
- 资助(50214)
- 编号(49559)
- 成果(39060)
- 重点(38609)
- 发(36549)
- 部(36150)
- 创(35432)
- 课题(33925)
- 科研(33570)
- 计划(33144)
- 创新(33005)
- 大学(31081)
共检索到320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尤作亮
本文在山东省选取7个研究区,55块标准地,应用数学方法对侧伯林的生长生态特性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发现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温度、降水量和土壤厚度。通过全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各因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程度,排出了各种生态因子对林分高度、胸径和蓄积量三种生长指标的重要性序列,并求出了林分生长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为林业生产、林业区划和荒山绿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涛 王铁柱 高杰
利用分层切割法,对侧柏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上坡位33年生侧柏纯林乔木层生物产量为54.991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1.666t/hm~2·a,地被物生物量为14.37t/hm~2;中坡位44年生侧柏纯林乔木层生物量为6 1.690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1.402t/hm~2·a,地被物生物量为13.58t/hm~2;下坡位44年生侧柏纯林乔木层生物量为66.906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521t/hm~2·a.地被物生物量为13.6t/hm~2,林分叶面积指数为4.2.
关键词:
侧柏林 森林生物量 林分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玲玲 苏印泉 刘艳 何德飞 高海霞 王建 许喜明
采取分级调查的方法对黄土高原侧柏人工林碳汇进行研究,对比侧柏不同林龄生态系统及邻近荒地生态系统碳汇情况,分析造林对当地碳储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有机碳比例较大的部分,均在树体的末端部位,其后,逐渐向树干、三级根、三级枝中转移。侧柏的叶、果等碳氮比低,凋落后易于分解,且有机碳含量比例较大,有利于补充土壤有机碳库。侧柏林下土壤0~30 cm含碳量较高,与其下土层相比差异显著。造林前期,因人工整地造成水土流失,有机碳有降低趋势,但随着人工林的生长郁闭,土壤中的有机碳逐步增加,对土壤总碳库补充增加明显,改善了土壤有机碳储量。且随着地上部分的增长,人工林生态系统总体含碳量较荒地大为提升。通过拟合,...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侧柏人工林 有机碳 分级调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目的】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情况,为北京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林分的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天然更新的8个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人工侧柏林林分中,各树种更新幼苗在≤30cm和>30~≤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均为不良,在>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为中等;林分中阔叶树种的更新能力强于针叶树种,优势树种侧柏幼苗更新密度和频度分别为538株/hm2和13.8%;影响侧柏林更新的8个因子的关联度排序为:海拔>坡向>土壤厚度>坡位>林分密度>坡度>灌草盖度>枯落物厚度。【结论】北京十三陵林场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来福 马军英 尤作亮
济南千佛山侧柏林生长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典型相关分析刘来福(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100875)马军英,尤作亮(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济南250014)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侧柏,立地条件和生长性状侧柏(Platyc...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侧柏,立地条件和生长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阳 沈熙环
侧柏种源试验多年和多地点观测结果表明,种源间在造林成活率、幼林高、径生长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南部种源造林成活率比西、北部种源高;在无冻害区,南部种源的生长量大于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紧密相关,但在有冻害区,部分北部种源高生长量却大于南部种源,1~7年生间树高生长量相关性减弱。根据有冻害区和无冻害区各种源的生长表现,对部分种源作了评价,并对侧柏造林和用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侧柏,种源,成活,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洋 陈丽华 余新晓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该文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的12年生麻栎--侧柏人工混交林N、P、K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态系统N、P、K的总贮量为236925.10kg/hm2,其中土壤层(0~40cm)贮量为236601.10kg/hm2,凋落物层和植物体中贮量分别为50.71和273.25kg/hm2。混交林对N、P、K的年吸收量分别为:26.05、2.47、26.44kg/hm2;N、P、K的年存留量分别为:13.81、1.72、8.90kg/hm2;N、P、K的年归还量分别为:12.24、0.75、17.54kg/hm2;N、P、K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4701、0.3043、0.6637;周转期...
关键词:
麻栎 混交林 生态系统 生物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弓乔 惠刚盈
[目的]在林分空间结构描述方法的基础上,大样地调查方法应用最广泛,点抽样的调查技术也日趋完善。以京西山地人工侧柏林为试验样地,应用完全随机优化设计方法布设小区。为尽量去除小区间的边缘变异效应,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森林经营试验的精度。[方法]逐渐缩小各小区的调查面积,以探索最适宜该样地的小区间隔离带距离,之后逐渐减少调查小区的个数,在24个小区中随机抽取n个小区,分别重复1 000次,找到不同隔离带大小时需要的小区重复个数;以各小区中心点为抽样点,调查距离各小区中心点最近林木,当调查株数不同时分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宇 余新晓 岳永杰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该文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锥峰山林场天然侧柏种内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典型人工侧柏林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侧柏群落中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距离为5m;天然侧柏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从模型预测结果可知当侧柏胸径达20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与天然侧柏林相比,人工侧柏林的种内竞争强度较小,群落年龄结构不够合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同刚 孙向阳 王登芝 阎海平
在 2 0 0 0年 9月至 11月 ,对北京西山地区人工侧柏林种子雨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种子雨历时 4 6d ,总雨量 2 13粒 /m2 ,输入种子库雨量 18粒 /m2 ,最大雨强每天 15~ 2 0粒 /m2 .根据种子雨雨量、雨强及影响因素的差异 ,种子雨过程可分为起始、高峰和末期三个时期 .林内种子雨分布比较均匀 ,林缘种子雨随距离增大迅速降低 ,重力和风力是影响种子雨散布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北京西山 人工林 种子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迪 辛学兵 郭慧 封焕英 裴顺祥 贺新
在北京九龙山试验场地布设HOBO RG3-M自计式翻斗雨量筒,利用2012年7月21日至2013年10月1日期间侧柏林林内外实时降雨过程的定点观测数据,研究典型场降雨和特大暴雨极端天气下的侧柏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具有完整降雨数据的56场降雨中,降雨初始阶段,林内降雨均晚于林外降雨,降雨量级为小雨时,林外降雨发生延迟约51.42 min后才产生林内降雨,而降雨量级为大雨以上时,林内降雨产生延迟仅约19.40 min,两者相差近3倍.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降雨开始阶段,林内降雨延迟时间逐渐缩短;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克 张晨 谷兴翰 牛树奎 殷继艳 刘晓东
【目的】针对北京西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实施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并依据调控后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对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华北地区针叶林—侧柏林,通过对林分可燃物分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以修枝、割灌为主的调控措施,分别为未调控(ck)、修枝高度2.5 m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1)、修枝高度3.0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2)、修枝高度3.5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3),每个处理设置3块20 m×20 m的标准地,对比调控与未调控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灌木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均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其中P_2调控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及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显著高于对照;调控林分的林下优势灌木(主要是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parviflor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比对照增加,而表观量子效率则减小,其中P_2调控措施下的林下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更明显。【结论】调控措施改变了林分结构,使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不同调控强度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P_2调控最有利于研究区域的林分恢复。图2表4参2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佳音 丁国栋 余新晓 史宇 贾丽娜
利用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混交度和大小比等4个指标来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公顷级样地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十三陵人工侧柏林胸径分布呈截尾正态分布,Ⅰ级和Ⅱ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6%;②群落中侧柏种群呈高度集群分布,聚集度随胸径增长而下降;③全林的混交程度较低,平均混交度为0.15。各树种混交度侧柏为最低,其他伴生树种混交度以中度、强度和极强度为主;④优势种侧柏和大部分伴生树种大小比表现为劣态或绝对劣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薄颖生 韩恩贤 罗伟祥
侧柏人工幼林年生长动态及其与水热关系研究初报薄颖生韩恩贤罗伟祥(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杨陵712100)关键词侧柏,人工幼林,生长动态,水分,热量,回归分析侧柏是黄土高原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1~3]。过去由于对该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及造林学特性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